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离公孙瓒投靠陶谦,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离公孙瓒投靠陶谦,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46 更新时间:2024/2/21 20:42:19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为名再度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能抵挡,向青州刺史田楷(公孙瓒手下)求救。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到徐州后陶谦给刘备增丹杨兵四千,刘备于是归属陶谦,正式脱离公孙瓒。

真正历史上,刘备并不像《三国演义》里那么风光,靠着“大汉皇叔”的名头混得风生水起。真实历史上刘备起步非常艰难,由于不是士族出身,刘备自184年聚合徒众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而后又于中平五年(188年)参与镇压张纯叛乱的战斗,以前后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县尉(县里三把手),放在今天来说就是一个县的公安局局长,好像官挺大了,但在古代连入仕都不算。公元188年,袁绍任中军校尉、曹操任典军校尉(两千石),而刘备连一个六百石的县令都没混上。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县里二把手),不久又辞官。后来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不久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职位比县令高、比太守低,一千石)。

早年间,公孙瓒、刘备同在大儒卢植门下求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备把公孙瓒当作自己的兄长,所以才会投靠公孙瓒(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两千石)。在老同学公孙瓒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刘备终于混到了郡守的位置。

按理说刘备和公孙瓒关系不错,在公孙瓒手下混的也不错,他为何脱离公孙瓒投奔陶谦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让刘备不得不做出选择:

第一,刘备是一个不甘人下的人,陶谦给的条件太优厚。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的评价中有这么一句话——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意思是说刘备虽然受尽曲折,但却始终不甘为人下。刘备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但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就是因为他始终有着一颗“自立门户”的心。

公元194年刘备随田楷(田楷是刘备的直属领导)救援陶谦,当时陶谦给刘备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刘备自己的兵力很少,只有千余人,还有一些乌丸杂骑,因为毕竟在公孙瓒麾下,不可能发展太多兵力。陶谦当时被曹操打怕了,亟需有人留在自己身边共同对付曹操。

于是他先是派给刘备四千丹阳兵,汉末三国时期,丹阳精兵天下闻名!有了这四千人对刘备自身实力是大大的提升。第二,陶谦还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自汉灵帝末年重新设立州牧之后,州牧、刺史已经军政大权在握的一方诸侯,所以刘备能够跻身成为一州之主,这是他无论如何不能拒绝的。

第二,公孙瓒杀了刘虞。公孙瓒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末一方诸侯,就是因为在幽州镇压叛乱,抵御乌桓、鲜卑的寇略。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任命他为幽州牧。

公孙瓒是个狠人,对待乌桓、鲜卑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杀!史书记载,公孙瓒一听见乌桓、鲜卑寇边,就像听见仇人来了一样,上去就是一顿砍。而刘虞作为皇亲宗室,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拉拢、安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两人由于政见不合,慢慢的就产生了矛盾。

初平四年(193年),刘虞率兵攻打公孙瓒,兵败被俘,惨遭杀害(刘虞是个好官、好人,但不适合乱世)。刘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加上刘虞品德端正,在朝廷很有威望,公孙瓒就这么杀了刘虞,大失人心,刘备心里肯定也不认可。

第三,刘备看出公孙瓒必将败亡。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得到了整个幽州,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刘备作为一代枭雄,其实此时已经看出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必将败亡。

本来公孙瓒对袁绍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界桥之战、龙凑之战中接连被袁绍击败,杀了刘虞后,公孙瓒和袁绍进入相持阶段。但却是连战连败,地盘逐渐被袁绍蚕食,公孙瓒干脆在易京坚守不出,当起了缩头乌龟,终于在公元198年被袁绍攻灭。刘备敏锐的嗅觉,让他提前脱离公孙瓒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

官渡之战时,刘备看出袁绍将败,提前连接刘表脱离袁绍,也是一招漂亮的后手。刘备作为一代枭雄,总是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把握时机的能力。事实证明,刘备脱离公孙瓒、袁绍都是无比正确的原则。这一方面说明刘备有着不一般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说明刘备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志在天下的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夏侯惇和夏侯渊都是曹操的兄弟 两人的待遇为何差别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侯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夏侯渊和夏侯惇谁厉害,夏侯惇与夏侯渊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夏侯惇和夏侯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同样是曹操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渊为什么受到的待遇区别这么大?曹操陈留起兵以来,谯县老家有许多兄弟前来相助,其中就有曹仁、曹洪、夏侯渊等人,他们散尽家财,招募士卒投靠曹操。随着家族势力的加入,曹操的队伍日渐强

  • 历史上奕纬为何会被父亲道光帝一脚踹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胤祥知乎,道光皇帝长子奕纬,宣统皇帝的父亲

    旻宁,为嘉庆帝的第二子,于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继位,定年号为“道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爱新觉罗奕纬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一位到底是谁?如果不是翻阅清朝的衰亡史,谁也不会注意到一个英年早逝的皇子。毕竟在清朝,皇子早逝,真实是太正常了。

  • 夏侯惇打仗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曹操为何还要重用夏侯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侯惇唇枪舌战和守而必固,夏侯惇文武双全绝地反击,夏侯惇和关羽谁更厉害?

    对夏侯惇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夏侯惇没打过啥胜仗,甚至可以说屡战屡败,曹操为何还是重用他?古时候,一个武将能否被重用,毫无疑问要看他的能力,历史上出名的武将几乎都是功勋卓著的,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三国时期,有位武将便没什么战功,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来形容他了,

  • 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 关羽为何没有对夏侯惇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和夏侯惇哪个厉害,关羽为什么要过五关斩六将,夏侯惇和关羽继续打下去

    还不了解:关羽和夏侯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杀了曹操诸多大将,为何没有对夏侯惇动手?关羽不杀夏侯惇的诸多考量关羽在《三国志》之中被称为万人敌,手刃名将数十名,功勋卓著,那么,为何在《三国演义》之中没有对夏侯惇动手呢,虽然两人交锋次数只有两次,但过五关斩六将

  •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魏佳氏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富察皇后和令妃的关系,令妃是什么地位,历史上真实的令妃魏佳氏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乾隆的后宫之中,有一位令人记忆深刻的女性,此人便是魏佳氏令妃,她是乾隆中后期最为宠爱的女人。在《延禧攻略》中,令妃是一个令人喜爱的角色,人们也为她能够获得皇帝的宠幸而高兴,不过在《如懿传》中,令妃却是一个不折

  • 夏侯惇作为曹操最信任的武将 夏侯惇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策打不过夏侯惇,夏侯惇打过胜仗吗,太史慈和夏侯惇谁厉害

    对夏侯惇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常败将军夏侯惇,为什么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将?他到底有多厉害?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什么他最敬重、最信任夏侯惇?其实,不管在演义中,还是在历史上,夏侯惇永远都是曹营第一大将!本文将分别从演义和历史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夏侯惇到底有

  • 夺门之变朱祁镇轻松夺权 朱祁钰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祁镇受辱,朱祁钰与朱祁镇对比,历史上朱祁镇和朱祁钰皇后

    还不了解:明代夺门之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夺门之变为什么如此顺利,朱祁钰犯了什么错,最终枉死西宫?还是哥哥狠,朱祁钰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让朱祁镇轻松夺权?在执政水平上,对国家利弊上看,朱祁钰是强于朱祁镇的,朱祁钰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帝国于水火之中

  • 在古代皇帝都是如何选妃的?有何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代选妃,选妃,明朝选妃标准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我们看影视剧中的皇宫大院,里面美女如云且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虽然那个时候的皇宫更像是一个牢笼,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有很多人挤破了头皮想要进来这里,毕竟这是一个权力的场所,来到这里的人几乎是不用忧愁于下半生了。而我们可以看到,往往

  •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进入北京城的?经过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从哪里进北京的,李自成后又是谁做皇帝,闯王李自成的简历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李自成毰笠缥衣,乘乌驳马,从承天门进入明朝皇宫,明朝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登上煤山,上吊自杀,以

  • 朱祁钰也是明朝皇帝之一 朱祁钰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皇帝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钰没有葬在十三陵,明朝十四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对明代宗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有16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呢?明十三陵里只葬了明代的13位皇帝,而明代有16位皇帝,那么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有哪三位呢?他们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和朱祁钰。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