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死后清朝才开始大乱 慈禧的威胁力真的有那么大吗

慈禧死后清朝才开始大乱 慈禧的威胁力真的有那么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4/1/24 0:03:40

慈禧和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慈禧太后作为清末掌管近代中国47年的“清朝实际统治者”,经被“历史票友”们“涂金”,这就是“死的时候清朝乱”。

在他们看来,不要看两次掉都跑了的“老太太”。她输掉了很多战斗,签署了很多让国家蒙羞的条约。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才能够牢牢掌握清朝的大权。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大多在她身后。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太太是“充满威慑”的。在很多现代影视剧中,各种各样的金画接踵而至,给慈禧太后增添了不少“贤惠的女人”。“慈禧太后不死于清朝”的讨论在“票友”中也十分火爆。

真实历史上,慈禧太后的“威慑力”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其实从治国的角度来看,慈禧太后的确比同时代的“顽固派”或“晚清权贵”更有实力。且不说甲午战争前她对“洋务运动”的支持,对“收复边疆”、“民族造船业”的支持。说了“义和团悲剧”之后,她很清楚,清朝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活了。“庚子国难”期间,她从北京逃往西方,跑到Xi安后发了一道圣旨,要求全国各地的省政府官员解决“如使人才兴旺,如何使收支平衡,如何作最好的准备”,“两个月过关,多了解一些规章制度”等问题。

可以说,比起那些在晚清政治上充满高调欲望的“公”,慈禧确实不得不理解晚清“缺人”、“缺钱”、“弱兵”的弊端。

然而,在国难后庚子执政生涯的最后六年,她大力倡导的“清末新政”的内容并不缺乏进步。如“废科举”、“培养新军”、“兴办实业”乃至“预备立宪”等。都对中国近代史有深远的影响。有没有可能说,如果慈禧能“多活几年”,清朝就能多活几年?当然不是。

首先要明确的真相是,有“眼光”和“手腕”的慈禧,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个慢性病:任性的权利。

她的“任性”,只是看着她在“庚子国难”后狼狈的逃跑路线,就让人落泪:明明离开了首都,却被八国联军打得落花流水。但在逃亡的路上,她依然保持着高昂的生活。特别是她在山西的53天,是山西遭遇空前大旱的灾年,但抛开慈禧不谈,每个县都要压榨几十万银子,那只是她“出走”时的粮食。比如在侯马镇,她征用了80多名厨师,设置了108个满汉全席。在西安呆了几个月,每天有100多个菜。这不是“飞行”,而是“度假”。而且,慈禧并不觉得自己奢侈。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北京的伙食费一直是好几倍,现在可以说是省吃俭用了”。就算她被打成这样,慈禧放不下的还是她自己的好日子。这样的贪婪和自私,多么好的治国“思路”和“眼光”,最后必然会误入歧途。

结果,看似“好主意”的“清末新政”遭受了慈禧太后六年的折腾,很快就产生了一个大问题:屡教不改的腐败。

清末的腐败在“庚子国难”之前就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新政”开始后,当时的晚清官员梁实义叹了口气,说:“太后变法,主上外求安天下,用之不近人情,有意打听旧式大臣,不肯下决心消灭。”有了这样的统治阶级,“新政”的效果也可想而知。被慈禧视为心腹的军机大臣奕劻,把日常行政变成了“庆典公司”,大大小小的官职都为金钱开路。甚至在慈禧在世的1907年,就爆发了“段用10.2万银子贿赂求黑龙江巡抚”的丑闻,震惊中外。

事实上,这种丑闻在当时的清朝是司空见惯的。仅在奕劻的运作下,邮政大臣的价格就飙升至60.2万白银。这些人上台后,一定要想尽办法“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才能花了那么多钱。慈禧在位的时候,新任山东巡抚杨上任后就带走了10.2万块银子。似乎如火如荼的“新政”,刚刚为这些高官们开辟了一条“搂钱”的新路。

高官,底层官员,都是西装革履。就拿当时臭名昭著的清朝“赌风”来说吧。当时的情况是“朝廷上面提倡,王公大臣在外,老部拿着几百个官职去抓所有官员的家属,实际上是用麻雀作为消遣的工具”。“赌”的风气从慈禧太后开始,一路蔓延到各级政府机关。各种权力和金钱被交易,于是他们无意识地“赌”了出去。麻雀不可打,麻雀当官令交”是官场共识。

清末最后几年,小官吏的腐败程度也越来越突破规模:1905年成立的北京巡警局的主要财政来源其实是“收青楼保护费”,很多原本“地下”的妓院,公开打出“依宪而立”的招牌。湖南候补委员张道耿飚在负责工商总局提供咨询时贪污了102,000银元的公款。湖北警察冯仅在武昌和汉口就刮走了20.2万银元。所有这些“新的赚钱招数”都被“慈禧新政”搭便车了。

然而最后买单的还是清末的老百姓。

所以对应清末新政,慈禧晚年的民生越来越悲惨。清末各级政府打着“新政”的旗号,找各种借口,加紧压榨民众。比如最基本的土地税,1900年以前,每年只有3000万。到1903年,它已经飙升到每年3700万。而且在清末苛捐杂税中,都加了各种“捐”,如“警捐”、“学捐”。“办新学校”、“警政”等改革是官员赚钱的新招。只有这些样本,生长率是田夫的两三倍。还有盐、酒、糖等。所有这些都让人痛苦。当时流行的一句诗,足以说明慈禧在位最后几年清朝“新政”下的民生疾苦:新政层出不穷,国服难胜,和谐谈之下全民集资,但捐输的日子越来越多。

这次“新政”,从慈禧末年到辛亥革命前的载沣“摄政”,几乎一脉相承。在过去的十年里,清朝爆发了1300多次民间防暴抗税风潮,“民变”几乎每年都有,“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慈禧是“威慑”,但也不能阻止。

辛亥革命是“偶然”,但也是理所当然。选择依靠腐败和捕鱼维持统治的清朝注定要长久。慈禧的“威慑力”,除了敲响近代史的警钟外,对清朝毫无用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惨的四位太子,第一位令人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是古代封建王朝竞争力最激烈的一个岗位,因为一旦某位皇子被立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老皇帝死后,太子就登基为帝,成为新一任皇帝。对于太子来说,最悲惨的,莫过于辛辛苦苦做了太子后,最终却没有登基为帝。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历史上最惨的4位太子,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的太子,到头来却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让人惋

  • 诸葛亮生前为什么没有被刘备封侯?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生前为什么没有被刘备封侯,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诸葛亮生前被季汉封为武乡侯,薨逝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后世人都尊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纪念祭祀诸葛亮的祠堂则被称为“武侯祠”,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奇怪的是,诸葛亮的武乡侯是建兴元

  • 李孝恭功劳比李世民大?他为何一生不争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然而唐朝大部分江山都不是李渊打下来的,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李世民,经过《隋唐英雄传》的渲染,李世民知名度更是大大提升,然而李世民是李渊第二个儿子,他前面还有个哥哥,也就是太子李建成。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建成作为太子,本来应该继承父亲的皇位,但李世民心里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程咬金,史书中是如何记载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程咬金(589—665)汉族,中国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现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唐朝开国名将,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程咬金还是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是,程咬金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

  • 拥兵30万的曾国藩为何会拒绝称帝?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拥兵30万的曾国藩为何会拒绝称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晚清时期的曾国藩,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大清最贤良的忠臣之一,他忠君爱国的形象至今为人们所称赞。曾国藩不仅在朝堂上能舌灿莲花,他在战场上更是叱咤四方。特别是他带领的湘军,势如破竹般击溃了太平军的层层包围,及时拯救了处于水深

  • 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秦琼,他在历史上有什么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

  • 被称为中兴第一的李光弼有什么功绩?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光弼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经的唐朝完整的控制了西域,并且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唐朝能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房玄龄,历代名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后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

  • 此人出生后被幽禁7年,最后竟成了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508年,孝文帝元宏的第三子,京兆王元愉因为不满权臣高肇擅权,举起了反旗。由于势单力孤,元愉很快就失败被擒,自杀而亡。他死之后,老婆孩子也跟着倒了大霉,妻子杨奥妃生下遗腹女儿后受刑而死,留下了5个儿女。元愉的哥哥宣武帝看在兄弟情分上,只把他们幽禁了起来。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

  • 商山四皓到底是什么身份来历?刘邦又是如何断了废太子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商山四皓。话说刘邦发达后,妻妾也多了起来,鼎鼎大名的戚夫人就是其中一个。慢慢地,刘邦对逐渐年老色衰的吕后失了兴趣,越发喜欢戚夫人母子。这喜欢“过头”了,就会“出事”——废太子。当然,这事没发生。但刘邦整日和戚夫人你情我浓,又对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宠爱有加。吕后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