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演讲是真的吗 光绪有没有做过这件事情

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演讲是真的吗 光绪有没有做过这件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50 更新时间:2024/1/3 5:14: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光绪北大演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网上广为流传着一种说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3日,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之日,光绪帝不仅亲自前往参加开学典礼,而且在学校礼堂与一千多名学生来了一场“坐而论道”,发表了一次极为出色的演讲。虽说这个说法广为流传,且演讲内容也极为震撼,但这次演讲恐怕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关于光绪帝在京师大学堂的演讲

关于这次演讲,虽说已在网上衍生出了各种版本,但故事的主体却并未发生改变,只是时间、内容等细节方面有所差异。综合网上的内容,简单叙述一下这个演讲的始末。

在这个故事中,光绪帝带领大臣参加完开学典礼后,随后让孙家鼐将学生召集到礼堂,当着六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教习们的面,表示要与一千余名学生来了一次“坐而论道”。

与大家落座后,说道,“朕从识字开始,老师就在教授朕为君之道。朕亲政之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朕一直在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长益,朕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朕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朕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王长益,因为家贫如洗,在科举上面又是几番落第,颇不得意。这次听说就读京师大学堂每月都有生活津贴,将来毕业后还能谋得一个实缺,左思右想后,虽然心里也并不是十分情愿,但还是到京师大学堂报了名。不曾想,他的这一举动却惹来了同住在旅店里的其他学子们的讥讽和嘲笑。王长益为人忠厚老实,也不善言词,再加上心中多少也有些羞愧,对这些人的谩骂更加不敢还击,只是左躲右闪,尽量回避和那些学子们见面。

谁料到有一天晚上,那群学子们在店中饮酒作对,一时兴起,竟然在王长益的床头贴了副对联。上联是:孝悌忠信礼义谦,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副对联的上联缺了一个耻字,意思是骂王长益无耻。下联少了一个八,忘八,意思就是骂王长益是王八。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名节观念甚重,王长益的面子又比较薄,再加上心胸不够开阔,受了这些天无数的气,心里郁结难遣。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想到科举失意,就读京师大学堂又招致如此的侮辱,一时气愤之下,竟然用床单在房间里面悬梁自尽了。

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朕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朕不是责怪你们,朕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朕想把17年前李鸿章写给恭王信里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17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朕感慨啊。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最后,光绪帝总结道,“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以上便是网上广为流传的光绪帝的演讲,之所以将其全文列出,并不是说这段演讲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个人认为演讲的内容的确不错,对于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振聋发聩。

个人认为这次演讲极可能不存在

京师大学堂作为光绪帝主持改革的一个成果,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似乎很是正常,再加上光绪帝的演讲内容着实不错,因而使得这次演讲活动在往上传的沸沸扬扬,然而综合各种史料来看,恐怕这次演讲很有可能是虚构的。

1、时间问题:京师大学堂开学时,光绪帝已经被囚禁。根据网上流传的版本,这个故事发生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3日,当然也有部分版本显示的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然而这两个时间却均存在问题。光绪帝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3日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不假,可一个学校的建立,但学校的真正开学时间,却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2月31日。我们知道,光绪帝的改革仅仅持续了百天,慈禧便发动了“戊戌政变”,并于八月初六宣布重新训政,而光绪帝则于八月初八便被囚禁,是根本不可能参加京师大学堂开学典礼的。

2、规格问题:改革失败后生存艰难,开学典礼规模不大。“戊戌政变”后,随着慈禧的重新掌权,光绪帝的改革就此宣告失败,虽说京师大学堂并未因此被撤销,但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其生存境况却是极为艰难,因此12月31日的开学典礼规模其实并不大,只是简简单单的举行了一个小仪式罢了,而在1899年2月6日的今日报纸中也仅仅只有一小块地方报道了京师大学堂开学之事。

3、史料问题:没有任何光绪帝出席的史料记载。要知道,在古代皇权社会,如果光绪帝出席典礼并发表了演讲,那么这个典礼的规格将会极高,即使不会将演讲内容记载于史料,也必然会将皇帝是否出席记载下来。更何况按照故事所说,当时在场的除了六部官员和教员外,还有一千多名学生,如果皇帝出席了这次仪式并发表了演讲,必然也会出现在这些人的文人笔记和个人自传等史料中,然而仍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虽说故事中提到,当时有《纽约时报》驻远东记者怀特参加了这个活动,并在自己回忆录中提到了此事,但目前并未找到出处。

4、内容问题:整个演讲内容很难出自光绪帝之口。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便是来自于内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以白话文来发表演讲自然习以为常,可对于一个大清的皇帝来说,却显然有些不太正常。以光绪帝所受的教育而言,即使他的演讲较为口语化,也不可能通篇采用白话文。此外,文中有些内容也存在一些瑕疵,例如说到王长益自尽之事时,光绪帝说了一句“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名节观念重”。王长益本就是为了上京师大学堂而死,怎会变成“那个时代”呢?

事实上,关于“光绪演讲”这件事,网上已经有人予以了辟谣,并直指演讲的故事出自于小说作者“面条2008”的小说《一个人的甲午》,例如王长益自尽的故事便出自于该小说的第二卷第21章“无耻莫过于无知”,光绪演讲经过的细节和外国记者怀特的采访则出自于小说第24章“心中之贼”。

不过,由于“光绪演讲”这个故事的诞生时间无法确定,因此这个故事与小说《一个人的甲午》到底是谁借鉴了谁,可就无法考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巴得到诸葛亮和刘备的赞赏?但他为何却不怎么待见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是当时的人对诸葛亮的最高评价。然而在那个时代真的不缺人才谋士,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

  • 长孙皇后的身份经历过哪些变化?她的后代们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长孙皇后的故事。可能不少人听说过对子:魏无忌,长孙无忌,此无忌彼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长孙无忌,是唐初名臣、宰相。与李世民有布衣之交,李渊起事时,誓死追随,玄武门之变里又坚定地支持唐太宗,最终,成为权贵中的权贵

  • 三国时期的降将也有不少,但庞德为什么就是誓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战场取得巨大胜利,并自立为了汉中王,不仅从曹操手中夺得了一块地盘,还让曹操损失了一员大将,即夏侯渊。同年,得以假节钺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差点迁都,再一次对曹魏势力造成了打击。当于禁归降,庞德被斩的消息传来之后,曹操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

  • 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曹操和曹丕为何不敢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离失所,不得不为了生存揭竿而起,浩浩

  • 对于曹丕冤杀甄宓一事,卞太后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甄宓,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她出身于中山无极甄氏,自幼聪慧伶俐,而且看待事情非常通透。后来,她先成为了袁绍的儿媳妇,又成为了曹丕的正妻,身份一直非常显赫。虽然真实历史上,她并没有留下名字,但是因为曹植的《洛神赋》,她的美貌留传千古,而洛神又称宓妃,因此如今人们大都习惯用甄宓来称呼她,这也算是世

  • 袁崇焕被杀一直都是争论不休 袁崇焕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袁崇焕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放三千里。袁崇焕作为明末历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物,关于其被杀之事,几百年来便始终争论不休。个人认为,袁崇焕的被杀主要源于崇祯的性格和当时的朝中形势,至于袁崇焕是否通敌卖国,是否擅杀大将,

  • 汉武帝四十四年都没有解决匈奴问题 汉宣帝是怎么在十二年里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宣帝和汉武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从匈奴崛起以来,便从北方对西汉形成了巨大威胁,而西汉历经数代帝王积累,才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进攻。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其中四十四年的时间都在与匈奴作战,然而汉武帝虽然重创了匈奴,但却没能彻底消除匈奴的威胁,匈奴在恢复元气

  • 长孙无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长孙无忌的故事。长孙无忌,是大唐名相,成功时风头无两,这点通过任职、封赏可以得到证明: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赵国公、太尉、顾命大臣,凌烟阁功臣排行第一。但是仍旧无法避免,他结局落魄:先被诬陷,而后流放,最终自

  • 狄仁杰担任宰相四年期间 狄仁杰对武则天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狄仁杰和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由于《神探狄仁杰》和《元芳,你怎么看》等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的影响,使得我们普通老百姓对狄仁杰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似乎在整个武则天王朝,其他官员都是废物,只有狄仁杰自带开外挂的大脑,以及钛合金神眼,把武则天身边的难题都给解决

  • 在同藩镇鏖战的过程中,唐宪宗如何让唐朝出现了中兴?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藩镇,中晚唐困局的罪魁祸首。历史上唐朝自“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节度使之制,得以由边镇地区蔓延至内地。以至于,偌大的唐王朝成为了一个常年保有大量军力的军营。根据史料的记载,中晚唐时期的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见,藩镇割据同唐王朝并存的情况,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晚唐一百多年历史的真实写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