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汉争霸之际的谋士蒯通是不是韩信的谋士

楚汉争霸之际的谋士蒯通是不是韩信的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52 更新时间:2024/1/22 6:42:58

蒯通是史上有名的谋士,他的计谋被司马迁称为“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在他的生涯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给韩信出三分天下的主意但没有被采纳。那么他为什么给韩信出主意呢?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蒯通原名是蒯彻,在后世的记载中,因与汉武帝重名而改为蒯通。蒯通这个人是以游说出名的。他最早出现在历史上的时候就是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他去游说范阳县令,在他的三言两语中,范阳县令立马决定向武臣投降。就这样,在蒯通的游说下,和范阳县令一样投降的城池大概有三十来座。不战而得,不得不说,蒯通实在是个人才。

在此之后,蒯通就消失在史书记载中。接下去的一次出现就是在韩信身边。当时韩信正准备攻打齐国。可是刘邦已经率先派郦食其劝服了齐国。韩信带着部队正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的时候,蒯通出现了,劝说韩信继续攻打齐国,为自己谋取功劳。蒯通的这一计策的确为韩信赚取了很多的功劳,但同时也让刘邦埋下了对韩信的猜忌。而大家好奇的是,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为什么总为韩信出谋划策呢?

蒯通的确是韩信的谋士,他为韩信出国许多计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蒯通试图让韩信拥兵自重。蒯通告诉韩信他的势力太大,已经遭到了刘邦的猜疑,如果韩信愿意拥兵自重,那么天下就会出现三分的局面。可惜的是韩信太过信任刘邦,放弃了自己独立的最好机会,最后被刘邦灭族。

蒯通对韩信有什么计策

蒯通作为一个谋士,他曾给自己的主子韩信出过很多计策,但是他最为出名的,那就是两个,第一是乱齐之策,第二是三分天下。而韩信只采用了前面一个计策,另外一个他拒绝了,可以说就是因为韩信的拒绝,历史的天平秤就偏向于汉,足见三分天下这个计策的影响力很大,足以改变整个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连续占领了72个城池,并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了当时“楚汉争霸”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于韩信来说,这时候背叛,可以说是绝佳的机会,当时争斗中的双方都不敢得罪韩信。那些谋士,就动了歪脑筋,就想鼓动韩信选择自己那方。第一个去劝说的人是武涉,他想要叫韩信中立,让他互不相帮,但毕竟他是楚军的人,其说服力毕竟有限。

第二个去说的,那就是蒯通。本来蒯通就是他身边的一个谋士,韩信攻取齐国,这个计策就是蒯通提出来的,蒯通的说服力还是有的,说话分量较高。他跟韩信说:“我这个人会看相,看你的面和脸,觉得你都不过是一个侯爵而已,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而看你的背,贵不可言。”

蒯通的这通话,存有深意,很明显的就是说,如今天下,双方实力对峙。而第三方的势力就是你韩信,你在这次战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你假如哪一方,那另一方必败。因此,你韩信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站对队伍。一心忠于汉王的韩信,想都不想,就站在了汉军那一方,这也就为楚军败于垓下埋下了伏笔。

蒯通之言是什么意思

在楚汉争霸陷入对峙的时候,韩信就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双方势力都想要拉拢他。但是在韩信自己这边,有一个名叫蒯通的人,他却怂恿韩信造反,让其自立为王,达到三分天下的局面。蒯通给他看了一次相,其实此话当中蕴含着两层意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告诉韩信如今的天下形式,想要让他能够站稳阵脚,最好可以自立为王。倘若站错了队伍,在这次政治中,你将会身败名裂,根本就没有机会可以翻身。

2、告诉韩信,叫他不能帮助刘邦,因为刘邦本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身怀天下。如今楚霸王跟他对峙,他的头号敌人还只是项羽,并且你韩信还是用得上,他想要用你来攻打项羽。只要楚霸王一败,刘邦下一个要收拾的人,必定是你韩信。因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告诫韩信,这两个人争夺,你谁都不能帮,你帮谁都不好,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称王,跟他们坐分天下。如果说韩信采纳了他的计谋,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大改。可惜的是,韩信没有这么做,在临刑前感到后悔罢了。

蒯通为了改变韩信的看法,告诉他一个道理,刘邦并不是对他很好,彼此两个人更多的是利益联系。并跟他举例,提起文种和勾践等人,但是在韩信心里,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他认为自己身为臣子,理当效忠,决不能做出对不起汉王的事情,最终还是错失了称王的良机,可以说是他自身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她是康熙姑母是皇太极最疼爱的女儿 守寡30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子是建宁公主。建宁公主因一桩政治婚姻,悲剧了一生。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母亲是皇太极的一个庶妃奇垒氏。建宁公主很得皇太极宠爱,刚满一周时便破格封为和硕公主。这一殊荣对于一个庶出的公主来说,十分难得。网络配图建宁公主的这份恩宠,并没有持续太久。两岁时,皇太

  • 诸葛亮一死他穷奢极欲最后垮台 说的不是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世,享年54岁。诸葛亮向来有神算子之称,没有他就没有蜀汉的天下。他一死真是一大损失。然而他死后大家知道对谁的影响最大么?大家都知道出师表,也都知道刘备诸葛亮俩好基友关系好!刘备把阿斗托于诸葛亮!大家更知道阿斗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谁都没想到,诸葛亮一死,阿斗还没什么!但是

  • 惠帝刘盈英年早逝与他的母后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惠帝刘盈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吕雉的儿子。汉惠帝是一位年轻皇帝,他十六岁的时候便继承了皇位。惠帝刘盈在位七年,但他在位期间,因为吕氏的张扬跋扈,所以他并没有多少实权,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在公元前188年,惠帝刘盈抑郁而终,时年二十三岁,谥号为孝惠皇帝,安葬于安陵。图片来源于网络因

  • 晚年的汉武帝为何会那么信任大奸臣江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江充,本名江齐,西汉时期的赵国邯郸人。江齐的妹妹由于能歌善舞,被赵国太子刘丹娶为妻子。但是作为太子刘丹的大舅子,江齐却效力于刘丹的对手赵敬肃王刘彭祖,后来江齐被刘丹派人追杀。图片来源于网络江齐逃到了长安城,改名江充,由于江充善于医术,在长安城中很快就出名,后来江充被汉武帝在上林苑召见。江充逐渐的受到

  • 揭秘清宫秘史:风流皇太极竟如此痴情与宸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清太宗皇太极虽然是满清关外的二世皇帝,但他毕竟是大清王朝的一代帝王,依然享有三宫六院的待遇。他的后宫中最著名的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皇后和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等,个个都是艳丽超群、光彩照人的美貌佳人,皇太极虽然对她们没有一个不喜爱的,然而最受他宠爱的莫过于宸妃海兰珠了。网络配图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

  • 揭秘雍正即位后为何重用允禩 其中有何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讲,皇帝驾崩,若嗣君年幼,则挑选辅政大臣或顾命大臣以佐之,清朝最著名的就是康熙年间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还有就是同治登基时的八位辅政大臣,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肃顺为首。网络配图长君继位之后,又有不同,比如雍正登基,自己挑选了四位辅臣,其中为首的,居然是雍正在争夺皇

  • 揭秘三国刘备军团的大股东是赌注还是情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麋氏兄弟在徐州东海郡是非常富有的巨商,《三国志.麋竺传》记载他们「祖世货殖,童客万人,赀产钜亿」,因此在陶谦刚担任徐州刺史时,便很慎重地延揽麋竺为他的别驾从事,别驾从事相当于副刺史,陶谦的意图非常明显,身边摆个财库好办事嘛!本来徐州尚称安稳富裕,但随著时局的变化,曹操起兵攻打陶谦,内部又有叛变,使得

  • 明嘉靖帝为制作何秘药 惹得官场鸡飞狗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儒林外史》中写道:“隐隐听见鸿胪寺唱排班净鞭响了三下,内官一队队捧出金炉,焚了龙涎香。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着天子升了宝座。”小说家笔下,皇帝只是上朝时焚龙涎香。可在历史上,皇帝对龙涎香的热衷,可不止于此。在明代,嘉靖帝对龙涎香尤其热衷,曾倾举国之力在四海之内搜罗,生出无数是非,耗费民脂民膏。网络配图

  • 朱元璋为何禁止地方官员娶本地女子做妻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惩治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文化上紧抓

  • 纪晓岚的饮食习惯趣闻:爱吃零食不吃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书上说纪晓岚一生米不入口,面食偶尔食之,三餐以精肉为主,配以茗茶一壶,一顿能吃上两三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