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开创史上一百多年廉政时代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开创史上一百多年廉政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88 更新时间:2023/12/31 14:50:09

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毒瘤,既破坏社会和谐,又腐蚀政权根基。所以,历代统治者为收拢人心,巩固千秋大业,总是信誓旦旦,要创建廉洁政府。然而,往往在一番“雨疏风骤”之后,官员们照例是“浓睡不消残酒”了。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倒是不信这个邪,他决心革除弊端,曾经数次下诏,誓以严刑治贪。在此重威之下,明初官场确乎是清静了一阵子。

网络配图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从小就深受官府之害,这使他天然产生一种复仇心理,请听听他的一段肺腑之言吧:“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者,决不宽恕。”(《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八)

好不容易爬上了皇帝高位,朱元璋很想有一番作为,他决心“重绳贪吏,置之严典”,革除元朝“吏治纵弛,民生凋敝”的弊端。因为,他深知“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的道理。所以,一方面,他苦口婆心地告诫到京城的府州县吏说:“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唯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人以肥己,尔等戒之。”另一方面,对各级官吏的行为约束极严,绝对不允许他们敲榨老白姓,使用“昧心钱”;甚至对官员的正当开销也失之吝啬,他曾前来“陛辞”、即将奔赴各地的官员反复申明,政府只给报销路费,添置官服却是要自掏腰包的。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下令立法,凡是贪污犯一律不得赦免。不料贪官们面对皇帝的旨意,“有如东风射马耳”,其犯罪行为依然没有少许收敛,这使得朱元璋大为震怒,他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奈朝杀而暮犯。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了。”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务之便勾结中央及地方官吏,通过巧立名目、涂改票据等手段,鲸吞巨额库粮、税银,共折合粮食2400多万石,约相当于当时全国每年秋征粮食的总数。朱元璋震惊之余,亲自批复,将涉案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侍郎以下官员一律处死。据说,先后受这一案件牵连被杀者,多达数百人之众。

网络配图

可能是贪官污吏太可恶了,朱元璋对这帮蛀虫的惩治手段也极其严酷。据清代学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记载,当时,如官员有贪污劣迹,老百姓可以举报,可以到京城上访。还明确规定,官吏只要贪污赃银六十两以上者,必死无疑,除“枭首示众”外,还要“剥皮揎草”,然后,便把这个装满杂草的“人皮口袋”放置在衙门内的官座之旁。为了行刑方便,也为了起到震慑的作用,各府州县衙的左边,都要建一座土地庙,如有踩了红线的贪官,即押赴这里,当众剥下这个贪官的人皮,所以,这处土地庙也被称之为“皮场庙”。

朱元璋确乎是铁石心肠,在他“御宇”的三十一年间,“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毫不留情地诛杀贪官,是中国历史上治贪最严、出手最毒的一位皇帝。他究竟杀了多少贪官,没人统计过,但是,据《大诰续诰》透露,仅在两浙、江西、两广、福建等省,被处决的贪官已很难以数目计,以致许多州县的官位经常出现空缺的现象,而剩下的地方官员能够顺利做完一个任期者,则是少之又少。

朱元璋这一招儿虽说过于残忍,但也确实收到了实效,当时那些“公务员”们终日胆战心惊、怵惕无时者,即使吃了豹子胆,恐怕也不敢再顶风作案了。所以史书上说,“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焕然丕变矣”,这大体是不差的。

网络配图

又说,这种气象一直延续到仁宗、宣宗时代,即所谓“吏治澄清者百余年”,这也似乎是史实。毫无疑义,朱元璋有决心,有办法,下狠茬子“澄清吏治”,一项反贪政策能收百年之长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多年的廉政时代,应该说是反贪成果斐然。

然而,朱元璋用铁的手腕狂扫贪官污吏,所仗恃的仅仅是个人的权威、个人的意志、个人的品质,在没有法治规范、没有民主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迟早会“人亡政息”。的确,历史同朱元璋开了一个大玩笑,过了五六代之后,他的子孙们个个骄奢淫逸,怠于朝政,再也没有一个人去关注吏治了。失去严厉管束的官员们恬武嬉,贪污受贿之风遍及朝野,正如《明史》所说:“仁、宣之盛,邈乎不可复追,而太祖之法蔑如矣。”这些不肖子孙“一蟹不如一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朝大将宇文述:一生大起大落竟与皇族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述简介上提到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人,宇文述是隋朝著名的将领。宇文述本姓为破野头(鲜卑族的三字姓),因其先祖曾当过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宇文述年少时就熟习弓马,身材魁梧。图片来源于网络北周武帝在位时,凭借父亲的军功而开始担任开府。当时北周的权臣,任大冢宰的宇文护很赏识他,让宇文述担

  • 唯一因失德被废黜的皇帝:三国曹芳为啥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因为没有斗过权臣司马师,曹魏皇帝曹芳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

  • 商纣王子辛的宠妃:“狐狸精”妲己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商纣王子辛的宠妃。纣王征服有苏氏,有苏氏献出美女妲己。本来妲己生活在社会底层,是天真纯朴的女孩,可是到了宫里就变坏了,发挥了巨大的邪恶力量。真的如贾宝玉所困惑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

  • 揭秘忠诚的老将廉颇为什么晚年会背叛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廉颇是春秋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其虽然打仗没有白起、李牧的善变和雷霆手段,但也创造了一生百战无一败绩的辉煌成绩,也不愧于四大名将的头衔。而其为祖国赵国服务了大半辈子,也是一个十分忠勇的老将,但是其在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倒戈相向,叛逃赵国,晚节不保?最后在千里之外的楚国客死他乡?网络配图“赵国的用人体制,廉

  • 东晋殷浩三次北伐历经艰难最后却不得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殷浩是东晋的将领。他在少年的时候就很有见识,他的辩才连他的叔父都斗不过。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官的时候梦到棺材,要发财的时间梦到大粪。殷浩回答:官是腐朽的东西,所有会梦见与腐尸相关的棺材。财本来就是粪土,所以在要发财的时候梦到大粪。图片来源于网络这番言论被看作是至理名言,殷浩逐渐得到那些辩士们的尊敬

  • 揭秘汉武帝刘彻竟被江湖术士骗娶了宝贝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访仙觅药的道路上,汉武帝步了秦始皇的后尘,虽屡次受骗,一再失望,但他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大有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之势。元鼎四年(前113年)二月,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举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栾大,是一名方士。栾大个子高挑,颜值很高,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什么事在他口中都是小菜一碟,而且抡起舌头来面不改色心

  • 揭秘汉成帝真的为博美人一笑杀了自己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鸿嘉三年,成帝刘骜微服私行,经过阳阿公主家时,入门稍歇,公主召集歌女数人,临席侑酒。其中有一个叫赵飞燕的女子,肌若晚雪,舞态轻盈,秋水微眸,芊芊柳腰弱胜娇。她轻启朱唇,有如莺啼燕语,声韵婉转迂回,足尖轻轻几点,接着翩翩起舞,成帝对她一见钟情,待至宴毕起身,便向公主乞此歌姬,一同入宫,公主自然应允。

  • 揭秘谁是慈禧太后一生之中最敬畏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帝被后人诟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百姓起义此起彼伏、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烂摊子,他一筹莫展,干脆沉迷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赫赫有名的慈禧便在那年成了咸丰帝的后宫新宠。咸丰二年(1852)二月,道光帝的丧

  • 揭刘伯温的死因:刘伯温因一句话引发血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朱元璋的眼里,胡惟庸还是挺有领导才能的,能力出众,政绩也不错,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另外,朱元璋希望把胡惟庸抬起来,用小人来制约有大家风范的李善长,从而从内部彻底瓦解淮西集团。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胡惟庸尽管是小人,但对李善长却有些君子式的感恩戴德。他在李善长的授意下,开始解决淮西集团最可怕的对手刘基

  • 揭秘宫廷:杨广为争储亲手掐死庶出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更有甚者,他还亲手掐死庶出子女,以示自己只和正妻生儿育女。他处处假戏真做,显示自己以父母为榜样,节俭持家,不近声色。这一招还真管用,独孤皇后被他蒙在了鼓里,一个劲儿地夸赞杨广是“仁孝”之子。愤愤不已的隋文帝于是下诏不准朝贺东宫。从此,杨勇的恩宠越来越少,隋文帝对他的行为有了防范之心。网络配图杨广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