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常茂有多厉害?一生有何战绩

历史上真实的常茂有多厉害?一生有何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27 更新时间:2023/12/13 19:10:19

对常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367年,朱元璋顺利灭掉了张士诚,开始准备北伐元朝。朱元璋在给众位将领开军事会议的时候曾这样评价常遇春

“当百万之众,勇敢登先,摧锋陷阵,所向披靡,无如副将军遇春!”

当时朱元璋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二人携手北伐蒙古。朱元璋认为常遇春乃当世虎将,无人能敌。果不出朱元璋所料,由徐达压阵,常遇春一路冲锋,山东、河南、河北相继收复,第二年九月,常遇春来到通州,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连夜北逃,常遇春攻下了北京城。然而,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常遇春从此没有再回到南京。第二年,徐达、常遇顺利攻下山西后,在大军凯旋路过河北柳河川时,常遇春突发急病而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常遇春去世时,年仅40岁,他25岁投奔朱元璋,前后为朱元璋拼杀了15年,几乎没有败绩。常遇春去世后,他留下三子一女,其中,长子常茂年仅14岁,和冯胜之女有婚约,常遇春在去世前,特意留下书信,将常茂托付给冯胜,让冯胜提自己管教儿子。

次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常茂因父亲之功,被封为郑国公,而常茂的准岳父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明朝开国六公爵,他们一家占了两个,也是当时的一段佳话。洪武四年,常遇春三年丧期已满,常茂正式迎娶冯胜之女冯氏。同年,朱元璋将常遇春唯一的女儿指配给了太子朱标,常茂一门,可谓荣光无限。

在《大明英烈传》中,把常茂说成明朝第一猛将,足智多谋,帮朱元璋完成大一统,被称为“茂太爷”。实际上,并非如此,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常茂才13岁。第一是因为明朝名将如云,不缺乏人才;第二是因为常茂毕竟年幼,还不到上战场的时候。因此,在此后平定两广、川蜀、云贵、陕甘的战争中,常茂也没有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他虽然拥有公爵的爵位,但实际上并无太大战功。

直到洪武二十年,常茂终于被派上战场,朱元璋派冯胜北伐蒙古,傅友德、蓝玉为副将、郭英、王弼、常茂为参将。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常茂以为,这次跟着岳父冯胜一同北伐,肯定能得到不少立功的机会。结果却让常茂非常失望,冯胜打仗勇猛,但为人刻薄,多次当众拿女婿常茂开刷。常茂每发表一次建议,冯胜总说常茂太年轻,没上过战场,不要口出狂言等,常茂每次都被岳父训得面红耳赤。《明史纪事本末》云:

茂,胜之婿也。胜每于众中卑折之,茂不能堪,出不逊语,胜衔之。

当年六月,冯胜带领众将出金山,和蒙古将领纳哈出遭遇,冯胜连续打了几场胜仗,更加骄奢,多次当众贬低常茂。纳哈出是名门出身,他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的木华黎。冯胜明白,如果能够招降纳哈出,那将是大功一件。于是,冯胜派元朝旧臣观童去纳哈出阵中劝降,纳哈出考虑了一天时间,最终决定,亲自来带人来谈投降的事情。

听闻纳哈出要投降,冯胜喜出望外,冯胜派副将蓝玉、女婿常茂率先头部队迎接纳哈出。双方见面,分外热情。在草原的军帐中,蓝玉设宴款待纳哈出。在酒宴上,纳哈出回头和部下说了一句话,因为蓝玉、常茂等人都不懂蒙语,不知道纳哈出说的是什么。这时,常茂身后有一位姓赵的指挥使,略懂蒙语,他悄悄对常茂说:“纳哈出是诈降,他只是来观看明朝军队的虚实,一会纳哈出就会逃跑。”常茂一听,那还得了,立即起身,也不向蓝玉汇报,拔刀就砍纳哈出,纳哈出手臂流血,惊慌失措,夺门而出,带上手下骑马奔逃。

冯胜满心期盼的招降计划,最后的结局算是:常茂砍了敌人一刀,纳哈出却消失了,蒙古将领听闻此事,都不敢相信明朝招降的诚意。出了这样的事情,就得有人负责。若冯胜是个有担当的主帅,他必定会查明真相,看看细问纳哈出所说的那句蒙语,到底是不是诈降之意。并且,身为岳父,冯胜应该在朱元璋面前维护常茂,这样做才最符合人之常情。但冯胜没有,冯胜在给朱元璋的奏折中,一口咬定,常茂听错了敌人的话,造成招降失败。常茂觉得自己冤屈,写奏折为自己辩驳,并且把冯胜在军中如何刻薄自己、如何骄傲自大的现状都一一向朱元璋言明。

翁婿二人,在朱元璋面前互相抖露对方的黑料,朱元璋实在看不下去,各打五十大板,免去冯胜大将军的职务,让蓝玉代替。常茂的结局更加悲惨:被朱元璋贬到广西龙州,四年后死在了龙州。终常茂一生,都没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登基之后,在历史上真的与建文帝朱允炆见过面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朱棣有没有找到建文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靖难之役”南京告破之后,建文帝朱允炆顺利逃走,此后朱棣曾费尽心思的想要与其见上一面,且最终成功见面,那么历史上果真如此吗?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南京告破之后,建文帝应该的确是逃走了,但关于他的下落却一直是个谜

  • 曹魏大臣刘晔是怎么从君子到成为小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社会有个“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又因为这官员多数是靠熬资历慢慢升上去的,所以这官员大多表现为早期的唯唯诺诺。随着官位的提升,这上司越来越少,不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一般的人再说话也就少了些顾虑,多了一些真实思想的流露和表达。但三国时期的魏国有个人不这样,年轻时官职不高,却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 在诸葛亮和魏延去世后,马岱为何就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命马岱斩魏延,马岱字什么,为什么诸葛亮死后魏延必反

    马岱的马超的堂弟,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随着马超。在马超起兵反抗曹操的时候,马岱就参与那场战争。后来马超在西凉站不住脚,跟随他入汉中的将领只有马岱和庞德两人。最后,连庞德也背弃了马超,只有马岱还陪在马超身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战争年代,由于种种原因,马超的宗族全部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没有弑杀父亲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玄武门之变多久李渊退位,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活了多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怎么称呼李渊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郑仁泰等一干心腹,在玄武门外设下伏兵。当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进入玄武门后,遭到士兵围剿。李世民亲手用弓箭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尉迟恭除掉李元吉。这场事变,就是历史上最为著

  • 徐晃作为曹魏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彰结局如何,抗日殉国将领排名,岳家军将领名单

    徐晃是曹魏的开国功臣,是曹操手下得力干将,在曾经参与过官渡、赤壁、关中征战等数次重大的战役之中。在樊城大战的时候,徐晃作为袁军救助被困范成大俄曹仁,击败了关羽,也是这一站让人们更加肯定了徐晃的能力。那么徐晃的生平还经历了什么,徐晃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吴起作为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 吴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国最厉害的军事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战国吴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吴起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吴起出战,大胜,一战成名,名扬诸侯。那么,吴起有其他选择吗?有的!这一年是公元前412年,吴起28岁,直白地说,不急,只要他对自己的能力足够自信,他还可以等!又或者,他还可以像他的后辈苏秦那样,转投他国,寻

  • 朱祁钰对朱祁镇如此猜忌 朱祁镇为何没有被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关系好不好,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好皇帝,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祁钰和朱祁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怀献太子死之前没有杀的这个必要,在死之后就不能杀了。可以说是,明英宗在南宫的生活是很丰富多彩的。并不存在所谓的虐待的事情,而且景帝没有过多的关注于他,导致孙太后和英宗一直都会有交往。景帝对他的态度就是你好好在南宫呆着养老,朝见肯定

  • 瓦剌当初为什么放朱祁镇回去 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瓦剌怎么侮辱朱祁镇,朱祁镇后来打瓦剌了吗,一山不容二虎是事实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朱祁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祁镇之所以能够活着回到明朝,完全是因为后来形势发生了改变。如果形势不发生改变,朱祁镇就算不被杀,也很难回到明朝。就像当年金国把宋徽宗、宋钦宗俘虏到北方去,就再也没有把他们放回来一样。那么,当时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为什么朱祁镇会被

  • 汉元帝是昏君吗?他为何被认为是西汉由盛转衰的根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文帝明君还是昏君,汉元帝是不是昏君,西汉灭亡的根源

    西汉经过数代的积累,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开始走向强盛,虽然受战争的影响,后期有衰落的迹象,但经过汉昭帝和汉宣帝的努力,又重新走向了鼎盛。然而,重回巅峰的西汉帝国,在汉宣帝之后,很快就走向了衰落。在这之后的五十多年,西汉就被王莽所取代而灭亡。汉元帝,就被认为是西汉由盛转衰的根源。因为他在位期间,极度信任宦

  • 被魏文帝曹丕看重的虞翻,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七步诗中曹丕是个怎样的人,曹丕能力如何,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个成语叫做“虚位以待”,说的是战国魏国公子信陵君的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也演绎了一番这样的故事,他在朝廷上设立了一个座位,而为其设座的这个人却并不在本朝为官,而是东吴国的一个臣子。虽然这时候东吴已在名义上服从于他这个皇帝,但毕竟东吴还是独立的,所以曹丕的这一举动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这个人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