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孔子曾周游列国十四年 屡被拒仍雄心不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26 更新时间:2023/12/6 23:13:07

从长线而言,中华民族需要孔子;从短线而言,春秋时期似乎不需要孔子。孔子一直想参与到春秋时代的洪流当中去,然而,后者却拒绝他的参与。

公元前535年,17岁的孔子第一次尝到被拒绝的滋味。那一年,鲁国的管理层季氏宴请境内有身份的人,具体而言就是“士”,丧母不久的孔子也登门了,然而,世界对于这个还不到弱冠之年的孩子是无情的,季家的管家阳虎挡在门口,说:“请走,没你什么事。”

年少的孔子转身离开。不知当时的他,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从这次吃闭门羹开始,他会遭遇一次比一次更难堪的拒绝和驱赶。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孔子在当时被拒绝的历史。

公元前517年,35岁的孔子在齐国,因为一次会谈,齐景公很欣赏他的业务能力和愿景设计。正当人生将大有起色时,晏子出来了,他的一番话阻止了孔子进入齐高层。历史不可捉摸,孔子和晏子都是圣贤,然而,那个时代,需要的是晏子,暂时还不是孔子,因此,两贤不能共事。齐拒绝了孔子。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这是他最接近理想的一次。他已掌握鲁公司管理大权,三个月的施政令鲁公司的管理和业绩大有起色。例如,卖牲口的不大肆提价了;外来客商不用去寻求帮助,鲁公司的商务管理机构能主动提供服务。

网络配图

鲁公司好了,齐公司就紧张了,于是给鲁送来女乐,扰乱孔经理的管理,孔子只得走人。这一回,鲁拒绝了孔子,孔子也拒绝了鲁。

公元前496年,孔子56岁,在卫国,卫灵公一方面对他很客气,给他高薪,一方面却不信任他。孔子走后,卫灵公又想起孔子的好,再把他接回卫国。但这一次,卫灵公对孔子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了,两人开业务会时,董事会主席卫灵公仰天看飞雁,“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这种姿态很伤人,孔子只得再次走人。

除了吃闭门羹,还有嘲笑。公元前492年,孔子与学生们失散,独自一人在郑国国都东门外等学生。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旅途劳顿,神情疲惫地在城门外等人,当然光鲜不到哪里去,于是有人对子贡说:“东门那边有个丑八怪,像丧家犬。”

更有甚者,孔子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公元前493年和公元前489年,前后在陈国和蔡国,曾经两度被围困,最危急的时候,断粮七天。好在,子贡是个外交牛人,搬来了楚国的野战军团,才将老师救出重围。这一回楚国要供养和重用孔子,然而,出于利益考量,最终还是拒绝了孔子。

孔子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去悲观生活,然而,他并不在意。例如,对于“丧家之狗”的描述,孔子居然认了:“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说我像丧家狗,确实如此。那天早上确实狼狈,别人能如实地描绘出来,干嘛不认呢?

孔子的坚强:对自己有信心 对文化有乐观预期

一个人乐观与否,不能完全按照平时的表现来判断,而是要放在最危急的时刻来观察,指标越严格,环境越严酷,结果越靠谱。

孔子的脑袋上有个土丘状的玩意,偏偏阳虎和他长得不是一般的像。而阳虎和匡地的人结了梁子,孔子却不好彩地到了匡这地儿来,由此“享受”了与鲁国权贵阳虎同等的待遇——被当地人围得水泄不通,怎么解释都没用。

当时的情况危急到连师生之间都不知道彼此的生死。比如颜回就掉队了,好不容易才赶上,孔子说:“颜同学,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答了句荡气回肠的话:“老师您健在,颜回我哪里敢去死。”

在这种随时会丢性命的情况下,孔子很淡定,没有忧惧。而这样生死关头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

其实,乐观来自于孔子对于文化的使命感,来自对文化的乐观预期。就在匡地被围困五天五夜的时候,孔子说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番话算是一个“剧透”吧,孔子的乐观,都来自于这句话所透露的使命感。

网络配图

孔子的使命感来自于对文化的传承。他比较了夏、商、周三朝的文化,觉得周朝的文化十分完备和丰富,是最佳范本,于是决定继承周的文化,《论语·八佾》记载:“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自觉地将自己当成周文王事业的继承人,说:周文王死了,文化不是掌握在孔丘手里吗?如果老天爷不想要周朝文化,那么就不会安排我继承它。既然老天让我学习继承了周朝文化,说明它不想让我灭亡,我是有文化使命的,匡地的这些人能大过天命吗?所以,他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所说的天,可以理解为文化方面的使命,历史发展的趋势。

由此可见,真正乐观的人是有使命感的人,他不只是看得开而已,而是看得准、看得远、看得透,孔子把自己和周朝文化捆绑在一起,天下需要这种文化,尤其后世子孙需要这种文化,那么,从文化延续的意义而言,他就不会遭遇意外。因为对文化自信,从而他对自己的安危也是自信的。孔子不是看好自己,而是看好中华文化。

果然,后来卫国听说孔子被困,马上派兵解围。之后的楚国也如此。这些诸侯国虽然没有真正重用孔子,但他们也知道,这位大师肩负着夏商周以来的文化传承,真的要是出意外了,他们也不好向祖宗交代。他们不重用孔子,未必是他们的错,也不是孔子的错,只是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孔子有文化使命感,诸侯有文化责任感,这就是孔子乐观的根源所在。一个人真的要乐观,就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

儒家的乐观态度

但求人能弘道不求道能弘人

孔子对于周朝文化的继承,《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公元前518年,34岁的孔子出了趟差,地点就是周王朝的中心,在这里见到了史上最牛的图书管理员——老子。他特意向老子学习礼,课程结束后,李耳老师将孔子送到门外,送了几句心诀,其中一句译成现代文就是:人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毋以有己”。

这话说到要点了,孔子并不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和功名看得太重,他在乎的不是个人,而是个人所承担的文化传承。

儒家的一句名言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啥意思?就是说人能够弘扬光大“道”,但是别指望着“道”来让人获得好处,诸如荣华富贵之类的,传道的人与所传的道,未必是互惠的。在道面前,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在这上面,道家和儒家达到高度的统一。

网络配图

正因为孔子心中只有文化使命感,时刻以文化,以道为核心,因此他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如果反过来,他想拿着文化来博取个人的出路,当成一门换取生存和富贵的专业,那么,他的气度和勇气一下就没了,周游列国14年没找到如意的工作,就够他崩溃十几回了。

受儒家这种以人弘道思想的影响,中华历史上的圣贤都不计较个人待遇和前程,为文化,为苍生,为大众,舍生取义,舍小我而成大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本国的优秀文化有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乐观,真正的豁达,真正的看得开,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部分。

感谢孔子,在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地平线上,他给我们留下一个乐观坚定的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时娶了一万个老婆 竟然只有这位皇帝办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尤其是统一全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罢州郡兵,又屡次下旨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从而使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历史上称之为“太康繁荣”。基于这样的发达繁荣的经济基础,司马炎和他的一班功臣们开始尽情的享受生活了。网络配图司马炎非常好色,好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在中级以上的官员和普通士族家庭中

  • 康熙时打猎还生龙活虎,回宫之后为何就突然病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69岁的康熙,一个月前打猎还生龙活虎,为何回宫之后就突然病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722年的冬天,天寒地冻。还有几个月就到了中国人的农历春节,似乎一切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然而,令人吃惊的消息总是意想不到而来,统治这个庞大帝国已经61年的康熙皇帝突然驾崩了,这是所有

  • 汤怀是什么人?岳飞的心腹爱将,也是周侗的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汤怀。在《说岳全传》中,汤怀与岳飞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不仅是岳飞的发小,结义兄弟,还是岳飞统兵挂帅期间最信任的战将,曾多次替岳飞执掌帅印坐镇中军大帐。同时,汤怀与岳飞又是同出一门的师兄弟。他从恩师周侗手中习得一套枪法,但在武艺修为方面却与岳飞相差甚远,没有特别突出

  • 董卓到底做了什么残暴的事情 难怪董卓背上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董卓形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董卓在人们的口中一直都是一个坏人形象,他以进京勤王为名,控制了整个东汉朝堂,把汉献帝刘协变成自己的傀儡,残害忠良,祸乱朝堂,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做出了很多人神共愤的恶事,这或许也就是他最终惨死了原因,毕竟坏人一般都没有还下

  • 汉献帝,崇祯和光绪三人相比 谁翻盘的难度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末代皇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的汉献帝、崇祯都是亡国之君,光绪虽然不是末帝,却也跟末帝没什么太大区别。他们三个如果想翻盘,光绪翻盘的难度最大,其次是汉献帝,而最容易翻盘的是崇祯。先说光绪之所以光绪翻盘的难度最大,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慈禧的控制,一个

  • 三国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是三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三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饥荒、瘟疫如同噩梦一般无时不刻困扰着芸芸众生。但这又是一个渴望英雄的时代,多少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一个群星辈出的时代,无数人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个时代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人

  • 田豫为何会看不起刘备?将实力堪比关羽,为曹操守护边疆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田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的猛将来,那可真的就是太多太多了,只不过可惜的是,虽然三国的猛将很多,但是最有名的无非也就是刘备手下的几位罢了,就比如像什么关羽,张飞,赵云之流等等。当然,或许在很多人心目中,关羽根本就算不上是猛将,因为他由于太傲的原因,是完

  • 董卓真的是一个十足的胖子吗 为何在所有作品和小说中都是胖子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董卓是胖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拉开了三国的大幕。在这场超级舞台剧中,第一个登场的重量人物就是董卓,董卓在三国历史的分量很足,以至于引申到他的体重也超标了?在所有影视作品和衍生小说中,董卓的形象都是一个大胖子,他真的是一个肥宅吗?根据《

  • 刘备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那么多蜀汉大将对他忠心耿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大将为何都对平庸的刘备忠心耿耿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要说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的三位主公唯刘备最为平庸,曹操知人善用,爱才如命;孙权少年时就显露出自己的经纬之才,只有刘备被后人称为是哭来的皇位和江山。而这样一位既不会带兵打仗又不懂经纬之道的平庸之辈,却又有赵子龙、诸葛亮等诸

  • 孙权为何会等到229年才称帝?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