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末才女贾云华是什么出身?她的感情生活怎样

元末才女贾云华是什么出身?她的感情生活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3/12/30 8:58:13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元末才女贾云华的故事。

元末才女贾云华是杭州豪绅贾平章的千金,在她未出生时其父曾与人指腹为婚,替她订下了与魏家公子的婚事。

不过,与其她受父母之命影响的女孩相比,贾云华的爱情是幸运的,在包办婚姻的时代背景下她遇见了让她一见钟情的心上人魏鹏,这种运气已令人称羡。然而,贾云华与魏鹏终究逃不过“门第之别”的世俗眼光,他们之间的爱情亦以悲剧收场。

当贾云华长到及笄年华时,魏鹏前往杭州提亲。由于,当时魏鹏的父亲刚刚过世,魏家有些家道中落的迹象,所以贾母仅让女儿“以兄妹礼数见魏鹏”,摆明了想赖掉这桩“指腹为婚”。从地域上来推测,两人在此之前绝无见面的可能,所以,也就少了“两小无猜”这一相识相知的环节。可偏偏贾云华与魏鹏对对方一见钟情,“遂得韵语之欢”。

贾云华本就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才女,这魏鹏亦是才华横溢之人,所以两人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然而,即便两人再相谈甚欢,想要成婚也得过了贾母这一关。贾母觉得魏家早晚破败,根本不愿将女儿许给魏鹏,还暗中做了些棒打鸳鸯的无情之举。至此,心意相通的两人被生生拆散,魏鹏不得不离开贾府,与心上人无缘相见。

这期间,贾云华作了很多离别诗:

两人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中,魏鹏将对贾云华的思念化作动力,苦读两年决心考取功名,贾云华则将对爱人的思念诉诸诗句,并在心中默默祝福魏鹏如愿以偿地金榜题名。可惜,现实再次对这对小情侣以痛击,两年后魏鹏虽金榜题名跻身仕途,但他们二人的婚事再次遭到贾母的阻挠。魏鹏以为自己已是士人,理应比从前更受贾母重视。

谁知贾母眼高于顶,根本看不上只是个儒学副提举的魏鹏。当魏鹏登门拜访时,贾云华与心心念念的爱人旧情复燃。然而,贾母仍是一副爱答不理的表情,并找种种借口想要赖掉这桩婚事。贾母早就为女儿选好了后路,准备将贾云华当成联姻的工具,把她许配给更有权势的望族。

屋漏偏逢连夜雨,再次碰了一鼻子灰的魏鹏,收到母亲过世的噩耗。他依依不舍地与心上人贾云华作别,回乡为母亲操办丧事。谁都没想到,两人的这次别离竟成为此生不见的永诀。贾云华恋恋不舍地对魏鹏说道:“兄此行不得归,守丧三年,远隔千里,生死离别,在此一行。我命薄于春冰,身轻于红叶,既然委身于你,岂肯再嫁他人?”

这番告白情真意切,想必魏鹏听来必定大受感动。为了让魏鹏记住他们的誓言,贾云华又作了一首《踏莎行·随水落花》,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在“落花”、“飞箭”、“千年怨”这些字眼里,我们只能读出对时代深深的无奈。纵使两人爱对方爱到了骨子里,可因社会背景所限,他们终究无法走到一起。“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三大人生之苦,均被这对小情侣经历了。

倘若贾云华能熬到母亲回心转意,或魏鹏能大胆一些带着心上人远走高飞,那么,这首诗一定会成为感人至深的定情诗。

然而,贾云华自知这一切都不可能,所以才写出“盟誓无凭,情缘有限,愿魂化做衔泥燕”的句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亦将这首诗定性为诀别诗。

魏鹏离开贾家后,没过多久,贾云华便思念成疾,像丢了魂一样倒在病床上。四方名医束手无措,“云华终日不食,卒以病亡”。

一代才女为情所困,最终,死在了追求爱情的道路上。

贾云华故去后,她的母亲一定会为此追悔莫及,魏鹏亦会在料理过家事后来到贾云华墓前缅怀。可这一切,都已于事无补。斯人已逝,正值青春年华的贾云华,早已魂归天际。贾云华对爱情的执着,被时人收录进《奁诗泐补》。

《奁泐泐补·自序》有云:“泐奁诗一而再,再而三,兹又续补,得之不易也……独是在昔闺吟,人湮世远,或秘于绮阁,或藏于名山;近代名姝,又多产于他邦,贮于金屋。余末由采杜若以遗下女,拾尽绣闼珠玑,总成一编。顾乃虚酣绮梦,数十余年,随见随泐,续而又续,因思夫奁制之不易得也。”

或许是有感于贾云华的爱情悲剧太过凄美,明朝小说家昌祺根据这则故事改编了《贾云华还魂记》,在字里赋予了贾云华新的生命。然而,这仍是自欺欺人之举,根本无法改变贾云华死于封建压迫的既定事实。如今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以贾云华的经历为鉴,避免类似的事重蹈覆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王凌:曹操曾救了他,司马懿篡权时他挺身而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不死司马懿能成功吗,司马懿劝曹丕称帝,马超为何要起兵反曹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会对一个忠臣留下深刻印象:司徒王允。《后汉书》记载,王允是太原祁县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饱读书史,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声名鹊起,“州郡为冠盖”,被世人赞誉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王允年少有志,立志要干一番事业,报效国家。十九岁时,王允踏上仕途,担任州县小吏。东汉末年的黄巾起

  • 慈禧身边宫女的伙食待遇有多好?不比王公大臣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璎珞陪皇上吃饭,慈禧太后一顿饭吃多少道菜,高考前和高考后的伙食待遇

    何荣儿,出身满洲旗人之家,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十三岁时,在一次宫廷选秀中被选中入宫,成为一名宫中婢女。何荣儿长相俊秀,聪明伶俐,又吃苦耐劳,得到慈禧的垂青,被调到慈禧身边供职长达五年之久,后因年龄增大出宫嫁人。但婚后不久即再度入宫侍奉慈禧,并在庚子国变中一路伴随慈禧西行,亲眼见证了慈禧和清朝

  • 作为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历史上曹睿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曹叡生于建安九年(204年?),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

  • 三国大将后代隐居深山,后来差点干掉吴三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现有后人吗,吴三桂下场子孙杀光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1644年,崇祯皇帝殉国后,吴三桂带领4万关宁精兵镇守山海关。关内的李闯王,和关外的清朝多尔衮,都向吴三桂伸出橄榄枝,想招降吴三桂,进而把军事要地山海关抢在手中。清朝和李闯王两个武装集团,在明朝灭亡后成为两个竞争对手,谁若占领山海关,谁就占得

  • 曹芳在历史上是什么评价?曹芳又是被谁废为齐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河南豫剧刘兰芳,历史对万历的评价,魏国曹芳在位多长时间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第三位皇帝(239年1月22日-254年10月17日),疑为魏武帝曹操曾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曹芳,字兰卿,因魏明帝曹叡的亲生儿子全部夭折,所以曹

  • 揭秘:常遇春的二儿子跟朱元璋有什么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遇春与朱元璋关系,常遇春儿子常茂的武器,朱元璋会不会杀常遇春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统一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带领北伐军挥师北上,兵锋直指元大都。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如今已成了腐坏不堪的残破王朝,根本无力抵御,元顺帝无心恋战,仓皇北上,出居庸关逃往漠北草原。为了除恶务尽,常遇春亲自带领一支精兵,星夜兼程直扑元朝在塞外草原的另一个战略

  • 历史上真实的完璧归赵是什么样的?蔺相如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秦王是谁,秦王赵王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完璧归赵蔺相如做了什么

    每当一提起完璧归赵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完璧归赵,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蔺相如机智勇敢,面对秦王也丝毫不惧,而故事中的秦王则是个无恶不作,欺软怕硬的无耻之徒,甚至还想强行昧下和氏璧,为世人所不齿。故事中的秦王,其实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秦国也

  • 刘备救下的一个奴隶:彭羕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为什么刘备没救关羽,刘子固最后去哪了,项羽被灌婴杀死

    魏蜀吴三国的帝王,刘备、孙权和曹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非常重视人才,都具有慧眼识人、礼贤下士、放手用人等诸多优点。无论是魏蜀吴哪一方,都因此获益匪浅。三国各自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精通文才武略的贤能人士,为各自主公运筹帷幄,效命疆场,三国纷争也因他们而变得更为精彩纷呈。三国之中,要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数刘

  • 曹奂:曹魏政权的末代皇帝,在位期间被司马炎篡权夺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曹奂(244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末代皇帝(260年6月27日-266年2月4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曹奂,本名曹璜,字景明,正始五年(244年)出生在燕国国都蓟县(今天津蓟州),魏

  • 刘备小时候立下过什么誓言?野史中是怎么记载刘备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先后得到哪些城池,刘备最初的兵马,刘禅立太子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典略》称刘备原本是东汉临邑侯国的枝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