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宣宗死后唐朝急转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唐宣宗死后唐朝急转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4/1/29 3:02:15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宣宗和唐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唐宣宗死后,围绕皇位继承权依然出现了问题。

因为唐宣宗一直不看好长子,而看好第四个儿子,关键是,唐宣宗在临死前,希望第四个儿子继位。

这样一来,唐宣宗死后,在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上,自然会出现波折。

最后的结果,什么立嫡、立长之争都是苍白的。因为一切就看谁背后的力量强大了。

如果大家支持第四子继位,理由是现成的,因为先帝遗命就是让第四子继位啊。

如果大家支持长子继位,理由也是现成的,因为废长立幼,古之大忌啊。

经过简单的争斗和火并,皇长子上位了,他就是唐懿宗

当然了,这对大唐帝国而言,就是标准的小儿科之事。因为翻开大唐帝国的历史,皇位交接通常都是在血雨腥风中渡过,平稳交接的时候非常罕见。而在唐懿宗上位的过程中,也没有死几个人,也算交接比较顺利了。

但是大唐帝国的真正危机在于,上层与下层的矛盾已渐渐激化了。

唐懿宗8月当皇帝,同年12月,东南就爆发了一起底层叛乱。

这起底层叛乱的首脑叫裘甫,他是一个农民,领着一百多个农民就开始攻打县城了,最后还真的攻下了这个县城。于是追随者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之后又取得一系列胜利,于是追随者迅速发展到三万人。

当然了,无论裘甫还是追随他的人,都也不可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所以传统史书说起这件事时,通常是都是说一个叫裘甫的贼寇,率领一百多个贼寇如何如之何;但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书中,通常都是说一个叫裘甫的农民,率领一百多个农民如何如之何。

单纯力量上看,不管裘甫等人是农民也好,还是贼寇也好,都也不是多可怕的力量。因为他们活动的范围就局限于一个省之内,而且最牛的时候,也就组织起三万大军,历时半年就被平定了。它与从前的藩镇之乱相比,无论从范围、规模上、时间上,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这种底层的叛乱,显然比藩镇之乱更可怕。

因为大规模的底层叛乱出现,意味着底层不满的情绪,已非常普遍的存在了。

要知道,如果底层的不满情绪,没有积累到一定阶段,一个人再牛,也很难做到振臂一呼,就让成千上万的人追随。

要知道,国家被称之为暴力机构,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因为国家机器一旦行动起来,几万、几十万全副武装的军队就会行动起来,到时一通火并下来,砍几千、几万人的脑袋头;杀掉几十个、几百个人的全家老小,那就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

因为类似的原因,只要底层的不满情绪,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就算对国家机器再不满,通常也不敢与它正面对抗的,因为这怎么看,也好像是找死的行为。

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你敢对国家机器发起挑战,也没有多少人敢响应你的;到时,恐怕都不用大批军队行动,你的脑袋就会被砍下,你的全家就会跟着为你陪葬。

但是当社会不满情绪遍布时,人们自然会有意无意的认为,只要他敢行动,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跟着他干,在这种背景下,他难免会蠢蠢欲动的。

更主要的是,一旦出现场这种场面,强大的国家机器,常常也是虚弱的不堪一击。最经典的就是陈胜吴广率领九百人,就把大秦帝国打得摇摇欲坠了。

一个大规模的底层叛乱出现后,统治阶级必须得进行深刻的反思。因为底层这种不知死活的勇气,到底是源自于什么地方?

要知道,这么多的人,都敢纷纷起来和强大的暴力机构进行斗争,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敢这样做,显然是因为他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对政府不满的声音,所以他们才会认为自己的行动,绝不是会孤立的;否则,千万不要说他们活不下去了,就算活不下去,他们也不敢反抗的。

一旦底层的不满情绪普遍存在,那叛乱就可能是前仆后继的了,到了这种阶段,就是民不畏死,千万不要拿死吓唬他们。

因为普遍的不满情绪,会让各种野心勃勃的人,都有一种幻想,那就是只要他振臂一呼,就可以获得无数人的响应;即使前面的人不断倒下,后面的人也认为,帝国大厦已摇摇欲坠了,只要自己再加一把劲,就可以把它捅翻的。

安禄山史思明为代表的高级军政长官,通常不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而裘甫为代表的这种底层叛乱,通常总会提出类似的口号。所以这种叛乱,总会吸引众多老百姓跟着行动。

当然了,传统历史说到底层叛乱时,总会说相关参与者不是贼就是寇;但是透过字缝,我们自然会发现,这些人其实都会提出类似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比如,裘甫的叛乱,就是以太平、公平为口号。

这种口号,对封建王朝的破坏性是惊人的。

所以底层叛乱从力量上,与安禄山、史思明等藩镇大佬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大唐帝国经过一轮接一轮藩镇之乱,依然顽强的抗了过去,但是面对底层叛乱,只经过几轮冲击,就土崩瓦解了。

唐懿宗刚死,王仙芝叛乱就开始了。

而随后黄巢与王仙芝开始并称于世。这场叛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叛乱之一。七年之后,黄巢就杀入了长安城。

大唐帝国虽然还存在,但是谁也知道,它已是名存实亡了,因为军阀混战已开始了。

整个唐懿宗时代,整体看起来非常平静。

在这13年时间里,虽然出现了两起底层叛乱,但是它与此前无休无止的藩镇之战相比,无论是范围,还是规模、时间,都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这13年时间里,朝臣集团、宦官集团依然存在矛盾,但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甘露之变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这13年时间里,朝臣集团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但是从来也没有出现牛李二党那种让人感觉无可调和的党争。

在这13年时间里,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依然存在矛盾,但是也没有因此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如果大唐帝国还能保持这种局面,维持几十年。相信谁也会觉得,唐懿宗在位的十多年时间里,也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少有的稳定时期。

但是很不幸,这已是帝国斜阳之时了。因为帝国的灭亡,已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

因为帝国的灭亡,在唐懿宗时已正式拉开了序幕,所以历史书说起唐懿宗时,通常都是说他愚蠢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基于皇权政治的角度,史书通常总会强调这一点。因为只有强调这一点,似乎才可以证明,皇权永远是神圣的,只是遇到了不着调的皇帝,所以皇权才会发生危机。

基于英雄史观的逻辑,也会渲染这一切。因为在英雄史观中,帝国的兴衰成败就是皇帝的能力道德思想外现。如果皇帝有着正常人的智商道德,帝国怎么会无可救药呢?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唐宣宗活着,恐怕也无力回天的。无非是唐宣宗活着,我们在写唐宣宗时,难免会说他早期励精图治、英明神武,所以帝国一度有中兴的迹象,而后来昏庸无道,所以帝国渐渐越来越无可救药了。

幸好唐宣宗死得比较及时,所以人们说起他时,难免会觉得他实在有当年唐太宗的风范。

明朝的万历皇帝在位48年。

如果万历皇帝也在位13年,或是23年、33年。人们看到万历年间的历史,恐怕也会觉得它没有大毛病,至少不会用放大镜看它的毛病。因为在这个阶段内,努尔哈赤虽然50多岁了,但是依然乖乖的听命于大唐帝国,不敢有任何不臣服的表现;而且当时的边帅李成梁,是大明帝国开国二百多年时间里,最优秀的边帅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因为史书说李成梁时是这样说的,“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面对这样的万历时代,接英雄史观去看,谁敢说万历皇帝活着,大明帝国一定会灭亡呢?但是很不幸,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太久了,终于等到帝国开始砖崩瓦解的时候。

万历、天、崇祯三个皇帝在位时间加在一起,足足有70年时间。

这个时间,大约相当于唐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禧宗(黄巢入长安)八个皇帝的在位时间。

如果明朝后来这段时间,也有八个皇帝分别在位,那我们细分析万历年间的四五十年历史,大约也可以找出一个与唐宣宗类似的好皇帝。因为那段时间的绝大部分时间,总体来说内政平稳、社会稳定、对外有很多胜利。

当我们把唐帝国的灭亡,归于唐懿宗的愚蠢时,我们不妨想一下。

翻开安史之乱后的一百多年历史,如果用大道理去分析,有几个大唐皇帝不愚蠢呢?(按大道理上说,一个不可理喻的信任宦官,就可以把大多数皇帝都彻底否定了),而且藩镇大佬动辄率领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大军挑战大唐帝国,而且一再把皇帝打得逃出长安城,但是结果呢?大唐帝国始终在这种摇摇欲坠中顽强的维持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丕为什么40岁就死了?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但即便一代枭雄最终也会离开人世。在他死后曹丕登基成了皇帝。这个皇位可谓是捡过来的,不得不说曹丕的运气也实在太好了。但好景不长,曹丕上任之后没几年竟然就去世了,年仅40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尽管古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暂,但曹丕从

  • 唐高宗能下决心跟长孙无忌翻脸,为何一定要得到李勣的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唐高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取得了“废王立武”的最终胜利,基本打倒了把持朝政的长孙无忌集团。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李勣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导致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翻脸。唐高宗在登基初期面临着让他非常不爽的朝局,长孙无忌一党完全保持了朝政。不过当时

  • 曹操遭遇刺杀,为什么不要众人营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疑心非常重,也很喜欢杀人,年轻的时候刺杀董卓失败后被通缉,他躲到了吕伯奢家里避难,吕伯奢一家人为了安抚他特意杀猪款待,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他们要杀死自己,于是屠戮了吕伯奢全家人。后来他的头痛症发作,神医华佗说要开颅取出脑子里面的脏东西就可以彻底治愈,曹操以为华佗想要谋害自己,于是派人处死华佗。还

  • 庄静皇贵妃与慈禧有什么关系?她为何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庄静皇贵妃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慈禧,叶赫那拉氏,晚清的实际掌权人。在我们的认识里,她总是说一不二,事事要求做主的(包括儿子的婚姻,亲政,新帝废立和外交策略)。不能否认,也是心狠手辣的,对敌人、讨厌的人,甚至无辜的下人,处罚起来,毫不犹豫。但谁也不是天生就占尽优势,拿

  • 李世民称帝之后 秦琼为何开始一病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琼和李世民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琼字叔宝,是唐代前期大名鼎鼎的大将,根据浪漫小说集民俗百姓的推崇备至,特别是民俗贴门神,就是秦琼自身的化身,自古以来,大将就是神,秦琼和尉迟恭是罕见的,足见秦琼的威势。秦琼在唐朝名将中声名显赫,他跟随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起了奇功,是

  • 许平君已经成为了皇后,为什么还会被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许平君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讲述一段凄美的汉朝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许平君”的名字,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并不奇怪,因为许平君的人生,只有短短17年岁月。但是她的丈夫,却几乎无人不知,那就是汉宣帝刘询。刘询,又名刘病已,是为数不多养在民间的皇帝,又是仅

  • 上官小妹:6岁成为皇后,14岁成为太后,15岁成为太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上官小妹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浩瀚的历史,从来不缺少牺牲者,牺牲者中,女子占据着很大的数字。她们的身份可能高贵,待遇可能优渥,甚至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一生的青春流逝到了哪里。西汉年间,出了一位小皇后:上官小妹。她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地位都是非凡的,因为

  • 刘备一生没有重用赵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现代人来说,研究古人如何成功,是一项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研究三国时期毫无根基的刘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又是如何让追随他的人可以做到死心塌地的。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管理公司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其实对于古人成功

  • 曹皇后作为宋仁宗的皇后,她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的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如果不是电视剧《清平乐》的渲染,在民间并不那么出名。历史上的曹皇后于1034年入宫,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最后成为北宋的太皇太后,于1079年病死,终年64岁。别看曹皇后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但她却在临死前做了一件好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文学史,这

  • 汉武帝刘彻共有几个皇后?她们分别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中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是汉朝第七位皇帝,汉景帝之子。刘彻身上具备了大多数伟人都该有的要素,那就是“传奇性”:本不是太子,刘荣被废后才有出头之日;君临天下 开疆拓土,与西域诸国斗智,与匈奴人斗勇。这样的人物,他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