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拱:明朝内阁首辅,让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高拱:明朝内阁首辅,让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63 更新时间:2024/1/28 0:53:5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独一无二的“土匪”阁老

明朝历代内阁首辅,别管政见业绩如何,却也大都讲究优雅风度。诸如夏言严嵩张居正这几位知名首辅,各个都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却也有一位首辅,风格十分特殊:明朝隆庆年间内阁首辅,绰号“高胡子”的高拱。虽然“胡子”在明朝,并不全指山野土匪,但放在高拱身上,那是一辈子匪气十足:明朝官场上的社交礼仪,他从来半点不讲,别管官大官小,经常是一言不合就撕破脸。嘉靖年间入阁后,隔三差五就在内阁里找人开撕。隆庆年间就任首辅,消息刚传开,好些与他有隙的官员,就是分分钟吓出了病,还有一位卧病辞官后,没多久就撒手人寰。霸道风格,就是这么强。

如此爆表战斗力,既因高拱本人的暴脾气,也因他曾担任隆庆帝老师,深受隆庆帝信任的强大背景。但最重要原因却是:此时的大明朝,已经糟糕到叫人忍不了,恨不得要开骂的地步。

嘉靖二十年就中进士的高拱,在嘉靖晚年进入内阁后,正赶上明王朝开国后最腐败的年代。官场上的各种事务,小至公文往来,大至升迁提拔,一律都是金钱开路。以高拱本人的哀叹说:明朝官场上的官员们,逢迎拍马成了聪明,行贿受贿成了本事。廉洁苦干的却成了傻瓜。空前腐败的明朝,一如“汉唐末世”的模样。

更叫高拱气急的是,国家危局如此,朝中的同僚大员们,却是各个不急。典型隆庆初年的内阁首辅徐阶,这位因斗倒大贪官严嵩而闻名的“贤臣”,最大本事却是和稀泥。饶是上下贪腐成风,他却巍然不动,成日热衷于各种“讲学”活动。隔三差五就召集官员讨论学问。说是要对官员“教化”,结果各级官员顺爬,各种“讲学”雨后春笋,日常政务全扔下,成了上下一起磨洋工,贪风没治好,又加了“懒风”。

这般“贪风”“懒风”一起吹的场面,自然叫暴脾气的高拱眼喷火,入阁后就不停与徐阶撕,一度被徐阶挤兑得辞官回家。直到隆庆三年徐阶退休后,再度归来的高拱接任内阁首辅。终于大权在手的他,这下“匪气”大爆发,朝着明朝积弊已久的歪风下了狠手。上任头一年,平均每个月就要办理近三起贪腐大案,前后法办官员一百六十九人,参考明朝官员人数就知道——大明官场上下,全被他重手一顿扫。

当然,身为明代顶级政治家,铁心肃贪的高拱,风格也不止是简单粗暴。就在这一顿“野蛮狠打”期间,高拱也施展了三个“温柔”招数,各个不动声色,却叫举国贪官,禁不住叫苦连天。

二、全国官员建档案

在中国古代,官员“建档案”这事,并非开始于明朝,从北宋年间起,历代王朝都有官员的“档案库”。但古代毕竟交通讯息不方便,倘若赶上人浮于事的年代,所谓“建档案”,也就成了走过场。以明代相关笔记说,贪官严嵩担任内阁首辅的年月,吏部的官员档案,也一度混乱不堪,好些官员的存档,竟都张冠李戴,连岁数籍贯都常弄错,闹出不少笑话。

而当高拱精神抖擞,朝着举国贪官下手时,也被这事弄犯了愁:官员的底子都弄不清楚,还怎么反贪?给我建档案!于是,自隆庆年间起,中国古代空前细致的“官员档案库”诞生了:以高拱的要求,全国各地的三品以下官员,都都要建立“册薄”,上面不单要写明该官员品质如何,政绩怎样,更要细化到其家乡地址与民间风评。类似的册薄,整个吏部在高拱的严要求下,一共编订了一百八十册,给全国的地方官都拉了清单。而且拉好清单还不算,平均每一个月,所有的册薄都要更新一次,每个官员出现什么新情况?第一时间第一速度记上去。

这完整的档案,就成了之后几年里,高拱抓贪官的精确导航,一旦出现大案,就照着册薄查,绝对不出冤假错案。

更狠的是,这册薄不单给官员们“拉清单”,更给官员们“留后手”。册薄上但凡是紧要职位上的重要官员,每一个人的档案记好后,还要为他找两至三个“替补官员”,吏部要根据岗位要求,对“替补官员”进行相关培养。只要“主力官员”出问题,“替补官员”立刻替补上——等于是警告官员们,别以为这官职离了你就不转!敢胡作非为?能替你的人有的是。

如此双重监控压力下,但凡“上了册薄”的官员,怎能不提起一百个精神,老老实实苦干?

三、举荐官员要担责

在腐败加剧的明朝嘉靖年间,官场上能跟“卖官鬻爵”比烂的风气,就是滥举风。上级举荐下级,官员互相推举,基本成了常态,当然不是白推举,每推荐一个官员,背后都是数不清的交易。哪个官职用谁,讲的都是利益,哪管为国为民?特别是曾经号称“反贪神器”的御史岗位,这些号称弹劾不法的御史们,考核推举官员,经常也像过家家——大批庸官懒官,就这么陆续进了要害位置。

为什么会有这歪风?以高拱《掌铨题稿》里的哀叹说,关键还是犯错成本太低。比如三年一次的考核,基本都是糊涂账,就算推举的官员出了错,查来查去就成了扯皮,最后也就成了都不担责。落马者倒霉受罚,推荐者好处收过,又再接再厉继续推荐坑货。痛心疾首的高拱,也终于在隆庆四年的奏折里,咬牙切齿说出了对策:如所举之人,所试不职,举主连坐。

这也就是说,以后只要官员犯错,推荐他的人,别管身居何位,一律都要担责。担责多少,就看犯错官员错误大小。没法查?一百八十卷“册薄”在手,官员的升迁履历,一查一个准。推荐错了立刻抓。

这狠话说过没多久,高拱就以实际行动证明,这事上不封顶:南京右佥都御史吴时来成了倒霉蛋,此人是年举荐五十多人,却冒出好几位坑货。结果高拱立刻重拳出击,把吴时来降职调离。有了这个“现身说法”,滥举歪风顿时刹住。后来明代万历年间的名臣,好些都是在隆庆四年至六年崭露头角。就来自这零容忍的制度。

四、绝不放过追赃

不过,比起“滥举”来,明代当时“犯罪成本”更低的一个事,就是腐败。

虽说明初时,明太祖曾以严刑峻法惩治腐败,但到了嘉靖年间时,这事已成了过去时。相反“贪酷者,例止为民”成了律条。也就是说,一般官员犯下贪污腐败的错误,只要关系够硬,最惨也不过是削职为民,就连家产也不会动。这样落马回家,还至少能优哉游哉做个富家翁。那还不敞开了捞!明朝当时那“商贾在位,财货上流”的腐败风气,就因这松动的规矩。

而这一条,也是高拱一直深恶痛绝的,就任内阁首辅以前,就在各种场合开骂。待到就任内阁首辅,却是不骂了,只是不动声色,改了一个规矩:贪黩者仍提问追赃。这个条令一出,当时明朝朝堂上,满朝都是哗然。刚上任的高拱,一度也被言官们骂出了花。可顶着重重压力的高拱,就从眼前一个个案子做起,每一桩都是这个硬规矩:账目对不上?钱不知用到哪里去?送到上面去了?送到哪里追到哪,追不出就从你家里刨。别管是州县小官,还是封疆大吏,甚至世袭公侯,犯了法都是这么办!

仅看高拱上任后的头一年,就有四川巡按御史王廷瞻,保定巡抚朱大器等高官,先后撞到了高拱的“枪口”上,每一个都是连罢官带赔钱,一样都不能少。赔不了就一年年赔,直到连本带利赔完为止。贪污落马后还想做富家翁?做梦。

如此绝不放过的政策,也叫嘉靖晚年起,明朝越演越烈的贪污风气,在隆庆年间的后三年里,彻底熄了火。曾经腐败到“汉唐末世”的明王朝,有了“一时仕路肃清”的好景象。高效廉洁的吏治,令大明朝的国家机器再度开动,一度衰败的明王朝,华丽转身为国富民强的“隆万中兴”。

留下“野蛮”形象的高拱,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腕,见证了这个国家发展,永远不变的硬道理:治国,先治腐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晋孝武帝司马曜为何任由弟弟骄奢放纵伤害民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王朝的皇帝列表,晋孝武帝张贵妃阴谋,王翦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灭楚

    东晋武帝司马曜又被人称为“晋孝武帝”,他是东晋简文帝第三个儿子,原本简文帝并没有想过要将皇位传给仲子司马曜,但是因为情势危急,简文帝在驾崩前夕只能将国家的重担交付给司马曜。此时的司马曜只有十一岁,因而并不能够真正成为一国之君,在其继位三年后,才开始真正拥有帝王的权利。东晋武帝司马曜在用人上并没有很高

  • 包青天中国版福尔摩斯 但人生却有点惨不忍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尔摩斯的对手,夏洛克·福尔摩斯,金超群包青天系列

    民间传闻,北宋名臣包拯手中的权力非常大,“三口铜铡”上管君、下管臣,牛得不得了。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这回事儿。首先,他当官没有传说的那么牛;其次,他手中的行政权力也极其有限。网络配图包拯在民间被尊称为“包公”或者“包青天”,是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班头,位极人臣、执掌权衡活判官,据说皇帝曾钦赐给他龙、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什么晚年如囚徒般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睿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东晋最有作为的皇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在哪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图片来源于网络太熙元年也就是290年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即位,但是司马衷愚笨无比,根本驾驭不

  • 揭秘:大才子纪晓岚为何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第一才子纪晓岚,纪晓岚做过最大的官,纪晓岚属于现在什么官

    但是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

  • 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起义究竟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红巾军起义失败之因,红巾军起义成功了吗,朱元璋杀刘福通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

  • 刚强直爽的西汉官员灌夫骂座有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央视刚强微博,汉武大帝灌夫骂座视频,直爽什么意思

    灌夫,字仲孺。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曾一人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不久之后,父亲英勇战死沙场,灌夫却不肯返乡葬父。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

  • 曹操花巨大代价接回蔡文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蔡文姬为什么被追杀,是谁提议曹丕以七步诗来为难曹植,蔡文姬被谁接回中原

    建安十三年(208年)对曹操来说是最忙的一年,年初北征乌桓回师,路上还看了大海、写了诗;之后首席参谋郭嘉死了,曹操还来不及悲伤,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这一年,曹操还杀了“老愤青”孔融和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当然这些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事件,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赤壁之战,曹操折戟沉沙

  • 像这样杀完老婆灭儿子满门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宫廷是非常黑暗和血腥的,在多妻制度下,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父子相残、手足相害的记录比比皆是。不过,作为皇帝的女儿,虽然同样是皇室成员,但公主的地位相对安全,因为她们从来都不是皇位的继承者。在中国历史上,再残酷的暴君,哪怕诛妻灭子、弑父屠兄从不心慈手软,但对女儿,却往往能网开一面。所以,屠杀女儿的

  • 宋江老谋深算 为何一开始自己死都不肯上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真乃千古奇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获益良多。宋江作为梁山好汉之首,身上藏着太多的谜团。在《水浒传》的前半段,宋江虽然结交江湖草莽,跟多方反贼都有着亲密的关系,但却始终忠于朝廷,从未生过反叛之心。即使怒杀阎婆惜险些丢掉性命,流放途中在清风寨秦明花荣上山,他自己都没有动摇,仍坚持前往江州。

  • 饱读诗书的鱼玄机为何会变得性情暴烈又纵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饱读诗书的人有哪些,饱读诗书近义词,形容人饱读诗书

    鱼玄机五岁的时候,便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饱读诗书,等到七岁的时候,她便能够自己作诗。在当时,是一位小小年纪名声便已经在外的才女。但是根据历史上书籍的记载和评价,鱼玄机除了有“一代才女”的美称之外,还有“情欲世界的女皇”,“唐代淫欲心最强的女性”等等这样的称号。图片来源于网络看起来这些称号似乎与才女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