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真相是什么

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84 更新时间:2024/1/19 5:25:01

你们知道李隆基为何要发动第二次政变李隆基在他25岁那年,就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挽狂澜于既倒,发动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

不仅成功地将李唐王朝挽救于水火之中,还把皇帝一系从唐中宗一系转向了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一系。

可就在唐隆政变发生后的三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发动政变,彻底拿下大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真皇帝。

这里可能大家就会有两个问题了:首先在唐隆政变之后,不是由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坐上皇帝的宝座吗?为什么在李旦没有去世的情况下,仅仅三年后李隆基就成了皇帝。

第二,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为什么还要发动政变,难道有什么人威胁到他了吗?

威胁他的人,就是他在唐隆政变中的亲密盟友,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大哥让位,太子监国

我们知道,在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年纪轻轻,没有任何政治财富;而太平公主则因为是一介女流,不好直接荣登大宝,于是皇位就落在了李隆基的父亲,李唐王室当时的核心人物:唐高宗与武则天仅剩下的儿子:李旦。

李旦登上皇位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太子应该立谁?李隆基立有大功,但李隆基的大哥嫡长子李成器同样也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呢,这个问题没有困扰大唐王朝上下多长时间,因为李成器主动放弃了,他认为自己的弟弟立有大功,理应是太子。也正因为在这个尴尬时刻的主动让步,李隆基和李成器一生关系都非常好,在李成器去世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甚至追赠他这位大哥为“让太子”。

因为李成器的主动让步,第一个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但是第二个问题也随之爆发: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盟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其实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在上一期文章中间就有提到过,太平公主是极具野心的一个人,她人生的标杆就是她的母亲——武则天。

渴望大权独揽的太平公主与未来的皇帝,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就这样产生了权力冲突,而作为皇帝的唐睿宗李旦,面对妹妹与儿子的交锋,却表现得十分挣扎,不断谋求一种权力的平衡。

有人以此攻击李旦的软弱,无能,只能在妹妹和儿子的争斗之中求平衡。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李旦确实害怕,但他怕的不是势力大的妹妹,儿子;害怕的是权力争斗带来的腥风血雨。

因为李旦经历过太多李唐,武周王室的争斗,他经历过大哥,二哥被母亲废掉,被逼死,还经历过三哥被废,自己登基做傀儡;又经历了三哥唐中宗李显继位后对自己的监视,最后还经历了三哥被韦皇后毒死。

李旦确实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说他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其实并不为过。在妹妹和儿子的交锋中,他还是准确地判断了形势,在宋璟等人的劝说下,下诏书让太子李隆基监国,给予了李隆基极大的权力。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第一回合的交锋,李旦选择了李隆基。

登上皇帝位置,形势反而危急

在公元712年,李隆基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之后,他与太平公主之间的争斗也愈演愈烈。唐睿宗李旦对这些情况是一览无余,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确实缺乏作为帝王的决心,他失去了太多亲人,他不想在儿子和妹妹之间选择一个。

但是,李旦虽然缺乏作为帝王的野心与决心,但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对李唐王朝负责的好君主。他深知,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对大唐王朝是百害而无一利。

于是在公元712年,李旦下定决心,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做出了一件让不少人震惊的事情:让位,退居二线,当太上皇!

自此,李隆基荣登大宝,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定国号为先天。但是,登上皇帝位置的李隆基,形势反而越来越危急。

原因很简单,唐睿宗李旦放权,但是并没有放彻底。

李旦担心儿子继位之后,大权独揽,会对妹妹赶尽杀绝,于是在传位给李隆基的同时,保留了一项重要权力: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权还是在自己手上。

三品以上是什么概念?简而言之,宰相级别的高官到底是谁,皇帝李隆基说了不算,李旦说了才算。同时,出于对妹妹的愧疚心理,李旦在宰相的任免上非常偏向太平公主。

当时的七大宰相,五出其门,太平公主对大唐王朝核心力量的掌握无疑是在不断架空着“虚假”的皇帝李隆基。

在这样的情况下,荣登大宝的李隆基反而形势越发危急。这不得不说是唐睿宗李旦的一个失误,找平衡,找来找去,反而作茧自缚,让事情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控制。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第二回合的交锋,李隆基登上皇位后却反而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政变老手了,怕什么?

当时太平公主已经积攒了足以动摇朝政的力量,李隆基只有皇帝之名,没有皇帝之权,朝廷核心力量都在太平公主手上,太平公主也预谋除掉李隆基,扭转朝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听取崔日用的意见,决定先下手为强。反正政变老手了,一回生,二回熟,别人是搞政变杀皇帝,李隆基这是皇帝搞政变,夺权力。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一幕(当然,也不是唯一)。

关于政变的准备,首先自然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既然要政变杀姑姑太平公主,一个侄子怎么够?李隆基还拉上了两个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诛杀姑姑,三个侄子一起上!

作为宫廷内部政变,李隆基能拉上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就意味着能够最大程度地争取李唐王室的内部支持,此举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光有兄弟还不够,经过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也是经验丰富了:你不是控制了朝政吗?没事,我跟你玩硬的,老计划了,收买御林军,搞强有力的军事政变。

先天二年,也就是公元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作为政变的主力,李隆基则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冲进御林军的驻地,因为他是皇帝啊,谁敢拦他?

随后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人头落地,李隆基顷刻之间就控制了御林军。随后在大唐朝廷上下展开了大屠杀,凡是和太平公主有关的人全部诛杀。

简单,直接,快速,直接心脏,这就是先天政变的全过程。这和玄武门之变非常相似,经历了长时间的博弈,到了最后政变的临门一脚及其简单,甚至我们对政变全过程都没有什么能够着重描写的地方。

太平公主本人躲进寺庙里,唐睿宗李旦亲自出面,希望李隆基能够放妹妹一马,李隆基可不是李旦这样瞻前顾后的人,严词拒绝,太平公主最后赐死于家中,大事已成。

有人可能会问了,好家伙,这一篇文章讲政变,最后政变过程就那么简单直接快速?

原因其实很简单,核心原因就是李隆基虽然没有大权力,但他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皇帝,所以先天政变要比我们之前提到的唐隆政变要容易得多,也不需要什么钟绍京来开门了,也不需要控制这个,控制那个了。

关键只有一点,李隆基的果敢与敏锐在这次政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优势,同时避开了自己权力不足的劣势,你不是控制了宰相吗?我直接跟你玩刀子,读书人怎么玩得过刀枪?

先天政变后,唐睿宗李旦完全放权,李隆基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唐玄宗李隆基。

次年,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29岁处于人生巅峰的李隆基即将开属于自己的时代,我们则喜欢称之为:开元盛世。,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棣和朱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所谓朱棡谋反是真的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王朱橚和朱棣的关系,朱棣为什么要谋反,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朱棣和朱棡关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棡,为朱元璋的三儿子。而在朱元璋建立的尊王攘夷思想之下,他与秦王朱樉、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谷王朱橞等兄弟九人,驻守辽东、长城、吐蕃一线,也成为朱元璋希冀的“藩屏”。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棡受封为晋王,封地

  • 明朝大臣杨宪之死很是蹊跷 有关于死因的说法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哪一位皇帝最终废除了人殉制度,明朝杨宪剥皮简介,朱元璋杨宪死于哪一集

    对杨宪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宪原名杨毕,他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得力大臣之一,属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笔者认为杨宪不仅是死于骄纵专权,他还不自量力想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功勋元老作对。杨宪本来只是个文官,任检校(其实就是个大特务)一职,他观察能力强,办事情也是非常小

  • 有关于大明将军傅友德的死扑朔迷离 究竟哪一种说法最为可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大明风华樊将军

    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将傅友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大明将军傅友德到底是因何而被处死,各种记载扑朔迷离。现在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说法,现在来分析一下那种最为可信。首先“傅友德赴宴愤而杀子”一说,有以下三个出处,所记载的具体情节与经过有差异,但都是赴宴愤而杀子再自尽:朱元璋1.大明将军傅友德之死经

  • 朱樉到底做了什么 朱樉死后朱元璋为何要用的两千字祭文骂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朱允炆杀了几个叔叔,朱元璋的孙子

    对朱元璋儿子朱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最爱的无疑是大儿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一生要强的猛男也落泪了,当着众大臣的面失声痛哭。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二儿子朱樉被宫人用樱桃煎毒死,朱元璋痛

  • 功高震主的萧何为何能善终?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何最后什么下场,历史萧何,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排在首位,刘邦在一统天下之后,被认为是开国首功因此被刘邦封为酂侯,食邑也是最多的。萧何在早年时担任秦沛县县吏,一个地方官吏,时当刘邦也正担任沛县的泗水亭亭长,两人也相交甚好。刘邦能娶到吕公的女儿,也可以说都是萧何的功劳。当时是萧何放刘邦进入宴会的,就是在宴会上刘邦被吕公看上,然后,

  • 甘宁的胆量到底有多大?竟敢藐视拥有三万兵马的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甘宁和关羽谁厉害,关羽北伐有多少兵力,沙摩柯

    东吴有一员猛将,我们切不可小觑。他,就是甘宁甘兴霸。甘宁原本是江贼的匪首,他和他的手下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人称“锦帆贼”。甘宁这帮人谙熟水战,在江面来去如风,当地的政府根本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来,甘宁以做江贼为耻,走上了正途。他勤练武功,

  • 揭秘:唐朝皇帝中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皇帝外号,唐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唐朝最好的皇帝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顺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宪宗李纯,唐朝第十二任皇帝。在位前期任用贤良,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史称“元和中兴”。宪宗晚年骄奢淫逸,服食丹药,性情暴躁,“中兴”虎头蛇尾。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宦官陈弘志谋杀了李纯,时年四十三岁,在位十五年。唐宪

  • 北宋绘画大师范宽,他在绘画史上的影响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美术绘画专业,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宋代绘画史

    在美术史上,中国的山水画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魏晋时期虽然人物画依旧是主流,但逐渐出现了以祖国瑰丽的自然山川为题材的作品。到了五代时期,山水画慢慢成为时代的主流,逐渐走向巅峰,形成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对当时及后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 书法名冠一时的石延年,竟然是个酒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醉石书法家,王寅春印章真迹,加冠进禄毛笔字书法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石延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石延年,字曼卿,号葆老子,生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其先祖在后晋割让幽州给契丹人时期,举族迁徙至南京(河南商丘睢阳区)。石延年豪放旷达,淡泊名利,风流不羁,“尤工诗,善书法”,著作有《石曼卿诗集》,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 曹操在处决了吕布之后 留下的“三件宝贝”最后到了谁的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投靠吕布,吕布失败的根本原因,吕布失败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布的三件宝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建安三年(198年),曹孟德亲征吕布,用王翦灭魏的招式——水淹下邳。吕布的手下侯成、宋宪、魏续等叛变,做出了卖主求荣的事儿,使吕布这个三姓家奴于199年2月7日在白门楼(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境内)被俘。吕布对刘备有辕门射戟之恩,让刘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