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徽宗毁掉与辽国的“百年和约”为的是什么?

宋徽宗毁掉与辽国的“百年和约”为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70 更新时间:2024/1/5 23:39:50

说到宋徽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提及“燕云十六州”,那绝对是大宋王朝的一个巨大痛点。

众所周知,“燕云十六州”这个北方天然的地理屏障,从大宋王朝建立之初就被北方大辽王朝所控制。这对于大宋王朝来说,犹如头悬利剑一般,随时都有亡国之危险。为此,大宋王朝开国之初的三位帝王(太祖、太宗和真宗)都不同程度地就围绕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与大辽王朝发生过军事冲突,都未能如愿收复。不过还好,

终于在真宗一朝宋辽双方都疲于战事而达成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随后,宋仁宗执政时期,更是以宽容与怀柔,深深感动同时期执政的辽国皇帝,两国成为兄弟之国,为两国之后百年和平奠定了夯实基础。

然而,这宋辽“兄弟般”的友谊,却在宋徽宗执政时期被打破。而且,首先划破宁静的和平并不是军事上更加强悍的大辽,而是一直以孱弱为主基调的大宋。

宋徽宗之所以要主动与辽国决裂,还确系要干一件很刚的事,而且决定帝朝命运的大事儿——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并且“成功”地收复了“山前七州”

,完成了先祖们梦寐以求之成就。

宋徽宗竟然会有如此胆识与过人能力?

说到宋徽宗,后人通常的第一印象就是,亡国之下的卑躬屈膝与苟延残喘,其次就是他那绝冠历代帝王的文艺成就,再次就是他为了满足个人喜好而搜刮民财的败家所为。如当年宋哲宗丞相章惇,对时为亲王的宋徽宗评价“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一般,这位“轻佻”的一生的君王,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这般的凌云壮志,确实难以置信。

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了这位颇有艺术细胞的帝王如此之大的决心与信心呢?

这就要结合当时大宋王朝内外两大方面之情况,来加以分析与研讨了。

先来说宋朝内部。从当时的王朝内部统治情况来看,促成收复北方领土的大事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或者说有两个主要因素:

其一,激进主战派占据绝对上风

自从宋神宗开“熙宁变法”,宋王朝的党派之争就此拉开序幕,仁宗朝相对和气的朝风一去不复返。

由于神宗皇帝英年早逝,权柄又几度更迭,而政治方向更是忽左忽右,这无疑加速了朝野党派之争的恶化。从早期的政见不一,相互排挤,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无底线不分是非,仅以要致对方于死地为根本目的,朝野风气每况愈下。

而到了北宋末期,也就是徽宗执政时期,更因任用奸佞,更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由于保守派的单纯道德说教,因毫无实际操作可为,而被彻底摒弃。而改革派也早已失去了刚柔并济的耐性,成为刚性的激进和好战。这些人在给王朝带来了连绵征战的同时,更将王朝的财政状况带入了困境。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蔡京童贯

蔡京的上位并且掌握朝政实权,就是因为能敛财,也更能为皇帝个人敛财。

如前文提及,宋徽宗个人爱好广泛并且颇有造诣。但是要知道,走艺术线路是要烧钱的,因此蔡京就抓住了满足皇帝个人私欲的机遇,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中饱私囊的同时,更成为了国家“栋梁”。

而童贯乃宦官出身,因为监军之职而指挥军队,在对阵西夏个别战役取得胜利而名声大噪。

要知道,北宋朝野对军事上的胜利简直就是极度渴望。因此“颇有军事才能”的童贯就成为了王朝实际上的军事统帅。而战争相对于搞艺术更是一件烧钱的事儿,但是对于激进主战派而言,战争是自己谋得功绩而加官进爵的捷径,因此一定要大搞特搞。至于钱,不是他们考虑的事儿。

其二,民怨四起,妄图转移国内危机

北宋政府面对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解决方案就是简单粗暴地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其必然导致民怨四起,反朝廷武装遍地滋生,南方方腊起义就是例证之一。

面对国内岌岌可危的不利局势,北宋当权派们并没有想方设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想了一个浑招,通过对外矛盾而转移国内民众视线

,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人民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于是乎,就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伟大构想。因为没有什么还能比造成这项伟业,更能够振奋人心。

但收复“燕云十六州”谈何容易?

就在北宋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外部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给了北宋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

上图_ 完颜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汉名完颜旻

说完宋朝内部,再看外部情况。大辽王朝建国百余年,太久的承平盛世,让辽国人早已经失掉了原本契丹民族应有的战斗力。再加之末代皇帝天祚皇帝,能力平庸且贪图享乐而玩物丧志,致使大辽王朝国力急剧下滑。而就在此时,关外白山黑水之间的一支强悍民族部落对大辽王朝发起了致命的冲击,这就是女真部落,后来建立了大金王朝。部落首领名曰完颜阿骨打,也就是日后的金太祖皇帝。

这完颜阿骨打究竟有多强悍呢?他敢于仅凭几千人马,以反抗辽国压迫为名起兵反辽。而且仅历时不足两年时间,就攻陷辽国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将关外东北领土据为己有。

大金王朝的迅速崛起,让宋朝人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而他们所谓的希望并不是趁辽国虚弱主动出击而收复失地,而是借助于外交和金钱(原本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企图让女真人成为自己的雇佣兵,帮助自己或者干脆说是替自己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

利益驱使,北宋王朝率先派出使臣,主动与建国不久的大金王朝接洽,商讨共同伐辽大计。而金国方面虽然凭借一时之勇占据大片领土,但是实力上尚不足以一口吃掉大辽,另外经济基础薄弱的金国人,更急需北宋的经济支持。因此在双方获益的大前提下达成共识。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金双方签订“海上之盟”,宋金合作正式启动。

事后证明,北宋王朝这绝对是一招昏棋,如同引狼入室,玩火自焚。

其实,当时北宋朝廷并不是没有反对“联金抗辽”的声音,有些头脑相对清楚之士就提出过,辽国与大宋和好百年,并且文明程度相对较高,有这样的北方邻居更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北方民族入侵。

而女真金朝,并非开化民族且能征好战,这相对于辽国更加不好控制,一旦这样的国家雄据北方,对大宋而言岂不是更加危险?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其中的弊端。

但是,北宋君臣此时已经无暇顾及这看似虚无缥缈的隐患了,他们急需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这管“鸡血”,成为其吹捧和粉饰这末路盛世的资本,幼稚地认为王朝统治危机就此烟消云散。掩耳盗铃和利令智昏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真是应了那句流行语“上帝要让其灭亡,必将让其先疯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项羽当初如果重用韩信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为什么不直接打项羽,韩信评价项羽原文,项羽vs韩信

    对项羽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胯下之辱后投奔项梁,项梁死后项羽接管军队,韩信也就归项羽管。韩信在项羽手下当个执戟郎,有机会见到项羽的,韩信曾经给过项羽战争的建议,项羽不听。戏下分封后,项羽东归,刘邦南下,韩信就投奔刘邦了,成为“汉初三杰”!项羽和韩信如果

  • 隋朝将领沈光的实力怎么样?轻功第一,被称为“肉飞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唐十八条好汉排行榜罗士信,沈光健,隋朝杨智积

    隋朝将领沈光的实力怎么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沈光的父亲沈君道,原来是陈朝吏部侍郎,陈灭后归顺隋朝,做了一个小官吏。在这个家庭中长大的沈光,从小很有志向,一心想着长大以后能建功立业。所以就养成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他喜欢结交豪侠之人,后来就成了长安城中浪荡弟子里头的

  • 明中期第一名将:揭秘马芳的传奇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名将大全,马芳的儿子,明朝三十大名将

    提起明朝的名将,大家都会想到徐达、常遇春、戚继光、袁崇焕这些名字,其实,在明朝中后期,还有一位名将也足以跟他们媲美,就是马芳。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马芳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勇不过马芳”之称,身经百战,无战不胜,时人称赞道:“威名万里马将军,白发丹心天下闻。”《明史》也

  • 助武则天登位的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二十四功臣排名,历史上武则天的结局,武则天死后武家人的结局

    李世民死后,把武才人安排到感业寺当尼姑。感业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后所寨,现感业寺小学即建于寺内。是唐代禁苑内的皇家寺庙,现存有石栏和武则天汲水井一口。为何寺名“感业”,因为该寺是隋炀帝建造的。隋炀帝年号“大业”,修大运河,攻高句丽,自己也被自己的伟大业绩感动了,因此造寺,取名“感业”。

  • 皇帝强占大臣的妻子,结果生下一子家喻户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家喻户晓的英文,家喻户晓的意思和造句,大臣职位表

    自古以来,皇帝身为九五之尊,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存在没有之一。自秦始皇时期便开始实行的君主专制一直延传至后世的所有君主。皇帝身为至尊之人,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因此他的待遇自然也是全天下最好的。皇帝不仅享受着衣食住行上的奢华,就连在女人方面也是拥有顶好的资源。身为帝王,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就有什么样的

  • 揭秘:历史上的萧宝卷有多爱玩贪玩享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小小五千年内政有什么用,翻开历史的长卷,萧宝卷为什么不封潘玉儿为后

    在南北朝时代,各种奇葩地帝王层出不穷,演出了一场场荒诞无比的人间闹剧,而在其中,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卷的表演,堪为众人之中的“翘楚”,就是把他放在历朝历代的荒唐帝王中,他也绝对可以C位出道。萧宝卷的母亲是以貌美聪慧出名的刘惠端,可惜的是红颜薄命,在萧宝卷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就交由潘妃抚养。他的父亲萧

  • 韩信死前提到一个人,刘邦立即下令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把韩信杀了吗,刘邦先死还是韩信先死,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众所周知,刘邦通过众多将士的帮助,成功打下了江山,在众多将士中,萧何、张良、韩信功不可没,尤其是韩信,韩信为刘邦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会带兵打仗,而且善于兵法,行军打仗靠得不仅是军队数量,更要看谋略,而韩信却是两者兼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韩信最后被吕雉处死,在临死前,韩信提到一个人

  •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灭其家族 简单说就是威胁到了皇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卫青死后的大将军是谁,卫青怎么被灭族的,汉武帝灭了卫家吗

    你真的了解卫青死后家族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就整个汉朝来说,最强大的时期那就是汉武帝时期。虽说汉高祖也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但是他没有汉武帝时期那么富裕。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开国皇帝的原因,在什么方面都没有稳固,处于一个晃荡的朝代,所以在汉武帝这个时间来说,不管是从财力物力人力都比他

  • 顺治并不喜欢康熙 顺治为何还传位给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为什么这么喜欢弘历,顺治想把皇位传给谁,康熙为啥喜欢弘历

    对顺治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初期有很多迷案,包括顺治驾崩之谜,康熙继位之谜,作为历史上执政时间最久的帝王,康熙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关于他的继位的讨论也是不绝于耳。根据正史记载,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就因病重卧床,临终时候认定当时年仅8岁的皇

  • 吕不韦有哪些思想主张?历史是如何评价吕不韦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不韦的评价,如何评价吕不韦这个人,吕不韦著作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