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王李元吉在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中,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齐王李元吉在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中,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24 更新时间:2023/12/22 0:57:0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齐王李元吉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已经称帝七年之久,天下即将平定,李唐家族却迎来了最严峻的危机。

《诗经》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但李渊的三个儿子却准备好了戈矛,对准自己的兄弟。

李建成,李渊长子,李渊登基后,秉着“立嫡立长”的原则,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作为唐王朝的公开继承人。

李世民,李渊次子,是李渊起兵、攻占长安的主要发起人,也是唐朝平定乱世的最高功臣,被封为“天策上将”。

李元吉,李渊四子(李渊的第三子夭折),少年淘气,这几年在两位兄长麾下,逐渐成长。但和大哥李建成的关系较为深厚。

公平地说,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李渊儿子中的佼佼者,李渊起兵之初,二人分别担任左、右军统帅,替父亲攻下长安。之后,李建成负责戍卫长安,保护李渊的安全;李世民则负责开疆扩土。

但是,随着李世民消灭薛举、打败宋金刚、刘武周,又吞并王世充窦建德,李世民功劳之高,已经封无可封,李渊只能封他为“天策上将”。

因为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招揽将士、广纳谋臣,所以身边人才如云。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心腹,武臣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骁将,自成一派。而李建成身为太子,在长安辅佐李渊,身边也有一众支持者。

太子身为王朝的继承人,却没有秦王功高,因此对秦王颇为忌惮。而秦王虽然身为天策上将,但因不是皇位继承人,总有一种为别人做嫁衣之感。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云: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李建成身为嫡长子,被宗庙所认同;李世民身为嫡次子,却立下不世之功,被臣子所拥护。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退一万步说,即使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友弟恭,但二人背后的支持者们,也不会甘心。

在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中,有一个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人就是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是窦皇后亲生,出生时因面貌丑陋,被窦皇后丢弃。有一位叫陈善意的侍女偷偷将李元吉抱回来抚养。李元吉生性暴戾,作恶多端,陈善意多次劝阻,惹怒李元吉,李元吉竟然亲自将陈善意杀死。可见,李元吉此人乃不仁不义之徒。

李元吉从小和李建成关系友善,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中,李元吉一直是李建成的支持者,李建成为了绑定二人的关系,对李元吉承诺:若他日李建成称帝,封李元吉为皇太弟。李元吉为了对付李世民,可谓手段用尽。

1.打小报告

公元624年,太子和秦王之争已经白热化,李世民知道长安不是久留之地,于是派心腹张亮先去洛阳站稳脚跟,暗地里让张亮招兵买马。李元吉趁机状告张亮图谋不轨,幸运的是,张亮被抓后,历经严刑拷打,并没有供认出李世民,李世民因此逃过一劫。否则,李世民将在李元吉手上吃下大亏。

2.下毒鸩兄

接下来,为置李世民于死地,李元吉建议李建成下毒。于是,李建成设宴邀请李世民,在李世民酒里下毒,李世民饮酒后心痛难忍,呕血不止。

3.欲加之罪

李渊得知李世民处境艰难后,心疼李世民,决定将李世民调往洛阳。

李渊老爷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优柔寡断。当初起兵反隋,要不是李世民和裴寂等人设计相逼,李渊也没那么爽快答应起兵。

身为父亲,李渊不愿意看到儿子相残,调李世民去洛阳,是他能想到的最佳办法。但是,李元吉再一次出面阻挠。李元吉利用李渊的猜忌之心,让心腹大臣上奏:

秦王左右闻往洛陽,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资治通鉴》

李元吉的意思是:李世民要去洛阳,他身边的人都欢呼雀跃,可见,李世民此去便不会回来,有造反之心。

李渊优柔寡断的性子,此时又发挥了作用。李渊觉得李元吉说的有道理,一道圣旨,又不允许李世民离开长安。毕竟,放在自己眼皮底下,才是最放心的。

4.诬告兄长

把李世民留在长安,也非长久之计,李元吉和李建成最终的目的,是杀掉李世民。于是李元吉又生一技,他联合李渊后宫嫔妃,多次向李渊吹枕边风,诬陷李世民。李渊越听越生气,甚至打算罢免李世民的官职。

“陛下,万万不可,秦王统一天下,立有大功,万万不可废黜。况且他性格刚烈,自尊心极强,如果您下旨贬谪,他必承受不了打击!”还好李渊身边有陈叔达这样的大臣,劝李渊不要轻易动李世民。

5.欲杀手足

得知李渊不忍心处罚李世民,李元吉便对李渊说:“父皇不忍心下手,就让我代替您杀掉秦王吧?” 李元吉要弑兄,李渊竟然没有阻止,只是弱弱地问了李元吉一句:“秦王功劳很大,朕以什么名义来杀他呢?”虽然李渊最后没同意杀李世民,但从李渊的态度上来看,李渊在处理儿子间的矛盾上,有失帝王水准。

6.断其羽翼

杀不了李世民,李元吉心急如焚,他和李建成商议,先拉拢或除掉李世民的羽翼。首先,给尉迟恭送礼,招揽尉迟恭投靠自己。尉迟恭不愿意背叛李世民,李元吉便派人暗杀尉迟恭,还好尉迟恭身手敏捷,逃到秦王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智囊,李元吉便向李渊建议,将二人调到外地做官,远离秦王府。同时,李元吉自请带兵出征,让秦王府的旧将罗艺、张公瑾、程咬金等人随行。秦王府的旧臣被逐渐剥离,人人自危。

7.手足相残

削弱了李世民,李元吉开始了最后的谋划。李元吉和李建成商议,在李元吉出征那天,由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在帷幕后面藏一批死士,等李世民一到,一声令下,将李世民杀死,对外宣称李世民“暴病而亡”,一举除掉李世民。

好在李世民得知消息,提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变被动为主动,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在很多人看来,玄武门之变,不过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兄弟之间的斗争,李元吉只能算是李建成的帮凶。实际上,并非如此。假如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被杀,那么,李建成也未必能登上大宝,因为李建成实际上是李元吉的垫脚石,他背后的李元吉,则更危险。

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所写,李元吉早已觊觎太子之位,他曾对属下的薛实说: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渊年长的儿子只有三个,李元吉身为李渊之子,眼看李世民和李建成争斗,他明面上帮助李建成,实际上早就惦记着东宫之位了。李建成为了拉拢李元吉,不惜许诺封李元吉为“皇太弟”。试想,李元吉本就是不仁不义之人,他若有机会自己当皇帝,哪能等到哥哥驾崩之后呢?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王府幕僚们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不愿意杀李元吉,幕僚们再三强调:李元吉才是最危险的人!

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资治通鉴》

这就是《资治通鉴》对人性的描写,李元吉早有取太子之心,他的贪心是不能满足的,因为李元吉的计划本来就是:先杀李世民,再除李建成!然后登上太子之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许褚比典韦的功劳还要大,为什么死后的待遇却比典韦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各方的争斗也并没有要停歇的意思,最终剩余的三方势力一直相互制约着彼此。在这三方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魏国了。魏国的曹操麾下有很多的能人猛将,其中一位就是许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是对魏国最是衷心,曾多次保护曹操的生命安危,之前在潼关的战役中,他为了

  • 朱栴做了47年藩王,为何最后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栴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自古以来,藩王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不能长久的和谐,不是一个想造反,就是另一个想削藩。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形成许多的藩王,其中老十六朱栴就是比较传奇的一个。公元1378年,朱元璋的余妃生下了朱栴,母亲地位不高

  • 夺门之变爆发时,朱祁钰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朱祁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兵败被俘,留在京城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在于谦和孙太后的支持下即位,明英宗朱祁镇被遥奉为太上皇,被囚近一年后,明英宗朱祁镇重返京城,不仅被幽禁南宫,且朱祁钰对其防范甚严。七年之后,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期间,石亨等人发动

  • 除了姜维,蜀汉还有哪四位武将能够支撑其当时的大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用尽一生开创了蜀汉基业,但诸葛亮去世之后,这份基业呈现江河日下的颓势。蜀汉政权后期,场面一度尴尬,因为这时候能用的良将已经不多了,蜀汉帐下几乎无人可用。如果要讨论一下蜀汉后期的名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姜维。当然,客观一点说,他的确是蜀汉后期的第一位大将,也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的军事支柱。然而,

  • 蜀汉第一次出祁山伐魏赵云连吃两次败仗,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第一次出祁山伐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有人说,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载,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并非平生未逢一败,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赵云就连吃了两次败仗,首败于天水,再败于箕谷。更有人说:赵云是被诸葛亮坑了,正是因为诸葛亮指挥失误,才导致了赵云两次战败。事

  • 阿巴亥的下场有多惨?她为努尔哈赤生下几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阿巴亥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我们要讲述的是孝烈武皇后阿巴亥,严格讲,她身上并不具备被追封皇后的所有硬件,因为阿巴亥的儿子从来没有做过皇帝。讲述她的一生,你就会发现,此人在光鲜的外表下实则是非常悲剧的灵魂,因为所有荣誉和所有苦难,都是来自于别人对权力的追求:

  • 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的原因是什么?有个很重要黑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马谡在刘备心目中有个重要黑点。他是从荆州就跟随刘备的老人儿了,州从事,绵竹令,到成都令的时候,等于是首都市长了。当时越雟高定造反,杀死了郡将,也就是越雟太守。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委任他做越雟太守,等于是临危受命让他去平叛的,可以说是非常信重

  • 根据史料记载,令妃在乾隆后宫有哪两个盛宠阶段?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受《延禧攻略》和《后宫·如懿传》的影响,网上兴起了一股“乾隆热”,乾隆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著名帝王,民间有关他的风流韵事真是数不胜数,他的后宫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相关统计,乾隆后宫一共有41名后妃,知名度较高的有两位,一位是继后那拉氏,另一位便是令妃魏氏,《延禧攻略》和《后宫·如懿传》便是以

  • 隋朝末年李渊只有三万兵马 李渊是怎么统一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起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识历史的朋友也许知道,历朝统一天下的开国君王统一天下是比较困难的。这里面当然也有跟开了挂似的,今天就不用多说“位面之子”刘秀是如何开挂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从起兵三万一直到天下统一只用了七年。许多人受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

  • 五代时期共有几位帝王?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五代时期帝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里,有几个公认的乱世: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何说它们乱呢?一是政权分立,不认真数,都捋不清之间的关系。二是分立的政权彼此吞并或者联合,把本就一团乱麻的地图搅合成动态之乱。五代十国,五代经历了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