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当初没有杀于谦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朱祁镇当初没有杀于谦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4/1/17 17:56:46

还不了解:朱祁镇于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朱祁镇不杀于谦,会怎么样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如果朱祁镇不杀于谦皇位还会是他的,曹石之乱不会发生,明英宗也会留个好名声。主要原因如下:

一、朱祁镇“正统”不需要非通过杀于谦来证明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朱祁镇在发动夺门之变时朱祁钰已经命入膏肓了,而朱祁钰唯一的儿子也没了。朱祁镇只需要等待,等朱祁钰死后,皇帝之位自然是他们家的。到时候是自己继位还是儿子即位还不是他说了算,为了非要发动“夺门”并杀于谦呢?

朱祁镇之所以杀了于谦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政治合理性。在古代正常皇帝继位都是上一任皇帝指定继承人或立遗嘱,这样才是合理的,如果是抢过来的很可能会被说成“谋朝篡位”,这也是皇帝们最担心的。而朱祁钰迟迟不立太子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并不想传位于朱祁镇的儿子,所以要夺回皇位只能否定朱祁钰的正统性。而于谦正是推朱祁钰上位的主导人,所以要否定朱祁钰首先要杀于谦。

第二,对朝臣拥戴自己的不自信。朱祁镇因土木之变指挥失误使明代损失惨重,他也因为被俘七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朱祁钰代理执政,朝廷里的大臣可能很多都已经站在朱祁钰的一边了。在朱祁钰废掉朱见深而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时,朝臣们并无反对意见。甚至在每年元旦礼部朝贺太上皇都被朱祁钰取消了。

这两个原因让朱祁镇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正统性了。也正是因为他的心虚所以才相信了徐有贞的“不杀于谦,复辟就无名!”

但朱祁镇忘了他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嫡子,首先他自己的正统性无须证明,即便被俘虏再次回来后成了太上皇,但他曾经作为皇帝的正统性也是不可否认。

虽然朱祁钰在国家危难之际称帝成为了皇帝。但朱祁钰称帝的前提条件是要立哥哥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是朱祁钰答应过孙太后的,大臣们也都是了解的。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朱祁钰只是个暂时的皇帝,以后皇位还是朱祁镇这一脉的。

但在政局稳定之后朱祁钰却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一点已经违背了承诺和正统性。如果朱祁镇想以正统性来讨伐朱祁钰,利用这一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杀于谦。政治斗争向来都是成王败寇,只要你成功了,再以“正统”加以修饰其他大臣也不敢说什么。

二、以于谦的性格,他会阻止一切对国家不利的行为

(一)为官清廉

在“三杨”还在时,他们就非常重视于谦。于谦早上上奏往往晚上就会得到批准。但在“三杨”淡出历史舞台后。太监王振开始作威作福,统揽大权。这时候很多大臣都争相献金求媚,经常给太监王振送礼,只要于谦从来不送。

(二)两袖清风、深得民心

在太监王振作威作福期间为了培养自己的羽翼,经常会制造一些冤案,想办法将自己人推上去。就有一次,王振的指示通政使李锡逢弹劾于谦。说于谦因为长期未晋升感到不满,擅自推荐人代替自己,不合大臣的体统。于是王振就凭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于谦入狱。并判了死刑。

于谦入狱后,然而河南、山西的百姓听到了他被判死刑的消息,群情激奋,联名上书请求释放于谦。王振了解自己犯了众怒,于是只能将于谦释放,以降官职论处。

于谦曾巡抚河南、山西时,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亲自访问当地的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书。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尽快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深受百姓的爱戴。

而于谦之所以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是因为他为官刚正不阿,亲民护民。

《明史》(卷170):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其实于谦被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遭人嫉妒。于谦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推朱祁钰为帝稳住江山,力挽狂澜。他的“以定社稷功”却遭到其他朝臣的嫉妒。再加上于谦为人清廉从不结党,独来独往。所以也在于谦被杀时,百官几乎没人为他求情。于谦的功劳和权力同样也遭到了石曹二人的嫉妒。所以他们想推朱祁镇继位杀了于谦来提高以后自己的位置。

《明史》:八年,帝将郊,宿斋宫,疾作不能行礼,召亨代。亨受命榻前,见帝病甚,遂与张軏、曹吉祥等谋迎立上皇。上皇既复辟,以亨首功,进爵忠国公。眷顾特异,言无不从。

在于谦眼里,他内心忠于的是明代,是天下,是百姓。只要是与之相悖的事,他都会拼命维护,即便搭上自己的性命。

所以如果于谦不死,第一,他不会阻止朱祁镇继位 因为夺位之事不管怎么样是皇室内部的事,只要不影响天下稳定于谦也不会说什么;第二,于谦为人刚正不阿,面对石槽的不轨行为他定不会坐视不管。再加上当时还是有一些贤臣的,比如李贤等人的联合阻止,石槽之乱可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三、朱祁镇并非完全昏庸,“南宫复辟”后他有所政绩

朱祁镇经过南宫复辟再次做回皇帝后,并没有向之前一样一味的宠信小人。而是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明君的风采。

再次做回皇帝的朱祁镇回想自己七年的幽禁生活,经常推己及人。想到曾经被幽禁五十年的叔叔“建庶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于是向内阁大学士李贤询问,说了一句:“亲亲之意,实所不忍。”

本是一家至亲,他实在不忍继续伤害。这一鲜明态度,立即得到李贤的赞同。于是,在奏明太后之后便毅然将建庶人释放,并赋予娶妻生子的权利,延续建文帝的血脉。当有朝臣担心会引发皇室内斗时,朱祁镇却非常淡然地回答:“有天命者,任自为之。”随后他又下令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并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得到后世的称赞。

朱祁镇作为一个皇帝,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做过俘虏,当过囚犯,宠信过奸臣,杀戮过忠臣。总的来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但却不能否定他是一个好人。他能做成先辈们没有做的事,并不是偶然。虽然没有先辈们那么伟大,但他不管身处什么样的位置,都一直相信他身边的人,他能理解别人的痛苦。所以如果朱祁镇不杀于谦,且委以重任或许后世对他会有更好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伏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伏伽是什么人物,孔子伏生,伏生是什么人物

    科举制度起于隋唐,完备于宋朝,成熟于明清时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成绩论英雄”并不是现在应试教育下才有的口号,从科举考试诞生的那一天起,这句话也就应运而生,就像许多人为了迎接1977年恢复的高考一样,隋唐时期,成千上万格怀揣着仕途梦的人,也在准备着科举考试,孙

  • 朱祁钰是孙太后扶持上去的 她为何不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土木堡之变孙太后,朱祁钰杀了朱祁镇的妻子,孙太后是朱祁镇的亲娘吗

    对孙太后和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太后将朱祁钰扶上帝王,为什么不让朱祁钰还政于归来的朱祁镇?皇位难道是孙太后手中的如意,想给谁就给谁,想收回就收回?大明代执行朱元璋祖训最严格的就是“后宫严禁干政”,孙太后纵有天大的本事,要轻易让皇权易主,几乎是不可能的。既

  • 赵德芳: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在戏曲演义中被虚构为“八贤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匡胤和赵德芳什么关系,宋朝八贤王赵德芳,宋太祖赵匡胤哪里人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年仅22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 婉嫔陈氏一生都不不受宠,她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婉贵妃为何不受宠,如懿传为什么立永琰为太子

    乾隆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风流天子,一生多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如懿传》是一部帝王夫妻的婚姻围城,可是这座围城里,有太多无辜的人。《如懿传》中,到了最后,依旧活得很好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婉嫔,而查阅她的历史足迹,她唯一的胜利,大概就是活的最长。(一)汉人陈氏婉嫔,汉

  • 刘邦在逃出荥阳的时候 韩信为何没有去荥阳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刘邦为什么后悔杀韩信

    还不了解:刘邦和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逃出荥阳就直接夺了韩信兵权,为什么韩信当时不去荥阳救援?正是因为韩信用兵思路与众不同,才能不被世人理解,但却屡次出奇制胜。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必然有其道理,当然韩信用兵作战,善用奇兵只是其中一道,他也绝不会打无准备之

  •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德昭(公元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赵匡胤次子 ,母孝惠皇后贺氏。乾德二年(964年),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加任检校太尉。接下来我爱

  • 赵德恭:魏悼王赵廷美长子,曾历任多处地方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廷美后裔,魏征辅佐过李建成吗,王的嫡长子又被称为

    赵德恭(962年―1006年),字复礼,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之侄,魏悼王赵廷美长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四年(979),始拜贵州防御使。父亲赵廷美受迫害流放房州,赵德恭受牵连免官。赵廷美死后,出任峰州刺史。雍熙

  • 赵廷美:宋宣祖赵弘殷第四子,曾得罪宰相赵普,降为涪陵县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赵弘殷河北,杜太后赵弘殷

    赵廷美(947年—984年),本名赵匡美,字文化,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宣祖赵弘殷第四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四弟,母为陈国夫人耿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家嘉州防御使,转兴元尹、同平章事,迁侍中、京兆尹。宋太宗即位,迁中书令、开

  • 孔衍植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后代为何查出蒙古基因,历史上出身最高贵的皇后,孔子现代传人是谁

    俗话说临患不忘国,忠也。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自古以来,孔子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世人眼中的贤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千年之后,孔子的后裔之中却出现了一位被后世唾骂的对象——孔衍植,此人出生于明朝最尊贵的家族,代代享受朝廷的优容,却率先背

  •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却反项羽 刘邦算是不仁不义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为什么和刘邦议和,刘邦汉王的封地在哪,刘邦项羽的优缺点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封了刘邦为汉王,刘邦却反了项羽,这能算不仁不义吗?秦代末年,陈胜、吴广阔泽乡起义,创建张楚政权,各地纷繁呼应,此中就有项羽叔侄和刘邦团体。厥后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叔侄继续奋战,召唤各地楚军一同共商大事,刘邦此时亦归附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