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惊魂:项羽是“故意”放走刘邦的?

鸿门宴惊魂:项羽是“故意”放走刘邦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20 12:30:48

鸿门宴上,成为了项羽刘邦关键的一次会谈。其实在鸿门宴中,项羽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没有动手,结果最后自己却被刘邦逼到乌江自刎。在当时,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鸿门宴”依然是一个暗含惊心动魄、暗藏刀光剑影的名词,同时,“鸿门宴”也是一个充满了精神分裂气息的名词,它包含了一种鲜明的张力,它将杀机和宴会、微笑和刀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成为汉语里一个特殊的自身相互否定的词汇的代表。如果抛开这些病态的抽象认识,提及“鸿门宴”,大多数人会莫名其妙地长吁短叹,他们会为“死亦为鬼雄”的项羽再三惋惜:那么好的机会居然错过了!

如果当时果断出手,在鸿门宴上砍下刘邦的狗头,怎么会有后来的“不肯过江东”的凄惨结局。有人进而捶胸顿足地说,这——就是项羽的“妇人之仁”!

然而,更多时候,很多人知道历史由不得假设的道理,但心里又无法接受曾经有过这么一场不堪回首的宴会。是啊,历史上怎么会有项羽这样的笨蛋,让煮熟的鸭子扑楞楞一飞冲天。因此,按正常的逻辑,鸿门宴是不可理解,不可思议的。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弄得自己最后一败涂地,无可挽回?

项伯为什么会傻到为敌人通风报信,置自己的侄子于不顾?范增“素好奇计”,为什么范增的奇计会不为项羽采用?……诸多疑点为鸿门宴凭空制造出了诸多不解之谜,诸多不解之谜让诸多智力低下食古不化者百思不得其解,萦绕在他们心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们在历史的情景剧中左冲右突,却找不到出口,于是“聪明者”开始义正辞严地拒绝承认有这么一次宴会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坚持认为“鸿门宴”“可当故事看,难当信史读”。以至于由某位历史学家编写《通史简编》竟只字不提鸿门宴事。然而,在承认鸿门宴的众多人中,却往往认为鸿门宴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宴会,就是这场宴会,注定了刘邦必胜,项羽必败。所以,无论如何,鸿门宴都是一场被无限神话、无限夸大的宴会。可是,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史籍的尘埃,认真打量那场两千多年来的宴会,我们就会发现,那一场宴会的实质早已被我们遗忘。

鸿门“之所以有”宴“,一个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项伯。当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刘邦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项伯私下跑去会见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项伯的为什么这样做,表面的原因是项伯”素善留侯张良“。和张良特殊的关系,成了项伯通风报信的原因,也成了《史记》文本叙事的动力。

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出在了”素善留侯张良“上,到底张良和项伯是什么关系呢?对此,刘邦也有过疑问,张良给出的解释是,”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项伯杀人,张良曾经予以搭救,让项伯保住了一条性命,因此,项伯和张良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决定历史命运的关键时刻,项伯挺身而出,决定向张良提供信息,以回报张良曾经的活命之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伯和张良之间的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考究,但无疑双方对于这一份情意都铭记在心,因此,项伯才会在关键时候通报张良以免玉石俱焚。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解释无懈可击,但细而思之,这样的解释却大有问题,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这样被张良后来的读者给简化了。其实,项伯没有那么糊涂,张良的个人魅力也远远没有那么大,项伯的通风报信也自有别的原因。到底别的原因还有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史记》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大致情况。

宴会上的气氛更加扑朔迷离,项羽心乱如麻,刘邦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借上厕所的机会悄悄逃离了杀机四伏的宴会,撒丫子跑回了军营。可以这样说,如果算错误,鸿门宴也仅仅项羽无数次失误中最不足道的一次小失误,也许根本就不是失误,而是楚汉交手中项羽的一次辉煌胜利。

在我看来,鸿门宴上的项羽,其表现堪称完美,值得高度肯定,是项羽人生历史上少见的正确选择和行动。鸿门宴上项羽以自己优异的表现为自己加分不少。鸿门宴本身也是一次小概率事件,根本称不上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不是吗?即使过了若干年之后,到了汉楚彭城大战之时,项羽仍然具备彻底击垮刘邦的实力。

鸿门宴后,刘邦作出了巨大的让步,至少表面上依然十分服从项羽的领导,并全力支持项羽西进。项羽一路烧杀掳掠,耀武扬威的进入了秦都咸阳,而后,大封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下江南到底是为了寻真爱还是单纯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戏说乾隆金无箴到底爱谁,乾隆下江南带回的女人,乾隆下江南邂逅的女子

    皇帝也是人,即便好色,他们也真爱过;皇帝比任何人都要孤独,他们更需要呵护和爱。当乾隆还是弘历的时候,当孝贤纯皇后还是普通的富察氏的时候。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他们与世间大多数先结婚后恋爱的夫妻一样,相伴着,相爱着,……图片来源于网络那是在雍正五年的七月十八日,七月十八是个好日子。在大吉之日的

  • 汉武帝两大谋臣 东方朔和主父偃可差多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方朔巧劝汉武帝,东方朔下场,大汉天子主父偃为什么死了

    长袖善舞,以谋略定国;不善武力,却深得帝王欢心。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位谋臣能够掩盖这两位的光芒。他们就是东方朔和主父偃。很多人分不清东方朔和主父偃,以为主父偃是东方朔步入朝堂之后改的名字,那可大错特错了。网络配图首先,东方朔和主父偃出现的时期不同。汉武帝刘彻战胜叔叔梁王,登上帝王之位之前,他

  • 村妇变皇后还生出千古一帝 她是怎样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玉帝女儿要一直投胎吗,大汉之千古一帝,康熙配得上千古一帝吗

    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千古一帝,这样的女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了,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秦末汉初,群雄并起时候项羽册封的诸侯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击败杀死。可见王娡也曾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到王娡的时候,她基

  • 中国唯一的“色戒”皇帝梁武帝为何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有没有一个城市,我国是唯一,唯一的地方

    萧衍取得帝位后,陶醉兴奋不已,滋长出新的贪欲与幻想。他心里寻思:我萧某人既然能由所谓一介布衣而变成一国之君,也会有可能由凡胎之身变成佛国菩萨。在这种蒙昧意识的支配下,他才对佛教如醉如痴,信奉不已,并不惜“色戒”。网络配图红潮网综合:南朝时期的江南,佛教寺庙空前繁多,一度出现十余万僧民在香烟缭绕的殿宇

  • 他对他有提携之功 为何只因一件小事就翻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身边的一件小事300字,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他只是一个人却做了超越人的事

    他,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因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从小聪慧过人,酷爱读书,过目不忘,后因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就是欧阳修和王安石。欧阳修大王安石十四岁,王安石进京以文结识欧阳修的弟子曾巩,结为挚友,曾巩觉得王安石文采过众,便

  • 这么一个牛人竟然杀过最高统治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上最能干的皇帝,第一位人皇,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十个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可以说在权力的金字塔上,皇帝是站在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一个。俯视众生,拥有着无上的权势与财富,随手便可以决定其他人的生死与命运。可是站得越高,就意味着危险越大。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

  • 项羽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天下第一多情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羽是因为虞姬失败的吗,虞美人项羽同人文,项羽和虞美人的故事

    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尽管在始皇不可一世的声威下,迁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虞姬和项羽在一起之后,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梁叔侄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揭起了义旗,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虞姬随军行动。网络配图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在项羽凯旋归营时,

  • 有卧龙凤雏辅助,刘备为什么没能夺取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凤雏什么时候加入刘备,刘备卧龙凤雏没得天下,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

    1、性格宽厚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弘之子。从性格上来讲,刘备为人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仁爱有度,能得人死力。在进发江陵时携民渡江可见一斑。但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的极致,导致了他做事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作为一个帝王,必然是强悍雄杰之人,盖世之枭雄,得势时能居安思

  • 史上5个笑死的名人:被小丑逗得笑死的国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史上最坑游戏小丑,历史上笑死的人,历史上真实的小丑事件

    在众多死法里,“笑死”并不多见。大笑、狂笑可能会引发的窒息或是心脏病而致人死亡。历史上,因为笑而枉死的名人还真不少。1、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觉得自己的画滑稽 笑死图片来源于网络根据传说,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精通绘画,但很可惜他的画作没有一副能够流传至今,但是据说有一次绘画比赛中,他画出的葡萄连鸟都飞

  • 宋朝秘史: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给岳飞的信函,宋高宗简介

    公元1107年的6月13日,宋高宗赵构出生了。说起赵构,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岳飞。民间一直流传的,说是奸臣秦桧等阴谋陷害,杀了岳飞。从现代人的思路和掌握的材料看,显然这是站不住脚的,毫无疑问皇帝赵构才是主谋,而事实上,赵构不仅批准杀了岳飞,连大理寺原判流放的岳飞之子岳云,也改判诛杀,大约可见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