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的次子坐牢长子去营救,最后啥结果?

范蠡的次子坐牢长子去营救,最后啥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92 更新时间:2024/1/23 21:19:28

如今作为生意人一般都喜欢在店铺里请一座财神像来图个吉利,而财神像一般都是武财神关羽,因为关羽形象威武,义薄云天,忠肝义胆一直被世人颂扬。但在关羽以前,民间的财神却另有其人,他就是春秋时期的范蠡。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起范蠡这个人,大家在熟悉不过了,范蠡和文种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一举击败了吴国,其中范蠡和文种提出的灭吴九策只实施了三策就打败了吴国。越国胜利后,范蠡认为唯有急流勇退才能保全自身,据说他偷偷携带西施泛舟西湖,留下了一段世间佳话。后来范蠡带着家人辗转到了齐国,开始经商,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齐王知道后,就拜他为相,让他主持国政。范蠡感叹道:“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他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隐姓埋名,前往定陶,没过几年,又通过经商,积累起巨额财富。由于经商有道,范蠡也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很多当时的生意人都供奉他的雕像,称之为财神。

范蠡做官能治理天下,力挽狂澜,经商能白手起家,快速致富,是历史上一位名声显赫的人物。除此之外,范蠡的识人之术也非常的高明,在他同越王勾践共事的时候,就观察到勾践工于心计,刻薄阴险。为此,在帮助越国取得胜利后,他果断的离开了越国,并告诉好友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越王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但文种却不以为然,最终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范蠡在定居陶地后,一共生育了3个儿子。有一天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关押待斩。范蠡想救他,就让小儿子拿着巨额活动经费前去搭救,但小儿子刚要出门,范蠡的大儿子不乐意了,他说:“家里的长子叫做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子。”说罢便以死相逼,范蠡的妻子看到这阵势也劝范蠡让大儿子前往。

范蠡没办法,只好让大儿子前往,并告诉他到了楚国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好友庄先生,把自己的信和钱财送给他,一切听取庄先生的安排。大儿子信誓旦旦的走后,范蠡却闷闷不乐,范蠡的妻子很不解,就问他为什么如此忧愁,范蠡叹息说:“次子恐怕要凶多吉少了。”

范蠡的大儿子到了楚国后,就按照范蠡的交代,去探寻庄先生的住处,等他找到庄先生的家时,发现庄先生的家家徒四壁,非常清贫,当即就心内充满了狐疑,但他还是按照父亲的话,把钱财和信交给了庄先生。庄先生看了信后,对他说:“你赶快离开此地了,千万不要逗留,等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

第二天,庄先生就面见楚王,以天象异常为由,劝说楚王大赦天下。因为庄先生在楚国很有名气,是楚王的座上宾,楚王答应了。然而此时的范蠡的大儿子却并没有听从庄先生的话,他为了多一层保障,就贿赂了楚王身边的其他达官贵族,其中一人告诉他,楚王马上就要大赦天下,你弟弟自然会被释放的。

得知这个消息后,范蠡的大儿子便觉得给庄先生送去的巨额钱财白给了,便去要了回来,庄先生本是一位清廉之士,本打算暂时收下钱财,事成后再奉还,结果范蠡的大儿子突然前来索要。庄先生认为自己被耍弄和羞辱了,很生气,就入宫告诉楚王说范蠡长子为救弟弟贿赂王贵,如今楚王大赦天下便是为了范蠡次子。于是楚王下令斩杀范蠡次子后大赦天下。

最终,范蠡的长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了家,家中人知道后都痛哭流涕,只有范蠡一人不哭泣,因为他早料到是这样的结局。其妻问他为什么提前预知长子此行必败,范蠡说:“长子是在贫苦中变成富有的,深知钱财来之不易,而幼子出生时家庭便已富贵,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所以长子不容易割舍钱财,把钱财看到比命都重要,这样是根本救不了弟弟的。所以才决定让幼子前往。如今杀人偿命,次子罪有应得,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儿子能够不被杀在闹市当中,也算是保住面子了。所以,也不要再悲痛了。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他的治国理论和经商之道如今都被编成书籍,被广为传扬和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是怎么怼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子,明朝大学士名单,纪晓岚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夜深人静,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浏览闲书。不知何等原因,就看到了纪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上,总体感觉内容和聊斋非常接近,但是文笔和内涵显然比聊斋差距巨大。里面基本没有聊斋那种中长篇,可读性和趣味性也明显不如聊斋。当然有一点,纪晓岚当过一二品的大员,接触的人,层次显然是一辈子科场不得志的蒲松龄没法相

  • 他被李鸿章挖走后成淮军名将,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丁原手下有哪些大将,挖李鸿章墓墓的报应,肥西淮军名将

    程学启,安徽桐城人,原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下,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860年(咸丰十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领湘军围攻安庆。程学启受命抵抗,屡次击败湘军的进攻,令曾氏兄弟大伤脑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曾氏兄弟决定对程学启进行策反、招降。鉴于程学启很孝顺养母

  • 雍正继位后,被囚禁14年的大阿哥胤褆为什么没有被赦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继位后对废太子,老十四为什么不支持雍正,雍正为什么软禁十四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雍正。康熙晚年中的“九子夺嫡”,恐怕在历朝历代中的皇位争夺中算是最激烈的了。这次夺嫡,所涉及到的人数之广,人物地位之高,在历代中都是少见的。而从这次夺嫡战中我们也看出了皇家的无情,在权力面前,什么父子兄弟都不值一提,只有真正的大权在握才是最实在的。然而随着雍正帝

  • 皇太子胤礽为什么会被废去东宫之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胤礽为何被废,太子胤礽的结局,东宫怎么是二皇子当上太子的

    你真的了解皇太子胤礽为什么会被废去东宫之位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时期,虽然出现了大家熟知的“九龙夺嫡”然而一开始储君有人选的时候,大家是不会对储君之位动心思的,因为当时的皇太子是康熙最爱的嫡子胤礽,其他皇子也只有羡慕的心思。胤礽刚满周岁就被确立为皇太子,从小就被康熙以储君的

  • 为什么说刘封活不了?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据不死西汉不亡,刘封活了几岁,刘封厉害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封为什么活不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封是刘军猛将。刘备与曹操相持于汉中时,刘封纵横阵前,所向无敌。曹操带着徐晃、张郃等名将,却还是不敢作战,而是恨恨地骂到:“刘备你这个卖草鞋的,老是叫你这个假儿子出来现眼。有种别跑,等我叫我家黄须儿来打你。”颇有点“我找人来打你”的

  • 嫘祖是什么出身?黄帝的妻子,,下女子的模范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嫘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嫘祖是谁的皇妃,嫘祖是谁的正妃

    嫘祖是什么出身?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这里面记载了嫘祖这个人,是西陵氏的女儿,她发明了养蚕,是丝织的先祖,这个嫘祖到底是谁呢?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嫘祖她是我们华夏部落首领黄帝的妻

  • 春秋霸主齐桓公叫什么名字?小白是他的真名还是小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齐桓公春秋还是战国,齐桓公的历史典故,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原因

    为什么齐桓公叫小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为齐桓公名:小白,所以有小白一称。齐桓公的别称还有:齐桓公、公子小白、齐侯。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

  • 叱咤一时的隋唐英雄李密,为何会家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唐英雄单雄信被处死哪一集,隋唐李密做了几天皇帝,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无如有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隋唐英雄李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密的威名冠盖了一个时代,隋唐时期的真英雄,他一生跌拓起伏,叱咤风云,个人能力非凡,满腹经纶,是隋末最耀眼的人杰,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他成为了起义军中最大的黑马,曾经与李唐、王世充鼎足而立,是最有希望成就伟业的英豪,虽然因

  • 诸葛亮面对无能的刘禅为什么不取而代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果诸葛亮替代了刘禅,如果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诸葛亮死后刘禅伤心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蜀国第二代君主刘禅(所谓的阿斗)能力上确实平平,那个时期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诸葛亮手里,而且刘备在白帝城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时也说,若刘禅能辅则辅,不能辅,你可取而代之,自立为蜀汉之主。但是诸葛亮始终没有取代刘禅,诸葛

  •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为什么会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廉吏于成龙,一代廉吏于成龙18集,一代廉吏于成龙

    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在早先几年我就看过,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于成龙履任两江总督时,依然是粗茶淡饭,菜肴多为青菜萝卜,少肉菜。官至封疆大吏却不改农家本色,令人钦佩。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得了个“于青菜”之美名吧。况且,百姓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