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咬一口烧饼 刘伯温忌恨朱元璋是真的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咬一口烧饼 刘伯温忌恨朱元璋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28 更新时间:2024/1/22 18:24:32

刘伯温吃烧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历史上共有四大神机军师,即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扶汉四百伯年的张子房、三分天下的诸葛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刘伯温。其中,刘伯温与诸葛亮最为传奇,大约都被传神为半人半妖。不是有这么句话吗,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而刘伯温更因一部《烧饼歌》天下闻名,成为能够预知未来的神人了。

刘伯温一生似乎与烧饼有缘,但也未见其喜食烧饼的记载,而这个缘大约还是与朱元璋关,也就是他部传世奇书《烧饼歌》了。关于该书成书的原因其实说法不一,但均传乎其神,共同点还是与朱元璋吃烧饼有关系。可是,据民间传说,刘伯温临死之前,非要吃一口烧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刘伯温是否能掐会算、是否神人,大多数的传奇故事都是因《烧饼歌》附会的,但他的文才确实是没有说的,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之首。刘伯温12岁便中秀才,那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那是真正的神童了。时值战乱,后来中兴之后也是在家赋闲多年,最终当了个小小的知县。

刘伯温做官清廉,官声非常好,但由于元末战乱和元朝的腐败,大约也也只做了四五年的时间,便辞官回乡隐居。刘伯温在隐居期间也是没有闲着,古代的农民起义大多军纪败坏,在反官府的同时也为害乡里,所以刘伯温训练乡勇自保,据说还发明了一个什么阵,红巾军多次败于其手。

朱元璋接替郭子兴后势力越来越大,遂有了逐鹿天下的野心,他听取李善长的意见,严明军纪,坦求贤若渴,因此他领导的红巾军威震天下。当时“浙西四贤”的名声很大,朱元璋便想得到,多次派人去请刘伯温。但是,刘伯温见惯了义军的军纪败坏,认为那就是一群草寇,成不了什么气候。后来,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确实不同于其他义军,遂主动找上门,扶助朱元璋,在最为关键的、与陈友谅的决战中是起了主要作用,所以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器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刘伯温只得了个“诚意伯”(明朝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官居中丞御史,似乎是低了点,因为他是公认的头号大功臣,尽管朱元璋仍然非常受朱元璋的器重,但也没有得到善终。他的这个结局让人有了无限的猜想,原因究竟为何?

这里面的原因众多,从传说及相关记载、影视作品的描写来看,共同的一点是说由于刘伯温的书生意气,和他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性,认为位高权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高官是坚辞不受。实质上确实与他的秉性有关,因为太聪明了,朱元璋对他是既用且防,而问题据说还是出在了这个闻名于世的《烧饼歌》上。这又是为何呢?

据传说有一天大清早,朱元璋因事突然想起一事,要召见刘伯温,就边吃早餐边等。我们知道朱元璋是个农民,从小过着苦日子,在饮食上是非常节俭的,并没有过太大的排场。朱元璋一生喜欢吃烧饼,当时就让上端上来了一盘,他拿起一个刚咬了一口,下边上就传刘伯温到了。这老朱灵机一动,你不是能掐会算吗?好吧,俺老朱今天考考你,也探探虚实。

朱元璋遂将他咬了一口的烧饼扣到一个茶碗下,然后正襟危坐。刘伯温进来后跪拜完毕,然后落座。朱元璋就开口了:“人言先生神机妙算,可知这茶碗下面所扣何物?”刘伯温扫了一眼朱元璋的脸和桌面,然后便故弄玄虚地在那儿掐掐算算,之后开口说道:“半似日兮半似月,又被金龙咬一缺。此乃一烧饼也。”

朱元璋大喜。一则说自己是“金龙”,乃真命天子,这马屁拍得实在舒服;二则这刘伯温果然如人所言,果真是神机妙算。其实,刘伯温那里是算出来的呢,他不过关于观察,察言观色是那些算卦的必备的技能。实质上朱元璋吃的是芝麻烧饼,尽管桌面不见,但有盘子,而且他的胡子上还挂着芝麻粒呢。而且,朱元璋喜欢吃烧饼尽人皆知,就是傻子也会往这儿猜。

朱元璋大清早召见刘伯温到底为了何事?这大明朝建立了,到底能持续多久,刘伯温不是号称“神人”吗,朱元璋今天是想问一问。这事刘伯温那里知道,但是人家“刘神仙”知道变通、知道话怎么说,也知道怎么让朱元璋心里舒服。于是,刘伯温略一思忖,然后说道:“臣也不知道,只知道四个字,‘万子万孙’”。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这不是说“万世子孙,代代相传”的意思吗?

殊不知这话后来一语成谶,明朝竟然亡国于万历的子孙,也处是太过巧合了。然而,这次交谈和才华的显露,并没有给刘伯温带来好运,而是带来了无尽的猜忌。朱元璋本来疑心就重,加上刘伯温的神机妙算和军事谋略,又怎能放心得下呢?

此后刘伯温一直处于惶恐不安的境地,再也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更不要说什么神机妙算了。在看到开国臣一个个被收拾,时刻感到自危,原本要回乡退隐,但回去后又被朱元璋给逼了回来。后来称病在家,朱元璋又不放心,便让胡惟庸以探病的名义看看他到底在家干什么。而胡惟庸错误理会了朱元璋的意思,本来就与刘伯温不对付,便借送药毒死了刘伯温。那么,刘伯温在家养病时到底干了什么?

事实上刘伯温在家也没有闲着,他在写《烧饼歌》,此书预测了大明的国运及后世的一些事情,但成书后并没有立马交给朱元璋,而是在他死后才由儿子交给朱元璋的(一说是藏匿,被朱元璋搜查到的)。据说刘伯温在临死前,非要儿子给他一个烧饼吃,但拿到后只咬了一口,并没有吃完,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传,明朝的国运并非到崇祯而亡国,问题就出在刘伯温咬的这一口上。是说他有些忌恨朱元璋,在临终时咬的这一口烧饼是在破明朝的国运,这就是玄机。但此事也只是个传说、民间故事而已,无非是对刘伯温进一步深化,因为他在民间也太受人喜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四帝之母娄昭君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娄昭君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北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仅仅存在了二十八年,但是却涌现出了一名伟大的女性,此人深深地影响了北齐的历史,此人就是号称“四帝之母”的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娄昭君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呢?慧眼识英雄娄昭君是代郡平城人,她出身名门,家世显赫,

  • 揭秘:历史上的令妃真的住在延禧宫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令妃女儿,延禧宫的令妃娘娘,延禧宫历史真相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令妃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在影视剧中,乾隆皇帝的令妃,似乎都住在延禧宫。前段时间有部清宫剧,甚至还直接取名叫《延禧攻略》,讲的就是女主角,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宫女,成为乾隆宠妃,搬进延禧宫的故事。她的历史原型,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令妃。然而实际上,真正

  • 康熙七嫔分别是哪七个妃子?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康熙的容妃结局,康熙荣妃的结局,康熙七嫔

    康熙皇帝在位时间长,他的后妃众多,子嗣也多。那么多的后妃,自然无法把每一个都介绍在同一篇文章中,因此今天,我们就挑选几位重点来说一下。而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说的就是,康熙七嫔。这个“七嫔”,并不是说某位嫔妃被封为七嫔,而是指康熙十六年,被册封为嫔的七个人。那么康熙七嫔都有哪些人,谁的结局最好,谁下场

  • 康熙的后宫四妃,她们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四妃为什么没晋升,历史上康熙的容妃结局,康熙喜欢德妃还是宜妃

    清朝在顺治时期才入关,可惜顺治帝24岁就因天花驾崩了。因此在康熙初年,后宫的等级制度还不完善,当时后宫大致等级还分为皇后、福晋、特殊格格、小福晋、格格这几种。后来,清朝承袭明制,渐渐完善了后宫制度。于是,康熙在康熙十六年,对后宫重新进行了一次册封。再后来,这些妃子有的渐渐失宠,有的再次得到晋升。康熙

  • 清朝唯一葬入皇陵的皇子:揭秘胤祄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礽死在康熙前,胤祥的尸骨呢,清朝王爷死后是不是葬在皇陵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胤祄,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出生。他的生母为密妃王氏,王氏为汉军旗人出身,父亲只是个小小的知县。王氏祖籍苏州,于康熙二十五年入宫,先后为康熙生下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还有就是皇十八子胤祄。不过,王氏就算生

  • 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住过哪些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永寿宫是谁住的,皇后住的地方叫什么宫,坤宁宫是谁住的

    因为影视剧的传播,不仅令乾隆的富察皇后,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同时也令她的住所,长春宫为人熟知。其实一开始,有的人会有疑问,皇后不是应该住在坤宁宫吗,为什么富察皇后会住在长春宫呢?其实,坤宁宫在明朝,原本是皇后特定的住所,皇帝则住在乾清宫。可是到了清朝,皇帝渐渐将居住的乾清宫,变成办公的地方,

  • 历史上命最好的皇帝,百姓安居无人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对百姓最好的皇帝,农历几月初几是皇帝命,历史上最神秘的皇帝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如果从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算起,到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为止,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总共出了500多位皇帝。如此重多的帝王人群,能够被人们铭记的,却有那么几位。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这4位皇帝堪称中国皇帝中的明

  • 宰相身上有个破洞,一年后皇帝为何赏赐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黑色裤子破洞修补视频,死后被追封的皇帝算皇帝吗,清朝哪位皇帝被割去了头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级别行政长官的通称,是所有官员中权力最大、级别最高的,而各个朝代的宰相的名称也不一样。比如历史上的太宰、相国、丞相、中书令、军机大臣、同平章事等,都是宰相级别。一个宰相有没有作为,通常会决定这个国家的前

  • 此人与苏轼是同窗好友,苏轼预言日后是个大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陷害苏轼的朋友是谁,苏轼为什么去找张怀民,同窗好友情谊深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公元1057年,对于北宋大文豪苏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苏轼考中了进士。作为和苏轼同科进士的章惇,却显得非常郁闷,因为他的侄儿章衡,考中了状元。章惇心里非常失落,他决定放弃这次功名,等下一次的科考。事实证明,

  • 被凌迟3600刀的明朝太监,此人犯了什么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哪个太监被凌迟,凌迟陈萍萍,凌迟处死最多的多少刀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瑾,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明朝建立后,太祖皇帝朱元璋曾经下令,严禁宦官干政,并且还做了一块铁牌,挂在故宫的一个大殿上。然而极具讽刺的是,明朝成了太监干政最疯狂的朝代。刘瑾、王振、魏忠贤,这3位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仗着皇帝对自己的宠信,权倾朝野、打压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