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慈禧本一直低人一等,她为何能改变命运?

慈禧本一直低人一等,她为何能改变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34 更新时间:2024/1/4 1:47:17

你知道慈禧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实际掌权人。她的风评非常不好,这是无法辩驳的。慈禧身上的“骂名”,部分来自于对权力的迷恋,部分是因为许多丧权辱国的决定,还有部分与阴沉的性格有关。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有研究的必要,因为能够从一名小小“嫔妃”发展成清代“大佬”,绝非偶然。

1852年,叶赫那拉氏踩着大清朝的小尾巴嫁给了咸丰帝。为什么说是“小尾巴”呢?因为咸丰是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皇帝了,在此之后的同治、光绪、溥仪,几乎毫无主观能动性。这一年,慈禧17岁,咸丰21岁。

不要以为太后天生就是太后,年轻的慈禧也经历过“低眉顺眼”和“落于人后”。首先,在她之上有中宫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其次,同一天选秀,同一天入宫的丽贵人更加受宠,她先一步给咸丰诞下皇女,立即被封妃,时间比慈禧足足早了十个月。

那么许多事都差人一步,低人一点的慈禧,是如何改变命运的呢?因为四件事:

1.诞育咸丰唯一的儿子。咸丰帝去世的时候只有30岁,他只有过两个儿子,其中玫贵妃的孩子活了一天便夭折。如此,在咸丰去世时候便只有独子可立,慈禧成为小皇帝背后唯一的亲人,这是她成大佬的第一步。当然,前方还有层层阻碍。

2.打败顾命八大臣。皇帝年纪太小,国家就必定有隐患,咸丰不是傻子,他设置了两道预防机制:1.分别把象征着皇权的印章交给儿子和皇后,以备小皇帝(也是他背后的生母)专断。2.安排了怡亲王、郑亲王、协办大学士尚书等八位顾命大臣,组成中央智囊,互相制衡下为国分忧。如果以顺治皇帝给儿子康熙做的准备为模板,其实咸丰做这么多也就够了。只是,慈禧不是孝庄,她的权力欲望战胜了治国理智。公元1861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或被革职或被斩首。慈禧面前的阻碍,又少了一个。

3.拥立新皇帝。同治死后,膝下无子,自然也就没有直系亲属可以继位。惯例:必由皇室宗亲出一个可堪大任者登基。这个时候实权掌握在谁手中,决定了新皇帝的性质,例如北周权臣杨坚,他会拥护一个“儿皇帝”,因为他的目的是立个傀儡,以后的大事全有自己决定。再例如北宋仁宗,他则必须选拔能人,方可延续大业。慈禧,是前者。(有前者的动机,但远远不如那些人优秀,这点文末会说)

公元1874年,在有“更优解”的情况下慈禧坚持立年仅四岁的奕訢登基,是为光绪。光绪皇帝生母正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4.慈安去世。同治在位时,东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其中慈安太后曾经的身份是咸丰皇后,如此,比前身为贵妃的慈禧地位更高,这里无关与同治血缘之亲属,只看嫡庶。同时,当初咸丰帝把象征皇权的两枚大印分别给了儿子跟皇后,即便未来是慈禧代替同治手握大印,却仍旧不是皇权的直接掌握者。

光绪七年,慈安在钟粹宫暴毙身亡,死因成谜。史书说是因病去世,但也有许多野史猜测,就连溥仪都在他的自传里也提出了不正常死亡的怀疑。(这里不引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我的前半生》)

无论如何,到此为止,慈禧完全意义成为“大佬”,前朝后宫。

“大佬”是个事实判断,并不带有褒义色彩。事实上,慈禧在历史中的骂名无数,而背后原因,众说纷纭。通过以上四点梳理,我们也能够得出些许结论:

纵观历史,那些励精图治 披荆斩棘开创新朝代皇帝都在摸索追求着同样一件事,那便是如何让国家统治的更久。

渐渐地,他们得出几个共同结论:预防外戚,遏制权臣,不宠宦官,于外部重视交流,于内部分散百官大权,总体上加强中央集权。进而设计出许多封建背景下相对科学的制度。

反观慈禧呢,自己就是外戚,亲手树立了如恭亲王一样的权臣,沉迷宦官的谄媚,对外交流一再示弱,辛酉政变又把分散的臣权全部聚拢,事事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何,前文提到杨坚时会说,慈禧有着同样的动机,却远远不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娄昭君有多厉害?六个儿子中四个都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娄昭君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我们看来,皇帝之间“子承父业,兄终弟及”是正常的模式,而皇位在四个兄弟之间辗转易手,就比较罕见了——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代郡平城。平城内有一望族,家主姓娄,乃是北魏真定侯娄提,娄提有一孙女,捧在手心,名叫娄昭君。传说,昭君美貌

  • 褚蒜子如何以女子之力辅助幼主,匡救危难的东晋社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夏,晋成帝司马衍病重,因诸子年幼,下诏立弟弟司马岳为皇太弟,司马岳即皇帝位,是为晋康帝,立褚蒜子为皇后。但天不假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晋康帝司马岳在即位不到三年时就一病而崩。只留下皇后褚蒜子主年仅两岁的太子司马聃,为了维持着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维持司马氏在江南的统治,这个传奇女性

  • 在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这位曹魏将领为何要投靠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春,魏太傅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魏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拜谒之际,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各个城门,率兵占据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史称“高平陵之变”。通过这次政变司马懿掌握了曹魏大权,不久后,司马懿将曹爽、曹羲、何晏、丁谧、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

  • 慈禧当初为什么敢对十一国宣战 慈禧是发自内心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慈禧宣战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中晚期在我们看来异常的腐败,因为清廷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中华文明的落后。特别清朝末期,简直就是血泪和屈辱史。很多人只记得慈禧在位时清廷的懦弱,几乎不战而降签订不平等条约成了日常工作。但是除此之外,慈禧也曾向十一国宣战。喜欢看电

  • 纪晓岚称乾隆为“老头子” 善于应变捡回一条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会聊天是一种能力,可与皇上聊天不仅是一种能力,更需要智慧。网络配图《齐书·王僧虔传》载,齐高帝萧道成喜书法,字写得很好。一次,他问书家王僧虔谁的字第一。王说:“臣书第一。”大家听此言,都捏了把汗。王又徐徐地说:“陛下书也第一。”高帝问其故,他说:“臣书,臣书中第一,陛下书,帝书中第一。”高帝

  • 十三阿哥整饬户部纪律 忠诚辅助雍正帝长达8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至此,如果我们仅仅对雍正帝对其兄弟的迫害感兴趣,而忘记书写他对兄弟的友爱之情的话,就不能说是公正的。不得不说,八阿哥和九阿哥对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应当负有与雍正帝同样的甚至大于他的责任。他们执着于满洲时代的朴素的家族制度,认为父子兄弟应当团结一致、忧乐同享,像君臣这样的做派和形式主义背离了满洲的国粹。

  • 宋徽宗赵佶对茶百戏情有独钟 为茶写专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是,赵佶的一生,宋代点茶茶百戏

    “茶百戏”属于“斗茶”活动中的重要比赛环节,“斗茶”活动始于唐朝,兴于宋代,相信喜欢喝茶的朋友对于“斗茶”这一说法并不陌生。虽说“斗茶”活动现代生活中已不多见,但足以见得“茶百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说到“茶百戏”,笔者莫名地就会想到“皮影戏”,当然,“茶百戏”和“皮影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 解读: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监狱中成长的传奇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十分钟看完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监狱警察迷茫

    核心提示: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

  • 史上最仁慈皇帝赵匡胤作风正派程度超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真的仁慈吗,赵光义为什么要杀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功臣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极大地提高了这几个皇帝的知名度。历史上业绩突出的皇帝基本上都心狠手辣,唯有宋太祖赵匡胤形象仁慈,并且影响到两宋几百年的基调,至今让文人们赞叹不已。网络配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文艺作品里的狠角色

  •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称得上千古一帝吗,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唐朝历代皇帝唐玄宗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