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文王嬴柱的在位时间为什么只有三天?他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秦孝文王嬴柱的在位时间为什么只有三天?他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09 更新时间:2023/12/17 1:20:02

你知道秦孝文王嬴柱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公元前306到前251年,中国正处于最混乱的时代之一:春秋战国。准确说,是战国中后期。我们将目光定位在武力强悍的秦国,这五十几年专属于唯一的大王: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姓嬴名稷,母亲就是史上著名的宣太后,芈八子。嬴稷的前半生,称得上命运多舛:幼年被送到燕国做人质,饱尝监视的痛苦。最麻烦的是,一旦秦赵两国交恶,那么身为质子将首当其冲。

回国后,即便做了大王,也不能独揽大权,宣太后跟魏冉很长时间把持着前朝和后宫,这二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舅舅,血亲之间。可能命运大多数时候都是公平的,秦昭襄王从磨难中长大,成为了秦国在位时间最久的大王之一。

凡事此消彼长,就像如今的英国女王一样,嬴稷在位久了,他的儿子在位时间就会缩短,只有三天。

这个倒霉蛋儿即秦孝文王,大名嬴柱。

根据历史记载,嬴稷去世时,年过75,此时嬴柱已经五十有二,而且久病缠身。这年的十月份,嬴柱被大臣们簇拥着,行完祭天之礼,终于接过等待良久的王位。而不知是因为一番操持下来太过劳累,还是激动不利于老年人(必须成人,在古代,而且是春秋战国,五十二岁就是老年人了)的病情,三日之后,秦孝文王一命呜呼,宣告归天。登基礼毕,秦国紧锣密鼓地进入国丧。

特别有意思的是,向来不惮于春秋笔法的古籍,对待如此短暂的在位都有点束手无策,《史记索引》记载:

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寿陵。

哪里有一年那么久啊。再来看看《史记》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干脆直接忽略掉嬴柱的在位时间。哦对了,他在那个时代还有个很好听的称呼:安国君。(封号)

《史记》中说,在公元前250年,也就是秦孝文王登基的这一年,他做了四件善事:大赦天下之罪人(这个天下只限秦国境内),礼遇前朝之老臣,厚待宗庙之皇亲,广开场苑之游乐。

从上面的举措,我们姑且可以承认,安国君有着善良的本性。但是更深一步,恐怕彼时他已经病入膏肓,企图用“做善事”告慰上天,期待冲喜成功的可能。毕竟,在古代这种例子太常见了。

要说秦孝文王没有其他话题了吗?并不是,他很专一。并且因为这份传一,间接造福了整个秦国,来看看个中缘由:

安国君深爱他的妻子,这女子在他做太子时以“妃”的身份陪伴在左右,安国君登基后立刻将她封正夫人,即历史中所谓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姓芈,与宣太后一样,都来自遥远的楚国。

前面提到“传一”,最有力的证据是:孝文王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而华阳夫人无子,可他就是要立爱妻的孩子做太子。孩子从哪来?吕不韦给出了答案:质子嬴异人啊!

嬴异人也是安国君的儿子,但并不得宠,因而早早地被遣到赵国做人质(熟悉的一幕降临,发生在嬴稷那儿的事再次上演)。吕不韦是个大商人,他两眼冒光地发现了小小质子身上巨大的市场前景:在其危难时助他扭亏为盈,自己将是第一功臣。

于是,吕不韦为嬴异人制定了并行的两条路线:1,在秦国,抬高自己的价值。2,在赵国,寻求逃离的办法。

这边儿华阳夫人经常叹气,眼看青春不再,岁月蹉跎,可是竟没个一子半女承欢膝下,日子是多么寂寥,未来是多么的没有保障啊!吕不韦早就算准了突破口,带着厚礼前来游说:那个质子嬴异人啊,是又乖又怂,天天念叨您的慈祥,说未来要孝顺您!

华阳夫人一开心:成吧!他想孝敬就让他孝敬,我认了他这个儿子!

如此一来,嬴异人开心,自己的价值得到提升;华阳夫人开心,未来有了依靠;秦孝文王开心,爱妻不再无后;吕不韦开心,因为三个老板都开心了。

后面的事情,就都是我们了解到的样子了,三日一过,安国君去世,太子嬴异人登基,几年之后,赵国将异人的老婆赵姬和孩子嬴政送回,一家团聚。不久,小嬴政登基,拔剑出鞘,指点江山。

后记:安国君在位三天,嬴异人在位三年,前辈的昙花一现,迎来了真正的皇者。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统一六国,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这个分裂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治能被选为太子,那他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治很懦弱吗,李世民为什么选李治为太子,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治。大唐的建立者李渊当时是山西太守,他在举兵反隋之前,因为一些恩怨就把阴月娥的父亲给得罪了,阴月娥父亲是很缺德,直接刨了李渊家的祖坟。这是个十分缺德事情呀,所以这两家的仇也就越结越大。李渊建立大唐之后,直接灭了阴月娥父亲的三族,但是却单独留下了阴月娥,他还把阴

  • 慕容绍宗在南北朝名将中也是翘楚,为何说他的死有点憋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受封疆华容是被打死的吗,仲堃仪为什么恨慕容离,五代十国名将一览表

    南北朝时期,各国征战不休。乱世之中,英雄辈出,这也是一个盛产名将的时代,慕容绍宗就是这些人中的翘楚,可惜这位名将死得有点憋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年轻时的慕容绍宗身材魁伟,胆略过人。在北方战乱之时投奔了他的表亲,北魏权臣尔朱荣。后来,尔朱荣和继承其位的侄子尔朱兆被

  • 李信率领20大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 嬴政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信第一次伐楚为什么失败,秦第一次伐楚为什么失败,王翦伐楚为什么要60万

    你真的了解李信战败后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始皇灭六国第一次统一中原这件事,是但凡聊一下历史都避不过去的一件大事,要说秦始皇嬴政年纪轻轻就完成了这一壮举,除了有多代先祖遗留下来的雄厚根基之外,他自己卓越的能力和个人魅力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应该说秦始皇在执政前期,还是十分明智、理智

  • 历史上,宣太后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宣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大秦宣太后,秦朝的宣太后,历史对宣太后的评价

    你知道宣太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一部《芈月传》,讲述出一个古代女子的奋斗史:身为楚国贵族,却常常遭遇薄待,一朝远嫁秦国,成了万千宠爱的芈八子。然而丈夫去世,皇后弄权,自己跟儿子被丢到了北城以北,那个叫做燕国的地方。但是这些都难不倒芈月,因为她有智慧,有谋略,还有人才的帮助

  • 甘龙有着怎样的政治策略?他为什么要反对商鞅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商鞅变法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旧贵族为什么反对商鞅变法,反对商鞅变法的是哪些人

    甘龙,秦孝公的臣子,《商君书》、《战国策》中都有记载的变法反对派,秦国的世族民臣。后来,他的孙子甘茂和甘罗都受到了秦国的重用。甘龙先是上大夫后来是太师,他实际上是世族领袖与复辟势力的核心人物,也是整个变法势力中的最大的政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甘龙的人物个性,要从

  • 冯媛为了得到汉元帝的宠爱,她给自己制造了什么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元帝的儿子有几个,汉元帝冯婕妤,汉宣帝老婆

    汉元帝刘奭一生一共有五个女人,分别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生汉成帝刘骜。昭仪傅瑶——傅昭仪、后来的定陶太后,生了一双儿女;平都公主以及定陶恭王刘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昭仪冯媛,后来的中山太后,只生一子,中山孝王刘兴。婕妤卫氏,卫婕妤,生一女平阳公主。司马良娣(元帝未

  • 诸葛亮安排后事时,没有叫来魏延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延死时多少岁,诸葛亮杀魏延的真正原因,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出奇兵

    诸葛亮在临终前安排后事,为何没让魏延在现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在经过了三年的劝农讲武后,他再一次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准备率军北伐,为了增加北伐的成功率,他派出使者到东吴,希望孙权可以在他北伐时一同攻打曹魏。四月时,诸葛亮率领的大军在到达了郿县后,就

  •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但为何说他情商实在太低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赵国名将韩徐为,廉颇打过败仗吗,廉颇背叛了赵国吗

    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四起的年代,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天下之间征战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但是战国时期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比如说像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大名将,四人之中随便拿出一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廉颇,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和白起、李牧、王翦并称战国时期的四大名

  • 唐朝贞观年间发生蝗灾时,李世民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贞观年间的重大事件,贞观楚王,贞观三年蝗灾有多严重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汉字“灾”在秦代的写法是由“巛”和“火”合成,上下结构,意思是:“水火成灾”。因为在古代,水灾和火灾都是严重的灾难,对人类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实际上,在封建社会,除了水火之灾外,还有其他自然灾难是帝王较为忌惮的,例如蝗灾。

  • 刘恢的一生有多憋屈?他最后为何殉情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荣为什么被杀,刘据死了刘彻醒了,男友说他憋屈难受怎么回复

    你知道刘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邦中年崛起于乡野,一步步从庭长、起义军领袖、汉王迈到汉皇,可谓艰辛非常。他登基以后,厚待自己的家人,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都追封一遍,这里是褒义,说他孝顺。当初刘邦为了成功,分封异姓王,然而建国后部分异姓王反了,部分被杀,这样一来,同姓王替代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