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很宠爱舒妃,为什么却不敢让她怀孕?

乾隆很宠爱舒妃,为什么却不敢让她怀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4/1/6 13:39:52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舒妃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乾隆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皇帝。他保持了自康熙以来,清朝繁荣昌盛的局面,在军事上也平定了边境上的叛乱,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其本人却好大喜功,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帝。但这样一位帝王,也有糊涂的一面,因为一则预言,而害得自己宠爱的妃子一生无子。

这位被乾隆所宠爱的妃子是舒妃。说起乾隆所宠爱的妃子,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容妃,也就是香妃。其实,早在容妃之前,舒妃就已经进入了皇宫,并受到了乾隆的宠爱。容妃是1759年被送入了皇宫,而舒妃,早在1741年,便被送入了皇宫,比容妃早了十八年。

舒妃是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纳兰永寿,是朝中的侍郎。舒妃的曾祖更是了不起,就是康熙时期的重臣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是康熙十分倚重的一位大臣,官位高,势力大。后来,因为结交朋党,而受到了处罚。但纳兰家,在清朝贵族当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叶赫那拉氏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因为出身于贵族世家,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再加上叶赫那拉氏聪明伶俐,因此,从小便对琴棋书画之类十分精通。在她十四岁那年,皇帝照例要选秀女入宫。叶赫那拉氏便被作为正黄旗的秀女,而被选入了内宫。

被作为秀女送入内宫,看似荣耀,其实是一件很悲惨的事。因为宫中的秀女很多,绝大部分人都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没有皇帝的宠爱,这些人也受不到尊重,经常受到太监宫女的欺负。不过,叶赫那拉氏因为出身显赫,并没有这个烦恼,他进宫之后,便立刻被封为了贵人。不久之后,又被册封为舒嫔。

因为是贵族子女,乾隆皇帝自然要先见一见。当乾隆见到舒嫔之后,便立刻被她的容貌所吸引,经过交谈,乾隆发现舒嫔不仅外貌出众,而且谈吐不俗,对于琴棋书画都十分了解。乾隆皇帝虽然没什么艺术天赋,但却喜欢附庸风雅,对于琴棋书画也十分喜欢。舒嫔正好可以迎合乾隆的喜好,如此一来,乾隆对她更是喜欢。

自此之后,乾隆开始频繁地临幸舒嫔,并于1748年,将舒嫔晋封为舒妃。清朝时期有个规矩,每天晚上,太监们都要把刻有后宫嫔妃的木牌送到皇上面前,皇上想去哪个嫔妃的住处过夜,就翻哪位嫔妃的牌子。当时,乾隆后宫有六十二位嫔妃,被他翻牌子翻得最多的就是舒妃。据说,因为乾隆总要翻舒妃的牌子,导致写有她名字的木牌都掉漆了。

虽然乾隆频繁临幸舒妃,但舒妃却极少怀孕,唯一一次生下孩子,但只活到三岁,便夭折了。之所以会这样,据说是因为乾隆一直在给她吃打胎药。这就让人十分不解了,古代皇室十分注重子嗣,毕竟有了儿子,皇位才有继承人,而且乾隆又这么宠爱舒妃,按道理来讲,应该会希望舒妃能给他生下儿子,可乾隆却在竭力避免这一点。

乾隆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其实就是一个预言,或者说是诅咒。满清的先祖,是女真人,女真人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的游牧民族,宋朝时期的金国,就是他们建立的。女真当中有很多部落,其中,爱新觉罗氏所率领建州女真部,是比较大的一个部族。建州女真为了统领女真,经常讨伐各个部落。明末的时候,建州女真与叶赫那拉部发生了战争,结果,叶赫那拉部战败。叶赫那拉部的头领在临死前曾说:“就算叶赫那拉氏只剩一位女子,也要消灭建州女真。”

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之后,为了拉拢叶赫那拉部,会和叶赫那拉部和亲,迎娶部族当中贵族的女子,但却极少宠幸她们。之后的各个帝王,也都尽量避免与叶赫那拉氏的女子生下子女。到了乾隆时期,他十分喜欢出身于叶赫那拉氏的舒妃,但因为过去的预言,不敢让舒妃生下子女,这才一直给她吃堕胎药。

这种说法在正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舒妃在1777年去世时,膝下也确实没有任何一位子女。到了清朝末年,慈禧在宫廷争斗中掌握了实权。她掌权之间贪腐成性,骄纵恣意,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慈禧,正是出身于叶赫那拉氏。由此来看,大清亡于叶赫那拉,很可能是后人根据此事的穿凿附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世宗朱厚熜,为什么要活活烧死自己的皇后方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神宗朱翊钧,朱厚熜是朱棣一脉吗,朱佑樘是明君吗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明世宗朱厚熜的文章。一夜夫妻百日恩,但是皇家的夫妻感情都很淡泊如水。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心狠手辣,妻子曾经救过他一命,结果却因种种是非,对在大火中的妻子视若无睹,结果妻子被活活烧死。这位狠心的皇帝,您叫朱厚熜,是明朝第11位皇帝,又被称为嘉靖帝。他在为45年,

  • 他是蓝玉案中朱元璋唯一放过的人:俞通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历史上真实的蓝玉案,朱元璋放过二虎又派人跟踪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俞通渊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草根出身的皇帝,从小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甚至穷到父母去世,都没钱给他们置办棺材,故而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当上皇帝后,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污吏,以及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人,于是在短短30年间,朱元璋便亲

  • 揭秘合肥之战的真实性 张辽八百破十万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辽800人怎么赢的,合肥之战甘宁带了多少人,张辽800人打赢十万人

    对合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我们在讨论三国武将时,即使是三国武将十大排名什么的,张辽都能够上榜。而张辽能够上榜,主要是以合肥之战,所谓八百破十万之战绩。但历史事实是不是真的以八百破十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孙权率十万兵围合肥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无

  • 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它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意义,武则天为什么改立周,为自己立无字碑的是谁

    说到武则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对于武则天所立下的无字碑主要的原因,一直都使人们纷纷猜测。有人说,她之所以留下这样一块什么字,也没有写的石碑,是因为她自己觉得开创了历史上首位女皇帝,而且还成就了一个盛世,可以说她有着无限量的功与德,她觉得立下的那些小石碑非常难以表明自己的辉煌成就。因此就有人持相反态度

  • 孙权采取的战略是让步 这个外交战略真的失败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外交策略,如果关羽不北伐而是进攻孙权,孙权取荆州是错误决定

    对孙权战略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三国时期,孙权采取了外交让步策略,并得到了当时社会和后来历史上的肯定。实际上,蜀是他们最大的朋友,吴国才是他们存在的唯一的敌人。当时的外交策略,不管他的敌人和朋友如何,就算是会增强自身的能力一段时间,但同样也会削弱他朋友的

  • 让秦国不断强大的商鞅为什仫会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商鞅因何罪被车裂,秦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让秦国不断强大的商鞅为什仫会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鞅本名叫做公孙鞅,是卫国国君后裔,在魏国出道,秦国名传天下。在秦孝公的时候,商鞅受到了重用,实行了战国注明的商鞅变法,秦国一举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可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既然他

  • 他是最会逃跑的将军怕受罚一晚上竟跑了四十万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梦见被追了一晚上最后逃跑了,东北四个士兵携枪逃跑,一晚上乱七八糟的做梦

    俗话说国破家亡奇葩多,这话一点都不错,在金灭北宋的战斗中,有这么一位将军,就因为没有完成皇帝给的指标,而连夜逃跑,用了一个晚上的功夫就跑了将近八百里,堪称史上最会逃跑的将军,他就是大将姚平仲,这个姚平仲并不是什么草包,相反还是一个能征善战的人物。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大宋镇守西北的将军,受到家风的影响,

  • 他是朱元璋的爱子差点与朱棣平分天下却靠喝茶保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喜欢朱棣吗,朱元璋为何不喜欢朱棣,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明代写茶的书很多,起码有五十余种。但其实,有真知灼见的却凤毛麟角。朱权的《茶谱》,算是少有的经典之作了。但是这本《茶谱》的作者既不是文人墨客,也不是高僧大德。出人意料,他竟然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朱权能文善武,可谓一位奇才。曾与蒙古骑兵对阵,也做过“朝廷反叛”。最终,却以“茶人”身份终老林泉。大明朝

  • 抠门道光皇帝真的是一提拨款就会不高兴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就是一个无道昏君,道光皇帝的大臣,为什么道光帝要选咸丰做皇帝

    道光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行,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网络配图道光八年(公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几天之后

  • 身居宰相的阿合马辅佐三朝皇帝传闻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第一宰相,辅佐李世民的宰相,朱元璋当过宰相

    阿合马虽然在元代时期当官,甚至曾身居宰相这个重要职位,但是他本人却并不是汉族人,也不是蒙古族人。他是回回人,出生在费纳喀忒,即现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回回族人回回民族的简称是回族,与现在所说的回回民族不同,阿合马的回回民族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是在蒙古军队向西进军时,一批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中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