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争议了千年之久 诸葛亮为何不用此计谋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争议了千年之久 诸葛亮为何不用此计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20 更新时间:2023/12/6 19:13:17

还不了解:魏延和子午谷奇谋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事实证明诸葛亮没采纳是明智之举。

提起三国历史,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时任北伐军前部都督、凉州刺史兼丞相司马的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按照魏延的设想,由他亲率一万人,其中5000人作战,5000人运粮,取道子午谷小路,十日之内抵达长安城下。而曹魏的西线主帅夏侯楙是个膏梁子弟,胆小无谋,见到魏延神兵天降定会弃城而走,到时魏延就可以利用长安城内被遗弃的粮草。固守待援,然后诸葛亮率领军队出斜古道,双方会师于长安在一举拿下潼关,坚守武关至潼关一线的重要的隘口,阻断曹魏援军,进而对整个关中平原形成合围之势,雍凉地区孤掌难鸣,

也必将望风而降,则长安以西的土地一战可定。对于魏延的这个计划,历来众说纷纭,此计确实有很大风险,但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诸葛亮过于谨慎,没有采纳魏延的计划,才导致蜀汉屡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的确,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对比如此悬殊,出其不意或许才是制胜的法宝。而且从战术层面上看,子午谷奇谋有极大的可行性,假如诸葛亮同意,极有可能改写历史。为何这么说呢?首先来看双方的统帅夏侯楙,一个顽固子弟,各方面能力都远不如诸葛亮和魏延。其次,从曹魏西线的兵力部署来看,曹魏根本没把蜀汉当回事儿,

再加上主帅无能,魏延的计划极有可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最后,雍凉地区刚刚被曹魏纳入版图,人心未驸。如果魏延能奇袭长安得手,在顺势攻占潼关,掐断来自中原地区和南阳盆地两个方向的援军,到时候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在迅速东进确实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诸葛亮却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风险太大,坚决不同意。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战争哪有不冒风险的?诸葛亮真的是怕损失魏延这1万人马而不同意吗?其实不然,子午谷奇谋虽然在战术上看起来很完美,但作为蜀汉实际掌舵人的诸葛亮却要着眼全局。

在他看来,如果魏延失败了,则最多损失1万人马,如果成功,蜀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局,甚至会动摇蜀汉的根基。为何这么说呢?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诸葛亮为何不同意魏延的计划。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诸葛亮对魏延不放心

如果魏延奇袭长得手,趁机拥兵自重,像当年韩信那样反过来跟刘邦要爵位要地盘,那么诸葛亮该何去何从呢?而且在30多年后进入成都的钟会也想拥兵自立。

二、以蜀汉当时的国力无法消化那么大的领土

其实诸葛亮绝非是胆小,而是担心一旦计划成功,以当时的蜀汉国力无法消化这么大的疆土,身为大将的魏延只负责攻城略地,但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却有更长远的打算。他既要保障北伐的胜利,还要考虑蜀汉如何在新占的地盘上延续自己的制度和文化,否则就算得到长安又有什么意义?诸葛亮是北伐军的统帅,也是蜀汉的实际掌舵人,他需要着眼全局,而且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恩,他不敢赌上好不容易恢复和积攒起来的国力,孤注一掷去冒险。

三、东吴问题

如果诸葛亮真的拿下长安以西的大片领土,孙权必定坐立不安,东吴肯定会再次背信弃义,联合曹魏偷袭蜀汉。毕竟孙权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是干过这种事的,而蜀汉的精锐部队都在北伐,如果孙权来犯,搞不好成都,都会有危险。所以诸葛亮就算认为魏延可以占据长安,但从战略大局上看,蜀汉反而更加危险。而诸葛亮兵出祁山,胜了可以步步为营,慢慢蚕食曹魏,败了也能从容撤退。有如此稳妥之举,为何还兵行险招呢?

另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说起来简单,但想要成功,却必须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魏延能在十天之内穿越600里子午谷,并齐装满员的抵达长安城下,二,夏侯楙见到魏延必然弃城逃走,或魏延以极小的代价攻下长安,三、长安中有足够让魏延坚守到诸葛亮主力部队到来的大量军械粮草,四,诸葛亮能从斜谷道顺利抵达长安,接下来我们再从五个方面分析一下要达成这四个条件。有多难?

一、粮草问题,这是最致命的问题。魏延的计划是5000人作战,5000人运粮。而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古代战争时,在后勤和作战人员是1 : 1的情况下,部队所带的粮食最多只能坚持18天,所以才有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铁律。也就是说,在18天之内,魏延不但要穿过子午谷,还要拿下长安。魏延计划十天走完子午谷,那留给他攻下长安的时间就只剩下八天了,如果稍有耽误,魏延的部队就要面临断粮的绝境。

二、天时与地利

子午谷全长约600多里,地势险峻,道路崎岖,深入秦岭的部分更为凶险,骑兵和攻城器械根本无法通过,所以魏延带领的只能是轻装简从的步兵。而且后来曹真反攻汉中时就是取道子午谷。当时曹真遇到大雨,前后走了一个多月才出去。明代末年的闯王高迎祥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也用了15天才走出去,所以魏延想要在十天之内穿越子午谷,就必须要对包括天气在内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部队每天走多少路,吃多少粮食,都要有周密的安排。另外,魏延此计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奇袭。如果在行军途中被曹魏发现,那么,魏延很有可能会像高迎祥一样被孙传庭消灭在茫茫秦岭之中。

三、夏侯茂会不会弃城而走?

假设魏延真的在十日之内齐装满员的抵达长安城下,那还会出现第三个问题。在魏延的计划中,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驸马夏侯楙”,此人是曹魏西线的前敌总指挥,曹操的女婿,出身响当当,但这位当朝天子的姑父却是个庸碌之辈,朝廷让他镇守西线,其实就是让他来攒政绩和刷资历的。正是基于对夏侯楙无能的判断,魏延才坚信只要自己兵临城下,夏侯楙就会弃城而走。那么,事实真的会如此吗?实际上还真有可能,因为后来曹魏在得知诸葛亮。出兵北伐后,火速将夏侯楙调离了长安,从这一举动来看,或许曹睿也担心夏侯楙弃城而逃吧。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而且有很大的变数,任何成功的前提必须是基于对自己实力的自信,而不是寄希望于敌人的懦弱。假如夏侯楙坚守待援,魏延想攻下长安将难比登天,长安是曹魏的咽喉重镇,高墙固垒,再加上魏延所带的5000步兵,又没有攻城器械,当年曹操5万军队围困徐州,没有攻城器械,都不敢轻举妄动,魏延想要啃下长安,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四、魏延拿下长安后,

能否坚守到与诸葛亮会师?要达成这一点,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跑了,而且在跑之前愚蠢到了没有把城内的粮草付之一炬,全部留给了魏延,二是魏延以微弱的代价攻下了长安,另外再拿下潼关之前。长安的东面是无险可守的,魏延只有区区5000人,更没有可能去分兵阻击曹魏的援军。如果城内粮草不济,等曹魏援军一到,魏延根本就守不住长安。

五、与诸葛亮配合的问题。

假如魏延突袭长安,一切都跟预料的一样顺利,那么此时诸葛亮就要亲率主力军队出斜谷道,向东与长安的魏延会师。而曹魏在得知长安陷落后,必然会有所动作,一旦曹魏的凉州都督郭淮出兵在斜谷道设伏。或者尾随袭扰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再加上来自南阳和中原两路要夺回长安的曹魏援军,诸葛亮和魏延很有可能被两面夹击,陷入反包围之中,北伐军队甚至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地。这是基于以上种种的变数和风险,才让诸葛亮无法看到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而且从后来曹真伐汉中以及明末高迎降的教训来看,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计划,实在是明智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关播:唐朝时期宰相,任内毫无作为,是卢杞控制的傀儡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怎么过渡到宋朝的,唐朝册封了哪些少数民族首领,唐朝宰相为什么才三品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唐朝宰相,自称汉寿亭侯关羽之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六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吏二部侍郎等职,后迁刑部尚书

  • 如果都有巅峰时期的实力,关羽与典韦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典韦为什么排名第三,典韦什么水平,关羽和吕布哪个更厉害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关羽和典韦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猛将,两个人都是以猛知名,关羽的巅峰时期是白马之战,在万马军中,一刀斩杀河北猛将颜良,袁绍手下大将谁都挡不住,勇不可挡。典韦的巅峰时期是濮阳之战,大战吕布大军,飞戟杀敌,敌人无不应声而倒,典韦勇

  • 后世对马燧的评价如何?马燧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对陶渊明的看法和评价,后世对明朝评价,燧人氏的功绩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祖籍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岚州刺史马季龙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扶风马氏。少时博览群书,攻读兵法战策,颇多谋略。安史之乱时,力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

  • 司马懿女装是真的吗 历史上司马懿有没有穿过女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女装司马懿,司马懿上方谷是真的吗,司马懿女装图片

    对司马懿女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历史上,司马懿穿过女装吗?在新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逼迫司马懿出战,故意送了件女装来激怒司马懿,不成想他不但面不改色,还把这身女装穿在自己身上。而在《军师联盟》中,司马懿竟然身着诸葛亮赠送的女装,还当着诸位将士的面,大声朗

  • 马燧:唐朝中期名将,治民有方,颇多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虽古名将,何以加之,破虏平蛮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祖籍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岚州刺史马季龙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扶风马氏。少时博览群书,攻读兵法战策,颇多谋略。安史之乱时,力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

  • 司马懿对上诸葛亮谁更加厉害 正史上两人对战过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与诸葛亮谁大,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后一战谁赢了,司马懿诸葛亮谁先死的

    还不了解: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真实的历史上只对决了两次。司马懿和诸葛亮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两个人,《三国演义》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可能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斗智斗勇。那么问题就来了,历史上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诸葛亮

  • 韩遂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演义韩遂结局,西凉韩遂,毛遂最后结局

    “西凉”在《三国演义》中,是对“凉州”的称呼,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韩遂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以马腾结拜兄弟的身份出场,二人共同参与了进京勤王的行动,而后又和马超一起举兵攻打曹操,为了衬托马腾、马超,小说里韩遂似乎一直是马超父子的配角,在真实历史上,韩遂才是西凉第一军阀!雄踞西

  • 卢杞对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齐桓晋文之事比喻说理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卢杞传

    卢杞(?-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人(今河南滑县西南),唐朝宰相。 出身范阳卢氏,卢怀慎之孙。唐代著名奸相 。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卢杞初官拜清道率府兵曹,后被召入京城,任鸿胪寺丞,迁殿中侍御史、六部员外郎,出任忠虢二州刺史。 唐建中二年(781年),授御史大夫

  • 燕昭王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如何成功逆袭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燕国燕飞儿历史原型,燕昭王时期的燕国,苏秦张仪是同时代的人吗

    燕昭王,是战国历史上一位值得史家以浓墨重彩记录的君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有一位复仇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终吞吴,几乎堪称是忍界祖师爷。可是历史无独有偶啊,在战国时期也有一位复仇者,那就是燕国的燕昭王。今

  • 龙且一死项羽就知道命不久矣 龙且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羽死前写过的最后一首诗,项羽真的自刎乌江吗,《项羽之死》项羽为什么要自刎

    对龙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龙且有多重要?为何龙且一死,项羽就了解自己离灭亡不远了?其实早在龙且被杀他就已经了解天下形势出现了反转,楚汉相争他必败无疑。因为龙且对他太重要了。楚汉相争很多人以为从韩信给刘邦分析天下大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刘邦就已经有了战略上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