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为什么咸丰皇帝在位时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20 更新时间:2024/1/7 10:53:24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咸丰皇帝“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

印章。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位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御赏”、“同道堂”章咸丰皇帝的原意是让八大臣和两宫太后权力互相制约,既不让辅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宫专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皇帝的如意算尊钮祜禄氏、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的谕旨

盘落空了,他的临终遗命,分散权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制造矛盾的后果却日见凸现出来。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引发了“辛酉政变”。关于政变的过程和结局,许多书里都有详尽记述,这里不再多说。我们更关心的是慈安太后在这场政变中所起的作用。

网络配图

辛酉政变中的独特地位。这场政变实质上就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这场政变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但也绝对不应忽视慈安在其中的作用。

她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她是这场政变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人物。这一点,机敏而工于心计的慈禧比谁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贵”才登上皇太后宝座的,养心殿东暖阁太后垂帘听政处声望、资历、影响力远逊于慈安。如果不将慈安争取过来,夺权、垂帘听政的目的就达不到。慈禧凭其如簧之舌,终于将慈安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反过来,如果慈安旗帜鲜明地坚定拥护咸丰帝的遗命,毫无保留地支持并站在八大臣一边,辛酉政变就不会发生,这段清史就得重写。

日常朝政中的表现。有书记载,慈安“及与孝钦后垂帘听政,首简恭王入军机处。时国人称孝贞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孝钦优于才,而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臣工,咨访利弊,悉中款会”。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现在:

网络配图

一、重用能臣,“同治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优秀的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记载:“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贤,授为两江总督。文正感其知遇,尽心谋国。而东宫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文正而用其言。”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二、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

网络配图

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间,安德海才得以伏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已经17岁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龄。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秦武王滑稽死亡引来的残酷王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武王为何选嬴稷继位,秦武王之死,秦武王如果不死

    秦武王嬴荡在位四年期间,不光是把张仪驱逐出境了,他其实也干了一些实事,还算可以。比如平定蜀乱,修改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等。他还耻于哪其他诸侯国为伍,将所有国家都有的相国一职改叫成丞相。尤其是在他即位第四年,秦军攻下宜阳城(就在洛阳西),斩首六万韩军。后来又乘胜追击,渡过黄河后夺取了武遂(今山西

  • 汉文帝有多爱美男 将铜山赏给男宠任他自铸钱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文帝刘恒的男宠,西汉男宠,邓通怎么伺候汉文帝

    原本孤苦无依的窦皇后忽然平地里冒出了两个正当壮年的兄弟,颇令吃够了吕氏外戚苦头的文臣武将们起鸡皮疙瘩,惟恐大汉朝冒出一家暴发户外戚,比吕家更不知起倒。于是他们先下手为强,由绛侯、灌将军等出面向文帝进谏,说窦氏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也没有学问,所以不宜封授官职,只好做富贵闲人,而且还要选择一些有操行道

  • 埋葬蜀汉的第一罪臣 关羽三分功劳七分罪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神化,其实其人是思维有问题,目光短浅。所做所为严重威害到蜀国利益。可以说蜀国的灭亡他占主要责任。为什么,本人依次说来,当然依据是小说三国演义,而不是史书三国志。一:关羽无故要与人比武。比如与马超,黄忠。当然没比上,小说中也没写马黄二人如何想的。不过大家换作马黄会作何想?本人肯定

  • 道光皇帝因何继位?道光皇帝靠玩弹弓玩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之所以能够取得皇位,据说和他的神勇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林清之变中,更是给嘉庆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人野史《春冰室野乘》上卷里说,道光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乾隆帝去木兰围场打猎。一行人走到张家湾的时候,乾隆帝命令各王比试射箭,小道光则呆在旁边观看,等各王射完后,他也跃跃欲试,拿了把特制的小弓箭射了

  • 武则天为何70岁还长眉毛和新牙 80岁牙齿不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很低,加上当时重男轻女的风气非常严重,所以在中国古代,女性是不被重视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女性当权也是天方夜谭,可是在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女性她不仅成为了朝堂上的当权者,最终也登上了帝王的宝座,她具有革新思想,在古代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理念的女性,她就“一代女皇”武则天

  • 靠儿子才登上皇位 你说他是窝囊还是聪明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母凭子贵”这在中国历史后宫戏里经常出现,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生了好儿子,即使不受宠也摇身一变成为太后的女人。然而“父凭子贵”倒是很少听说。今天就来讲一讲,因为生了个好儿子而当上皇帝的明仁宗。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他可真的是父凭子贵。虽然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八个月,不过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了!管

  • 最有才的皇子 若让他当皇帝就不会有靖康之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国祚一百六十八年,有才华的皇子不在少数,若论谁最有才,当属宋徽宗第三子赵楷。可惜,他没能当上皇帝,成为北宋最痛的遗憾。徽宗一生多子多女,仅被俘前就生了三十二子,三十四女。在众多皇子中,最扎眼的有两个,一个是王皇后所生的皇长子赵桓,另一个是王贵妃所生的赵楷。二者相比,赵桓是皇长子,且为嫡长子,在年

  • 中国史上最牛皇后:一生都被六位帝王疯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男人爱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竟然有一位出色的女子被六个皇帝疯抢了60年。今天,小编就来为你盘点历史美女,一起看看这位多次婚姻的皇后有何本事!图片来源于网络她出身于南朝梁的皇室,曾是母仪天下的隋炀帝皇后,也曾做过重臣宇文化及的淑妃,更曾伤心地离别战乱的中原――远嫁异域

  • 揭秘西汉“战神”霍去病死后惨遭灭族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的霍氏一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为著名的就是“战神”霍去病。这个庞大的家族,在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权倾朝野,极尽荣光,但是最后再汉宣帝时期却惨遭灭族。霍氏一族的荣光,始于汉武帝时期,霍光为宣帝辅政期间达到顶峰。霍氏最为著名的人物霍去病少年得志,抗击匈奴屡立奇功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被

  • 历史上的“哲后”马皇后轶事:竟推荐妃子侍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王夫之以此誉她为“哲妇”,用意还是中肯的,尽管有“好名而名成,工于言而言传”的前缀。就算她好名且工于言,又怎样?她的作秀之戏码所折射的,都是良心和道德,凭此,她塑造了一个光荣时代,亦对汉王朝未来走向做了苦心编程。公元53年前后,东汉王朝也曾有过类似“金屋藏娇”的韵事,汉明帝刘庄当时还是太子,特喜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