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可法血战扬州带来了怎样惨重的伤亡代价?

史可法血战扬州带来了怎样惨重的伤亡代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16 4:46:55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现出一名大将该有的基本素质,军中将领乱作一团,对于是否驻守扬州城也产生了一系列分歧,其手下部队见形式不利,纷纷倒戈投降清军,这对史可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扬州城由于城墙较高,素以易守难攻著称,这一次史可法没有错失机会,利用地形优势,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当然这也和清军的攻城大炮没有运到有关,但毕竟扬州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史可法对抗清军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此刻的一系列缓兵之计不能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城墙外清军的摇旗呐喊,试问有谁不会心生胆怯,部下多次劝史可法投降清军,然而一代名将怎能卖国投降,这岂不是要被世人耻笑,史可法义正言辞的告诫部下,我生是扬州城的人,死是扬州城的鬼,你们要是觉得跟着我不能享尽荣华富贵,那么请你们自便。

结果当晚部下就叛逃清军,真是一派凄凉之景啊。看着城下的清军,史可法明白自己兵力有限,双拳终归难敌四手,总兵刑肇基为史可法出谋划策,如果能将淮河的水引进来,便可以借助地势高的有利条件,淹掉清军的大本营,史可法义正言辞的回绝了,用水攻会淹死城中百姓这是万万不可的计策啊,并命令之后再有危害百姓的计策一律不能采纳。清军大炮一到,开始猛烈的进攻,扬州城眼看就要沦陷,史可法已别无他法,想要拿刀自刎,众人见状,忙出面阻止,史可法大义凛然,对清军喊道:“我就是史可法,你们来抓我吧。”史可法被清军俘虏,清军将领多铎很敬重其爱护百姓的做法,希望他能为清朝效力,史可法破口大骂,多铎没有办法下令斩杀了史可法。随后,多铎在扬州城内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惨绝人寰的屠杀,造成了“扬州十日”的悲剧。史可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用性命换来的和平竟是这样的不堪一击,也许这就是历史要告诉我们的。

史可法的扬州

《史可法的扬州》是由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人名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个人游扬州的时候想起史可法的一些故事,按耐不住心中的崇敬之情,又加之触景生情,感情的爆发点非常到位,就顺势写下了这篇史可法的扬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史可法的高大形象就深深扎根在心中,《梅花岭记》中史可法忠烈的一面时常在脑中浮现,那是烈士要保卫国家,保护子民不被杀害最后的呐喊,希望死前被葬在梅花岭下,这一情怀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作者对扬州特有的情怀,文中介绍到了史可法墓,三次扬州行,三次都被这地方吸引,因为总期待这能有不一样的,总想着这样一位抗清名将应该被铭记。想起史可法孤身驻守扬州城,作者仿佛联想到了自己,那样的念想是那样的毫无防备就萦绕在我的心头,没有一点点顾虑的困扰着我的心。

在史可法的影响下,作者眼中、笔下的扬州似乎多了一份特殊的灵性,作者的扬州城区别于一般的江南城市,不是那种小巧流水的宁静,也不是皇家园林的端庄,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原本充满温馨的水乡城市有了能够后触摸历史的感觉。称不上奇妙,也道不出韵味,唯独有那份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响彻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和友人一同游玩时,竟有新的体会,对于史可法死前的壮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为敬仰这位战斗到最后的勇者,史可法的遗书让人心动,让人知道在当时情况下,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有常人所没有的英雄气概和壮士气节,于是乎又感叹起史可法墓坐落在这样一座灵性十足花开花落的境地,是对历史名将最好的交代。,在扬州城内有史可法路,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也被完整的保留下来,每一位扬州人都在心中为史可法吟唱一首安魂曲,一次来纪念这位为保护百姓献出生命的名将。

史可法抗清

史可法抗清的历程可以说是持久而又艰辛,作为明朝的政治家,一心为国家操劳,想要把自己献给国家的人,国土被侵犯是不能容忍,试想自己呕心沥血为国,到头来被外人抢占,这么多年来的付出打了水漂,有哪位政治家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叛逃明朝,和清军合伙,崇祯帝朱由检在避难途中自缢结束了自己作为明朝最窝囊皇帝的一生。抗清大业拉开帷幕,明朝群龙无首,朝上朝下乱作一锅粥,史可法首先立朱由崧为明朝皇帝,防止军心涣散,且不论这一举措给之后带来什么,在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的确起到了稳定军心和民心的作用,老百姓一看到皇帝还没有放弃我们,我们也应该有所回报。

史可法也率领军队对抗清军,清顺治年间,史可法的部队驻军在扬州城,扬州以易守难攻著称,没想到请军下定决心一定要夺取扬州,史可法意识到明朝大势已去,下定决心死守扬州城,这是抗清史上的高潮,也是终章,起初清军没有大炮,仅依靠人力,史可法的军队占据了上风,清军想史可法投降也被回绝,这让清军将领大怒,随着部下投降,清军炮轰等噩耗传来,史可法最终投降清军,但愿意以死来换取城中百姓性命。

但是他没有料到,在自己壮烈牺牲的二日后,清军下令对扬州屠城,数十万生灵在瞬间灰飞烟灭,城内更是一片狼藉,城中百姓无一幸免。残忍的清军被后世人所诟病,史可法则因为他大义凛然的精神受到了后人的称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文帝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惩治不法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结束了中国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他善于治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使国家逐渐走向强盛。然而,这位治国有方的帝王却治家无术,他的儿子们先后触犯法律,受到惩治,尤以第三个儿子秦王杨俊为甚。杨俊年轻时,跟随隋文帝转战中原,立下赫赫战功。击败南陈后,他被任

  • 这位皇帝自己吃烧饼 皇后过生竟然只吃白菜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当皇帝当到道光皇帝这份上,也是叫人佩服。一国之君,天下都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奇珍异宝,要啥有啥。这位哥们到好,不愿享受这些东西,各种抠。历史上有名的扣皇帝。网络配图说起来也怪他老爹,但是呢?他老爹也挺冤的。还是黄子的道光跟老爹嘉庆去了趟沈阳,老爹想着带儿子去瞻仰一下先辈努尔哈赤。这位哥们到好,没好好

  • 唐宣宗是个“高考”狂 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

  • 梁武帝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皇帝都好色,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闻名,他就是梁武帝萧衍。《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公元513),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网络配图梁武帝真的是四十年不近女色?你相信吗?如果是,他“禁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

  • 梁武帝通过考试录取寒门子弟改变贵族把政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东晋六朝时代,是贵族门阀把握话事权的时代,实行了二百余年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而贵族因为富贵而堕落、无能,他们居然没有亲自见过庄稼是怎么栽种和收割的,“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而读书这事也都让书童代劳。社会人才机制出现壅塞的现象。网络配图梁武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决定从寒门

  • 揭秘历史上最像的两位皇帝 连结局都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素来相信“轮回业报”之说,虽然这种说法漏洞重重,但是有的时候不得不相信。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看史书,每每看到李煜和赵佶的事迹,都匪夷所思: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轮回?网络配图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字重光,号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皇帝。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他们两人有着

  • 光武帝刘秀的造反之路:因为被牵连而被迫参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曾经是太学的学生,毕业分配回到老家蔡阳县不久,刘秀的大哥刘?就出事了。话说刘?这位仁兄,既不喜欢种地,也没有争取到长安上太学的名额,整天无所事事,精力过剩之余,专门惹祸。按他自己的理解为游侠。既然要游侠,就难免结交江湖上的朋友。既然是江湖上的朋友,就难免鱼龙混杂。终于有一天,一位江湖上的朋友囊中

  • 揭秘既是英雄又是懦夫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要谈的这一位历史人物,八尺之身,力能举鼎,气拔山河,却也铁血柔情、用情专一、善待兵民,他,就是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网络配图其实人们多少都会对项羽有一些了解,不管是在影视作品还是书籍记载,甚至有许多人十分的欣赏他的为人,确实,在那样一个乱世中却如同一股清流,不畏强权,关心百姓疾苦,善待兵将俘虏,

  • 解密: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黄风暴进行到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王安石人们无不知道他不仅是北宋名相,而且是“熙宁变法”的改革家,但是人们对他曾掀起的“扫黄风暴”知之甚少。王安石曾在当政期间曾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扫黄风暴”,尤其在烟花繁盛的浙东地区更是如暴风骤雨。然而,他的“扫黄风暴”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无果而终。那么,执掌朝廷改革变法大权的王安石为什么不能将“扫

  • 云中歌汉宣帝刘病已与他最爱的人皇后许平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改编自言情小说《云中歌》的这部《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全局以西汉时期为背景,布局以云歌与孟珏、汉昭帝刘弗陵以及刘病已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图片来源于网络剧中的刘病已,年少时期就遭遇不幸,浪迹江湖,后来为报家仇,位居皇朝。历史上的他是位治国之才,登基后,励精图治,平定外乱,最后创造了盛世王朝。他与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