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皇帝给士子出的殿试历史题是什么?

道光皇帝给士子出的殿试历史题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02 更新时间:2024/1/16 15:08:12

历史是有延续性的,今天的许多问题都在历史上有过端倪和演变,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你如果不知史还真是处理不好时务

在灯下细究古代殿试策问,作为教师研读考题其乐悠悠,难与外人道。策问的落脚点是时政,但起问往往从历史开始,特别是到了清代,这种以史带今的模式已经固定下来。如清道光十八年策问问到粮储,最后问的是今天怎样才能“凶荒有备”,之前却把问题追到汉代的常平仓。

网络配图

“汉耿寿昌筑常平仓,时称便矣;后汉刘般谓常平仓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其故安在?”这就是把历史上的制度摆出来让你评论。紧接着皇帝给出了自己的史论引你进一步思考:“当境采买,固勒派;采自邻封,又添运费。例价有定,粮价无常。何以使官民两不受累而及时奉行、不至有名无实欤?”这真是大好考题。

这一年策问题中还问到前代的社仓与义仓。“社仓之法,略以义仓同。何以隋唐行之,不久便废,至朱子而独有成效?”这是要考生从相似中辨别,问得尖锐。不仅让你分析历史上的事件,还让你分析历史上的政论:“朱子《社仓记》,推原朝廷未改设社仓之意,试详述之。”常平仓是官办,义仓与社仓是民办,各有利弊,各有委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成败经验,道光皇帝想让贡士们通过历史比较择善立论。

道光皇帝的历史题总是问得很真切。道光十五年问及历史上的保甲制度:“故诘奸之法,莫善于保甲。然王安石行之于宋而民不胜扰,王守仁行之于明而盗无所容,其故安在?”这大概还是想讨论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的奥妙。清朝大部分皇帝的历史题都是像道光这样着意于史事、史论,而乾隆还同时考及史籍,好像生怕考生们没读过史书原文似的。“班固之书,半资司马,或因或改,异同得失,至为繁赜。南北史合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之书,亦有短长,缀谱系划时代,何者为优?”这是乾隆五十四年的策问,这一年的考题对《春秋》以降的史书问得很细,连不同的版本都问到了。

网络配图

考题中对历史的重视见出一种择人断事的眼光。考生回答现实问题、提出时事对策不能空口说白话,不能仅凭个人的感受张口就来,你必须得通晓历史,不读史则无以言。这里面包含着一种理念:不知古的人不可能真正知今。历史是有延续性的,今天的许多问题都在历史上有过端倪和演变,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你如果不知史还真是处理不好时务。

许多重要制度都有持续不断的沿革,今天也许其名称变了但其实事还在,你不了解历史就只能是被动沿用,并不自觉。而不自觉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你会不知道你手中的制度到底意义何在、诀窍何在,你会在不经意间改动最不能改动的关键环节从而使制度残废、带来灾难,你也不可能对制度作合理变革以使其适应变化。清代的皇帝在这一点上相当清醒,他们要求未来的执政精英必须熟读历史。

重视历史还有一个浅显的原因,那就是历史上的事情都是发生过的,都已经有了分晓、见了成败,你大可对比、推敲。今天的事情往往与历史有诸多相似,或者事殊理同,或者干脆就连事情都相同,有时史书读下来真觉吓人得很。饱读史书才可以在复杂的情况中有决断,才会心里有底。“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大概只有“掌上千秋史”,才会“胸中百万兵”。

网络配图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古代政治教育的框架。科举是对教育的收获,考试是对教育的反映。乾隆五十四年的策问对清朝的科举有概括:“今制四书以正其途,五经以博其趣,八韵以觇其才,五策以徵其实,立法善矣。”殿试策问乃是对会试“五策”的深化。而科举中所有的“策”又都以历史为基础。与这种科举考试相对应,当时的政治教育把“史”与“经”并列。道光十六年的策问将其中的奥妙一语道破:“文学多端,首重经史。”道光皇帝在题中勉励士子:“多士治经学史,先器识而后文艺,所以裨朕治理者也。”能通“经”知“史”才是有用之材。

如果要勉强定义,可以说“经”是意识形态,“史”是政治经验。“经”指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心法”,意在确立信仰;“史”指向治国、平天下的“治法”,意在培养能力。实际上读史也能开阔胸怀、提升境界,增强对国家的忠诚,大有助于“心法”。而且经中有史,史中见经,心法是治法的精神源泉,治法是心法的实践与实现,最高境界是二者的融合。古代对官员的政治教育如此并重意识形态与历史,读史至此不禁怦然心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因嗜睡而出名的皇帝 为了睡觉不近女色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辽穆宗耶律璟作为大辽的第四任皇帝,他在位期间,大辽经历了最黑暗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总共有十八年。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在执政以后懈怠于管理朝政。在自己的私生活方面也是有一些问题所在,最为突出的就是辽穆宗见床就睡不近女色。这不能说是一个缺点,但是作为大辽的一代皇帝,这个确实是一个很突出的特

  • 揭秘乾隆皇帝风流成性 竟是因色鬼缠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震惊!风流皇帝乾隆滥情竟然是被鬼操纵的?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虽然在位后期过的奢靡,但也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乾隆盛世使清朝进入最鼎盛的时期。乾隆到晚年后人对他的评价一直都是"乾隆一生阅女无数、风流成性"。殊不知其实这里面是有不为人知的原因的,接下来科技讯小编变

  • 揭秘汉成帝与宠妃赵合德之间存在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赵合德出生汉朝,本名并不叫赵合德,但正史里面却没有记载她的本名,就赵合德这个名字也是出自于《赵飞燕外传》。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赵合德简介,历史并无太多记载,对于她和其姐姐赵飞燕在正史中,几乎没有什么描述,就是简单几笔带过,还多是负面评价。而赵合德真实介绍也只有从那些野史中,才可以找到少许记载,但都没有

  • 安乐公主和孟凡的姐妹情 安乐公主的墓志铭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李裹儿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一点小故事。当初,唐中宗李显被贬至房陵。在去房陵的路上,因韦氏动了胎气,在路上生下了一个小女儿,急忙之中李显脱下自己的衣服,把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裹起来,然后安乐公主就起名叫李裹儿,这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简介。安乐公主像神龙政变后,武则天下台,皇位还给了李显。由于李裹儿是在不寻常时

  • 朝鲜肃宗爱宠妃张禧嫔吗 张禧嫔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一直以来,张禧嫔和朝鲜肃宗的故事都是朝鲜民间一个有趣的宫廷故事,张禧嫔和当时的皇后仁显王后为了获得皇帝的宠爱,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但是朝鲜肃宗皇帝一直非常偏爱张禧嫔,对于她的谗言总是听得进去,最后还为了张禧嫔把仁显王后赶出后宫,这样一来朝鲜肃宗爱张禧嫔吗这个问题就成为了很多人热议的话题。图片来源于网

  • 李世民的长乐公主李丽质的一生过得幸福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长乐公主,我们所知道基本上长乐公主的这个名号,但实际上,长乐公主的名字是叫做李丽质。她出生于武德四年期间,当时她出生后,父王李世民很是欢喜,于是就取名为李丽质。长乐公主李丽质在相关的文献记载中,曾评价到长乐公主说:“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其中的辞藻甚是华丽,足以看得出来长乐

  • 皇太子朱标早死 让朱元璋的许多设计落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喜称旨,优奖擢,恩威不测。封太侈,治太急,重法烦刑。选高僧,易太子,衅隙先生……最可怜,慈东宮,懿文早逝。嫡长孙,半边月,年讳同称。”这是《明纪弹词》中的一段,讲述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的许多不当之处,这里说的“懿文早逝”,说的是皇太子朱标。朱标性格仁善,朱元璋杀人如麻,朱标常常劝说父皇仁慈一些。朱标也

  • 射中铁木真战马的神箭手 为何立马投靠铁木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本文要给大家讲述的这个故事,发生在铁木真还是铁木真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铁木真还没有统一蒙古草原,当然还不能被称为成吉思汗。众所周知,铁木真和札木合两人是结拜兄弟,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后来铁木真离开了札木合。由于铁木真人品高尚,札木合心胸狭窄,很多札木合的部下都投奔了铁木真。网络配图因此,铁木真的人马迅

  • 秦始皇终生不立后 为何却对寡妇情有独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一生无后吗,秦始皇为何偏爱50岁的寡妇,巴清和秦始皇的关系

    当御医微微摇头轻叹一声退下之后,一股寒意沿脊梁迅速遍及秦始皇全身,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坐在巴寡妇清的病榻边,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张苍老而安详的脸,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赵姬。在秦始皇叱咤风云的一生中,女人既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又在他眼中微不足道。他既感激母亲赵姬与吕不韦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又为

  • 开创了西汉最鼎盛的时的汉宣帝,为什么没有什么名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宣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宣帝在位期间,才是汉朝最鼎盛的时期。然而,人们对于汉宣帝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剧中那个在民间长大的刘病已和他与妻子的“故剑情深”。但是对于汉宣帝的文治武功,人们仿佛很少有了解。那么,为何汉宣帝的文治武功比汉武帝都高,开创了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