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的计谋才能怎么样?曾暗助曹丕称帝!

贾诩的计谋才能怎么样?曾暗助曹丕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865 更新时间:2024/1/23 9:27:08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是乱世,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暂且不说能征善战、以一敌百的武将,光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外的文臣谋士,就如天上的繁星般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而贾诩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算无遗策,言无错语,堪称当时最聪慧的人之一。其计谋的灵感都得益于他善于洞察敌方的心理定势,反其道而行,来个出其不意。曾两次打败曹操,更暗助曹丕称帝。

贾诩是曹操集团的重要谋士,时人称他“有良、平之奇”。陈寿将他与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苟或、荀攸合写一卷,居于非常显赫的位置。他从东汉末年一直到魏文帝几十年间,一直处在政治的最中心,却能够独善其身,最终寿终正寝,相比其他众多谋士,可谓幸甚。

贾诩诩生于甘肃普通人家,这地方并非礼仪之乡。所以他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时被察孝廉为郎,后因病辞官。公元195年,董卓旧将郭汜、李漼一方挟持公卿,一方挟持皇帝,牵连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在这长战役开始之初,李漼由于手中有汉献帝,一度出于优势。可是,随着镇东将军张济从陕西前来参战,使得伤痕累累的李漼和郭汜不得不暂时停止争斗。

李漼也好,郭汜也好,当然知道张济耍的什么把戏,一旦汉献帝前往弘农,李漼和郭汜就将沦落为叛贼,天下诸侯必群起攻之。形势非常紧张,三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谁也不敢抢先下手。但是贾诩只凭借一句话,就改变了当时的局势。贾诩说:“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

贾诩说得不错。一旦李漼等人放弃兵权,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小亭长,就能把几个人抓了。可是如果率领大军攻打长安的话,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正因为贾诩的建议,李漼和郭汜兵犯长安,并且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统治,李漼和郭汜在长安,比起董卓的残暴,有过之无不及。

之后贾诩投靠张绣,开始了他奇谋妙策的人生。 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包围了张绣据守的穰城。此时,曹操获悉袁绍想乘虚袭击许都,迎献帝而号令天下,便立即从穰城撤兵。张绣率兵尾随追击曹军,刘表也派荆州军配合,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不想曹操竟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不甘失败,决计率兵追击。在听从贾诩的计谋之后,聚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就这样接连两次将曹操打败。

这让曹操开始注意贾诩,并且张绣之所以投降曹操也是因为贾诩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张绣降曹,会避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这是送给曹操的最大见面礼。之后更是在官渡之战中帮助曹操坚定战胜袁绍的必胜信心。在大军粮乏不继、曹操有退兵之意而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分析道:“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的“四胜论”对袁、曹双方统帅政治军事才能的对比分析,准确精辟,大大坚定了曹操取胜的信心。战后,贾诩升任太中大夫。

最重要的是贾诩在曹操继承人的问题中巧妙回答,曹操代汉自立的步伐加快。但在选立继承人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定。曹丕暗中问计于贾诩,他建议应低调做人,恭谨处事,以孝为先,不违子道。特别是曹操向他征求意见时,贾诩以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的失败教训,希望曹操不要步其后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继勋:宋初名将,也是赵匡胤的小舅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继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继勋,陕州平陆(今属山西运城)人,五代末年,北宋初年将领,是个有勇无谋的鲁莽武夫,因作战时经常使用铁鞭、铁槊、铁楇[guō]等兵器,故而号称“王三铁”。王继勋最初为河中府亲兵牙校,后汉隐帝在位时期,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割据陕

  • 曹丕称帝后,不打蜀汉,也不攻东吴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称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三国之中,魏国是最先建立的,不过在那时所呈现出来的局面就是"三国鼎立狼烟四起"。那个时候曹丕才刚刚当上皇帝,而蜀汉的刘备也接着占山为王成为了皇帝,就是为了不让曹丕这么快的就笼络到民心,而那个时候孙权却没有着急的跟着称帝的步伐去走

  • 北魏大臣公孙轨,表里不一人品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公孙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孙轨,字元庆,祖籍燕郡广阳(今属北京房山区),北魏广州刺史公孙表次子,少年时以“文学”而闻名,初任中书侍郎,后追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百战,升任诸军司马。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驾崩,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

  • 被尊称为“朱子”的朱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但是为何后世却有朱熹是伪君子一说?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XXX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要从他的生活作风问题谈起,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

  • 明朝猛将卢象升是什么实力?最终穿丧服死战多尔衮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猛将卢象升是什么实力?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朝末年,崇祯时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和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轮番折磨着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虽然明朝那时已经没有了洪武初年忠臣猛将如云的盛况,但有一位那个朝代最后的猛将,却不能不提。这个人就是卢象升。一如往常的王朝灭亡前夕

  • 秦昭襄王是如何在秦武王嬴荡死后成功继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嬴荡死后为何会传位于自己弟弟秦昭襄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秦武王是个勇敢的君王,但是要论智谋和过人的远见卓识,他应该还要差一点。世人都知道他是以武力出名的,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缺点,因为武力过人而醉心于此,秦武王算是个专心又专一的君王,如果他能够稍微有点头脑

  • 赵雄:南宋时期右丞相,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赵雄,字温叔,生于公元1128年,四川资中人,宋孝宗在位时期任职右丞相,宋光宗在位时受封卫国公。赵雄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识渊博,1163年,考取乡试第一名。左丞相虞允文宣抚蜀地的时候,曾征召赵雄协助办理公事。1169年

  • 秦始皇为何容不下赵姬?真的是因为她那些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秦始皇为何容不下赵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周人先祖生活的地方被称之为豳地,即今之庆阳地区。在这里,周人先祖的农耕文明繁荣昌盛了12代。但是,随着商朝对生活在今山西境内的鬼方的不断用兵,这些游牧民族扛不住商人的军事压力乃转而西去,使生活在豳地的周人先祖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生活在宁夏

  • 陈洪绶的性格是怎样的?作为天才的他在哪些地方很偏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陈洪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陈洪绶是明朝著名画家、诗人,代表作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陈洪绶生于官宦世家,但从他父亲这一辈开始家道中落,不过陈洪绶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他四岁就能在墙上画出一幅八、九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家人

  • 诸葛亮为什么不试试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X诸葛亮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三国志》第四十传魏延传记记载,“延每随亮出,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意思是说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建议自己率领一支奇兵,通过子午谷直接进攻魏国的长安,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