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玄礼对不起唐玄宗 陈玄礼回长安后为何没有被秋后算账

陈玄礼对不起唐玄宗 陈玄礼回长安后为何没有被秋后算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54 更新时间:2024/2/1 11:06:40

还不知道:陈玄礼和唐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玄礼回到长安后,为何没被秋后算账,原来他做了一个选择。

在马嵬驿兵变中,陈玄礼确实是对不起唐玄宗的。说陈玄礼对不起唐玄宗,是因为他连续做了几件事情,导致了唐玄宗不但丢了江山,还丢了美人。到头来两手空空。为什么这么说呢?

(马嵬驿兵变)

马嵬驿兵变,应该说最早是由陈玄礼发动起来的。当然了,陈玄礼也没有想过要让唐玄宗丢江山又丢美人。最早的时候,他只是想扳倒他的政敌杨国忠,扳倒杨国忠,既是出于公心,也是出于私心。说出于公心,是因为杨国忠确实应该被扳倒,他是一个大奸臣,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不过陈玄礼也是出于私心,因为杨国忠和他是政敌关系,把杨国忠扳倒了,陈玄礼就可能做大,甚至可以取代杨国忠担任宰相。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陈玄礼才积极联系太子李亨的身边人太监李辅国和太子妃张良娣。希望太子能够出面诛杀杨国忠。不过最终,太子李亨却没有胆量干这件事情。

太子确实没有胆量干这件事情,如果他干了,唐玄宗肯定不会饶过他。并不是说唐玄宗认为杨国忠不该被杀,而是这意味着太子出面干预朝政了。太子提早干预朝政,这是唐玄宗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陈玄礼政治智慧是不够的。

太子不敢出面,但是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这就使得太子发现了他的处境非常危险。如果唐玄宗知道他曾经参与过这样的讨论,唐玄宗绝对不会饶过他。

出于恐惧,太子才带着李辅国和张良娣,往北边逃,一直逃到了灵武。总之,太子之所以逃走,并最终在灵武称帝,从而使唐玄宗失掉江山,应该说,陈玄礼是要负责任的。

(唐玄宗)

陈玄礼没能搬出太子杀掉杨国忠,他自己当然也是害怕的。毕竟这就意味着,唐玄宗和杨国忠有可能知道这件事。所以,无论如何,陈玄礼必须杀掉杨国忠。因此就发生了六军不发,士兵哗变,杀掉杨国忠的事情。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这件事是陈玄礼组织策划的。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件都是有来龙去脉的,谁最想杀掉唐国忠?谁肯定就与士兵哗变有关。作为六军首领的陈玄礼,当然是脱不了干系的。也就是说,陈玄礼组织这场哗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陈玄礼组织哗变,杀掉了杨国忠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杨贵妃还在唐玄宗的身边。只要杨贵妃还在唐玄宗的身边,陈玄礼依然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杀掉杨贵妃,就成了陈玄礼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士兵继续哗变,要求唐玄宗杀掉杨贵妃,否则他们就不走了。

最终,唐玄宗不得不杀掉杨贵妃。

大家看一看,整个过程,是不是陈玄礼以及他的军队让唐玄宗失去江山,又失去美人呢?

唐玄宗让陈玄礼一无所得,唐玄宗自然恨透了陈玄礼。可是后来,唐玄宗回到长安后,却并没有杀掉陈玄礼,陈玄礼最终得以善终。

(陈玄礼)

尽管那时候,唐玄宗已经失势,已经不是皇帝,但好歹是太上皇,如果他要求儿子唐肃宗杀掉陈玄礼,唐肃宗肯定不会不同意。可是为什么,唐玄宗却没有这样做呢?

唐玄宗之所以没有杀掉陈玄礼,是因为陈玄礼回到长安的时候,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他并没有加入唐肃宗的集团,而是一直留在唐玄宗的身边。可以说,就是这件事情,救了陈玄礼一命。

为什么这么说呢?

陈玄礼本来是唐玄宗的贴身侍卫,无论如何,唐玄宗丢掉江山,并丢掉美人,他都是要负责任的。就算马嵬驿兵变不是他组织策划的,但是他作为六军将领,他也应该负责。回到长安后,唐肃宗对陈玄礼很重视,封他为蔡国公,并让他在朝廷中当官。

如果陈玄礼继续在朝中当官,唐玄宗肯定会要求唐肃宗杀掉陈玄礼。但是,陈玄礼立刻就辞官不做,并且到唐玄宗身边,照顾唐玄宗。对于那时候的唐玄宗来说,身边本来就没什么人了,他虽然对陈玄礼有气,但陈玄礼来跟随他,他也是很高兴的。所以就接受了这个事实,陈玄礼也因此得以善终。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韦见素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床快婿典故,佚名的故事,跟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韦见素(687年-762年),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韦见素出身京兆韦氏南皮公房 ,进士及第后授相王(李旦)府参军,历任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迁

  • 韦见素:唐朝时期宰相,扈从入蜀后奉命辅佐唐肃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韦见素文言文,扈从如云,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

    韦见素(687年-762年),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韦见素出身京兆韦氏南皮公房 ,进士及第后授相王(李旦)府参军,历任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迁

  • 三国入川之战中张任是什么下场?为何不投降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全面战争刘备后期怎么都宣战,刘备为什么兵败当阳,刘备取西川之战是哪一年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的邀请进入西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备取益州,欲成霸业,军师庞统在落凤坡中了张任之计,被乱箭射死,折了刘备一臂,刘备无奈,只好调诸葛亮等人率军入川相助。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让张飞率军从陆路入川,一路让赵云随同自己率

  • 陈玄礼当初作为禁军统领 他为什么敢多次折辱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为啥发动玄武门之变,陈玄礼是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还不了解:陈玄礼和唐玄宗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禁军统领,为何多次折辱唐玄宗?严重怀疑陈玄礼是太子李亨安排在唐玄宗身边的卧底。陈玄礼本来是唐玄宗身边的禁军统领,能做到这个职位,可见唐玄宗对陈玄礼是相当信任的,那是真当成自己人来看待。可是陈玄礼这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杨国忠的?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多大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启示,如何全面评价林则徐,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影响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国忠早年嗜酒赌博,品行不端,被亲族鄙视,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授新都县尉。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扶风

  • 杨国忠:唐玄宗时期宰相,在马嵬驿之变中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改史证据确凿吗,李世民对外发动的战争,如果李世民遇到安史之乱

    杨国忠(?~756年7月15日),本名杨钊,唐朝外戚、宰相,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后代,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杨国忠早年嗜酒赌博,品行不端,被亲族鄙视,于是三十岁时进入西川从军,从事屯田工作,成绩优异,授新都县尉。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迁扶风

  • 安史之乱唐玄宗都没有死 李亨为何在公然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与李世民是什么关系,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了哪里,史朝义为何杀死史思明

    对李隆基和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父亲李隆基还活着、太子李亨就自行称帝,为啥却没人说他谋朝篡位?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说谋朝篡位就严重了,用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讲,李亨这是“及时止损”。李氏皇室内部的“非正常”权力更迭一直是比较常见的,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作为姑侄关系 李隆基为何还要自己的姑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隆基太平公主的故事,李隆基最爱太平公主,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什么关系

    还不了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本是姑侄关系,为何李隆基登基之后,第一时间要追杀太平公主?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自古以来,每当一个朝代内更换皇帝时,必然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夺嫡”便是如此。在唐代时期每

  • 历史上刘伯温是如何预测大明的国运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的句子,“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历史的轨迹也确确实实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的。然而,对于每一王朝的开国之人而言,他们并不愿意让自己的王朝覆灭,而是希望它

  • 唐隆政变背景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隆基为什么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隆基之后唐朝怎么样了,李隆基安史之乱之后,李隆基联手

    对李隆基为何发动唐隆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经济达到巅峰的一个朝代,尤其是在贞观之治之后,唐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文化经济发展的交流中心。不仅是亚洲周边的国家就连西方很多国家都派使者前往唐代,把一些超前的东西带回自己的国家,现在日本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