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官场爱面子趣闻:朱元璋斩杀穷乡亲

揭秘官场爱面子趣闻:朱元璋斩杀穷乡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10 更新时间:2024/1/31 14:44:37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影响。应该说,这位干部处理“面子”问题的做法,值得肯定。

毋庸讳言,国人是很讲“面子”的。所谓“面子”,不外乎个人的社会地位、声望、 成就与品格。其实爱“面子”也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在别人面前有尊严,是人普遍、自然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没有人希望人家说他不好。所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想告诉别人我是能干的,我是慷慨的,我是知礼的,我是善良的,我是忠实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是懂品位的,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此乃人之常情。人通过珍惜这样的“面子”,修身养性、矫正品行、建功立业,对社会、自身都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尤其当“面子”与尊严、骨气、人格系在一起的时候,这“面子”还非讲不可,就像当年朱自清宁可贫病而死,也决不领取美援的面粉一样。

网络配图

但有些事可以讲“面子”,有些事就不能讲。平时大家在一起工作、学习,你追我赶、拼搏创优,落后了觉得没“面子”,此乃有上进心的表现。但在评功评奖时,就要发扬一点风格,不能为了讲“面子”而争功闹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都有亲朋好友,当亲朋好友遇到困难时,关心照顾一下,“给点面子”帮些忙,无可厚非。但如果有损社会和他人利益,就不该为给“面子”而强以为之。现如今有些人认为,穿名牌才有“面子”,喝洋酒才有“面子”,开靓车才有“面子”,抽高级烟才有“面子”;坐奔驰、坐奥迪比坐桑塔纳有“面子”;住山水别墅比住都市楼房有“面子”,住都市楼房比住大杂院有“面子”;不动用工资袋比动用工资袋有“面子”;打高尔夫球比在餐馆打工有“面子”;公款消费比自掏腰包有“面子”;没有工作没“面子”;工作不好没“面子”;挣钱不多没“面子”;婚礼冷清没“面子”;孩子不争气没“面子”;不当官没“面子”;官当不大没“面子”。

这些看法就很不正确。正是在这些错误观念下,国人为怕丢“面子”活受罪的有之,为怕丢“面子”吞下苦果的有之,为怕丢“面子”强词夺理的有之,为怕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有之,为怕丢“面子”弄虚作假、瞒天过海的有之。有的人办不到的事也信誓旦旦、大包大揽,“脸不变色心不跳”,宁肯巧取豪夺也绝不“跌份”。有的为了表现自己“能耐”,竟贪污公款给同事、朋友“廉价购物”。太爱“面子”,凡事都讲“面子”,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是非,这样爱“面子”,就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了。

不过很可惜,千百年来,国人是该爱的爱,不该爱的也爱,不管什么情况都死要“面子”。所以鲁迅先生早就说过:“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他在《说“面子”》一文中,把国人太爱“面子”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他说:“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没给他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 输了银子,却赢了面子,对中国人来说,也并不算坏。”还说:“说面子是中国人的命根子,似乎并不为过。对女人来说,因为男人摸了自己的手,而砍掉之;因为男人动了自己的身子,而消灭之,在古时候,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对男人来说,为了活得体面些,而不惜牺牲掉自己真正‘命根子’的人,也大有人在。” 人太爱“面子”,便虚荣起来,亦爱掩饰了。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这般。他用猪皮抹抹嘴唇,油光光的,装富有以掩贫寒;好说先前的阔,以祖宗的荣光,掩饰现在的卑贱。人太爱“面子”,通常会像小说《变色龙》里的人物那样去“变色”,这实不足取。

网络配图

太过爱“面子”在中国历代官场尤为凸显。一个人做了官,宁死也要保住面子,有的被杀头时还想着穿戴官袍,以保住“面子”。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上升,自觉不自觉地讲起“面子”,一次竟因为穷乡亲来找他,觉得丢了自己“面子”,居然把人杀掉。朱元璋当了皇上,过去和他一起讨饭的穷乡亲投奔他,他认为有失体面,叫人推出去斩了。乾隆时山东巡抚国泰贪纵大案,如果深挖,可能涉及全省官员,于是乾隆给查办的钦差大臣一道密谕,假惺惺说什么不忍再兴大狱,实际顾虑的是“朕之颜面”,要“面子”不顾吏治,乾隆一朝结果腐败愈演愈烈。慈禧过寿为“面子”好看大讲排场,挥霍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以致削弱了抵御外侮的力量。这些世人早已耳熟能详的事例,足以证明历史上官场讲面子的程度有多深,危害有多大。

时至今日,一些为官者仍旧为“面子”所累。他们中,有者行必坐高级轿车,住必居气派豪宅,穿必名牌服装,吃必高档饭馆,办公室必豪华装修,把个官场的“面子”做到了极致。有者下基层前呼后拥,外出送往迎来,否则就不气派。有者为上司增加“面子”, 吹捧、附和 、取悦,乃至请客送礼,以求上司对他的回报,在别人面前抬高他的“面子”。有者对屡犯错误或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一味迁就“面子”,批评不疼不痒,不触及实质,表面上给留“面子”,实际上在害人。不是有许多领导干部就因为缺少这种批评,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吗?有者挨了批评,丢了“面子”,不知“羞”而后勇,通过努力,纠正错误,挽回“面子”,反而耿耿于怀,寻机报复,甚至雇凶杀人,以泄私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者讲亲情、友情“面子”,为一些老同学、老战友、老上级或亲朋好友提干、入党、立功等打电话、递条子,甚至做出“出格”之事,这种“面子”给多了,自己最终丢尽了“面子”。有者好大喜功,沽名钓誉,弄些应景之作、虚假政绩给自己充“面子”,他自己获得了所谓“面子”,却给党抹了黑丢了脸。有者为了面子,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行径也干得出来。

网络配图

记得老革命家陈云同志树立家风,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机关干部要求自己,居旧屋、穿旧衣、用旧物,不搞特殊化,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失体面;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租住小户型居室,开破旧私家车算不算有失体面;伟人恩格斯敢当着别人说,“我主要是靠了马克思才获得荣誉”,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失体面;李立三给部队官兵作报告,直言自己奉行的“左”倾冒险主义曾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失体面。其实,为官者真正的“面子”、最大的“面子”、最光彩的“面子”不在物质条件,不在官阶大小,不在自我评价,而在于百姓是否认可、信服、尊重、拥护。为了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淡泊名利、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在人们心中才最有“面子”,才真有“面子”,有好看的“面子”。那些当官图享受、到处摆谱,甚至利欲熏心谋取不义之财者,那些视个人面子唯大、不惜有损党和政府“面子”、大搞虚假者,虽生活优裕,威风八面,家藏万贯,仕途顺畅,看似风光体面,但遭受人们唾骂、发指,恰恰最没“面子”,最丢“面子”,“面子”最难看。党员干部应该擎起这样一面旗帜,那就是:自尊心健康,“面子”观正确,是非分明,为官而不被面子累,不死讲面子、滥要面子、乱给面子,戒掩饰、去虚荣,讲真话实话,做真事实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真正、最大、最光荣的“面子”。这个道理,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懂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皇帝也痴情 宋真宗偷情15载立卖艺女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真宗皇后,宋朝皇帝宋真宗曾因对一种瓷器,梁暮凝李世民

    在世人印象中,能当皇后的女子都应该是名门闺秀,至少也应该是贤良淑德,冰清玉洁。可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只是一个平民女子,如此还罢了,竟然还是已经嫁人的二手货。可是宋真宗还是丢了魂一样迷恋上了刘娥,甚至对刘娥的老公都恩宠有加,实在是帝王气象,气度恢弘,非小民所能比。刘娥有什么本事,可以让身份高贵,拥

  • 宋理宗晚年有多好色?竟召妓入宫胆大胡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理宗是昏君吗,宋理宗的儿子,宋理宗墓

    理学在南宋取代五经理学又称道学,为北宋周敦颐所创。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对周敦颐甚为推崇。周敦颐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

  • 南宫公主嫁给了谁 南宫公主和伊稚斜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宫公主与伊稚斜的小说,汉武大帝南宫公主与伊稚斜,汉武大帝南宫公主视频

    历史总是悲剧式的重演,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总是通过远嫁公主郡主甚至妃子的形式与周边各小国家进行某一种以达到平衡的交易,而这些人无奈就成了历史中的悲剧人物。在汉朝,就有一位南宫公主恰似有这一番悲惨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相传,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彻之母王夫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后宫地位,狠心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当

  • 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爱作秀 处处逞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邦项羽的优缺点,项羽败给刘邦根本原因,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

  • 嘉庆大丧之日杀和珅:震撼朝野杀一儆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庆什么朝代,和珅为什么不反,和珅100万两饭局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珅。近些年来,和珅的形象频频在戏曲舞台上和电视剧中出现,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由于这些是文艺作品,难免有“戏说”和艺术加工的成分。历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本文拟以清代档案为据,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 隋文帝为何怕老婆:所临幸宫女皆被皇后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隋文帝杨坚到底有多厉害,隋文帝怕老婆离家出走

    隋文帝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他在野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只怕是他的怕老婆之“壮举”了。网络配图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恐应该算得上是“母仪天下”的顶级河东狮吼了。史称: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知书达理,就是奇妒无比,结果是“帝甚宠惮之”。“宠惮”这个词很有意思:又爱又怕。她除

  • 同治死因:纵欲染性病却被慈禧按天花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真实的慈禧太后哪年死的,真实的慈禧太后活多大,康熙传位之谜大揭秘

    同治皇帝载淳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1872年同治16岁,该立皇后了。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为侍郎凤秀的女儿,此女妩媚多姿,是慈禧心目中的皇后;一为侍郎崇绮的女儿,年长于凤秀的女儿,相貌亦稍逊,但端庄过于前者,深为慈安太后所喜。经过民主淘汰赛,崇绮的女儿胜出,被立为后,即孝哲皇后;凤秀的女儿则入选为妃,称

  • 刘备为提防关羽:只给其荆州空头太守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荆州,如果关羽没有失去荆州,关羽不丢荆州

    终其一生,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关于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刘备为了权力有意除去关羽,因而在关羽危难之时不去救援;有人说是孙

  • 李重润是历史上最倒霉且没有权势的太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重润应该是历史上最倒霉并且没有权势的太子。先来看看他顶上的长辈们,奶奶是武则天,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母亲是韦皇后。而李重润又是嫡长子,按照规矩的话,李重润就是下一个皇帝,但是之后的十几年里李重润贬为庶人,然后被杖杀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李重润的出生并没有什么异像,他最大的优势在于是第一个出生的,一生出来

  • 汉朝张皇后36岁死去仍是处女 被尊为花神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的迎娶和封后历来是关系皇帝个人幸福、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但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知有多少红颜丧尽青春,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常常在这种不正常的婚姻状态中苦苦挣扎,根本没有爱情和幸福可言。西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惠帝刘盈,他的爱情和婚姻就是一场悲剧。汉惠帝刘盈继位之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