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位又懒又傻的皇帝怎样救回了濒死的大明朝?

这位又懒又傻的皇帝怎样救回了濒死的大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1/19 1:26:40

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景况极度残酷的年头。这年的困难程度,以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铁腕强人张居正的晚年回忆讲: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从辽东到甘肃,鞑靼土蛮骑兵动辄十几万人,组团打砸抢烧,从江西到广东,不是民乱就是海匪。还有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组团闹,中央的钱粮储备,最窘只够用三个月。里里外外,山穷水尽。这类事情,每一件单拿出来,都可以和六十年后的明朝崇祯末世比惨。但在当时明朝好多大臣眼里,最令他们绝望的,却是大明朝的新皇上:隆庆帝朱载垕。这位三十岁的青年帝王,上任没多久,就展现出一个令群臣凉水浇头的形象:又懒又傻!

网络配图

一:极品新皇帝

在登基之前,身份为“裕王”的隆庆帝朱载垕,是个深得同情的苦命人。

他的父亲嘉靖帝,性格深沉猜忌,对儿子也百般提防,连母亲康妃病故,作为儿子哭求为母守孝,都被父亲下旨喝骂。因此也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情。

特别心酸的是,虽说十六岁就受封了“裕王”,却活得一度窝囊。连户部管宗室俸禄发放的小官,都敢随意拿捏他,堂堂王爷竟常要举债度日。

在登基早期,这位出名的苦人,也一度工作努力。每天准时参加朝会,脾气还很好,比起他那位小心眼的父亲嘉靖帝,简直堪称暖男。且虽然说话不多,却简单一两句,就能把大臣说得感动。如沐春风的形象,很快美名远扬。

可就在大臣们的振奋中,这位暖男不知不觉就变了。

朝会很快去得少了,好不容易出席,大臣正吵得血脉喷张间,却只见皇帝陛下双目放空状,痴痴望着远方。于是多次重大会议,就在他这雕塑般思考人生造型里尴尬收场。火烧眉毛的麻烦,都是甩手叫大臣们自己办。一次阁臣李春芳,捧着奏折一路追进寝宫,都没请示出半句准话,连累带气吐了血。接下来又叫大臣们吐血的,却是他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后宫生活尤其热闹,从登基早期起,就多次从民间选秀女,每次三百多人往宫里拉,隔些日子就要入洞房,后宫天团越发壮大,娱乐内容也丰富,不是各色游玩射猎,就是欢声笑语的饮宴,大臣们入宫请示工作,常见皇帝陛下左拥右抱,玩得花天酒地。还有些业余爱好,更是极有才。一度喜欢收藏珍奇珠宝,派人撒网似的全国各地淘,每次送来新宝贝,都兴致勃勃亲笔鉴定,每样都亲笔写鉴定报告。他好些流传后世的“鉴定书”,以许多知名藏家的评价:绝对火眼金睛。

网络配图

但这件有才的事,办起来出名费钱,淘了没几次,皇帝的私人府库就给掏空了。他倒毫无负担,厚脸皮下诏书给户部求买单,气的户部官员几次退还诏书,还引得言官骂了几次,他却充耳不闻,一遍遍写诏书要钱,还是从户部刮来十万两白银。期间的几份诏书,还被当代一些日本商业教材收录,公认经典谈判案例。

类似雷事多了,这位新皇帝的“美名”自然远播。《万历野获编》的说法,当时明朝市面上流行一种绘制春宫图案的瓷器,据说全是特供皇帝陛下业余把玩的,民间一上市就价格飙升。朱载垕的风流韵事,也跟着有鼻子有眼传开。

但臣子们却是越发忍够了:国事如此糟,你竟跟着糟?

各类的奏折雪片般飞来,一开始还是言官御史,后来连内阁重臣也跟进。吏科给事中石星警告他要再这么糟蹋身体,小心短命活不长。兵部郎中邓洪震说他这种偷懒享乐,几百年里就没几个。类似夹枪带棒的奏折,每天都是好多件,炮弹一般砸过来。

可朱载垕的态度,却是十分混不吝。除了说他短命的石星,叫他拉下去打一顿后赶回家,大多骂他的奏折,多难听他都听,听完了就扣住了事,最后糊弄个不了了之,管你怎么骂,我就这样活。

如此“帝王胸襟”,看的好些直臣痛心疾首。以刚直著称的老臣郑履淳,甚至发出一句石破天惊的怒吼:自开辟以来,未有若是而永安者。

自从开天辟地,就没见过这么吊儿郎当,还能开创盛世的。

如此怒吼,喊出的也是当时一批极有责任感的大臣们,面对时局的愤懑绝望。但接下来的事实,却更结结实实的打脸:这个大家愤懑开骂的隆庆年间,非但没有成为末世,相反正是后世史家一致认定,中国著名黄金时代“隆万中兴”的开始。

造就这力挽狂澜业绩的,正是他们眼里又懒又傻的隆庆帝朱载垕。很多人都知道,他早年很苦很窝囊。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见惯了民生疾苦,深味了官场炎凉。这个帝王必修课,他比好多皇帝都懂得早。而且父皇对他虽刻薄,却一直拿他做接班人培养,为他配备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陈以勤李春芳,个顶个政治天才,更堪称大明最强教师天团。他的帝王手段,更好似博彩众家的独门武功,早已磨练成熟。即使君临天下后,当年的辛酸艰苦,他也不曾遗忘。一次批奏折,看到有地方官请求表彰孝子,竟就忆起了母亲与往事,当场潸然泪下。这满是泪的记忆,也种下了他一直恪守的理想,正如几年他对心腹重臣高拱的感叹:登基以来遇过很多难事,但不曾忘记的,是登基诏书上那八个字——通便合宜,大弘新化!事实证明,他兑现了这个铭记终生的承诺,正如《明实录》所赞: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用俩个成语来说:知人善任,外柔内刚。简单八个字,正是朱载垕独家执政绝活。又懒又傻?只是其中招式!

网络配图

二:其实真不傻

朱载垕之所以“又懒又傻”,是因为他明白:大明毛病很多,但核心病根就一样:吏治。

吏治之中,最触目惊心的,正是如病毒升级般加剧的贪腐。

以为偷偷摸摸的腐败行为,比如行贿受贿贪污公款,这时都成了台面上的规矩。至于前辈教后辈贪,领导带下属学坏,更是司空见惯。以高拱的形容说“居者既长恶不悛,来者亦沦胥以溺,是以贪风牢不可破。”简直铁板一块。

官场风气更堕落无极限。以大臣赵贞吉形容说:逢迎拍马成了谦虚,人浮于事成了敦厚。民间形容更尖刻:公室之豺狼,私门之鹰犬。

类似的问题,六十年后的崇祯皇帝也遇到过。但朱载垕的认识,显然比崇祯帝高一个档次:四方万国,岂朕一人所能遍查。实赖藩臬司郡县诸臣与朕分理,共图至治。按现在话说,就是要群策群力,依法治国。

但要做到这个,就和捕鸟道理类似,不但要张好网,关键是要布好饵料,把香味放出去。朱载垕的“又懒又傻”,就是在刮香风。

就在歌舞升平里,朱载垕的第一张“大网”——京察。开始了!

京察这件事,此时已流于形式,对官员的考核基本都是走过场,常是权钱开道,长期以来好官越考越少,贪腐分子扎堆。所以这次都以为依然走过场,大家放轻松。

朱载垕整顿吏治的突破口,正放在这次只针对京官的“京察”上。隆庆元年正月,炸雷似的京察结果公布:几十年未见的严厉,大批京官被罢黜,甚至以往有都察院保护,从来惹不起的言官们,这次竟有一多半落马。

如此凶悍,正因这次主持京察的,是吏部尚书杨博,这位能臣资历老脾气倔,原本协同京察的都察院,也叫他挂起来当摆设。反贪?他是认真的!

当然从具体成果说,杨老大人反贪也没忘乡党,身为山西人,京察中竟一个山西人都没抓,热爱家乡到如此明目张胆,京城一片哗然。

果然结果公布没多久,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就愤怒上书,强烈抨击杨博“京察”中包庇老乡的可耻行为。类似这样的事,每一次京察都司空见惯,绝大多数的皇帝,也从不拿来当事,尤其是极少处置骂人言官:认真你就输了。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正忙着选秀女玩珠宝入洞房的朱载垕,听说杨博挨骂了,反应十分较真,竟气呼呼的写了个诏书给内阁,《明史》说“责其抵牾,下阁臣议罚”。也就是说这个叫胡应嘉的言官实在不像话,你们内阁商量下,给这家伙一个教训。

诏书发到内阁,也是一片哗然。但朱载垕等的,就是这一幕。他要以这份诏书做引线,引出那股潜藏在吏治暗流下的力量。只有这股力量,才可真正摧毁铁板一块的贪腐吏治——党争!

党争的双方,就是此时内阁的俩位高官。一派高拱为首,是自己前邸王府老师。一派徐阶为首,内阁首辅且辅国老臣。各自心腹比叭儿狗还凶,逮机会就咬。

这事在任何皇帝看来,都特别烦,但在朱载垕眼里,却可以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南宋抗金将士高宠竟然只是个虚拟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高宠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是在小说《说岳全传》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在小说的设定中,高宠是岳家军中最勇猛的将领,南宋著名的抗金将士。高宠还是开平王高怀德的后人,祖先是高思继。高宠因为用得一手好枪,所以被称为是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高宠之所以枪法如此之好,是因为他的先祖高思继是五代十国时候的第一名枪,所以高

  • 乾隆后妃比康熙少为何被后人评为“风流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终年八十九岁,年寿之高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比拟的。再说他执政六十年,把皇位让给了皇十五子颙琰,改年号为嘉庆,那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乾隆皇帝登基时就宣称: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对他万分器重,为表示他要报答祖父的恩德,自己在位年数一定不能超过祖父在

  • 雍正皇帝暴毙之谜:真的被吕四娘刺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图片来源于网络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

  • 怕老婆专政 汉武帝将生过孩子的女人全部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有五个妻妾,分别是栗姬、程姬、唐姬、贾姬和王夫人。此前,汉景帝曾有薄皇后,只是当了六年皇后就死了,没有子嗣。汉景帝废了栗姬所生的太子之后,立王夫人所生的刘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杨县人郅都以郎官的身份服事汉文帝。到了景帝时代,郅都当了中郎将。一次,他跟随景帝到上林苑。贾姬到厕所去,野猪突

  • 提钱就翻脸 揭秘抠门儿皇帝道光的“治国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富有四海”,“九五之尊”,坐拥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且毕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算是首屈一指。他不仅把节俭看成人生的乐趣和目标,还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品德的标准。尽管于大局无补,但毕竟是一个皇帝的行为。网络配图道光(1782-1850),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

  • 刘备讨伐吴国失败,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东征东吴结果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此刻为何没有对刘备进行劝阻呢?刘备以借荆州之名,一直占着不还,就趁关羽攻打襄阳的时候,由吕蒙发动突然袭击,使关羽的大本营江陵落入了东吴的手中,关羽被迫从襄樊战场紧急撤军,途中更是遭遇了东吴军队的袭击,关羽的北伐军团溃散,关羽最后败走麦城,突

  • 无能嘉庆为何能在半个月内铲除乾隆宠臣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

  •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一碗面片汤啥不得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勤俭节约的皇帝了,据史料上说,道光做皇帝三十年,宫内的开支,每年不超过二十万两(慈禧太后每天的开支就将近一千两),弄得内务府堂司各官穷得要死,手下的人更是一点油水都没有,大家都怨声载道。不过,道光的节约效果也未必显著。网络配图《清稗类钞》里说,宣宗曾经有件黑狐端罩,衬缎稍为大了点

  • 三国后期第一高手 既非文鸯也非张郃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和张郃本来没多少联系,不过两个人加起来从乱黄巾活到了蜀归魏,对我这次说事非常重要。关于《三国演义》,我一直以为后三国不如前三国,以前曾涉及到过相关问题,不过从来没认真清理过。其实想想很简单,把姜维和张郃拉在一起比较比较,问题就明朗了。在前三里面,张郃的位置比较尴尬,明明觉得他有超一流的潜质,偏偏

  • 揭秘晚清东太后慈安大智若愚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东太后简介: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道光年间入宫,侍咸丰帝潜邸,为咸丰帝的侧福晋,比咸丰帝小6岁。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1852年)受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十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与孝钦显皇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