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个盛世 最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安史之乱

唐玄宗接手的唐朝是一个盛世 最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安史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63 更新时间:2023/12/31 16:06:14

还不了解:唐玄宗和安禄山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承接了大唐盛世,为还会出现安史之乱?

首要原因是行政区划的弊端渐显,府兵制无法适用。安史之乱发生的时期为唐玄宗时期,但究其根源可以追溯至更早年间,当时唐代国力还十分强盛,行政问题的弊端还不是很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弊端逐渐显现化,最终成了安史之乱的助推者。

行政区划的弊端主要来源于当时的“州-县”二级制,这种区划起源于隋朝,这是一种为了笼络义军而衍生出来的政策,这种政策在建国初期能起着非好的团聚作用,为起义军招收人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弊端就是官职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统治者为了满足官职数量的需求,只能设置更多的州或县来应付。

州的数量增多了,那么可瓜分开的管制土地也将增多,而相应的,土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分到每个州的管辖范围俨然在逐渐变小,这种问题发展下去逐渐呈现出一种病态,州的问题在县上同样存在,县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每个县的管辖范围在逐渐减少。

唐太宗意识到了这种问题的所在,于是便按照交通路线来划分15道,朝廷任命的监察官员到这些地方监察,由此,朝廷的行政区划优化许多,管理起来也方便了许多,在此过程中,监察官员始终是临时派遣的。当临时派遣变为常职后,监察区俨然成了新的行政区,这便为后面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府兵制的崩溃。府兵制是基于井田制之上的,这种制度将务农和军事训练结合起来,很好地将劳动力的作用发挥起来,无论是粮食安全还是军事安全,这种模式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大唐时期的主要政策。不过,这么一种政策却因为土地兼并的出现而分崩离析,当时的土地兼并俨然破坏了府兵制的基础井田制,农民失去了土地自然也没心思放在军事训练上。

统治者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军事上便用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由此,国家士兵的填充将以招募的方式进行,将耕地劳动力和军事劳动力分开。不过,募兵制的出现,为地方起义势力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当时这种隐患尤以边境地区最明显。正是行政区划不合理和府兵制遭破坏的问题所在,为后续的安史之乱积累了矛盾。

其次是统治者的执政弊端。唐玄宗执政时期呈现了诸多弊端,为人怠政懒政,导致朝内混乱不堪。因为前面几代唐的建设,唐代进入了盛世时代,等到了唐玄宗时期,他没有勤恳地执政,将盛世延续下去,反而尽情地享受,对国事毫无关心。

唐玄宗贪图享乐,对国事一概不理,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朝纲混乱,官员们不正当的勾当不断增多。奸臣在此过程中得以浮现,贤才反而大受排挤,大唐内政已然陷入了危机重重之中,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便由此诞生了。

执政者除了不理会朝政外,还任由一些先规遭破坏,比如过往对胡将权力严格限制的规定,在唐玄宗的执政期间,由于听信了小人谗言,边境的胡将权力得到了极大的膨胀,这些势力也极速崛起,安禄山便是胡人将领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这位后面藩镇割据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最后是节度使的不断膨胀。众所周知,安史之乱实际上就是节度使发动的,唐玄宗时期,为了防范大唐边疆隐患,在当地设置了大规模的军事重镇,十大节度使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节度使的权力和势力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膨胀,加之府兵制的破坏,节度使各自掌权的问题便出现了,军权此时已经不再是中央能掌控的。

节度使不仅完成了对军权的掌控,还对财权和治权也全面掌管。因为军事重镇的规模过大,军事财政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决定将部分财权交由这些重镇,由此,边防重镇逐渐地将财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目标。

治权上,原本除了节度使外,还会存有风俗使和巡察使等诸多官职,这些官职本身是相互牵制的,但唐玄宗后来将节度使的权力扩大,让节度使去兼任诸如巡按使和采访处置使等多个官职。这种情况下,节度使实际上掌管了重镇的治理权,安禄山便是依靠这一点将效率提升上来,由此来调动重镇的军事,进而谋反起义。

结束语: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时期发生的,贵为执政者,唐玄宗本人懒政惰政的问题十分明显,这让朝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边防重镇的设立更是让有心的节度使寻到机会,最终被反戈也在所难免。当然,府兵制的破坏和行政区划的弊端也成了当中的助推者。

参考资料:

《新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安禄山造反时唐朝还处在巅峰 安禄山哪里来的勇气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安禄山是什么人,安禄山,安禄山节度使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代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安禄山只是一个节度使,为什么在唐代鼎盛时期造反,谁给他的勇气?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一个朝代。不仅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这样的盛世。也涌现出不少风流人物,有李世民、武则天这样

  • 巫蛊之祸发生后卫子夫是什么下场?为何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场统治者内部斗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大汉朝里面,与汉武帝有关的几个女人,其下场都很惨,不是自杀就是被杀,即使连军功昭著的卫青的姐姐也没能够在汉武帝的年老昏聩下得到善终,不得不自杀以求家族的幸存。然而,在卫子夫死后,汉武帝还是没有放过卫氏一族

  • 张嘉贞:唐玄宗时期宰相,受累于弟张嘉祐贪污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宰相的顺序,唐玄宗杨玉环,唐朝被杀的宰相

    张嘉贞(666~729年),字嘉贞,蒲州猗氏县(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成纪县丞张思义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垂拱元年(685年),举明经进士,授平乡县尉。长安二年(702年),得到武则天召见,擢监察御史,迁秦州都督,转并州长史、天兵军节度使。开元八年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九龄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将相和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明朝评价,世说新语中嵇康故事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

  • 马腾还在曹操控制范围时 马超为何联合别人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腾和马超什么关系,马超早年与谁交战险些丧命,韩遂和马腾的关系

    对马超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马腾还在曹操控制范围的时候,马超要联合韩遂等人造反?马腾是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在董卓带领李傕郭汜等人进入朝廷后,凉州等地就成为了马腾等人的割据范围。董卓死后,关中有多达十多路大小军阀,其中以马腾、韩遂两人的势力最强。曹操挟天

  •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建安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苏轼文学创作成就,屈原的文学创作成就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

  • 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九皋后裔,张九龄当了几年宰相,开元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官宦世家 少有才名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5]唐高宗咸亨四年(67

  • 董卓和马腾都是出自西凉 两人到底谁才是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凉太守马腾和董卓,董卓是西凉人吗,董卓西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还不了解:董卓和马腾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董卓出自西凉,马腾也出自西凉,那到底谁才是西凉的老大?公元187年,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狄道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凉州刺史招募各郡之兵进剿韩遂,马腾应征,因其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的身份,被州郡官员看重,任命

  • 襄樊之战时曹操为了对付关羽,都出动了哪些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为什么发动襄樊战役,关羽怎么丢的荆州,关羽攻打樊城赢了吗

    关羽一直是三国中被神话的人物,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一,这一战,给刘备和曹操集团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孙权集团,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实力大增。曹操为了对付关羽,派出了五子良将中的三位,甚至还要亲自出马,去救樊城,但被人劝阻了

  • 马腾不死,大汉就不会灭吗 马腾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汉朝多少年才灭亡的,大汉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死花鬼灭

    对马腾和东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说“马腾不死,大汉不灭”,连曹操都惧怕的马腾到底有多厉害?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罗贯中评马腾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当中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从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