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与清朝议和 拿大臣顶罪朝臣寒心社稷崩溃

崇祯与清朝议和 拿大臣顶罪朝臣寒心社稷崩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71 更新时间:2024/1/19 7:35:11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虽然很有作为,但局势却越来越差,东北有清朝虎视眈眈,西北有农民军作乱。朝廷无法集中力量对付其中一股势力,于是明朝最高统治者产生了议和的想法。议和自然是与清朝议和,但因崇祯帝性格的原因,议和不成,反而令朝臣寒心,搞的君臣离心离德,为明朝的覆灭打下伏笔!这事怎么一回事呢?

网络配图

崇祯帝与清朝的议和是在暗中进行的,1642年5月,崇祯与兵部尚书陈新甲商议后,决定派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秘密前往辽东,与清朝接洽,商谈议和之事。不过崇祯帝的诏书,并没有任何实际内容,但双方仍然经过长达一个月的会谈,最后清朝提出了6项条件。皇太极还要求崇祯速派使者前来,与清朝盟誓,“如不愿和好,则不必遣使致书”。

皇太极真的想议和吗?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诸贝勒们反对议和,但皇太极认为清朝还没有能力入主中原,他想通过几年的准备,先巩固东北的基业,因此不能骤言进取,最终他说服了诸王贝勒,静待明朝使者的到来。当意外发生了,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直到10月份,还是没有明朝使者到来?

那么明朝的使者去哪了?原来明朝内部发生了变故!议和本来是秘密进行的,不料消息去发生了走漏。第一个走漏风声的是大学士谢迁。有一次,言官们会见谢迁,这位大学士无意之中说了一句话:“上意主和,诸君幸勿多言”,结果言官们炸了锅,纷纷弹劾谢迁,坚决反对议和。

网络配图

但言官们毕竟只是风闻,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偏偏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泄密事件!原来议和的时候,双方往来的书,都是崇祯与陈新甲之间手诏往来。有一次,马绍愉从东北带回一份绝密材料,陈新甲看完后,忘了收起来,就放在了书桌上。家仆误以为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塘报,照例拿出去传抄。

结果搞的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来朝廷暗中与清朝议和!言官们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指责他擅主和议。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崇祯才是幕后的“主谋”,崇祯这个人死要面子,“事成则分其功,事败则委之司马”。他就怕议和未成,消息反而泄露出去,引起纷争,牵连到自己。

崇祯当即下诏将陈新甲逮捕入狱,并让他做出解释。陈新甲也犯了糊涂,在狱中他皇帝上书,反而说自己议和有功无罪,这更是让崇祯恼火,虽然有许多朝臣请求,但崇祯依然下诏,将兵部尚书陈新甲在7月22日斩首示众,什么叫替罪羊,陈新甲就是!经陈新甲之事,朝臣们再也不敢谈论议和二字。

网络配图

清朝那边消息不灵通,直到10月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明朝拒绝议和呢,于是调派军队,再度杀入关内,清军绕过北京城,攻入山东境内,先后“攻克八十八城,逼降六城,俘虏三十六万人,掠得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二十万两”。

其实议和并不是什么屈辱,双方自取所需,明朝需要将重点放在对付国内的农民军身上,但崇祯性格上存在严重缺陷,且不懂用人之道,与朝臣们搞的离心离德,为明王朝的覆灭打下伏笔。如果他真是位有魄力的皇帝,就该乾纲独断,不该犹犹豫豫,死要面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第一个竟然下罪己诏的帝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后世将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素有“秦皇汉武”这一称号。从汉武帝文韬武略来看,他的确是位英明神武的帝王。但是,汉武帝晚年时候,因好大喜功,任用奸臣,导致西汉朝廷腐朽不已。公元前89年,汉武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并发布“汉武帝罪己诏”以示接受世人监督。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上,“汉武帝罪己诏”被称为“

  • 三国最忠诚的谋士:田丰 却因太忠诚而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的混乱历史里,被杀是一件在当时看来很正常的事,但是 因为太耿直,太忠心说对话做错事被杀头的,最冤的当属 田丰了。田丰智谋过人,可以说在袁绍这个大家庭里,没几个比他强的。但这个人的性格比较耿直,有什么说什么。当时曹操的谋士 荀彧也曾说过:“田丰刚而犯上”,有事没事还数落下老大,总想让袁绍听他的指挥

  • 唐朝著名的宰相张柬之为何发动军事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武则天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做张柬之,他是唐朝襄州襄阳人。其一生中对于后世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发动了历史上伟大的“神龙革命”。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这场革命的主人公,张柬之作为领导人,协同崔玄暐、桓彦范、敬晖等一起发动神龙革命。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胁迫武则天让位给唐中宗,来复辟唐氏王朝。关于这场革命的是

  •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一个人的话点醒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兵败之后,他帐下的将领钟离昧平时与韩信有几分交情,便来投奔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起兵谋反。刘邦却信以为真,韩信听后,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便想亲自向刘邦解释清楚,可是又害怕刘邦把自己绑起来,便和自己的好友钟离昧商量,钟离昧听后说:“刘邦现在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

  • 乾隆是如何解决他爹留下的“烂摊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驾崩时,乾隆乃25盛年,对于父亲的突然离去,他是没有完全做好心理准备的,其实就当时的情况看,乾隆是做好了4-50岁再去继承帝位的准备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而且雍正驾崩时,当时的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他来解决,至于为何会造成这一系列问题,要从他的爷爷—康熙皇帝说起。网络配图康熙帝晚年时,疏

  • 明成祖朱棣的跨国之恋 揭开帝王的“洋情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多次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圣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

  • 项羽功过评价:其大战秦朝大将章邯经过简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大战章邯,两个人一个是秦朝末年的名将,另一位是西楚时期的霸王,他们的碰撞伴随的是沙场狼烟铁蹄践踏。项羽大战章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大战章邯,起因是项羽的叔父项伯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剿灭,项伯死在了章邯的手下。项羽对章邯新村怒火,正好借着解围赵王的机会,出兵对付秦军,对付章邯。网络配图项羽大

  • 慈禧太后身边竟然有如此貌美如花的“女秘书”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原本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皇帝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

  • 唐高祖李渊:历史上最被贬低的一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却可以称作历史上被窝囊的开国皇帝,目睹手足相残,最后黯然退位。然而,历史给我们的疑问确是:一位开国皇帝,会像史书中描写的那般不堪吗?没有魄力借助儿子成事?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多达三百多位,其中不乏昏君、明君、庸君、暴君。但还有一些君主,他们一直

  • 刘邦害了戚夫人?他实际做了最佳的权术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研究史记,就会发现,刘邦的管理统御能力,千古独步,权谋能力,无师自通,皆让人叹为观止。但是晚年在处理自己的喜欢刘如意的时候,几经优柔挂断,貌似昏招频出,而让戚夫人和刘如意,都被吕后折磨致死。其实刘邦做出了最佳的权术安排,权谋网做如下的分析,大家就能看出来:网络配图1、派周昌监视刘如意。刘如意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