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自作聪明的李密是如何死于李渊的权谋的?

自作聪明的李密是如何死于李渊的权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3/12/31 13:21:29

每当一提起李密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已经登基12年之久,农民起义在各地持续爆发。同年,在隋朝东郡的监狱里,一位犯人正等待着自己的末日。这位犯人曾是东郡的官吏,只可惜犯了死罪,等待秋后处斩。犯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显得十分落寞。

此时,有一位叫黄君汉的狱吏走近牢房,对犯人说:“我素来敬佩你是个大丈夫,你怎么能在监狱里等死呢?”犯人非常无奈,冷冷地回答:“我不过是关在猪圈里的猪,生死早已由不得自己。”没想到的是,狱吏看四处无人,竟然将犯人的镣铐打开,轻声对犯人说:“如今天下大乱,我相信你能够拯救天下苍生,你赶紧逃命吧!”于是,犯人趁夜逃脱。

这位犯人,后来纠集了一批英雄人物,聚集在了河南滑县附近瓦岗寨,在推翻隋朝的武装斗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名字,叫翟让

同年,有一位叫李密的犯人,因参与杨玄感之乱被俘,在半路上,李密贿赂押送官,通过凿开墙壁,逃之夭夭。四海纷乱,李密无安身之所,在王伯当的推荐下,李密来到了瓦岗,投奔翟让。

翟让虽然为瓦岗军之首,但胸无谋略。李密的到来,让瓦岗军逐渐壮大。

李密刚入瓦岗,张须前来攻打,翟让被轻易打败,李密带兵力挽狂澜,不仅打败张须,还斩下了张须陀的首级。从此,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第二年,李密带领七千瓦岗军打败越王杨侗(杨广之孙)的两万隋军,名声大振。

这一年,李渊于晋阳起兵,攻下长安,天下之势风云变幻,瓦岗军内部也不太平,因为这一年,李密取代了翟让的位置,成为瓦岗军的头号首领。

李密出身于辽东李氏,祖上四世三公,西魏名将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而翟让出身于农耕之家。虽然某领袖曾说过“革命只是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在那个讲究门阀士族的年代,李密和翟让的身份简直是云泥之别。更可贵的是,李密带兵,军纪严明,关心士卒,深受将士们的爱戴。

李密出身高贵,又能带领瓦岗军节节取胜,翟让自愧不如,于是主动禅让,推举李密为“魏公”,作为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得到瓦岗军的实际领导权后,便容不得翟让,翟让最终死于李密的鸿门宴。

此时,李密麾下已经有单雄信、李勣(徐世勣)、王伯当、程知节等人,瓦岗军日益壮大。李密已经不再是那个凿墙而逃的犯人,他现在要做的,是推翻隋炀帝的政权。

李密如此嚣张,隋炀帝自然不能忍,派遣王世充攻打李密,可惜,在洛水之滨,王世充大败。李密更加不可一世,集中13万大军,意欲攻打洛阳。正在李密和隋军对垒时,江都之变发生,隋炀帝被杀,李密迎来了一个新的敌人——宇文化及

李密和宇文化及斗得如火如荼,李密连连取胜,逐渐变得目空一切,他不再礼贤下士,不再体恤将士。即使打败了宇文化及,李密也没有将战利品分给将士们,将士们逐渐寒心。正当李密骄傲自满、将士离心之际,王世充缓过气来,打李密个措手不及。

瓦岗军在隋末乱世中曾是一支锐不可当的利箭,然而,在王世充的绞杀下,这支利箭提前坠落了。李密的13万大军,如今仅剩2万残兵败将。李密丢盔弃甲,他的部下和家眷基本上都落入王世充之后。李密本来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不曾想自己却一败涂地。李密无言面对自己,欲举剑自杀。

密曰:“孤所恃者众也,众既不愿,孤道穷矣。”欲自刎以谢众。——《资治通鉴》

也许李密是真的打算以死谢罪,也许李密只是做做样子,好在王伯当搂住了李密的手臂。王伯当对李密说:“我的家眷也在王世充手里,我可以不要家眷,但请你好好活着,让我们继续追随你!”

那天,王伯当哭了,李密被感动的哭了,众位将无不感动。但区区两万残兵,手中空无一城,若想在乱世立足,必须要学会抱大腿。众人哭过之后,一致决定,去长安投奔李渊。理由有两点:

第一,李密和李渊都姓李,祖上还沾亲。

第二,李渊和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不同,李渊对待来投奔之人都非常仁厚。

面对李密的投奔,李渊喜出望外。喜的是不仅仅可以得到李密和他身边的人才,更减少了一个和自己逐鹿中原的敌人。但是,很快,李渊就让李密失望了。

李密自认为,自己曾牵制隋朝大军,功劳不小,到了李渊麾下,最起码应该安排一个重要的职位。只可惜,李渊仅仅封李密为邢国公,并不掌兵权。李密虽然不满,但不敢表现出来,李密背叛过隋朝,杀过翟让,现在,他想找个机会,离李渊而去。

最终,李密耍了一个小聪明,因李密的很多旧部仍然盘踞在山东,李密向李渊建议:

“臣虚蒙荣宠,安坐京师,曾无报效;山东之众皆臣故时麾下,请往收而抚之。凭借国威,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资治通鉴》

李密的意思是:我的很多部下虽然投降了王世充,但我若亲自去出马,应该很容易就能招抚。这样,山东的很多地盘很快就到李渊手中了。

李渊非常明白:李密果然狡猾,他出的主意虽好,但却有放虎归山的风险。恐怕李密此去,就不会回来了吧。李渊经过深思,觉得李密反叛的可能性最大。

李渊明知李密会背叛,但还是同意了李密的建议,不仅如此,还让李密带上原来的旧部一同前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渊允许李密带王伯当和贾闰甫同行,李密大喜。

临行前,李渊在宫中宴请李密,李渊对李密说:

“有人确执不欲弟行,朕推赤心于弟,非他人所能间也。”——《资治通鉴》

李渊的意思是:有人提醒我,不能让你走这一趟,因为你可能不会回来了。但是,我和你推心置腹,相信你的为人,我是不会被其他人所离间的。

李密带上自己的旧部,离开了长安。等李密刚刚出关,李渊突然一道旨意下来:召李密回京!而且,是召李密一个人回京。

李密心虚了,他如果回京,会不会被李渊杀掉?如果不回京,那就是抗旨不遵。

李密问王伯当的意见,王伯当说:“虽然我不建议你背叛李渊,但如果你铁了心要这么做,我便听从你的安排,哪怕是一起去死。”不得不说 ,王伯当对李密的忠心,让人感动。

“陛下对你很好,你们都姓李,你如果真心辅佐陛下,怎能少了你的富贵呢?”和李密随行的贾闰甫提醒李密。贾闰甫认为,李密目前对李渊没有任何不忠的举动,李渊不会仅凭猜忌杀人,所以,只要李密奉旨回京,肯定相安无事。但是,李密没有接受贾闰甫的建议,还差点杀了贾闰甫,要不是后者逃跑,贾闰甫恐怕成了李密的祭旗之人。李密决定叛逃,他要带着自己的旧部,重新逐鹿天下。

李密的叛逃计划,很快失败,等李密一行人到达熊耳山溪谷口,唐朝的大军突然杀来,李密首尾不能相顾,最终死于谷中。王伯当没有食言,他和李密死在了一起。

李密多次背叛旧主,他的死,看似是咎由自取。然而,李密的死亡,和另外一个人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

李渊明明知道李密会反叛,他为什么不把李密留在长安,而毅然决定让李密带兵出征呢?这就是李渊的权谋。若将李密留在长安,他始终是一个定时炸弹,不如放李密出去,他若真想反,就将他剿灭,他若不想反,正好让李密和王世充二虎相斗,李渊坐收渔翁之利。

《资治通鉴》直接点出了李渊的真实想法:

“帝王自有天命,非小子所能取。借使叛去,如以蒿箭射蒿中耳!今使二贼交斗,吾可以坐收其弊。”

隋末大乱,李渊此时已经站稳脚跟,与其困住李密,不如放李密出去。因为李渊认为:李密多次叛主,没有帝王之命。不如就放他出征,只要自己布置妥当,不管李密是否背叛自己,对自己都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可见,《资治通鉴》的这段话,对这段历史的分析如此通透。

所以说,李密死于自己的反叛之心,同时,也死于李渊的帝王权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吕布能多次打败曹操,与陈宫这个唯一的谋士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宫为什么不投靠刘备,陈宫为什么跟吕布,司马懿通过哪个事件最终夺权

    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期,曹操是最受瞩目的诸侯,也是实力最为强盛的诸侯之一。很多人跟曹操对着干,但是却没几个人能够真正让曹操尝到苦头。曹操手下有着全国最优秀的智囊团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蒋济、董昭、满宠、戏志才、钟繇、毛玠、辛毗,

  • 关羽和曹操的手下相比 关羽能够排上第几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仁和关羽谁厉害,三国武将关羽排第几,关羽的对手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能力排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战将如云,如果让关羽和曹操手下的所有将领比较综合能力,他能排第几呢?小编认为,关羽当属第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其一:曹操麾下主要将领分析。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于禁、张郃、乐

  • 曾国藩的官场“厚黑术”:想跳龙门先钻狗洞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官场笔记,曾国藩官场智慧,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

    官场上,每个人都向往更高的位子。可是那些大官并非一开始就“高人一筹”的,他们也曾有过艰难曲折的经历,但他们能够忍受“低微卑贱”的考验,并在低微中养精蓄锐、奋发图强,然后他们才攀上官场的巅峰。所以,处于低谷的人,不要因为现在的遭遇就放弃了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网络配图咸丰二年,

  • 战国巴将军:用己之头充城池“以谢楚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杀中军将军要充多少钱,战国各国有多少城池,国将崛起之时我愿以血相筑

    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但他掌握的兵力却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网络配图 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

  • 是谁逼反了吴三桂?陈圆圆只是一个导火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陈圆圆吴三桂,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后人,吴三桂陈圆圆真实墓地考察记

    明末名将的故事中,恐怕最被文学家、戏剧家宠爱的便是吴三桂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一直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但说来说去,总离不开那点儿香艳的味道。网络配图吴三桂,何许人也?一个有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一个敢为爱情担负身后滚滚骂名的人;一个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

  • 北宋宰相赵普之滑头:讨好皇帝违太后的遗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普是什么时的宰相,宋太祖不杀士大夫,南宋为何不救宋钦宗

    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赵普(922年~99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除了和开国皇帝赵匡胤关系特铁外,还和赵氏皇族的其他成员打得火热,尤其深得赵氏兄弟的老娘昭宪太后的青睐。皇室的核心机密,别人掺和不得,赵普则是例外。网络配图宋太祖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昭宪太后身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太祖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

  • 明成祖朱棣:轮奸建文忠臣的妻子 并活剐三千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杀三千宫女的手段,朱棣妃子殉葬,明成祖朱棣的功与过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夷十族,送教坊,手段卑鄙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

  • 塙直之有勇有武智勇双全却为何成不了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良将无赫赫之功,高顺为什么不是八健将,智勇双全的近义词

    通过对塙直之生平简介,可以发现塙直之是一个勇武的人。他之所以成不了武将,和他的不羁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实际上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塙直之夜袭德川军塙直之出生在一个农夫的家庭里,年幼时期的塙直之身材魁梧,喜欢好勇斗狠。时织田信长天下布武,正是用人之际,就把塙直之招到了麾下,成了一名武

  • 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云墓,三国关羽是被谁杀的,刘备对赵云有什么恩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

  • 为什么汉安帝被认为是东汉历史上最无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安帝是昏君吗,汉质帝,东汉由盛转衰汉安帝

    无能是对一个男人最差的评价,为什么汉安帝会被认为是东汉历史上最无能的皇帝呢?因为虽然刘祜贵为一国之君,其实就一个光杆司令,太监不听他的,大臣不听他的,连床边的女人,他也管不了,皇帝混成了小白脸。刘祜为什么能做皇帝网络配图公元94年,东汉的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读 hu)出生了,他的父亲是汉章帝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