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景隆屡战屡败,为什么还会被后人称为“大明战神”?

李景隆屡战屡败,为什么还会被后人称为“大明战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75 更新时间:2024/4/3 0:48:02

你真的了解李景隆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出了一位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大折赵国元气,后终被秦国所灭。

而1000多年后,明朝也出现了一位将军,兵书读得不错,皇帝对其很是信赖。在朱棣起兵造反时,他被委以重任,结果,屡战屡败。但是,皇帝非但不怪他,还继续相信他。最后,更是他打开了城门,将朱棣迎进了南京城。

那么,这位将军是谁呢?

他就是被后人戏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能被冠以“战神”之名的人并不多。从上古时代的蚩尤说起,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几个会打仗的人,明朝也是如此。比如:徐达,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等等。当年,李文忠跟着舅舅朱元璋一路征战,终于打出了一片天下,开国后被封为曹国公。当然,李景隆在其父亲李文忠去世后,也是承袭了爵位。

那么,李景隆为何挣得了一个“战神”的帽子?

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每次吃了败仗,就会把所有的辎重都留给朱棣的军队,自己却往回跑。后来,朱棣造反成功,他居然在朱棣手下做了官。于是,民间对他如此评价:这不是一位尽坑自家,帮着人家的败家子吗?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李景隆的“丰功伟绩”。

其实,朱允炆会败给他的叔叔朱棣,和他祖父朱元璋脱不了关系。朱元璋坐稳皇位后,将他出生入死的一干兄弟都修理得差不多了,就是怕这些有兵权的王爷,在他死后生出贰心来。但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生出贰心的却是曾跟着他一起作战的儿子朱棣。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实施了削藩政策,结果,惹恼了朱棣,抢先发难。而当时,朝廷多数武将都被朱元璋清理了,能打仗的并不多。刚开始的时候,朱允炆用的是耿炳文。但不幸的是,朱棣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打败了耿炳文。

于是,黄子澄就向建文帝推荐了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随后,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那么,李景隆有带兵的经验吗?

虽然,李景隆练过兵,还帮着朱允炆削藩,但却从没真正的上过战场。因此,当朱棣听闻主帅是李景隆时,立刻放宽了心。看来,朱允炆还没有朱棣了解他的大臣,这能不败吗?即便李景隆没有临阵经验也并不可怕,没有谁天生就会打仗。但是,他却非常自大,自认为熟读兵书,而且,他父亲能征善战,自己肯定也不会太差。

以至于,李景隆从来不把那些老将放在眼里。自己不会打仗,还不用会打仗的人,这感觉是将战争当成了儿戏,结果,败得是一塌糊涂。更奇葩的是,朱允炆还觉得可能是放权不够,才导致李景隆缩手缩脚,打不赢仗。于是,朱允炆给了李景隆“专征讨伐”大权,之后,与其它部队一共60万人再战朱棣,但结果,还是败了。

没有谁能经得起几十万大军的连番失利。

李景隆连连败退,朱棣直逼南京城下,而他却不想着保护皇帝朱允炆,一看形势不对,赶忙投诚,打开城门放朱棣的人马进了城。与此同时,皇宫失火,导致朱允炆下落不明。更很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位草包将军,在朱棣任期内,还一度很是得意。

因为,朱棣对他很是重用,每次开会他都位于“班列之首”。其实,在朱棣看来,李景隆也是一个人才。若是当初朱允炆换了其他人,他要夺权,真得要花费一番功夫了,自然不会如此顺利。此外,每次上战场,李景隆都带着几十万人马及很多的粮草物资。但是,当他一看打不过对手之时,什么都不要了,只管跑路。

最终,这些后勤供给只能便宜了朱棣。

所以,李景隆还得了一个雅号“运输大队长”,这不是帮助人家囤粮囤物吗?

于是,有人就产生了疑问:李景隆是不是卧底,尽坑朱允炆?

其实,李景隆就是一个草包,什么都不懂。

他自以为顶着个“曹国公”的头衔,就是无所不能。而朱棣对他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可见,温室中养大的一个人,不仅没脑子,不善待他人,还骄傲,嫉妒他人的能力,简直就是一个胆小鬼,废物一枚。

所以,有时虎门不一定能出将子,真正的将才,都是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如:卫青霍去病。朱允炆能相信他,大概是被他的能说会道给蒙了。只是,接二连三的吃败仗后,还能对他坚信不疑,这个皇帝也是一位不用脑子的人。

“大明战神”李景隆的晚年光景并不好,那些跟随朱棣的大臣对他很是不屑,便上奏弹劾他。后来,李景隆被撸爵,软禁在了家中。而他也反抗过,以绝食的方式,但没能死成,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试想一下,明朝能出这么一位“战神”,难道不是对当时在位皇帝的暗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英宗被俘后,朱祁镇为什么会对奸宦王振没有丝毫怨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朱祁镇的故事。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大举入侵明朝边境,大明举朝震惊,唯独宦官王振兴奋异常。王振就是那个从小陪同朱祁镇的宦官,因为朱祁镇的宠信,王振的地位也水涨船高。随着张太皇太后

  • 陷害忠良的徐有贞与石亨,为什么结局会大不相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徐有贞与石亨陷害忠良,为何石亨被明英宗处死,而徐有贞得以善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徐有贞本名叫做徐珵,史书记载其:“为人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可见这个徐珵还是有些才华,不过为人却颇有心计。宣德八年,徐珵进士及第

  • 蒙恬被秦始皇赐死时,他为什么不造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蒙恬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雄才大略的的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开始他的千秋大业。作为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的蒙恬将军,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得到一个好下场,表面上是秦始皇下诏书赐他死的。可是,赵高当道,这个命令显而易见不

  • 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会被说成是悲情英雄?他有什么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东吴大帝孙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起三国时代的东吴大帝孙权,我们首先会想起辛弃疾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这是枭雄曹操对孙权的赞语。那么,孙权是否名副其实呢?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了哥哥已有的基业,一举成为一方诸侯。从某种程

  • 明朝最无耻的内阁首辅魏藻德,他在崇祯自缢后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魏藻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将丞相这一官职取消,然后,废除中书省,宣布吏部、兵部、户部等六部直接由皇帝掌控。此令下达后,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丞相这一官职虽然不复存在,但朝廷却少不了这个职能。

  • 周瑜到死都是一个杂号将军 孙权为什么不给他追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周瑜封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之中,周瑜可谓东吴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周瑜到死只是个杂号将军,死后一直是个偏将军没有追封高官,不少人就骂孙权是忘恩负义,其实孙权对追封这种东西把握的很紧,但并不是他无情无义,其实另有原因。碧眼贼周瑜的官职一说东吴一号

  • 哲哲皇后与皇太极的三个女儿最终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哲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入关前,后宫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努尔哈赤创业之初,后宫没有位号,只是遵循女真习俗一律称作福晋。“福晋”为满语,有夫人的意思,依据出生地位的不同,分为大福晋与小福晋。大福晋又称嫡福晋、正福晋,相当于皇后的品级,努尔哈赤时期称

  • 她是隆科多的姑姑,家族显赫儿子还成了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孝康章皇后的故事,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顺治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佟图赖之女。她的家族造就了她,她也成就了她的家族。满清八大姓,佟家居首位。清朝官场有“佟半朝”之说,足见其家族影响力。佟佳氏的先祖追根溯源是女真人,世居辽东佟佳江一带。后来,佟家出了一个人,

  • 三国寿命最长的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反倒亡国?他的致命缺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在曹操、刘备相继去世后,孙权还执掌吴国长达了30年。历史上曹操的实力是最强的,孙权和刘备的实力是差不多的,没了曹操、刘备孙权非但没能完成统一,还让东吴也最终亡了国,这是为何呢?其一,东吴虽然在孙权的努力下强大了起来,但是相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说依然显得十分弱小,曹

  • 历史上抢了自己儿媳的皇帝有哪些?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抢儿子老婆的皇帝有哪些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当年,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事情,成就了一首《长恨歌》,其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成了经典。只是,这个故事的背景有点污,不知当时的唐玄宗怎会动了如此心思,夺了自己儿子的老婆。当然,唐玄宗也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抢儿子老婆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