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对农业到底有多重视 雍正每年都会举行耕精礼

雍正对农业到底有多重视 雍正每年都会举行耕精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091 更新时间:2024/1/16 15:08:04

还不知道:雍正和农业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以农业为根本,大力提高国民生产收入,进而带动经济增长,这是雍正始终贯彻不移的一条治国方针。

为了使这一方针顺利实施,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官吏必须起表率作用。雍正要求自己本人也不能例外,也要每年定期下到田间地头,亲自扶犁耕地,亲自播种收割——这就是雍正推行的耕精礼。“农事惟邦本,先民履亩东。翠华临广陌,彩轭驾春风。礼备明神格,年期率土丰。劝耕时廑虑,何敢惜劳躬。”这是雍正亲耕耩田有感而作。他自二年二月首行亲耕藉礼,以后经常举行。康熙于十一年行耕礼,到雍正再举行,是实现“五十余年之旷典”。

行耕精礼,始于周天子,是以农为邦本的观念和政策的表现形式,如汉文帝所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秸田,朕躬耕以给宗庙粢盛。”雍正在春耕伊始,亲自开犁,和先代帝一样,也正如他诗中所述,表现他对农本的重视。精田和先农坛原来设于京都雍正于四年(1726)下令命各府州县设立先农坛,备置精田,每年仲春亥日地方官举行耕精礼,意思是让他们知道皇帝“敬天勤民”,学习皇帝注重农功的精神,劝率百姓力田务本。使官员“存重农课稼之心”,农民“无苟安怠惰之习”。

他的命令立刻得到实现,雍正五年(1727)春天各地开始举行耕礼。个别地方实行不力,他就严肃处理。五年九月,广西巡抚韩良辅奏参临桂县知县杨询朋将糌田荒芜,颗粒无收,雍正命将杨革职,留于该县管理精田十年,并以此为例,惩治犯同类错误的官员。雍正六年(1728)六月,浙江总李卫题参永康县试用知县陈桂于精田大典草率不合规制,雍正也将他革职。雍正这样做是任意为法,不过表现了他严格要求地方官重视农业生产的决心。

州县的精田只有四亩九分,但种好这点田,必须了解天时气节,土地肥瘠,农民生产情绪,可以以此指导全州县的生产,所以仍然有一定意义。在实行得好的地方,促进了农业生产。江南松江府民谣:“雨过番湾滑大堤,先农坛下看扶犁。争传野老荣冠带,到处撑献早罱泥。”这是推行耕精礼和老农顶戴政策,起了提高农民生产热情的作用。贵为一国之君都亲自下田耕地了,你说以农为本的平民百姓又怎么能不加倍苦干,以百姓为衣食父母的官员又怎能不身先士卒呢?

从现代管理角度看,一个领导者的智谋,就在于他如何以身作则,进而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而雍正恰恰是深谙此种领导智谋的帝王。皇上既然带了个好头,各级地方官吏当然也必须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此后,雍正下令,命令各府州县设立先农坛,也就是开出块耕地,准备一切耕田器具,必须在每年仲春亥日举行耕精礼。他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让地方官吏通过劳动了解种田人的辛苦,以培养他们敬天勤民的精神,同时也为了使他们了解农事,少犯些盲目指挥的错误。从雍正的这一举措来看,我们再次发现了他的超前思维。

因为,他让地方官吏亲自下田耕地的政策,颇有点要求干部下乡,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疾苦,定期劳动锻炼的味道——皇帝就是皇帝,当然也少不了那种独断专行的作风。本雍正的命令虽是金口玉言,但天高皇帝远,地方上那些封建官僚表面上虽响应他的号召,背地里却对此大不以为然。针对这一状况,雍正保持和发扬了他在康熙时期即有的“较真”劲儿,该动真格就动真格的,决不会含糊。

雍正五年九月,广西巡抚韩良辅奏称某县知县杨询朋将田荒芜,至使颗粒无收。雍正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下令革除杨询朋的职务,并罚他在该县耕田十年。这一做法堪称高绝:你不是摆臭老爷架子不肯耕种精田嘛,你不是好逸恶劳总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嘛,那好,就罚你老实实做十年农夫,看你还舍不舍得把你的官老爷架子放下来。雍正六年六月,又有浙江总督李卫参奏永康知县陈桂搞的“精田典礼”草率而不合规定。

为此,雍正也将其人革职查办。这就是说,就算你耕种精田了,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也不行,也同样要受到处罚。,表面上看,雍正对这些官员的处罚有些过火了,但实际上他这样做却有其高明之处,俗话说,一层不治,何以治天下?一个地方官吏,连几亩精田都整治不好,又怎么能治理好一方百姓呢?既然如此,干脆就罢了你的官儿,免得因你一人无能,而带累一方百姓跟你受苦。

雍正的这一心智,使地方上出现了许多,懂得如何指导农业生产,以田为本,下力气抓农业生产的官吏。在这些官员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都把农业摆在第一位,当地的农业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周培公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电视是一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周培公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培公之所以被后世人经常提起,除了他在康熙年间作为康熙身边的重要谋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死因。周培公曾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劝降过王辅臣,后来又被康熙委以重任,可是事情的蹊跷之处在于,王辅臣最后死在了去赴任的路上。有不

  • 李斯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新帝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何要帮赵高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新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纵观历史长河,是奸臣还是忠臣,只在人的一念之间。秦朝宰相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曾激起他吞并六国之志,辅佐胡亥时能冒死劝谏,请求胡亥减免赋税取消苛政。从这两方面来看,李斯是个为国为民的忠臣。可他后来却为何要帮赵高篡改

  • 吴三桂如果不造反的话 康熙会不会对他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造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吴三桂虽然一直蠢蠢欲动,但奈何一直没有借口造反,最后好在康熙主动撤藩给了他一个借口。那么我们反向推论一下,如果当初吴三桂老老实实的接受削藩或者不造反,那么康熙有可能会让他善终吗?个人认为,吴三桂大概率得不到善终。作异姓诸侯王,而且当时还是一

  • 令狐浚:被曹丕下召改名为“愚”,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令狐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令狐浚,字公治,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历任和戎护军、将军府长史、兖州刺史等官职。令狐浚还没出名的时候,就志向远大,很多人都说他将来可以光宗耀祖。令狐浚的族叔——弘农太守令狐邵却不这么看,他看人的眼光毒辣,他对家人说:令狐浚“性倜傥

  • 令宋军畏惧的猛将,林仁肇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林仁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宋开宝五年(公元972 年),赵匡胤决定攻打南唐。君臣商议的时候却顾虑重重,原因是,南唐国有一位猛将叫林仁肇。认为他将是宋军进攻南唐的一大障碍。林仁肇,何许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足智多谋,身姿矫健,骁勇善战,身有虎形纹

  • 奸相严嵩在未发迹之时,竟为了嘉靖皇帝而苦练青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嘉靖皇帝,喜好道术,奸相严嵩在未发迹之时,为了投其所好,就苦练青词。青词是指道士设坛做法事时上奏天神的表章,因其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所以叫“青词”,也称“绿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严嵩精于撰写青词,更得世宗赏识,与夏言两人争宠。夏言后来所写,往往失帝意,逐渐

  • 康熙为什么会被称为大帝 康熙到底做了哪些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康熙大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8岁继任,尚很年幼,当时的大清虽然实现了基本统一,但是拥戴明朝的台湾郑氏政权仍然在与清朝为敌;同时,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藩势力占据云贵、两广等地,是隐藏的大患;另外,当时的东北地区遭受着沙俄帝国的威胁;国内因为长期的战争

  • 揭秘:北宋书画大师米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米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北宋书画大师米芾,素有洁癖,出了名的爱干净。米芾担任太常博士的时候,负责皇家祭祀典礼等事物。按照惯例,官服是固定的,就是说上一任传给下一任,大家轮流穿。可米芾的强迫症立马就犯了,把官服一通狂洗,以至于把官服上面的花纹都给洗掉了,结果惹了祸

  • “桃花夫人”息妫:三位国君争抢,她到底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息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名息妫。因貌若桃花之美,被称作桃花夫人。《左传》记载:息妫原本是陈国国君的女儿,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嫁给了息国国君——息侯,因此又被称为息夫人。息妫出嫁途中,路过蔡国,顺便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姐

  • 三藩之乱中耿精忠为什么率先投降 耿精忠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藩耿精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康熙十二年(西历1673年),康熙帝宣布撤销之前顺治朝廷所册立的吴三桂等藩王。这一决定,导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造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拉开序幕。吴三桂戎马一生,战阵经验充足。加之清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