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彭时高举新科状元后为何会遭来一帮带着兵器的锦衣卫呢?

彭时高举新科状元后为何会遭来一帮带着兵器的锦衣卫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97 更新时间:2024/1/5 2:46:21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彭时高举新科状元后为何会遭来一帮带着兵器的锦衣卫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朝正统十三年,正逢戊辰年科举,在殿试发榜的第二天一早,十来个锦衣卫手持兵器,粗莽地闯入贡院外的一个客栈里,他们要来找一个人,此人名叫彭时,是昨天刚刚中榜的新科状元。按理说,彭时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状元及第,应该是件大喜事,为何会遭来一帮带着兵器的锦衣卫呢?原因非常可笑,原来,彭时因为早上睡过头,错过了上朝谢恩的时间,让明英宗非常恼火,所以派锦衣卫来“请”。

明朝时期,江西出了许多才子和政治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前两次的科举状元,都是江西人。朱棣成立内阁的时候,第一批内阁大臣一共有7人,其中有5人来自江西,包括解缙胡广、金幼孜、杨士奇等人。因此有“明朝读书人大多在江西”之说。在永乐十四年,江西吉安出生了一位神童,此人名叫彭时,他聪慧过人,很小的时候就研读春秋,长大后,成了名震一时的大才子。

32岁那年,彭时进京赶考,在会试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时明英宗22岁,亲自主持殿试,在殿试中,彭时文采斐然,明英宗大喜过望,对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江西西安人)说:“你这个老乡,有大才。”果然,在当天发榜之后,彭时居一甲第一名,被明英宗钦点为状元。这是明朝建立以来,江西的第九位状元。

在古代,中状元是学子们梦寐以求之事,很多江西官员以及科举同年们纷纷祝贺。按照惯例,新科状元要参加第二天的早朝,并且亲自向皇帝呈上自己的谢恩表。宫中的宦官生怕彭时不知道,特意来彭时住的客栈交代明天早朝的事情。彭时非常激动,早早将朋友们送走,然后写好奏表,就等第二天上朝谢恩。

写完奏表之后,反复检查,没有问题。此时已经到了午夜。彭时丝毫没有困意,越想越激动,干脆不睡觉了,坐等到天亮。 彭时少年时家贫,从小天资聪明,读书也很刻苦,因此熬夜也是家常便饭。彭时认为,反正自己也睡不着,熬上两三个时辰就天亮了,到时候及时入朝谢恩,然后等待皇帝安排职位,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这一熬夜,却出了大问题。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记载:

(正统)十三年,彭时中状元,当上表谢恩之夕,坐以待旦,至四鼓,乃隐几而寤,竟失朝。

也就是说,彭时一个人坐等上朝,不知不觉有了困意,四更天(凌晨3点左右)的时候,竟然靠着茶几睡着了。到了上朝的时间,彭时还没醒,直接错过了早朝。

且说在朝堂时,明英宗坐在大殿上,群臣毕至,就等着新科状元上表谢恩,大家忽然发现,状元竟然没来,现场一度非常尴尬。此时,有御史率先发言说:“新科状元彭时藐视皇恩,狂妄无礼,应当立即捉拿问罪。”明英宗当时也非常生气,同意了御史的建议,命锦衣卫前去捉拿彭时。如果这样,彭时身为新科状元,马上就要变成了囚徒了。但关键时刻,一位老臣改变了彭时的命运,此人就是胡濙。

胡濙是建文帝时期的官员,在朱棣时期受到重用,身为内阁老臣,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位高权重,老成谋国。当时胡濙已经73岁,他拦住了锦衣卫,胡濙对明英宗说:“状元彭时没有来,应该让锦衣卫去‘寻找’,而不是去‘捉拿’,请皇上明鉴。”胡濙把“捉拿”换成“寻找”,看似简单,其实有深意,明英宗一听,觉得有理。因为皇帝头一天刚钦点的状元,若第二天就成了囚徒,岂不是皇帝识人不明吗?

所以,明英宗示意锦衣卫:“彭时初入朝堂,很多规矩还不懂,你们去把彭时‘请’来。”就这样,锦衣卫才出现在彭时所住的客栈,当看到锦衣卫时,彭时才大梦初醒。《智囊全集》云:

纠仪御史奏,令锦衣卫拿。已奉旨,胡公出班奏:“状元彭时不到,合着锦衣卫寻。”上是之,不然,一新状元遂被拘执如囚人,斯文不雅观。

彭时最终没有成为囚徒,得到了明英宗的原谅,因此成为奇谈。第二年,彭时进入内阁,先后辅佐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并且担任内阁首辅,成为一代名臣。作为明朝内阁首辅,有了这次教训,彭时的后半辈子里,恐怕再也不敢睡过头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的乌拉那拉家族共出过几位皇后?她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何清朝再无乌拉那拉氏女子,乌拉那拉氏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历史真实结局

    乌拉那拉氏家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仝(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至明末,那拉氏分为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

  • 赵匡胤夺位如此轻松 柴荣就没有留下心腹大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赵匡胤京娘之死,赵匡胤对不起柴荣

    很多人都不了解柴荣和赵匡胤,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件事,其实本质上就有些“讽刺”。后周世宗柴荣不是没有留下心腹,而真正能阻碍赵匡胤登基的人,反而被柴荣防了一手。再说透点,那就是御前都点检赵匡胤,他本身才是柴荣留下辅佐柴宗训的心腹,可谁知道,就是这个不设防的心腹,篡夺

  • 在位16年如行尸走肉:汉元帝是个怎样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鲜卑族的历史,东汉末年贵族,汉昭帝在位时间

    历史上很多太子都为争夺皇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不过在汉朝时期是有这样的一位皇帝,比较特殊。汉朝时却也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文艺多情,把皇位当做负担,在位16年如行尸走肉。他就是汉元帝。他的父亲汉宣帝虽然说看遍了不少的人,被人们称为慧眼识珠,在他统治时期老百姓安居乐业,堪称一代明君。只不过,他也有看走眼的

  • 养子和亲生儿子相比 朱温为何不传位给亲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养子和继子哪个更亲,养子和亲生的女儿矛盾,养了19年的儿子不是亲生的

    对朱温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908年,朱温的儿子们纷纷把自己宠妃裹好了,送到父亲的寝宫里,笑嘻嘻地说:“父皇,这是我爱妃,今晚让她陪您。儿臣先告退了。”朱温大笑着接受了,一夜无眠。这之前,朱温的儿子们都被派去前线作战了,他便把儿媳妇们召进自己宫中侍寝。后

  • 从养猪的到封侯拜相,公孙弘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主父偃简介,养猪一辈子亲身经历,马周被重用的原因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出身很不好的大人物,他们能留名青史,除了有很好的才能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有“伯乐”。他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个以丞相封侯的人,以一个放猪的无名小卒成为一国的丞相。四十岁才开始学习的他,到底有什么能力让国人两次推荐。又因为什么被好朋友嫌弃呢,他便是西汉传奇人物——公孙弘。公孙弘在年轻的时候当过

  • 宋朝第一美人赵福金在靖康之难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徽宗和宋钦宗为什么不逃走,南宋谢太后为啥投降,靖康之难的原因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宋朝第一美人赵福金的故事。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女性地位十分低下,一时间沦为了男性的附属品。有时女性甚至会成为社会舆论攻击的对象,历史评说,甚至会将君王的不作为所有一切原因都归结于他们身边的女性

  • 孙权手下最聪明的大将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策手下有哪些大将,孙权的儿子最后怎么样了,刘备手下的大将排名

    在《三国演义》中,天下三分局势已定之后,东吴成为了天下第二的霸主,孙权雄据江东,手下能征善战之将也是非常多,如韩当,程普,周泰等等。江东名声最大的将军非周瑜莫属,但要轮到谁最聪明,恐怕非陆逊莫属了。陆逊在很早的时候便显示出了自己的才华,21岁时成为了孙权的幕僚,当时海昌县出现了饥荒,陆逊被任命为屯田

  • 乾隆帝慎嫔的一生是怎样的?她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多大死的,魏慎嫔,如懿传慎嫔

    慎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如懿传》中索绰伦·阿箬,如懿陪嫁侍女,阿玛桂铎善治水而引起皇帝注意。后背叛如懿成为乾隆妃嫔。性格张狂,不知轻重,自命不凡,爱慕虚荣,言语尖利伤人。表面得皇帝宠爱,其实被皇帝厌恶冷落,却引起嫔妃嫉妒,有苦难言,脾气日渐

  • 白贵人柏氏:乾隆帝怡嫔的胞妹,曾当了46年常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庆恭皇贵妃,乾隆妻子富察氏,柏氏砰砰系列怎么样

    白贵人柏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秀女,于旗属女子年十四而合条件者,由八旗都统造册,送户部奏请引阅,以备妃嫔之选,或指配近支宗室,谓之“秀女”。秀女选拔分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前者每三年挑选一次,后者每年挑选一次,分别由户部和内务府主持。《如懿传》中的白蕊姬

  • 朱温明明可以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温为什么要杀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高炽为什么不打汉王,朱泚有没有当皇帝,朱温怎么被灭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温和皇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天复元年八月的一个夜晚,夜已深沉,洛阳城内皇宫之内发生了一起惨烈的命案。左龙武统军硃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趁着夜色,率领叛军进入皇宫之内,当着皇后和宫人们的面儿,刺杀了大唐的皇帝——唐昭宗。虽然朱温随后急撇干系,并大骂几个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