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11 更新时间:2024/2/27 6:13:48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平定尉迟迥叛乱。580年12月19日,韦孝宽在长安去世。

主要成就

抵御东魏

  • 巧战潼关

  • 韦孝宽在年纪轻轻之时,就显示出非常出色的军事才能。西魏文帝年间,他一直率军在边境与东魏作战,而且“每战有功”。周武帝即位后,韦孝宽也是他手下重要的戍边将领。

    韦孝宽在战争中勇谋兼备,善于以巧胜敌。东西魏之间的潼关之战就是一例。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正月,东魏统帅高欢率十余万人军西征,兵临黄河,威逼潼关,高欢搭起三座浮桥准备强渡黄河。西魏统帅宇文泰率军前出潼关拒敌,部众仅一两万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宇文泰决定采取出其不意、击敌要害的战术。为了欺骗敌人,他自己大张旗鼓地返回长安、声言援助陇右战场,而把主力交给年仅二十八岁的韦孝宽指挥,命他集中兵力,消灭东魏的前锋主力窦泰的部队。

    韦孝宽领命后率军进至潼关地区的小关。经侦察确定利用小关沟深树密的特点设伏。待作好准备后,窦泰已经率部渡过黄河。韦孝宽派出少数兵马前往迎战,佯装败逃把骄横的窦泰部引入西魏军队的埋伏圈儿。待敌人中计之后,韦孝宽死死封住敌人的退路,在西魏其他部队的支援下,全歼窦泰部队。因为事变突然,歼敌时间短,东魏统帅高欢虽然得知窦泰中了埋伏被敌包围,但却来不及渡河解围了,致使窦泰部众遭彻底覆灭之灾。西魏潼关战役的胜利,韦孝宽当居首功。

  • 智胜高欢

  • 韦孝宽因功不断升迁。西魏大统八年(542年)韦孝宽被派驻守玉壁(今山西稷山境内)。这是一处战略要地。大统十二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倾国之兵攻打玉壁。攻下玉壁,东魏可长驱直入西魏境内。东魏大军连营数十里,声势浩大,军威雄壮。韦孝宽奉命坚守玉壁。东魏军队依仗兵多势众,堆起土山,企图居高临下向玉壁城中的西魏军队攻击,但韦孝宽却以木代土,在城中搭起木楼,超出敌人土山的高度,使高欢的第一招失败。

    东魏军队挖地道,企图通过地道进入城中,地道分四路二十一道。韦孝宽针锋相对,他立即命土兵挖壕沟,城外挖地道的东魏士兵,每当挖至沟壕之处就遭西魏兵将擒杀。东魏高欢发怒,增派士兵钻入地道,企图强行攻入,韦孝宽立即命士卒在地道口堆起柴草,又用风车对准洞口吹风,把浓烟排入洞中,使钻入地道的东魏士兵被烟熏死。高欢第二招又告失败。

    高欢又生新计,命令部众绑起草捆,灌入油脂,点燃火焰,抛入城中,企图烧毁城中建筑,但韦孝宽立即命人制作众多铁钩,挂于城墙外围,草捆向城中投掷时,统统被铁钩挂住,燃于城外,高欢的第三招仍告失败。

    高欢苦战五十余天,智穷力尽,营中发生传染病,由于连日劳苦,士兵战死、病死者高达七万余人,损失总兵力的近一半。高欢无计可施,只好乘夜撤军而去。韦孝宽以少量军队坚守玉壁,保卫了边境的安全,挫败了敌人的西进企图。朝廷嘉其功,特授大将军职。

    治军策略

    韦孝宽善于掌握人心,从间谍、士卒到皇帝,对他都很信任。韦孝宽镇守边城,善于抚慰边民,尤其注意不使士卒侵扰对方的百姓。不仅如此,他还用重金收买了许多北齐的人充当间谍。凡有事需要这些间谍去完成,他们都愿意替韦孝宽效力。所以,韦孝宽守边,北齐的重大行动、出兵计划、朝中变故等,他都能及时得知。韦孝宽任用的间谍不仅能通风报信,也能做大事。

    韦孝宽深得周武帝的信任。周武帝一心想消灭北齐,韦孝宽献上三策:第一策是:欲出轵关,厚集诸军,百道齐发;第二策:欲广储蓄,募勇悍以观变;第三策:欲结邻好,待时而动。这些策略多被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魏延在街亭之战时没有出战张郃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打得过张郃吗,街亭为什么不让姜维去守,马谡和魏延关系好吗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张郃和魏延都是三国名将,两个人不仅都以勇猛著称,而且还都非常善于统兵,在整个三国后期,蜀汉只有魏延能抵挡张郃,可是,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两个字。到底是哪两个字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抛开魏

    •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天国杨韦事件,3个半军事家是哪些人,近现代军事家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

    • 李子雄:北周至隋朝大臣,明辨是非,深得隋炀帝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广鼐,李广一

      李子雄(?~613年),本名李雄,渤海蓚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格豪爽,胸怀大志。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授帅都督。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拜上开府、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大将军、江州刺史。平定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延为什么踢翻七星灯,子午谷现在还能走吗,如果魏延出子午谷会赢吗

      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一次大胆的军事构想,由于当时并未实施,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支持的人说,“兵者,诡道也”,如果诸葛亮当时采用此计,那么蜀汉的命运将被改写;反对的人说,此计风险太大,几乎等同于直接送命。1400年

    • 屈突通:北周至唐朝名将,奉公正直,官民敬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新唐书屈突通传翻译,唐朝呼延将军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开皇十七年,迁左亲卫府

    • 三国时期孙权真的是个无创业之功业的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就是废物,孙权聪明吗,孙权有多厉害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229年-252年在位。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孙策临终前传位给他时,曾说:“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如此,孙权守成的责任,以及形象就此固定,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鲁肃在归附孙权后,

    •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 这个祁山到底是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7出祁山用了几年,祁山,诸葛亮北伐七出祁山

      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如今的祁山在哪里?为何必须从这里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绝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地朝历代都有无数文人对诸葛亮表达自己的哀思,可见诸葛亮在世人心中地位之高。乱世出英雄,混乱

    • 都说有卧龙凤雏可安天下 刘备为什么没有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为什么没赢,得卧龙凤雏得天下的下一句,卧龙凤雏

      对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任何一个时代,想要成就一番霸业,除了要有高瞻远瞩的预想、计划之外,还离不开人才的辅佐。三国时期,无论是曹操、刘备是孙权,都十分注重对于人才的招揽以及培养。尤其是刘备,麾下更是有卧龙凤雏两大人才。水镜先生司马微更曾

    • 陈宫要是没有背叛曹操 陈宫又会是什么样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宫为什么不跟刘备,谁背叛吕布,陈宫如果跟了刘备

      对在白门楼上陈宫慷慨赴死,如果他不背叛曹操,将会是曹营第一大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宫原本是曹操的将领,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他却背叛了曹操,加入到吕布的阵营。吕布兵败被擒后,他也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在白门楼上,他拒绝曹操的劝降,慷慨赴死。如果他不背叛曹操,在曹

    • 朱檀最后是怎么死的的?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祁镇杀了谁,朱元璋死在哪里,朱元璋多少岁死的

      朱檀,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明朝第一任鲁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檀其母为郭宁妃,是郭山甫的女儿。本来郭山甫和朱元璋并无交集,只是当初朱元璋落难之时,到处漂泊,在一次路过郭山甫的府宅时,郭山甫见其面貌异与常人,于是提出给他相面。在一番掐算之后,郭山甫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