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09 更新时间:2024/1/24 8:50:55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州,枢密使,进封“郑国公”,出判亳州。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认识到辽国“委实强盛”,西夏“日渐壮大”,与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劲敌。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临终前上书神宗割地于西夏,已达到修兵息民。谥号“文忠”。

主要影响

宋仁宗在位时,宋、辽关系又趋紧张,辽国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谈判,划地与辽。当时北宋朝臣上下因敌情叵测,无人敢担使者之任。面对主忧臣辱,富弼挺身而出,两度出使辽国。在谈判中,他从各方面陈述了双方的利害关系,不卑不亢,仁而有威,致使辽兴宗自知理亏,遂息兵宁事。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战事,天下称善。

历史评价

范仲淹:“王佐才也。” (《宋史》引)

穆修:“进士不足以尽子才,当以大科名世。” (《邵氏闻见前录》引)

韩琦:“窃见富弼大节难夺,天与忠义。昨契丹领大兵压境,致慢书于朝廷,仓卒之间,命弼使敌。弼割老母之爱,蹈不测之祸,以正辨屈强敌,卒复和议,忘身立事,古人所难。故近者李良臣自北来归,盛言北方自主而下,皆称重之。陛下两命弼为枢密副使,皆弗有其功,辞避不受。逮抑令赴上,则不顾毁誉,动思振缉纪纲,其志欲为陛下立万世之业耳。……又北敌素知弼之威望,亦可以杜其轻发之意。”(《续资治通鉴长编》引)

欧阳修:“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自古小人谗害忠贤,其说不远。”(《宋史》引)

叶清臣:“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宋史》引)

苏轼:

韩 、范 、富、 欧阳 ,此四人者,人杰也。(《范文正公文集叙》)

秉心直谅,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熙宁访落,眷遇特隆。菲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没不忘。 (《议富弼配享状》)

孙永 等:“恭惟神宗皇帝以上主之资,恢累圣之业,尊礼故老,共图大治。辅相之臣有若司徒、赠太尉、谥文忠富弼,秉心直亮,操术闳远。历事三世,计安宗社。熙宁访落,眷遇特隆。匪躬正色,进退以道。爱君之志,虽没不忘。”(《宋会要辑稿》引)

胡寅:“昔富弼之使也,以一言息南北百万之兵,可谓伟矣。”(《三朝北盟会编》引)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梅溪集》)

叶适

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绮在仁宗、英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

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黄震:“徙青州,活流民五十万。……天下无事,号贤相。……温良宽厚,及临大节,慷慨莫屈。……疑忧者,一二言裁。”

脱脱:“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余,足芘当世。富弼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革。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文彦博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其德望固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矣。至于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又皆享高寿于承平之秋。至和以来,建是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熙、丰而降,弼、彦博相继衰老,憸人无忌,善类沦胥,而宋业衰矣!《书》曰:‘番番良士,膂力既愆,我尚有之。’岂不信然哉!”(《宋史》)

孙承恩:“志节皎皎,忠勤劬劬。国有宪章,恪遵弗渝。奖善若培,去恶如莠。大臣之事,君子之守。” (《古像赞》)

归有光:“韩、富二公,与范希文、欧阳永叔,一时并用,世谓之韩、范、富、欧。魏公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朝廷多故,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而与范、欧同心辅政,百官奉法循理,朝廷称治。富郑公为相,守典故,行故事,傅以公议,无心于其间,而百官称职,天下无事。史臣称魏公相三朝,立二帝,垂绅正笏,不动声气,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又称国家当隆盛之时,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余,足芘当世。富公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革,与文潞公皆享高寿于承平之秋;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去,朝野倚重。由此言之,二公之功名,盖相当矣。呜呼!士之幸而遭际太平,福德俱全者,则韩、富二公是也。” (《河南策问对二道》)

王夫之:“夫富公固非有异志者,而观其生平,每多周防免咎之意,故出使而发视国书,以免吕夷简之陷。则奋不顾身,以强人主,以犯母后,以折奸邪者,诚非富之所能与。使必相待而相让,不我沮也,而固不能我决也,且从容审量而授我疑也。仰质皇天,昭对皇祖,拊省梦魂,揭日月以正告于天下后世,可为则为之,可言则言之已耳。宾宾然以功为不可独成,名为不可独尸,期远怨于朋友而坐失事机,为社稷臣者岂若是?国家之不幸也多矣,伊尹迁桐,莱朱不与;周公破斧,君奭弗闻。富怀不平之心,自愧于君子,而韩公何憾焉?夫韩公不以功名之志期富,其待之也厚矣,惜乎富之未喻也。” (《宋论》)

轶事典故

性格

富弼生性十分孝顺,恭敬勤俭喜欢修行道德,与人说话一定毕恭毕敬,即使是微官及布衣谒见,都一样隆礼相待,表情十分庄重严肃,看不出喜怒之情。富弼喜欢善人嫉恨恶人,这是出于他的本性。富弼经常说:“君子和小人相处,一定不能得胜。君子不能得胜,就洁身而退,乐于正道没有怨恨。小人不能得胜,就互相勾结挑拨散布谣言,千方百计,一定要获胜才罢休。等到小人得志,就放肆毒害善良之人,希望天下不乱,是不可能的。”他终身依此而行。

洛阳才子

富弼成名后,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的文学家穆修对他颇为期许。而已经颇有名气的范仲淹认识富弼后,也对他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 。正好当时的宰相晏殊正托范仲淹帮他择一佳婿,范仲淹说:“您的女儿如果要嫁给官人,那我不敢说知道。一定要选择国士,没有超过富某的。”晏殊一见富弼,便“大爱重之”。富弼终成晏殊的东床快婿。

自有主见

富弼于天圣八年(1030年)以茂才异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后,他先到河阳(今河南孟州)任节度判官厅公事,接着到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为官。几年后山东一带多有兵变,有些州县长官见乱匪势强,软弱无能,不但不去镇压,反而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后来朝廷追究,派使者严查。

范仲淹负责处理这些事。富弼对范仲淹说:“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竟然姑息养奸,形同通匪,都应定死罪,不然今后就没人再去剿匪了。”范仲淹则说:“你不知道啊,土匪势强,远在山林,难以围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贸然围剿,只能是劳师伤财,让老百姓白白受苦罢了。他们按兵不动,以图缓剿,这大概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啊。”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与他争执起来。有人劝富弼:“你也太过分了,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原来,富弼考中进士后,正值皇帝下诏求贤,要亲自考察天下士人。范仲淹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人把富弼叫来,给他备了书房和书籍,让他集中精力写出对政事的看法,富弼因此得以被皇帝赏识。富弼回答:“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致,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

范仲淹事后说:“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赏他,就是因为这呀。”富弼遇事有主见,不盲从,不随便附和别人,即便对天子也是这样。

富弼拒赏

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据《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英宗登基后,将其父宋仁宗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英宗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英宗有些不高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呀!”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长坂坡之战中,曹洪没有跟赵云交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云长坂坡之战的故事,长坂坡张飞吓死了谁,关羽死亡年龄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曹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兵败当阳,曹操大军追上刘备之后,刘备丢下妻子先跑了,赵云在数千精锐曹军围攻中,保护刘备的妻子,与曹军大战,先后杀死曹操战将五十多员,期间,曹操看到赵云勇

  •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真的是靠儿子的无能之辈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渊儿子当皇帝,李渊后期怎么生出这么多儿子,唐朝李渊的哪个儿子当了皇帝

    对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只是一个靠儿子开国的无能之辈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唐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有着“天可汗”之称的李世民。虽说他只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但其开创的贞观之治却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唐局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其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

  • 有哪些与曾公亮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曾国藩轶事,关公陆树铭,跟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

  •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 隆科多后面为何要主动背叛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雍正为什么处死隆科多,雍正王朝隆科多杨角风,隆科多与雍正的关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为何要主动背叛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隆科多和年羹尧作为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两个关键人物,两人受尽恩宠但下场都很凄惨,年羹尧因92条大罪被赐自尽,而隆科多更是被雍正囚禁而死。但相比于年羹尧,隆科多的身份更不一般,姑姑和姐姐都嫁给了

  • 年羹尧被雍正处死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女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年羹尧为什么不反雍正,老十三为什么和雍正好,雍正为什么派老九去年羹尧那里

    对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他的妻儿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他的哥哥年希尧受其影响被罢免官职,万幸的是没有因此获罪。他的妻子毕竟出生于辅国公,在年羹尧出事后就被送回辅国公家,这才免受牵连逃过一劫。至于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的十一个儿子当中

  • 年羹尧作为清朝抚远大将军 雍正为何着急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年羹尧西北打谁了,雍正为什么处理年羹尧,雍正王朝年羹尧当大将军哪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为什么必须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年羹尧,如果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我想对这个人物一定不会陌生。没错,他就是雍正初年大名鼎鼎、平定了西北罗伯藏丹津叛乱的钦命抚远大将军。可有些小伙伴一定也会有疑惑,如此位高权重、声明赫赫

  • 曾公亮的一生有哪些作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曾公亮传注释详解,关公陆树铭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

  •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根据记载,他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这个程度也不算什么大富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同样这篇文章里,孟子还提出“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可见这并

  • 曾公亮:北宋时期宰相、文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巩的故事,关羽死的时候多少岁了?,关羽活了多少年了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

  • 安禄山为何要选择起兵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真的想谋反吗,关羽死亡年龄,安禄山之后唐朝怎样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这段话说的是,安禄山造反不久,不只是身上长满疮,而且很快就失明了。既然他造反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