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帝削藩为何以失败告终 侄子斗不过叔叔

建文帝削藩为何以失败告终 侄子斗不过叔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13 更新时间:2024/1/18 18:47:26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这个刚登上皇位没几个月的年轻皇上有着雄心壮志,他一心想削弱诸皇叔的权力,以此巩固自已的政权。不料,这个政策付诸实施后,造成藩王叛乱,致使他的皇位被夺。那么,朱允炆的削藩大计究竟是什么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说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建文帝的父亲。为了培养皇储,朱元璋花费了大量心血,而这位太子也不负重望,被后世的史书描述为仁孝、温和以及有儒士风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三十七岁时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又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皇位。

网络配图

朱允炆本性慈善,喜欢儒学,崇尚文冶,向往儒家的仁政,而乱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瑋则是以强权、重典治国。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压抑气氛深有体会,所以登基后着手改革整顿,力图创造出祥和的社会氛围。然而,建文帝太年轻了,他不但书生气十足,而且性格腼腆,不像他的祖父辈们是从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因此缺乏做皇帝必备的勇气和果敢,再加上是匆忙之间被立为储君,所以对于治国之道懂得不多。即位后虽然他很努力地进行改革,但朱元璋严刑暴政时所留下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因此而缓和多少。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中,处置最不得当的就是削藩的问题。最终也招致覆亡。

公元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九个儿子(其中包括朱棣)为王,将他们分别分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代承袭。这些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俸和很大的特权,虽然对境内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管辖权,但毎人都有三支辅助部队,人数在三千至一万五千之间。

朱元璋为了确保对分封诸王国的控制,在《祖训录》中定下了一系列约束诸藩王行为的规章条例。其中有一条这样的规定:在新皇帝登基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准来朝廷,只能留守在藩王国;不过,如果朝廷“奸臣”当道,诸王可以集结自己的兵力,以便随时听候新皇帝诏令,但在完成驱逐奸佞任务以后,仍要立即返回封地。在这些条例中,最重要的也是后来燕王起兵的理由是:明太祖对后人们下了严厉的警告,严禁他们对训示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如果有任何违犯者,甚至皇帝本人,他们也可以群起而攻之。本来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前往各地为王,目的是让他们作为皇室的屏障,抵御外部侵略或是镇压内部叛乱。可是,这些藩王因为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手里又握有重兵,很快就成了新皇帝朱允炆的心腹之患。

网络配图

其实,削藩本没有错,错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方式不对。就在建文帝登基的这一年,刚刚处理完朱元璋丧事的他,便派出一支军队奇袭了周王朱楠的封地开封,把朱楠逮捕起来,废为平民发往云南,藩王们被这种像对付叛逆一样的严厉手段惊得惶恐不安。随后,建文帝又找各种理由相继处置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撤销他们的封国。仅一年的时间,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就被收拾了。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处置方式,让其他藩王人人自危。封地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也感到心惊胆战,深知自己被处置的那一天就要来了。

建文帝削夺诸王的权力使得他与燕王朱棣发生了公开的冲突。在藩王看来,新皇帝想削夺分封诸王享有的特权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祖训录》。可是,建文帝最终还是决定走完削藩的道路,这样便给了燕王举兵的借口。其实,燕王表面上是要恢复王朝原来的制度,实际上是要牢牢把持着自己的权力和影响。

燕王朱棣本来就怀有异心,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加速了朱棣的夺权进程。朱棣听从了下属的劝告,终于下定决心铤而走险。然而,起事是需要时间准备的,不可能立即起兵。这时,令人疑惑的事情出现了,建文帝在对燕王的处置上表现出了优柔寡断的一面,以致坐失良机。他派人秘密监察燕王的行动,燕王得知后,就假装精神失常,整日装疯卖傻、胡言乱语。在此之前他采用严厉手段处置的那些藩王,都是因为那些藩王确实有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使得他出师有名。可是,他却没有抓住燕王的任何把柄,而燕王反而因为镇守边疆还立有大功。这时,他又得到这样汇汇报,更加犹豫不决,有些于心不忍了。因此,对燕王的处置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就在建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燕王已经开始在自己高墙深院的王府内训练士兵、制造武器了。

网络配图

后来,经过燕王几番苦苦请求,建文帝竟然放回了燕王留在南京做人质的几个儿子。这个时候,燕王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兴奋地喊道:“上天助我也!”

双方的正式敌对行动爆发于1399年,那时有个效忠于建文帝的官员抓到了属于燕王藩国的两名下级官员,以煽动罪把他们送往南京处死。燕王闻知,当即利用这个机会,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以“清君侧”为名,开始了他争夺皇位的行动。

到了这时,建文帝才如梦初醒,然而为时已晚。朝廷和燕王之间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抗由此爆发,史称“靖难之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不肯过江东的他, 原来是因为走投无路才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走投无路的人都可以做点什么,走投无路做保安,当一个走投无路应该怎么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是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当中的描写,至于里面说的是谁,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事迹网络配图 少时不喜读书,想学“万人敌”,豪气冲天,武功超群,英雄豪杰般的人物,在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劲敌,乌江自刎更是将那种悲壮之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后世无数人钦

  • 第一猛将甘宁欲干掉关羽 却因一事而作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和赵云哪个更厉害,关羽怕甘宁,项羽一人能敌一百多人

    四大名著当中,后人讨论最多的无疑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部书精彩之处,在于其中有无数个性鲜明的英雄豪杰。在诸多英雄豪杰中,有这么二位,一个是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关羽,一个是谁也不服谁都想打的甘宁甘兴霸。从年龄上讲,关羽应该比甘宁大20多岁。甘宁哪一年出生,没有记载,只知道甘宁18岁任国蜀郡承,

  • 英明一世的汉武帝,为何会重用这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后期有多昏庸,老板重用小人怎么办,汉武帝的继承人是谁

    说到汉朝,那是让无数中国人所神往的中国封建朝代,创造了丰富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一个朝代,其鼎盛时期,武帝执政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喊出了:犯我强汉者,所远必诛。的强盛朝代。网络配图而就是这么一位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在其执政的晚年,却重用溜须拍马的小人,大兴冤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甚

  • 贤后卫子夫与汉武帝刘彻相知相爱究竟值不值?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感情,汉武帝刘彻爱卫子夫吗,刘彻和卫子夫是真爱吗

    卫子夫,即孝武思皇后,汉武帝刘彻的妻子,被后世称为一代贤后。卫子夫出身寒微,母亲曾是平阳侯中的一名仆人。卫子夫出生后,便被送进平阳侯府练习歌舞琴艺,成为平阳侯府上的一名歌女。图片来源于网络汉武帝建元二年,武帝按照常例出宫祭祀祖先。回来的路上,途经平阳侯府,便去侯府稍作小憩。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位年轻貌

  • 蜀汉最后一个能臣 为何只能眼睁睁看国家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董厥,这个三国人物,网友们对他印象并不会很深,但却是蜀汉后期的一个能臣,他支援姜维作战,实施:“为诸围外助”的作战计划。他也曾受过诸葛亮的夸奖——董厥是在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开始做蜀汉尚书令的,是(河南省桐柏县之东的)平氏县义阳乡人。他做过诸葛亮丞相府的“令史”。令史的官职,似乎比“长史”小,而

  • 揭秘秦襄公为何举全国之力 护送周平王东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国平,周平王东迁将镐京分封给了谁,秦襄公选择题

    在周幽王被杀,首都遭遇浩劫后,新登大宝的周平王决定迁都洛邑,但是历史上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周王朝的这一政治迁徙,竟然是由当时还不是诸侯国的秦国率全部之兵护送的?而其他众多的老牌诸侯国这个时候在干嘛?而且,在其他诸侯不管不问,秦国为什么举全国之力护送周平王东迁呢?网络配图分析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

  • 三国时代的杰出女性王异以贞烈而名留青史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时期魏国女将,三国时期王异,三国杀王异攻略

    王异是谁?她是三国时代的杰出女性,以贞烈在历史上闻名。丈夫赵昂外出做官,王异与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留在了西城。西城不久后被敌人攻破,王异的两个儿子被杀害了。王异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死去,面对即将被侵犯的命运,王异想要通过自杀来保全自己的名节。王异图片可是王异不忍心自己六岁的女儿没有依靠遂放弃了

  • 三国蔡夫人为何带着家眷子息相迎投降归顺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跟蔡夫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指的是谁,曹丕不死能统一三国吗

    三国蔡夫人,多事之秋的东汉末年的人物,她是荆襄一带的豪族蔡氏家族的温婉女子,蔡瑁的阶级,后嫁给了荆州牧刘表为后妻,刘琮的后母。蔡夫人本来是诸葛亮结发妻子黄月英的姨母,又让她的侄女嫁给了刘表的次子刘琮,倒也是亲上加亲。图片来源于网络起初,刘表让韩嵩前去拜访曹操,只想能够知道曹操的底细与实力,如此也是为

  • 揭秘:乾隆是如何解决他爹留下的“烂摊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皇帝家爹,嘉庆爹是谁,乾隆为什么不提他爹

    雍正驾崩时,乾隆乃25盛年,对于父亲的突然离去,他是没有完全做好心理准备的,其实就当时的情况看,乾隆是做好了4-50岁再去继承帝位的准备的,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而且雍正驾崩时,当时的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他来解决,至于为何会造成这一系列问题,要从他的爷爷—康熙皇帝说起。网络配图康熙帝晚年时,疏

  • 揭秘三国战斗力最强的是吕布 却独怕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吕布最怕的武将,正史吕布真实实力

    吕布与张飞同为三国期间的名将,并且都是武功超群绝伦、鹤立鸡群之辈。为何这篇文章会有吕布怕张飞之说呢?难道吕布的武艺不及张飞,所以才惧怕于他,非也!虽则两人都是三国期间排行前五位的虎将,可是若要真实论起武艺来,恐怕仍是吕布技高一筹的。君不闻:“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强档的疆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