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在攻打楚国的时候 王翦为什么非要秦国六十万大军

王翦在攻打楚国的时候 王翦为什么非要秦国六十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20 更新时间:2024/1/19 21:52:3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国伐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大秦扫六合统一中原,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就在这战国争霸时期,秦国出现了很多军事水平高超的名将,王翦就是其中一个。

王翦作为历史上少有的能够做到功高盖主却能善终的武将,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攻打楚国的时候非要问秦王要60万大军”的故事。

这件事让王翦为后世名将立下一个利禄双收的标杆,但纵观几千年历史,都没有几个能够真正做到王翦这番让自己得以善终的做法。

所以,王翦讨伐楚国为什么偏偏要问秦王要60万大军呢?这样一个看似很无理的举动为什么让历朝历代的名将们都模仿不了?这里面到底蕴含了王翦什么样的智慧?且听我慢慢道来。

王翦问秦王要60万大军前去伐秦

秦国经过多年的变法图强,已经从一介边陲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最大强国。加上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秦国东征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地灭掉了三晋、赶走了燕王,还想一鼓作气将强盛的楚国也给一波带走。

所以,嬴政让人找来王翦和李信两位大将,一同商议伐楚的事情。嬴政直接问两个人,如果秦国要出兵攻打楚国,选他们两位其中一人出击,他们分别需要多少兵马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急于出征立功的李信直接说只要20万兵力就能够拿下楚国,而王翦却直接反对,说秦国要想真正打赢楚国起码得60万大军才行。

两个将军差异这么巨大的回答让嬴政心里犯嘀咕,这两位大将实力应该差不多才对,为什么王翦会要求60万这么多兵马呢?

所以秦王并没有采纳王翦的建议,还嘲笑王翦年纪大了胆子也变小了,所以听从李信的建议,派了20万兵马给李信出征伐楚。

李信拿到20万大军之后立刻出征,一开始伐楚还非常的顺利,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只不过后方秦国的丞相昌平君突然起兵反秦,让李信大军受到前后夹击,因此伐楚之争大败。

李信的失败让嬴政非常生气,毕竟当时秦国的大军实力可是非常强悍的,20万人居然都没打过楚国,这种失败的耻辱让秦王非常的恼怒。

所以,嬴政想着请王翦出山,带着大军教训一下楚国。

这王翦居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说自己身子骨不利索,到处推脱秦王,还趁机向嬴政提出要自己奖励大量的土地和豪宅,给子孙使用。

这让嬴政是哭笑不得,不过当时正是需要王翦的时候,嬴政答应了王翦所有的要求,王翦才终于重新出山。原本以为这王翦带着60万大军会势如破竹、勇猛前进,没成想这玩意居然在战场上玩耍看节目,压根没有真正攻打楚国。

王翦这招心理战确实有效,毕竟60万的秦兵就这样放在楚国的家门口前,楚王肯定非常担忧,催促楚国的大将项燕进攻。

项燕带着大军冒险进攻秦军,却掉入了王翦的圈套里。原来,王翦只不过是外松内紧,早就准备了各路大军埋伏,直接把楚国打到灭亡。

王翦伐楚事件背后的处世智慧

相信大家简单了解了一下王翦伐楚的事件之后,会出现很多的疑惑。第一,嬴政为什么要找一个王翦和李信同时商讨伐楚的事情呢?一个是征战多年的老将,一个是刚刚有所名气的新将领,一般这种事,换谁都会直接找王翦。

毕竟王翦是秦国劳苦功高的老将,他带着秦军可是灭了三国,对于讨伐楚国这事应该最有发言权才对。而嬴政将刚刚在军营中冒头的新武将李信也叫上,主要是想对秦国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要培养年轻武将的成长。

第二,当嬴政听到李信和王翦的回答之后为什么会直接说王翦年纪老了变胆小了呢?难不成他不知道王翦和李信之间的水平高低吗?

其实嬴政对他们二人的军事水平早就心里有数,非常清楚王翦的方案才是最保险的,只不过他为了提拔像李信这些动力十足、迫切想要立功的年轻将领,这才没有选择王翦的方案。

而王翦心里也清楚秦王的考虑,虽然他作为秦军中劳苦功劳的将军,但年龄毕竟大了,嬴政需要及时的将一些有潜力的年轻将领往上提,这才能保证秦国将军的年龄结构不会失衡。

不然的话,如果像王翦这种老将突然逝世,年轻将领没有得到锻炼就急于指挥,这会让秦国的大军战斗力损失一半不止。

所以,王翦和秦王之间的互相敲打只不过是为了演戏给旁人看的而已,也让新人提拔更加地顺理成章,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在李信出征失败之后,当秦王亲自去请王翦之时,为什么王翦还要装病不肯出山呢?其实这种戏码大家心里都明白,只不过是为了演戏给自己看。明知道这事肯定要自己出马,但还是得装模作样地做做表面功夫,这样再提60万的事情之后,让王翦和秦王都不会觉得尴尬。

相信大家最多疑问的就是王翦出征前要向嬴政拿土地豪宅的事?一个在秦国有着很高地位的大将,为啥还要如此贪图这些钱财呢?其实王翦只是为了告诉秦王,别看他功劳声望那么高,但实际上他只是为了钱财,不会破坏秦王的大事,把他当耕完田的老牛养着就行。

说白了就是暗示秦王,他想做的事自己不会干预,只是想谋求点土地豪宅养养老罢了,打消嬴政的疑虑。总而言之,王翦向嬴政要60万大军这事其中有着太多的门道,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说的就是王翦这种老奸巨猾的人。

王翦得以善终的处世哲学

下面给大家解答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名将们很少能够成功复制王翦的成功呢?其实王翦借兵这事看上去简单,其实每一步都是关键,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对,为了保全自己而自污这事就会失败了。

首先王翦的君主可是秦始皇,他的文韬武略是很少君主能够比得上的,他非常懂得如何去任用人才,不然他也不会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了。

其次,当时秦国面临的状况是要一统天下,韩魏赵已经被灭,大的就剩下楚国和齐国,而这两个早已经处于外强中干、岌岌可危的地步,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是很明显了。

所以嬴政面对王翦这种有着很高功劳的老臣自然也容忍他耍点小脾气,要换做秦昭襄王那时候,估计话没说完就被拉出去解决了。

再次,王翦提出60万军队的想法是一个很巧妙的方式,60万大军已经是当时秦国的所有兵力,就算是嬴政也不会傻到把大军都交给王翦手中。

这一点王翦和嬴政都非常明白,王翦知道嬴政不会答应,所以大胆的提,也便于嬴政顺理成章地任命李信;嬴政也知道王翦是故意提,所以也放心的拒绝,然后笑话王翦年老胆子小,化解尴尬。

这就是面对合适的对象、在合适的时机的做法,你看王翦在打赵国的时候有提这种要求吗?那是根本不会出现的事。

最后就是王翦清楚知道自己的实力,不然他也不敢这么折腾。如果李信打了败仗,自己拿了60万也打了败仗的话,那该怎么办?这场戏不就演砸了?

总而言之,王翦这种自污的保全自身的哲学看上去简单粗暴,其实非常复杂,他是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对秦王有足够的了解、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对解决的精确评估等方面之下,这才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古往今来有多少劳苦功高的名将,又有多少能像王翦一样把脏水泼的这么恰到好处,大部分都是依瓢画葫芦罢了,自然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结局。

王翦借兵这段历史在历朝历代一直为人们所讨论,但很少人能够真正读懂背后的哲学逻辑。这也告诉我们在理解历史之时得深入客观去探讨,这样我们才能以历史回观现在,勾勒未来更好的走向,毕竟历史总是有着相似的逻辑,只是在于我们能否真正去读懂它。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王翦,但起码我们能够以他的处世哲学为己用,这才是品鉴历史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生前多次为自己办葬礼的弘昼,到底是真的傻还是在装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弘昼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要知道,古代皇帝的位置几乎是每一个生在皇家的孩子想要得到的。因此,太子这样一个继承皇位的第一顺位,是皇子在上一代皇帝还没死之前都想要争夺的。然而雍正有这么一个儿子,几乎一辈子都在装糊涂,从而没有成为兄弟所顾忌的对象,也保全了自己子孙的

  • 温宪公主是什么结局?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女儿,最后中暑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温宪公主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康熙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不仅是一位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众多孩子的皇帝。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但是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女儿只有12个。而就在这12个女儿

  • 刘秀为什么会被称为位面之子?看他是如何白手起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为什么会被称为位面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东汉光武帝刘秀大概是开国皇帝中最不出名的,因为他登上皇位的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几乎没有什么曲折惊险的传奇故事能让人记住他。公元22年10月,刘秀以平民身份在宛城起兵,公元25年6月,刘秀就在河北鄗城即皇帝位。不到三年时

  • 辽国战神耶律休哥,为何会被自己的手下败将打的英名尽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辽国战神耶律休哥的故事。在北宋抗击外族的百年战争史上,杰出将领层出不穷,但有资格入选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北宋武将却只有四人,分别是: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其中曹玮主要负责实力较弱的西夏,

  • 主父偃在历史上有什么丰功伟绩?又该如何评价她的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主父偃的故事。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出身于今天山东淄博的一个贫寒人家。早年学习长短纵横之术,也就是谋术。后来才开始学习《易》《春秋》和百家之言。主父偃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开始不被认为是主流知

  •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他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霍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汉武帝一朝的名将,年纪轻轻便一战成名,被封为冠军侯,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一生战功显赫,打的匈奴闻风丧胆,至今让人崇拜。其实除了霍去病功成名就,在历史上家喻户晓外,霍家还有一位大人物,在历史上同样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 宋朝时期的陈烈,他到底有多怪异?为什么会被老婆高上公堂?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给大家讲个宋朝怪人。他叫陈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史》说他:性介僻,笃于孝友。居亲丧,勺饮不入于口五日,自壮及老,奉事如生。学行端饬,动遵古礼,平居终日不言,御童仆如对宾客。里中人敬之,冠昏丧祭,请而后行。从学者常数百。贤父兄训子弟,必举烈言行以示之。一句话,是个好

  • 宁负天下人的曹操,为何会放关羽回营?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曹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惜才的曹操,忠义的关羽,演绎了三国时期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没有曹操的惜才,关羽不可能将忠义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曹操被称作一代枭雄,成为奸诈狡猾的代表,但并非生来如此,这和他的身世经历有关。曹操的名言:“宁教

  • 小妾被皇帝封为一品夫人,大臣为什么不开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尹继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历代帝王中,前几任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比如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基本上都是属于那种勤于政务的好皇帝,尤其是雍正帝,在后人的眼中,可谓是口碑爆棚。雍正帝是康熙帝的接班人,众所周知,康熙第在位期间,发起了多长战争,劳民伤

  • 都曾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孔道辅与包拯在公堂上表现的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孔道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龙虎狗头三铡刀,坏人见了腿都抖。包拯刚正不阿是天下闻名的,当时就童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宋史》有言: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也就是说,包龙图办案,并不会太严苛,得饶人处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