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起在伊阙之战时,是如何用12万大军击败24万韩魏联军的?

白起在伊阙之战时,是如何用12万大军击败24万韩魏联军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09 更新时间:2024/2/16 10:01:39

伊阙之战,白起只有12万大军,为何能击败24万韩魏联军?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伊阙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石窟开凿前的洛阳龙门。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龙门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可谓白起的成名之战。在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兵力在12万人左右,也即大约是魏国、韩国联军的一半左右。因此,从兵力上来看,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当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是非常罕见的。比如在汉末三国时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大家比较熟悉的战役,往往都是以少胜多。

所以,对于伊阙之战来说,自然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了。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周赧王二十四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91年-前289年),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夺取了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那么,问题来了,伊阙之战,白起只有12万大军,为何能击败24万韩魏联军?

战争起因

首先,就伊阙之战的起因来说。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韩国、魏国局势动荡。也即韩国和魏国现在都是新任君主刚刚即位,还没有完全掌控局势。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攻打韩国和魏国的最好机会了。于是,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韩国,秦国将领向寿夺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彼时,白起在秦国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但是,此时的白起还没有拥有长平之战后的威望。换而言之,此时的白起还处在快速崛起的阶段。

面对白起等人的进攻, 韩国派出使臣,赶往魏国,请求增援。秦国是共同的敌人,韩、魏又有同盟关系,魏王并没有作壁上观。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点齐人马,前去助战。于是魏、韩国君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在战国中期,秦国虽然进行了商鞅变法。不过,秦国的整体实力还没有完全碾压山东六国。因此,魏国和韩国相信二者联手之下,完全有机会遏制秦国的对外扩张趋势,这也是东周派兵加入的原因之一。

两军对峙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昭襄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同年,秦国军队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在这场战役中,白起率领的秦军,兵力大概在12万人左右,也即正好是韩魏联军的一半左右。换而言之,这意味着两军交战的时候,韩魏联军可以两个打一个,这在冷兵器作战时代,已经是足够大的优势了。

伊阙地势险要,位于洛阳以南,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阙,从前大禹疏导此山以通水。两座山相对,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流过,向北流,所以称为伊阙。对于用兵如神的白起,在伊阙之战中并没有贸然出击。一定程度上,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名将,往往都会先进行冷静的观察,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突然出击。与此相对应的是,普通的将领往往是贸然出击。比如长平之战中,赵括刚来到长平的战场中,就率领赵军和秦军决战。在缺乏足够信息的背景下,赵括最终吃到了败仗。而他的对手白起,很早就学会在战场上冷静观察,并寻找对方的破绽了。

此战,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韩军居前,其友军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错后,处于韩军侧面略后。与此同时,秦军将士带来的消息也表明,韩魏两军主帅貌合神离,互相推诿、各自保存实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在此基础上,白起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这一合理的策略,帮助白起拿到了最终的胜利。

秦军获胜

战斗开始时,白起先设少量疑兵同韩军对阵,摆出要进攻韩军的架势。按照介绍,所谓疑兵,就是堆出无数旌旗和飘带拥在阵前,令敌人眼花缭乱,误以为这是主力的进攻方向。在这个时候,如果韩国真的进攻这一支疑兵的话,那么白起的计划将会不攻自破。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派遣赵云用疑兵拖住曹魏主力,结果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赵云的疑兵也被暴露了,所以受到了损失。

回到伊阙之战,如果韩国大军没有畏惧的话,那么白起派出去的疑兵很可能就有去无回。但是,白起显然料定了韩国大军之后的举动,所以放心的率领主力去偷袭魏国大军了。魏军毫无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阙山的狭隘地区仓促应战,阵型来不及整理,就被白起击溃了。在这个时候,韩国大军已经得知了白起的主力在哪里了,那么,非常明显的是,韩国大军不仅是进攻白起留下的疑兵,还是偷袭白起的大营,都能取得的一定的战绩。

不过,此时的韩国大军已经是士兵哗变了,主帅控制不住颓势。未等主帅布置,便立刻遭到秦军左右夹击,一时间,韩国军队溃败而逃。在此基础上,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把韩军杀的尸横无数。最终,白起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秦国大军还斩杀了魏国主将犀武,即公孙喜,占领伊阙及五座城池。

战争结果和影响

最后,对于伊阙之战的结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白起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并占据了伊阙等城池。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城池的丢失,24万精锐力量的损失,可以说是更加致命的。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但是,在伊阙之战中,魏国和韩国则是人地皆失。而这,意味着魏国和韩国难以在正面抗衡秦国了,这应该也是长平之战爆发时,韩国和魏国作壁上观的重要原因了。总的来说,在笔者看来,自伊阙之战后,赵国成为秦国下一个进攻的重要目标,而韩国和魏国注定只能成为配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于谦是不是必须死?他为什么会遭到那么多人的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岳飞的死法,于谦为什么被斩,于谦最后的结局

    很多人都不了解于谦,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三大营溃散、武将勋贵战死者不计其数,即将亡国的惨淡愁云笼罩着大明京师。大明该何去何从?监国朱祁钰召集留守京师的文官武将举行朝会,徐有贞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南迁。正当众人盘算着朝会一结束就赶紧回家收拾细软之时,于谦“建议南迁

  • 曹操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关键的助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的成就,曹真击败诸葛亮,论曹丞相开翻

    曹操在公元196年将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从此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政治格局。但是,曹操地盘在兖州,汉献帝远在长安,他是怎样和皇帝接上头,又是通过谁的帮助将皇帝弄到手的呢?可以说,曹操能够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从而使自己处于一个争霸天下的制高点上,有一个人最为关键,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 与李隆基共同夺天下的糟糠之妻,王皇后是何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什么叫糟糠之妻,李隆基和王皇后的孩子,王夫人为什么喜欢袭人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人们会条件反射想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杨玉环,实际上,李隆基并不是一个专情的的皇帝。被唐玄宗辜负最深的女人,恰恰是他的结发妻子王氏。王皇后 (?-724年),本名王有荣,出身于数百年名门望族太原王氏,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晜孙女。史称她“聪明好学,姿容秀丽”。长寿二年(

  • 春秋五霸指的到底是谁?最早成为霸主的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五霸,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春秋五霸,其实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存在着争议的,但是唯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恒公是没有任何分歧的。毕竟他的实力也是最强的。至于春秋五霸的意思,其实就是指的是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那么这个春秋五霸分别指的是谁呢?最早称霸的又是哪一个呢?1、春秋五霸

  • 夏姬嫁过几个丈夫?她最后跟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夏姬,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夏姬,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夏姬其实不姓夏,而是姓姬,这个夏是指她的第一个丈夫夏御叔的“氏”。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公子,早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就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夏御叔是陈国公孙,是陈宣公的孙子,七牵八扯还和周襄王算是姑表兄弟。夏御叔很早就死了

  • 朱棣只是因为不服气侄子继位才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

  • 宋江怎么死的 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下毒所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怎么死的,宋江的死亡原因是受到高俅等奸臣的陷害,在皇帝赐予的酒里面下毒死的,当他知道自己中毒要死的时候还把李逵叫过来,让他一起喝下毒酒,主要是怕他知道自己的死因去找高俅等人报仇,违反了梁山“忠义”二字。网络配图征方腊后,梁山好汉伤亡惨重,只剩27人回朝,封官赐爵后,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下毒所害

  • 揭秘晋惠帝司马衷为什么会成为"白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晋惠帝司马衷是晋王朝的第二任帝王,他以“白痴”之名闻名于历史。司马衷在位17年,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浑浑噩噩不停的沦为各方的傀儡,可以说西晋之所以三代而亡司马衷的无能是很主要的一个原因。那么历史上的司马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在位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司马衷为什么会被称为“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简介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赵括这个名字。诚然,这个成语的出现确实是源于赵国与秦国的大战,更为确切的说,是源于赵国赵括与秦国白起的战争。纸上谈兵但赵括难道真的是半点才能都没有吗?真如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吗?又或者是有什么隐情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我们对赵括的评价,应该是来源于

  • 西汉海昏侯刘贺“在位27天坏事做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张建斌随着海昏侯墓挖掘的深入,人们都在期待更多的科学成果。专家们根据信息判断,墓主有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谜底揭破之前,我们不妨探究一下这位身世奇异的海昏侯的真实面目。网络配图刘贺?谁啊?历史上,他既被封过列侯,又做过诸侯王,甚至还当过皇帝,经历之精彩丰富秒杀一众网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