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么样的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 乾隆的三年太上皇生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0 更新时间:2023/12/10 21:26:28

乾隆当太上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当太上皇当的怎么样?三年多太上皇生涯到底干了些什么?

“嘉庆元年”不过就是“乾隆六十一年”。乾隆之所以选择在85岁禅位,除了为兑现继位时的承诺外,也为大清权力顺利交接,同时更为摹古沽名以示超越舜。所以乾隆的太上皇生活,与那些被迫禅位后形同软禁的太上皇们相比,当有云泥之别。

乾隆早在雍正十三年九月继位时,就焚香告天:“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卷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正退闲。”---《清高宗实录》

乾隆当初有禅位的念头,除了受儒家禅让思想影响,意欲沽名外,其主要目的就是祈愿长寿。康熙8岁继位,在位61年,终年69岁。乾隆继位时已经25岁,遂其口头上表示不敢超过皇祖在位61年之数,但也暗含在寿数上超越皇祖的祈愿。

其实乾隆是一个既自负又颇有雄心之人,所以当其亲政体验到君临天下的快意后,其早期的传位思想曾一度发生变化。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公开表示,只要自己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健在,即便他已在位周甲,也不会传位给皇子。后来乾隆虽然下令修葺宁寿宫,为将来退位后颐养天年做准备,同时也曾公开与皇子们提及传位之事,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对此表现的相当消极。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庆皇太后薨逝,乾隆失去了不实施传位的借口。转年,乾隆巡视东北途中,锦县秀才金从善跑到御道旁,斗胆给皇帝上书,请求乾隆立太子。

当时乾隆已经68岁,在古代算很老了,可其却丝毫没有立储君的动静。这是关乎天下安危的大事,金从善替天下人着急。可在乾隆看来金从善是对其一直不实行传位的挑战,遂一气之下将金从善枭首示众。

但乾隆觉得有必要向公众解释一下立储问题,遂公开表示早已于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只不过没有公诸于众,只有几个军机大臣了解罢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不再关注立储问题,而更热衷于猜测乾隆拟定的接班人到底是谁。乾隆一共生了17个儿子,到乾隆三十八年时,17个儿子中,已经了死了10个,仅剩7个儿子。

其中十二阿哥是废后那拉氏所生,四阿哥与六阿哥已过继给其他亲王,皆自动失去继位资格。而八阿哥永璇虽文才不错,但行事轻浮毛燥,难堪重任。

还有十一阿哥永瑆也颇具文学天分,但武功不行,不适合文武双全的标准。至于十七阿哥永璘则更不成器,不仅不喜欢读书,而且时常溜出宫流连花街柳巷,更没戏。

唯有十五阿哥永琰拥有其他几位阿哥欠缺的优点,不仅以勤学闻名,而且还生活简朴,待人宽厚,堪称人品贵重,鲜有负面传闻。

当然乾隆最终选择永琰为储君,也不仅仅因为矬子里面拔将军,而是永琰孝顺,对乾隆唯命是从。这就给乾隆退位后成功架空嘉庆打下伏笔,而且在此期间,父子二人并未因争权出现明显矛盾。

其实乾隆对皇子们争权的野心相当敏感,遂对儿子们管束甚严。其中大阿哥永潢就是因为立储问题,得乾隆训斥忧惧而亡。诸位皇子在乾隆严厉管控下,确实没有出现夺嫡之争,但这也反应出乾隆贪恋权力的本质。

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了乾隆该兑现承诺的时间节点,乾隆宣布禅位给十五子永琰,转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中国古代权力基本都是终身制,除了尧舜以外,大部分禅位都是被迫的,而且绝大多数太上皇的下场都很悲惨。譬如李渊李世民用刀逼着退位,当了9年太上皇后,悄无声息地死了。还有唐玄宗当了太上皇,时刻在儿子猜忌中胆战心惊地度日,最终被儿子软禁郁郁而终。

总之历史上太上皇们的日子并不好过,那么精明如乾隆为何还要禅位呢?

乾隆当然有自己的考量:一是年事已高,凡事都亲力亲为已力不从心;二是想活着时,处理好权力交接棒问题;三是博得千古第一全人的美名。

乾隆在禅位前就得意洋洋的自夸,尧舜禅位充其量属于“外禅”,自己比尧舜厉害,属于空前绝后的“内禅”。可乾隆既想要禅位美名,也想继续保持权力终身制。

于是乾隆在将那颗代表至高权力的青玉大印交给嘉庆之前,就已明确表示,只是将那些按期举办祭祀、接待之类的礼仪活动交给嘉庆,至于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万万不能置之不问,仍然应当躬亲指教,嘉庆早晚都要听其训导才不至于出现错误。

简而言之,乾隆表面上闹腾禅位归政,其实仍牢牢把控着朝廷的用人权、军事指导权以及决策权,嘉庆就是一个面提耳命的傀儡皇帝。

所以军机大臣根据乾隆的指示拟订的传位事宜,给予太上皇的礼仪规格与实际权力比嗣皇帝大得多。譬如太上皇依旧称“朕”,其谕旨称敕旨。还有太上皇的寿诞称万万寿,嗣皇帝的寿诞则称万寿。甚至文武大臣返京陛见,或是新授道府以上官员离京赴任前,都要上奏折恭请太上皇恩训。

还是用乾隆自己的话解释更贴切:“我虽归政,但大事还是我说了算!”乾隆名为归政,只不过将“亲政”变为“训政”,而提前拟订的有关太上皇地位与特权的规定,则为乾隆充实的太上皇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而乾隆为仍能牢牢把控大清江山,也违背了许多禅位前许下的承诺。其一,乾隆本已为归政修好宁寿宫,可其却借口嘉庆初登大宝,还需训导,不忍躲到宁寿宫享清闲,遂依旧居住养心殿,而嘉庆只得仍住毓庆宫。

其二,嘉庆元年,本应全国上下都履行新年号,可当军机大臣以“一体循用新年号,于心实有不安”为由,请求宫中依旧使用乾隆纪年时,乾隆欣然应允。直至乾隆去世,清宫中依旧沿用乾隆年号。

其三,嘉庆改元,京中的宝源、宝泉二个铸币局,以及各省的铸钱机构,就应该停铸乾隆通宝。可他们为了表示对太上皇的尊重,竟以乾隆与嘉庆年号分半铸钱。

其四,乾隆借口精力尚可,不敢做散佚闲人,所以要时时体察民情,以训示嗣皇帝勤政为民。总之乾隆牢牢抓着批阅奏折,以及任免官员的大权不放手。

其五,不管是谒祭祖陵,还是祈雨、赐宴,或是到承德行宫避暑,嘉庆都只是随侍在册。嘉庆享有的权力仅仅是按期主办祭祀、传胪等礼仪活动,而且还得经过太上皇批准方可行事。

总之,嘉庆在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中,把自己定位成乾隆贴身秘书,就是一个礼仪低于乾隆,凡事只听乾隆摆布,到处跟着随侍的傀儡皇帝。由此嘉庆遇事从不自作主张,只秉承一个原则“一切都听皇爷定夺”。

嘉庆如此贴心懂事,乾隆很庆幸选对了接班人,遂开始安享太上皇生活。除了决断的大事外,那些繁琐的礼仪活动都由嘉庆分担,乾隆肩上的担子轻松了许多,由此乾隆处理要务之外,就多了许多闲暇时间,可以去做以前喜欢,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譬如赋诗作画、收藏鉴赏等活动。

乾隆没事时常常陷入沉思,每每回忆起少时在父皇面前如何熟练地背诵文章;回忆起祖父秋狝时如何精准射杀扑向他的大熊,总是心潮澎湃,激动处就挥毫赋诗以抒解怀念往昔的情怀。

乾隆诗作水平,无论是意境还是文采都稀疏寻常,但其对文学艺术确实非常感兴趣。

乾隆19岁时,就开始学习国画,其初临天下时,就曾画过题为《松竹梅》、《桂菊》、《牡丹》以及《梨花白》等六幅花鸟彩图,从中可以看出乾隆画画的功底还算不错。据史书记载,乾隆每逢生母崇庆皇太后寿诞之日,都会画上几幅画以博母亲欢心。

其实乾隆不仅画画不错,其对书法也颇下过一番功夫。乾隆最崇拜王羲之的书法,常称其《快雪时晴贴》为“千古妙迹”,闲暇之余已临摹不止千百次。同时乾隆也时常临摹董其昌的字,总之乾隆的字算不上书法家,但也颇有自己的风格,刚柔相济,方圆兼备。我们从乾隆题字的古迹上就可窥见一斑。

乾隆虽算不上书画大咖,但其在收藏上的成就恐怕无人能出其右。康乾盛世,乾隆手中有钱,就遍寻天下珍贵的文玩字画。乾隆晚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出一幅幅稀世珍品慢慢鉴赏。

乾隆鉴赏完古画珍品,还会加盖上“乾隆御赏之宝”,或“三希堂精鉴赏”的印章,并且还要题上不算太漂亮的书法。要说乾隆在收藏方面确实颇有造诣,不仅将自己的收藏品分门别类编著目录,编印成书,而且在文物鉴赏上也有独到眼光。

据说紫禁城内的藏品众多,一般都被分类标注上甲、乙、丙等类别。有一次,乾隆在古玩仓库的角落里,发现一柄被标为丙等,且布满灰尘的玉斧形制古朴,应该不是俗物。乾隆命人擦去玉斧上的灰尘后,再细细品鉴居然是上古精品。

虽然有人嘲讽乾隆附庸风雅,但其也确实有一定文化修养,而且对于收藏从来都不惜血本。所以乾隆朝内务府制造的玉器、瓷器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设计,在整个大清都是水平最高的精品。

当然,乾隆的太上皇生活除了尽享艺术食粮外,也有无尽的烦恼与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陷入一场没能胜出的农民起义中。

陕西、四川、湖北交界处,有一片名为“南巴老林”的原始森林。乾隆中叶时期,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民涌入南巴老林造屋种地。流民杂居就容易催生民间宗教的繁衍生息,于是被乾隆打压的白莲教在这里迅速滋生。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乾隆完成禅位大典,标榜自己是“千古完人”。谁料正月初七,白莲教就在南巴老林发动起义,并很快蔓延至川、陕、豫、鄂、甘等5省,共涉及204个府、州、县、卫等行政区域。

所以乾隆的太上皇生活也不舒坦,每日不停地调兵遣将,三年时间内就调兵10余众,消耗军饷7000余万两白银,可白莲教的起义烈火却越烧越旺。

也许乾隆执政60年,也没这样束手无策过。《春冰室野乘》曾有这样的记载,有一天早朝结束,嘉庆与和珅一起去见乾隆,只见乾隆闭着眼睛面南而坐,好像睡着了,但口中喃喃自语。嘉庆听了良久也没听出子丑寅卯。

一会儿乾隆突然睁开眼睛,问道:“哪个人叫什么名字?”

和珅应声回答:“高天德、苟文明。”

乾隆又闭上眼睛开始不断地自言自语。过了好半天,乾隆才挥手让嘉庆与和珅退出。嘉庆不明所以,就问和珅到底怎么回事。

和珅回说乾隆念诵的是西域秘咒,被诅咒之人虽远在千里之外,不是无病而终,就是遭遇奇祸。所以和珅听到乾隆念此咒语,知其必是诅咒白莲教悍匪,于是他就说出白莲教两名首领的名字回应。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君王,晚年面对农民起义一筹莫展,居然想借助咒语制敌于死地,不仅透出了康乾盛世结束的必然,也反射出乾隆晚年意志昏聩的心理状态。

乾隆为无法平定白莲教烦恼之际,也开始一天天走向终点。嘉庆三年(1798年),乾隆的玄孙载锡大婚。乾隆兴奋之余,急切地盼望载锡来年生子,可使其在玄孙之外再见来孙。

当时乾隆已经88岁了,可他还期待能再活上一纪12年,好凑一个整数,以开创帝王长寿的新纪录。愿望很美好,可乾隆纵使权力再大,也无法阻挡死神的降临。

其实早在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就着手为自己修建陵墓,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陵寝才完工,整个工程大约耗银200余万两。此后乾隆的陵寝就进入了岁修阶段。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还曾派朝中重臣前往清东陵巡视修葺自己的陵墓,并对自己身后的葬礼以及谥号也做好了布置。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乾隆还正常登上御座,接受嘉庆以及文武百官拜年。谁料到了大年初二,乾隆突然陷入昏迷之中。其实早几天,乾隆就有轻微感冒症状,不过也没人把小感冒当成大事。

也许是年老体弱经不得劳累与风寒,乾隆前一天还赋诗一首《望捷》,期盼能早日接到平定白莲教的捷报,转天就病情骤然加重,并于正月初三上午7时停止呼吸。

乾隆带着“十全老人”的荣耀,怀揣在位满甲子的满足,以及未能至百龄与未能见来孙的遗憾离开人世。

乾隆驾崩后,嘉庆曾这般回忆:“皇考自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愈后,气色虽逊于前,然犹日亲巡政,未尝稍辍。”

由此可见,乾隆虽是太上皇,但做的事与皇帝无异,而且直到病逝前,一直持续不间断的亲自打理政务。

嘉庆身为嗣皇帝,面对被乾隆架空权力的尴尬处境,曾冠冕堂皇地说:“我皇父康疆纯固,训政弥勤,日侍圣颜,时聆恩海,事事得有禀承,每岁掖辇巡方。”

嘉庆宅心仁厚,甘心对乾隆言听计从,难道他们父子之间就没有矛盾吗?非也,正月初三,乾隆驾崩;正月初四上午,嘉庆就免去和珅军机大臣以及九门提督之职;正月初八,嘉庆正式逮捕和珅并抄家;正月十八,嘉庆赐和珅白绫自尽。

乾隆驾崩后短短15天内,嘉庆雷厉风行诛杀其宠臣和珅,除了有私仇外,更多的是对乾隆后期朝政的不满。如果乾隆在太上皇位置上再多活两三年,嘉庆还会容忍下去吗?毕竟谁也不愿一直做傀儡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嘉庆皇帝掌权之后 他是怎么对待众多庶母和兄弟姐妹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嘉庆儿子谁继位,嘉庆皇帝的兄弟的下场,嘉庆立谁为太子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驾崩后,嘉庆是怎样对待兄弟姐妹和庶母的?乾隆妃嫔无数,活了89岁,算是老寿星了,在位63年,一生风流,但他还不是妃子最多的清代皇帝,最多的是他的爷爷康熙,康熙在案记录有67位。而乾隆在册记录的共有43位,包括他在临死那一年,

  • 嘉庆皇帝临死前一天是什么样的 嘉庆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嘉庆皇帝死亡之谜,人临死前一天身体变化,嘉庆死后皇位传给了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嘉庆帝驾崩前的最后24小时:突然暴毙之前,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说起嘉庆皇帝,在皇帝的历史长河中一点也不起眼,他的父亲是清代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也因为他的长寿,让嘉庆这个做儿子的前期没有一点政绩,虽然乾隆退位将皇位让

  • 历史上李世民为何要杀李君羡?背后有何缘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渊为什么不传位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死因两种原因,李世民为何杀了李君羡

    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世民可以说是非常“迷信”的,他不但推崇佛教,而且还十分信赖当时有名的“推算大师”袁天罡。这也难怪李世民会非常信赖他,很多事情都能够被他言中,因此,李世民十分相信他的预言,便想方设法破解谜团,最后他让臣子们报乳名取乐,当他

  • 乾隆时期的清朝还出在巅峰 当时的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和明朝哪个强大,清朝下一个朝代是什么,清朝最顶峰的时期

    对乾隆时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时代的清代实力如何?盛世的巅峰,苦难的开始,人民越过越惨。说起清代,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更多的是1840年以来的割地赔款的历史,但是清代曾经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段时期,后世称之为康乾盛世。在这长达100多年的盛世中

  • 张居正对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死后遭遇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对中国的贡献与危害,张居正的历史地位,张居正为何死后下场如此之惨

    张居正一生做过很多事,也可以说他一生只做过一件事,那就是创造了“万历中兴”,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对明朝历史有一定印象的人,对于两个人大概都会有所耳闻,一个是明朝中期比较出名的皇帝——万历皇帝,一个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张居正是万历皇帝幼年的导师,也是万历皇帝成年之后的重要臂膀,二人

  • 历史上安禄山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变成封疆大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历史,安禄山在唐朝的官职,安史之乱

    安禄山是唐朝李隆基时期人,胡人出身,也被称为“安胡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杂胡出身的安禄山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有一个臭名远扬的人当上了管理契丹人的长官,这个人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杂胡安禄山。为什么要说这安禄山是杂胡呢?因为唐代泛指西北塞外不同族源的

  • 风华绝代、仙姿玉质的甄宓,为何被曹丕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为何杀甄宓,曹丕为什么赐死甄宓,风华绝代一般指谁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 (fú)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83年,中山无极县一个豪门望族的后花园中,有位孕妇在随行丫环的陪同下,正在欣赏水塘中含苞绽放的荷花。忽然,一只硕大的蝴

  •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朱元璋对百姓到底有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朱元璋之后都有哪些皇帝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农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对农民有多好?元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元代各地的起义军接连不断的出现。在这时候,朱元璋出现在了历史上。元末时期,百姓是生不逢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朱家也不例外。朱元璋的父母都过世得很早,其

  • 独孤伽罗凭什么能让隋文帝死心塌地守护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独孤皇后隋文帝,独孤天下杨坚根本不爱伽罗,独孤伽罗死后杨坚活了几年

    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复姓独孤,字伽罗,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第一任皇后,北周太保独孤信第七女。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率真。又有汉族女子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自幼博览群书,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4岁那年春天,由

  • 历史上奕纬为何不讨喜?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举鼎而死的是谁,历史上范睢结局,道光儿子奕纬

    道光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都说生在帝王之家,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可是要是这个人身弱的话,就无福消受这些东西了。很多历史上的皇子过得并不比普通人家的孩子幸福,因为除了要自己命够大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