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包拯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揭秘:包拯为何一生都没有真正的朋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77 更新时间:2024/1/6 20:09:18

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

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范,政治上所有言行皆出公心,私德也修饬得一无破绽,里里外外立于不败之地。但从常识可知,人是不可能这样完美的。欧阳修疏论包拯之接受三司使的任命中说道:“心中藏于中,而人所不见;迹者示于外,而天下共瞻。”他是说人心隔肚皮,评价一个人,可信赖的还是他的作为。不过,如果得不到情感的线索,一个人的作为,或为迷雾所隐,或为光芒所掩,也会含糊起来。

网络配图

欧阳修的批评,源于包拯连劾张方平与宋祁。包拯抨击宋祁的理由,是他知成都时多游宴,蜀人不满他的奢侈。比起哥哥宋庠(此前也曾被包拯弹劾过),宋祁确实生活铺张,但当时文官游宴成风,若以此为罪,朝廷要空去一大半了。何况宋祁在蜀每晚宴罢,还燃烛展纸,干起正事,远近的人看见灯光,都知道这是宋先生在修《唐书》。他死后,成都数千人哭于祠,似乎名声也不很坏。

另一位被包拯攻击的是张方平。此人天性豪迈,颇有才干,见识在当时别具一格,只是一生未得伸展。当时京城某人拍卖家产,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购得一处房屋。包拯立加弹劾,说他“无廉耻,不可居大位”。张方平确实不谨慎,但似乎尚不足以立“无耻”之论。据司马光后来说,包疏检举张方平的不端事迹,还有不少条状。但这么一篇重要的上疏,在世传的包公奏议中,竟不见踪影。清朝有人猜测,此是包公子孙不愿意以示后人而削去,毫无根据。但不得见此奏原文,总有些遗憾。

网络配图

碰巧的是,张方平和宋家兄弟那时都与吕夷简不和,而包拯受过吕夷简的提拔。要是能从中寻出一丝足迹,我不觉得包公形象会受多大损害,相反,倒还觉得亲切些———人都有个三亲六故吧。但没有,无论前后,包拯的议论没有半分私情的把柄,无不堂堂正正。

包公的心事不为人知,是否应归罪于文献失传呢?宋人话痨最多,记述成风,可惜在如海的文集中,有关包拯的记录少之又少。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荐举,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别人那里也大抵如此。幸好有位吴奎,和包拯亲密,给他撰过墓志铭;另一位张田,自称门下,给奏议结集。若无这两人,包公的形象,便只剩元杂剧中的了。我猜测当时多数人的心理或许是这样:对包拯,说他不好,实在说不出;说他好,又不情愿。人至清则无徒,此之谓也。

网络配图

最奇异的是包拯不笑。当时流传的一句话:“包公笑,黄河清。”包公一笑,比黄河变清还难得。史籍未曾记载包拯有过类似面部神经麻痹之类的疾病,我们也无由推断他是个内心麻痹的人。但不管为什么,一个不会笑的人,无论多么多么值得敬佩,也很少有人会喜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代名相王安石的胸怀:主动为政敌苏轼求情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几次做宰相,苏轼王安石相逢一笑泯恩仇,王安石相神宗的相翻译

    人的嘴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症结要说到点子上。说不到点子上的话叫废话,再多也没用,那叫话唠;说到点子上的话,就可能会出言如山,一语中的,一句顶一万句。网络配图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办案的一帮仕宦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杀照样不杀,神宗一时举棋不定。症结时刻,资深元老王安

  • 袁崇焕真的死于反间计吗?是否叛国谋反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太极反间计除掉袁崇焕,皇太极用反间计,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

    明末时期,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朝虎视眈眈,袁崇焕驻守的宁远久攻不下。袁崇焕成了努尔哈赤的一块心病,随之抑郁而死。努尔哈赤死后第二年,其子皇太极继承遗愿,亲自率领人马,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督战,用大炮猛轰金军。皇太极见不是对手,只好退兵。袁崇焕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在朝中魏忠贤处处跟他过不去。不但把功劳记

  • 明朝党魏忠贤如何清洗反对自己的东林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魏忠贤是历史上著名的太监,因明熹宗朱由检当政时酷爱做木工,魏忠贤曾一度把持朝政。当时的东林党人一直在跟魏忠贤作斗争,这种颇具“党争”性质的斗争对明朝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东林党人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他们一致反对魏忠贤的专权恶行。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刚开始魏忠

  • 太残暴!娶了三个皇后 最后全都被他折磨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皇权,国祚绵延三百余年,在位的皇帝却多出奇人。嘉靖皇帝就是一个奇人,他并不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因为在他之前的正德皇帝驾崩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而且身后没有子孙,所以正德皇帝的母亲与当朝首辅商议之后便采取了兄终弟及的方式,让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即位,这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 他是太史慈的手下败将 却被吹成百步穿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众看《三国演义》,必然热其武评、好其打斗。说到小说中的猛将,首推吕布、张飞、赵云、关羽;要说神箭手,必然少不了太史慈、黄忠、吕布等人;要说老当益壮,亦是黄忠、严颜、黄盖等人。也正因此很多写手朋友们认为老年黄忠能与巅峰关羽打个平手,又有一手百步穿杨的功夫。完全靠放风筝打败吕布、关羽等人,可算演义里的

  • 一个地痞流氓竟然成功变身为皇帝 不得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地痞流氓出身的刘邦,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但他却能将历史上的惊天伟才管理地服服贴贴,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麾下,利用秦末暴乱之机,兴汉灭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那么刘邦究竟是如何管理好这些人才的呢?纵观刘邦的人才管理之道,可总结为六个点。知人善任,

  •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竟然不是为了找韦小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鹿鼎记结尾。金庸讲道:“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其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

  • 揭秘唐玄宗的宠妃梅妃死因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梅妃,姓江名采萍,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唐玄宗早期宠妃。出生于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亲江仲逊,家族世代为医。其体态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妆雅服。多才多艺的江采萍,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杨贵妃入宫忌妒又有心机,梅妃性格柔和善良、远非对手,最后竟被杨

  • 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不败将军 仗打的太牛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追随历史的发展轨迹,感受五千年的文明脉搏,看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其中,中华浩瀚五千年的历史大幕中,出现过着无数璀璨耀眼的将星,打战打得好的很多,但究其一生却未尝败绩的确是屈指可数,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不败将军。网络配图一、孙武孙武,人称兵圣,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

  • 哪位皇帝开了清代帝陵先入葬皇贵妃的先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朝时,敬敏皇贵妃(皇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生母)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逝,康熙帝对这个妃子很是宠爱,便特谕旨打开景陵地宫大门。开了清代帝陵先入葬皇贵妃的先例。按清朝门顺治便有的规定,皇后先死,或者皇后虽然死在皇帝之后,但皇帝梓宫尚未入葬时,可以与皇帝合葬在同一陵寝的地宫内,皇帝生前喜欢的妃子也可以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