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 朱允炆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1/17 19:54:20

朱允炆削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为何不学习汉朝用推恩令削藩?因为情况不同,无“恩”可推。

简单来说,朱允炆觉得不合适也没必要。

先讲讲什么是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在主父偃建议下颁布的一项政令,主要内容是改变诸侯国的继承制度,把原先的嫡长子继承全部封地改为诸子均分。这个政策的核心就两个字——分化,大国分成小国,小国无力反抗中央,分封制就彻底改造成了中央集权制。

道理说来简单,实施却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各诸侯国在得知推恩令的时候不会起兵造反,换而言之,即中央本身要对诸侯王有着较大的军事优势,压制他们不敢掀桌子,不得不接受这种较为温和的“削藩”策略。

事实上,分封问题从西汉建立开始就困扰着汉朝皇帝。汉高祖担忧异姓诸侯王造反,一把年纪了还一个个地把它们剪除,只留下一个弱小听话的长沙国,剩下的都改成刘姓诸侯王。

到了汉文帝时期,刘姓诸侯王的实力日渐强大,齐国70城、吴国50城、楚国40城、赵国40城,加起来完全够汉朝喝一壶的。

在此情况下,名士贾谊给汉文帝写了一道《治安策 》,专门分析了削藩的方法: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很显然,这个建议的中心思想也是分化。但汉文帝没有采纳,因为他了解这些诸侯王都不傻,分化政策决不能同时推行,不然激起他们的反抗就难办了,所以汉文帝的分化政策是一步步执行的。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说六弟赵幽王太可怜了,死的早又只有两个儿子,自己怎么能偏心呢,赵幽王长子当了赵王,次子也不能落下,于是割取赵国的河间郡封给赵幽王次子,建立河间国。

后来淮南厉王造反身死,民间传言兄弟不相容,汉文帝很伤心地说:“我怎么会贪图淮南国的土地呢?”于是封淮南厉王的三个儿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后来齐文王无嗣去世,汉文帝说我怎么忍心大哥绝嗣呢,于是将齐国一分为七,齐悼惠王的诸子全部封为王。

汉文帝通过打感情牌,不动声色地分割了齐、赵、淮南三个诸侯国。其子汉景帝水平就差得多,继位后直接割地削藩,激起吴楚七国之乱,不过由于汉文帝的布置,七国之中赵国在北,吴楚在南,剩下四国在齐地跟堂兄弟内战,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综上,汉武帝的推恩令是在汉文帝温和分割大国、汉景帝暴力铲除大国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的诸侯国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力量来反抗了。反观朱允炆时期,情况大不相同。

汉朝的分封还是比较纯粹的裂土封王,各诸侯国享有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权力,除了朝贡和随从出征外没有太多义务,几乎可以说是独立王国,汉朝中央对他们的管辖是很弱的,不然也不需要用三代人的时间来解决。

而明代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有极大的限制,明太祖朱元璋广泛参考了前朝分封的教训,将诸子分封于边塞重镇及内地各重要城市,配备三护卫,王府还有节制王府所在地方驻军之权。但在政治上,王府所在地仍有朝廷派遣的官员治理,诸王出兵作战的粮饷调配由朝廷统筹,而非诸王自己解决。

在朱元璋晚年,更加担心诸王夺位的问题,在遗诏中下令“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惟此令从事。”

也就是说,此时的诸王只有一万多人的护卫,而朱允炆手中有朱元璋留下的数十万京师驻军,除非所有诸侯王联手向京师进攻,否则在账面上他还真不输。就算所有诸侯王一起反叛,各藩位置不一,朝廷完全可以先灭弱藩再灭强藩,逐个击破,也还有的打。

尽管具备如此优势,明廷也不全是主张暴力削藩的,也有人建议仿照推恩令,搞温和削藩。

《明史·高巍传》载: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明初诸侯王的倚仗就是手里的护卫军,他们就相当于这只部队的将军,高巍的建议就是搞将兵分离,北边的藩王子弟分到南边,南边的藩王子弟分到北边,避免大军太忠诚于藩王,被他们用来造反。

朱允炆看了奏章,点头称是,转身就开始暴力削藩:废周王为庶人、监视燕王、扣押齐王、逮捕代王、废岷王为庶人、把湘王吓得自焚而死。

朱允炆的削藩顺序是先弱后强,强藩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本来朱棣处于绝对的劣势,刚开打没多久就被明军推到老巢北平城,他能够夺取皇位,提起底还是侄子衬托地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文丑的实力怎么样?在二十四猛将是什么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时期武力排行榜,马超和颜良文丑比谁厉害,文丑和关羽哪个厉害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文丑和颜良齐名,都是袁绍手下第一流猛将,勇冠三军,在战场上,文丑的表现似乎比颜良还猛,颜良秒杀吕布旧将宋宪和魏续,二十合击败徐晃,实力不俗,而文丑独战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刺死一将,其余三将俱走,更是战斗力惊人。除此之外,文丑战平了赵

  • 杨廷和是什么人?他对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官僚是谁,杨廷和和杨一清关系,杨廷和为什么选嘉靖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个封建王朝,如果没有了皇帝,还能正常运转吗?答案是——能。明朝皇帝朱厚照继位期间就不务正业,经常去外面游山玩水,百姓怨声载道,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随后就骤然离世,

  • 吕布真的是陈宫害死的吗的 没有陈宫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门楼吕布殒命,陈宫是几流谋士,貂蝉害死吕布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宫和吕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何说是陈宫害死了吕布,如果没有陈宫,吕布根本不会被杀。说起吕布,了解三国的人都了解这个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就是对吕布最高的认同。吕布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在东汉末年成为当时最厉害的武将。不过在很多评书演义里

  • 刘备选择叛逃之后 曹操为何不假借皇帝名义罢免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为什么轻易放弃了县尉一职,刘协为什么不去投靠刘备,刘禅

    对刘备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叛逃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的官职?曹操罢免了,只是刘备不认而已。就曹操、刘备所处的汉末三国来说,皇帝仍然是宣称受命于天的,他们自称天子,还相信天人感应学说,把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当作上天对他们的警示,然而人间君王真

  • 张怡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夏秋冬的你张怡百度云,空张怡,写给黄淮张怡百度云

    我们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最出名的酒仙、诗仙是唐代李白,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说起这张怡云,那可是不一般。她肌肤胜雪,美目流盼,是个不可多得的大美人。她的母亲王莲是前朝公主,虽沦落风尘,但由于出生皇室,姿容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性格大方豪爽,挥金如土,痛饮两三斤白酒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十分受到顾

  • 吕布当初如果对陈宫言听计从 吕布最后还会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布为什么不听陈宫的话,白门楼吕布殒命,陈宫是几流谋士

    还不了解:吕布和陈宫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吕布什么都听陈宫的,他能打败曹操吗?最终结局会如何?事实上,如果吕布真的对陈宫言听计从,全部按照陈宫的方略来做事,那么吕布的结局可能更惨,他会提前被杀掉!吕布很多人都认为,吕布最终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他没有听陈宫的建

  • 巫蛊之祸后刘病已是什么结局?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病已与卫子夫的关系,刘贺和刘病已的关系,蛊世录大结局是什么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统治后期一次极为严重的宫廷政治事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刘彻,对于他铲除异己的手段,多年来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巫蛊之祸。巫蛊之祸在汉武帝时期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废后陈阿娇,并且顺利亲政,斩断外戚,这一次成功上位的是歌女皇后卫子夫,以及两个绝世嫁妆卫青和霍去病

  • 三国时期曹魏的官职是什么样的?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魏所有武将,曹仁在魏国什么地位,曹魏爵位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基本相同,基本上沿袭了东汉官制。但魏、蜀、吴三国官制不但和东汉有些不同,而且各自也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大家在读史书、小说或者玩游戏时,对各个三国

  • 双方最开始实力相当,刘备是如何在后期取得汉中之战胜利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汉争霸刘邦成功的原因,汉中之战后,刘备有实力一统天下吗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刘备与曹操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这“汉中之战”在当时的战略地位可谓是极为重要。这场战争从建安2

  • 在古代,士兵如果不上战场会做些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攻城士兵不怕死吗,士兵上战场前的心理,士兵上战场带多少子弹

    说到古代战争,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自古以来,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注定了战争的爆发,而这一场场的硝烟之中最不可少的便是士兵,因此士兵是维护国家安危的重要人群,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祖国的疆土、人们以及自己的亲人。不过,战争这种事情并不是持续不断进行的,倘若是在和平年代之时,战争的爆发频率是很低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