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奇案揭秘: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是谁?

千古奇案揭秘: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2/4 22:22:46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

唐宪宗李纯的画像

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这个孙儿,在李纯11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幼年的李纯,因为经历了“泾师之变”,深感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危害,并发誓即位后一定要消灭这些藩镇,中兴唐室。

公元805年,李纯28岁,于8月9日即位。他刚刚即位,就对各地方藩镇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在806年到8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纯就先后平定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杨惠琳、镇海节度使李锜等藩镇势力。公元813年,他又收复了最大的地方割据势力魏博节度使田兴,同年发动了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战斗。815年,他任用了当时的名将李愬,平定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至此,唐朝的割据势力几乎都被唐宪宗李纯消灭,唐朝又进入了短暂的安定统一时期。

在政治上,唐宪宗李纯又任用了杜黄裳、裴度、李绛等人为相,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几乎赶超开元盛世。

但是到了晚期,唐宪宗李纯开始重用宦官,吐突承璀等人的宦官势力崛起。当时,吐突承璀想要拥立李恽为太子,而以梁守谦、王守澄等人为首的宦官势力则拥护李恒为太子。公元820年2月14日,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李纯,拥立了太子李恒。从此,宦官势力开始掌控了唐朝的朝政,此后拥立皇帝的事情,都由宦官说了算。

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

关于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一直是一个千古迷案,根据《旧唐书》记载,是宦官陈弘志杀死了唐宪宗,但是细读历史,似乎这场1200多年以前的谋杀案另有真凶。

影视剧中的郭贵妃

首先根据《旧唐书》的记载称,唐宪宗是由于服用丹药过度而去世,但是当时人人都认为是陈弘志杀了唐宪宗,而史学家对于这一事件,都避讳不谈。陈弘志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虽然当时在朝廷里也有些势力,但为什么史家要对唐宪宗之死避而不谈呢?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在读了《资治通鉴》后,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观点,也就是唐宪宗的妃子郭氏是谋害主君的凶手。当年唐穆宗李恒即位之后,想要追查杀害其父亲的真凶。郭氏当时已经成为了太后,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急得想要跳楼。郭太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举动?恐怕个中缘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郭氏的身份,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在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可以说对大唐王室有着再造之恩。因此郭家也满门荣宠,直到唐宪宗一代,郭家依然可以左右唐王室的一切政治举动。但唐宪宗一直没有把郭氏立为皇后。为什么?因为他害怕郭家坐大,从而影响他的政治地位。郭氏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十分着急。只有她成为了皇后,她的儿子才能成为唐宪宗的嫡子,而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顺序,是嫡长相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皇后所生的儿子,比其他皇子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更具有优越性。于是郭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指使陈弘志杀害了唐宪宗,这样她太后的地位就稳固了。而这也是史家对唐宪宗之死避讳不谈的原因。

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

唐宪宗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缔造过唐代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在功绩上仅次于唐太宗和唐玄宗。但是终其一朝,却没有一个皇后,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呢?

影视剧中的唐宪宗

唐宪宗有一个身份和地位都很高的妃子,叫郭贵妃,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郭贵妃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恒,也就是之后的唐穆宗。鉴于郭贵妃的显赫家世以及为皇上诞下龙子的份上,她本应理所当然地被封为皇后,但是直到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也始终没有坐上皇后的宝座。

但后世的史学家看来,唐宪宗之所以不立皇后,是因为他想在后宫的三千佳丽中尽情游玩。如果一旦立了皇后,皇后的地位极其尊贵,唐宪宗害怕自己被皇后钳制和管束,所以他宁愿虚悬皇后之位,让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这个看法,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之中都有提及。

但实际上,唐宪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很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众所周知,在唐高宗以后,皇后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超越皇权,乃至于取代皇帝的地位。比如,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另外还有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唐肃宗的张皇后,都可以干涉朝政,对皇帝形成掣肘。而郭贵妃的身份,比提到的这几位皇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祖父郭子仪对唐王室有再造之恩,而且她的母亲还是唐朝的宗室升平公主,另外还生有太子李恒,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立她为皇后,或许会比韦皇后和张皇后等人更加无法无天。因此,为了避免郭家坐大,唐宪宗选择空悬后位,这就是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植的下场 曹植最终的下场竟是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植的下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大家是否了解过呢?在曹植幼年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过人智慧,但是曹植的下场却十分的凄惨哦,受到了曹丕对他的猜忌和贬职最后郁郁而终。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曹植的信息吧,有兴趣的可以进来看看。网络图片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

  • 唐高祖:历史上最被贬低的一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皇帝却可以称作历史上被窝囊的开国皇帝,目睹手足相残,最后黯然退位。然而,历史给我们的疑问确是:一位开国皇帝,会像史书中描写的那般不堪吗?没有魄力借助儿子成事?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多达三百多位,其中不乏昏君、明君、庸君、暴君。但还有一些君主,他们一直

  • 孙贵妃为何能让明宣宗朱瞻基铁下心废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宣宗名朱瞻基,是明朝朱棣的孙子,他驾崩时只有三十八岁,也算是英年早逝。而明宣宗的皇后有两个。《女医明妃传》孙皇后剧照明宣宗第一任皇后是恭让章皇后,名叫胡善祥,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1443年,在当时的济宁出生,是明宣宗的原配,也是他的第一个皇后,恭让章皇后一生无子,只有顺德和永清两位公主,这也成了明

  • 明朝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是不是死于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孝宗朱佑樘出生的时间是1470年,他的亲生母亲是纪氏,纪氏在宫中的地位非常低,只不过因为宪宗看重她的美貌,才宠幸了她,这一次的宠幸之后,纪氏便怀了孕。当时宫中正得宠的万贵妃嫉妒纪氏,因此施计陷害纪氏。明孝宗图片因为这一次陷害,纪氏差点流产。不过,孩子虽然保了下来,纪氏却被打入冷宫。在太监的帮助下,

  • 西汉汉成帝刘骜竟因服春药上瘾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成帝刘骜,是上一任皇帝汉元帝刘奭和皇后王政君所生,是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刘骜生于公元前51年,两年后祖父汉宣帝刘询驾崩,父亲刘奭就登基称帝。又过两年,因为是嫡长子,刘骜被立为了太子。小时候的刘骜不仅深受祖父刘询的宠爱,还因为喜爱读书、为人谨慎而被父亲喜爱。汉成帝刘骜画像然而,成年的刘骜与少时变化颇大

  • 为什么说永历帝朱由榔并不适合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永历帝简介中提到,永历帝的本名朱由榔,他的父亲是桂王朱常瀛,即明神宗的第七个儿子,封在湖南的衡州,也就是说永历帝是明神宗的亲孙子。永历帝剧照在1643年的时候,张献忠攻占了衡州,于是朱常瀛逃到了广西,1645年死在了苍梧。就在隆武封帝后,没过多长时间,朱由榔就被加冕成了桂王。1646年,隆武帝遇害

  • 陈友谅的兄弟 其父陈普才一共有五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陈友谅的兄弟,对于陈友谅我们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他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但是对于他有没有兄弟姐妹很多人还是比较关系的,还有他的后代的怎么样,因为最后陈友谅最终被朱元璋打死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图片来自网络 陈友谅的农民起义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

  • 神机妙算的神人刘伯温他的预言竟然都实现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图片来源于网络神人刘伯温预言真的准吗?他能洞彻天机、经天纬地、神机妙算、未卜先知。作为中国历史神人之一的刘伯温预言,他是否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不仅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还拥有呼风唤雨、预知未来的能

  • 揭秘幽皇后冯妙莲倍受宠爱为何还要出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幽皇后冯妙莲出生在469年,据说她真正的名字是冯润,只有野史上才称呼她为冯妙莲,她曾经是孝文帝的皇后,在去世之后才被追封为幽皇后,在她进宫之前本来是冯太皇太后的侄女,按照辈分来说她比孝文帝还要大上一辈,但是二人的年纪还是比较合适的,尽管她做到了皇后的位子,但是却在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那么幽皇后

  • 孝仪纯皇后遗体经久不腐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清泰的女儿魏佳氏进入宫中,被皇帝看上封了贵人。由于她年轻漂亮而且聪明懂事,所以在六宫无主的时候,皇帝就让她管理后宫,后来她就顺其自然地成为孝仪纯皇后。孝仪纯皇后画像但后来孝仪纯皇后的坟墓被盗,这引起了后人的关注,考古学家来看孝仪纯皇后的坟墓时,竟发现了孝仪纯皇后尸身不腐,面貌还是和以前一样,不由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