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帝的大毛病:伪造历史 涂改档案史料

雍正帝的大毛病:伪造历史 涂改档案史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24 更新时间:2023/12/10 5:14:34

我并不认同“文革”对“帝王将相文艺”的“左”倾讨伐,但如果“帝王戏”越过了多元化的合理背景而畸形“繁荣”,恐怕也不正常。

今非昔比。但有趣的是从80年代起,史学界与文艺界都一反民国以来对“满清”的贬斥,竞相掀起歌颂清代帝王的浪潮。从努尔哈赤[注: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以至多尔衮、孝庄文皇后[注: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亦孝端文皇后的侄女。],个个雄才大略,人人奋发有为,圣明君主之多开历朝未有之盛。这种全盘否定远古传统与极为美化近古帝王的二潮并存现象很耐人寻味。

网络配图

90年代后,“大清颂”的调子更越唱越高了,以至出现“满台大辫子”、“五个乾隆(或七个慈禧等等)闹荧屏”的景观。这里除了市场经济中娱乐文艺自然繁荣的成份外,因回避现实的遁世自娱式“说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源自港台的“戏说乾隆”式帝王剧在大陆出现了青胜于蓝的流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近来帝王剧出现了新景观,这就是号称“历史正剧”的《雍正王朝》,它以大投资、高档次、权威参与、“大片”派头、舆论宣传加上市场炒作,掀起了空前的“雍正热”。面对这个满口现代话语的有为之君大红大紫,一些史学家乃至爱新觉罗[注: 爱新觉罗,满文书写为(如图),拉丁文转写为 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后人纷纷作证说雍正的“政绩与人品”的确伟大,该剧从“大的氛围”、“历史事件”直到“器物层面”的细节都很“真实”云云。倒是据说改编所自的小说原作者二月河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个“高大全”的雍正难以认同,对电视剧“把雍正塑成无私无畏的、一点缺点也没有的人”颇有微词。

网络配图

的确,电视剧中的雍正与二月河小说中的形象已判若两人,而与历史上的雍正更是相差万里。应当说这部片子在艺术上还是比较精彩的,要求创作的作品完全真实而不虚构更无必要。问题在于该剧编导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否认是在“戏说”雍正。该剧也确实是按照极鲜明的价值取向来编排的,并非消闲性的“戏说”可比。然而该剧不仅远离历史的真实,而且这一远离所体现的取向更属落伍。从“戏说”乾隆到“歪说”雍正,标志着近年来帝王剧景观的一个新发展,而如果说遁世的“戏说”本无害,欺世的“歪说”就更无益了。予以辩正,诚属必要。

雍正是不是无私的“道德皇帝”?

历史上的雍正政绩虽无剧中夸张的那样显赫,但应当说还是个有为之君。传统史观因其残暴而抹杀其政绩的确不公,近年来史学界在这一点上是几成共识的。

网络配图

然而在专制的“家天下”,有为之君未必有德,本也不足奇。如唐太宗的杀兄诛弟、霸占弟媳、逼父夺位,武则天[注: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的连杀亲子乃至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明成祖的叔夺侄位、株连“十族”,隋文帝[注: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的谋杀小外孙而篡其国,等等,就反映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之恶的规律和专制极权具有的“道德淘汰机制”。历史上九重之内的宫廷阴谋、厚黑者胜,是不胜枚举的。今天的历史观没有必要把帝王的治国能力与其“得国之正”混为一谈。过去人们以雍正“得国不正”而漠视其治国之绩;如今的电视剧为张扬其治国之绩而把他的“得国”说得高尚无比,其实都是基于同一种陈腐观念。

当然更重要的不在于观念而在于事实。与历史上的其他“得国”不正者相比,雍正的特点在于他的“得国”不仅在后世常受谴责,而且在他在位时就有“流言”顶着严刑峻法而四处播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上司向皇帝拍胸口 岳飞当场讥讽“你说梦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岳飞如果遇到汉武帝,岳飞被秦桧诬陷,岳飞被冤枉

    舒士彦于《宋论》点校例言指出:“船山史论两种,成于最晚之岁。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又自以身丁末运,明帜已易,禹甸为虚,故国之痛。字里行间。尤三致意焉。”的确,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其思

  • 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无厘头的皇帝?竟成了“玩物丧志”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最没人性的皇帝,历史上最奇葩的皇帝,历史上最神秘的皇帝

    在电视上看到的皇帝大多都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之人,殊不知,皇上不靠谱起来,没有人拦的住。那么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个无厘头的皇帝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朝皇帝萧宝卷就是其中之一,他因为迷恋上了做些小买卖,就在皇宫里建了一个集市,让宫女、太监们来扮演小贩和客人,自己则当气了

  • 杨国忠和安禄山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何从盟友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北抗联为什么叛徒多,安史之乱和杨国忠,杨国忠与杨贵妃的关系

    说到杨国忠,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其实,杨国忠原本和安禄山的关系不错,因为杨贵妃和安禄山本来就是母子关系,大家曾是一家人也。据说安禄山入朝时,杨国忠与杨贵妃姊妹都列道远迎,推为座上宾。赌徒出身很会察颜观色的杨国忠为了讨好老安,见他身材肥胖臃肿行动不便,所以特别在老安上下朝登殿阶时,怕他有所闪失都要亲自扶

  • 卢植:蜀汉皇帝刘备的授业恩师、汉末唯一的完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蜀国为什么叫蜀汉,刘备为什么能师从卢植,如果荀彧跟了刘备

    汉末三国是个超级大乱世,但同时却也是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大量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扎堆”出场,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演绎出一段段佳话。刘备的授业恩师、汉末三国唯一的完人卢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年轻时便以性格刚毅、品德高尚

  • 白起和王翦都是功勋卓著的秦国名将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为何没有和名将交过手,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国大将白起和王翦的故事

    对王翦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萧梁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在《千字文》中曾如是说到:“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是战国中后期的杰出将领,其中廉颇、李牧是赵国的将领,我们今天姑且不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出身秦国的两位名将—

  • 嘉庆皇帝在禁宫遇刺,为人施政的不善,还是另有缘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靖下旨处死曹端妃,紫禁宫,嘉庆皇帝遇刺谁救驾了

    历代王朝在位的皇帝,在警戒森严的宫禁内遭遇刺客行刺的实属少见,清王朝的嘉庆皇帝却遇上了。是嘉庆皇帝为人施政的不善,还是另有缘故?是一次意外的个人行为,还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之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二十日,嘉

  • 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主要因为他死的太早太突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没有做皇帝的原因,皇太极不防多尔衮吗,历史上真实的多尔衮

    多尔衮为什么不夺顺治帝皇位呢,主要因为他死的太早太突然,在39岁时便英年早逝,来不及下一步行动所以便不了了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多尔衮是清初摄政王,可以说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在顺治元年到顺治七年死于塞北这中间七年,清朝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完成了入关这关键的一步,由割

  • 齐景公:春秋最奇葩的君主,因为一棵树竟对臣民用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穆公殉葬37位名臣良将,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春秋皇帝列表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齐景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齐国国君齐景公喜欢上了一颗槐树,派官吏小心翼翼看守,并下令:冒犯槐树的人要将受到刑罚,弄伤槐树的人将会被处死。有一个人不知道国君的禁令,某一天醉酒后,触碰了这颗伟大的槐树。齐景公听说后很生气,这不是故意和寡人做对吗?这家伙是第一个

  • 他是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之一,最后还成了孔子的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嫡孙,孔子七十二贤人的排名,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公冶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因为家贫常年闲居,无事可做,整天因为吃喝发愁。有一天,和公冶长熟悉的一只鸟飞到他家的屋子里,冲着他鸣叫不止。公冶长别的本事没有,却精通鸟兽之语,他听到小鸟对他说:“公冶长,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揭秘其为官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苏中哪个官职最大,唐宋八大家谁是唐朝的谁是宋朝的,苏轼最大的官职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曾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在文学、书法上成就非凡,而且在地方做官,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曾巩考中进士,担任越州通判,不久调往齐州担任知州。曾巩上任伊始,就遇到一个棘手的大难题——当地有一个叫周高的恶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