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匡衡从早年的励志少年到后来变成贪官,他经历了什么?

匡衡从早年的励志少年到后来变成贪官,他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095 更新时间:2023/12/9 18:44:58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匡衡

“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提起“凿壁借光”的这个成语典故,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主人公匡衡清贫又刻苦学习的精神堪称古代读书人之楷模,其励志故事在两千年来也是盛传不衰,成为勤学苦读的典范,鼓舞了无数人。好学的匡衡最后终于学有所成,官至高位。然而,他做官时的行为却令人一言难尽,不但再没有值得歌颂的地方,还以惨淡收场,死都没人过问。

还有现代人评价匡衡:“小时借光,长大盗田,尸位素餐,草菅人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少年匡衡:好学而励志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是西汉东海郡承县人。原本匡衡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是没钱上学没书读的。机缘巧合下,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学会了看书。可他也没钱买书,只好借书来读。但由于当时有书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于是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那些有钱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能借书看。

可是白天干活,没时间看书;等干完活再看,时间也太短了,想要在晚上多看会儿,又买不起点灯的油。但只要有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某天晚上,匡衡在黑暗中默背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墙壁的裂缝中有一线亮光透过来。原来邻家有灯。匡衡偷偷把墙缝凿大了一些,就着透进来的光读起书来。就这样年复一年刻苦勤读,匡衡竟通读了《诗经》《孝经》等明经书目。由此可见,匡衡确实是能吃苦能坚持,这为以后的入仕打下了基础。

二、成年匡衡:以说《经》而受宠

匡衡为了投身官场改变命运而先后9次参加当时的国考“博士科”,但最后却得了一个丙等成绩,被补授了"文学卒史"这个最低等的职务。

然而,老天很眷顾匡衡。由于多年刻苦钻研,匡衡对《诗经》有着独到而透彻的见解:"即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能把《诗经》通俗易懂的讲解出来,不但让人茅塞顿开,还有助于放松心情。由此,匡衡的名声越来越响,慢慢成为了读书人公认的学经大家,这也让他在"六经"考试中获益匪浅,甚至得到了当时的太子刘奭垂青。

刘奭继位后是为汉元帝,他崇尚儒学,因此十分看重精通经学的匡衡,便一路破例迁任匡衡为博士、加官"给事中"之职,从此匡衡可以自由入朝堂,与汉元帝相互讨论国家大事,直至最后拜相封侯。从无钱买书的寒门学子到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从芝麻小官又逐步做到太子少傅、御史大夫直至丞相、乐安侯,匡衡可谓一路高升,青云直上。

单单这样看,这个寒门逆袭的经典案例简直让人感觉爽到酣畅淋漓:一个穷小子,完全靠自我努力一步步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确实很难得了。这样的故事够励志,然而,官场是个大染缸,匡衡为了追名逐利,着实做了不少令人不齿之事。

三、变质的匡衡:是巨贪的弄臣

其实,最初匡衡的官位低时,他确实也有坚持自己的初心,劝谏皇帝以经学来治国。如:"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然而,匡衡并没有守住初心,随着职务的升迁,他也渐渐变质,追名逐利中不惜害将臣,愚弄百姓。

尤其是汉元帝三年(前36)丞相韦玄成在病故,汉元帝令匡衡代行丞相之职并封其为乐安侯之后,匡衡便与中书令宦官石显常常勾结在一起,联手整治看不顺眼的大臣。最可耻的一件就是迫害大将军陈汤

众所周知,汉朝深受匈奴之害,而陈汤是汉朝非常有名的大将,打了很多胜仗。那句千古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出自他。

当陈汤斩杀郅支凯旋归来,匡衡与石显龌龊心起便联名弹劾陈汤:"父丧不归;打了胜仗目中无人,假传圣者,贪功冒进,击杀的郅支单于是假的"等各种不忠不孝不义的莫须有情节,致使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陈汤,失去皇帝信任。最后偏信匡、石二人的汉元帝只给功勋卓著的陈汤封了关内侯,食邑仅三百户。汉成帝即位后,陈汤再次被匡衡污蔑,直至被罢免官职爵位。

别看迫害陈汤,匡衡和石显很亲密,回头确实背后插刀。当时汉元帝的宠幸石显,所以匡衡明知石显私自加重赋税,鱼肉百姓却装看不到还称赞石显有魄力,是当朝第一能臣;等汉元帝逝世、汉成帝继位后,匡衡一看汉成帝不喜欢石显,便落井下石,又联合御史大夫张潭参奏石显,把一起干的坏事都甩锅石显。导致石显被贬为庶人,在贬途中绝食而死。

石显死后不久,张潭也获罪免职,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告发匡衡私吞田土,拉匡衡下水。至此,匡衡做过的又一件可耻的事被曝出。

被封乐安侯的匡衡,封地在临淮郡僮县乐安乡,共有田地三千一百顷。结果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地图画错了,导致匡衡多占了四百顷田地,这一占就是十几年,年年多贪占一千多石粮食。到了汉成帝继位后,相关人员准备重新勘界绘地图,重新计田亩数。于是,匡衡多占的田地就被划走了。

第二年,匡衡知道后,就问下属:这事该怎么办?下属建议跟皇帝如实相告。然而,匡衡不同意,他说:“这个事,你们想想该不该要这些地。”于是,下属们理解为“想办法给我把这个地弄到手”,一番操作后,使临淮郡把四百顷地又划了回来。此时,匡衡的贪婪终于彻底暴露:他居然赶紧派人去收那四百顷地被划走时的田租。不过,这次投机取巧并没有让匡衡得瑟多久就被告发,而且祸不单行。匡衡一直小心逢迎皇帝,汲汲营营,但他养的儿子们却嚣张跋扈。

匡衡长子酒后和人争执,光天化日竟然杀人,被抓捕之后,匡衡原本想好对策可以救长子,但不知天高地厚的二儿子竟然想带人去劫狱,结果计划泄露,被人揭发。“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匡衡脱掉官服官帽,连鞋都没穿就赶到皇宫请罪。但他想到的只是如何开脱如何保命。如此草菅人命,简直枉称读书人典范。

自此后,匡衡的下坡路走得迅速,很多之前做过的坏事被一一揭发,越发失宠,直至最后被贬为庶民,哪来回哪去,在老家孤独终老,一代大儒落了个生卒皆不详的悲凉结局。

匡衡的经历充分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时代特征,他能经历西汉三朝,成为天子老师,拜丞相,封乐安侯,使匡氏整个宗族都一跃而起,自他以后,匡氏一门在汉代以“经学兴家”、博士人才辈出闻名,跟当时的寒门学子比起来成就也算是非凡。只可惜,迷失了本心。《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经学大儒的匡衡竟然没做到,也是遗憾和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鲁肃当年差点成为曹操的部下,当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说鲁肃当年差点成为曹操的部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众所周知,东吴历史上有所谓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鲁肃帮助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并促成孙刘联盟的建立,曹操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败给了鲁肃。但鲜为人知的是,鲁肃当年险些成为曹操的部下,而

  • 齐桓公和晋文公相比其他三位春秋霸主,有何突出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和晋文公相比其他三位春秋霸主,有何突出贡献?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春

  • 崇祯登基时明朝的政局如何?一定是死局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从外部环境来说,崇祯继位之初,明朝的确处境很难:饥荒,灾民,造反,边境危机,可谓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但是,有句话叫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如果措施得当,十七年的时间,未必不能走上中兴。但是崇祯显然没做到。人们出于情感角度

  • 历史上的徽柔公主为何会被虐待惨死?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历史上的徽柔公主为何会被虐待惨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清平乐》里面最火的莫过于饰演的徽柔公主,她的性格堪称剧中相对招人喜爱的,她在剧中的公主一角虽然结局不是很美好,但终归徽柔公主敢跟自己的命运作斗争没有像过去古代女子那样动不动就自杀,一定要让人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少苦,却不知道自己也是

  • 马超发动潼关之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马超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角色,他不仅武艺高强,忠孝两全,还有一副好相貌——“见马超生得面对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他战许褚、斗张飞的英姿;他年仅十七岁,便随父亲攻长安平叛的风采;他为报仇时的悲愤,都令读者动容不已。然而,只有熟读汉末三国史的人

  • 吕布手下三大名将,曹操为何把最厉害的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吕布,相信大家都知道吕布的勇猛无双,给大多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忽略了他也曾是汉末诸侯之一。事实上,吕布曾经的势力并不弱,除了自己是一流武将外,手下还有着三位一流猛将,就连曹操也赞叹不已,他们分别是高顺、臧霸、张辽。可是为什么曹操留下了臧霸、张辽,却杀了最厉害的高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

  • 战国苏秦到底是怎么死的 苏秦死后为什么会被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苏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秦背着自己的行李,整个人既黑又瘦,形如枯槁地回到了家乡。然而回家之后,苏秦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苏秦叹息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现在家人都不理他的情况。于是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开始勤奋读书,不断地重复学习、复习的过程。在读

  • 张仪作为秦国的相国 张仪为什么首选楚国作为连横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引言张仪的主要功绩是破坏六国联盟,按照流程,他必须对六国逐一进行连横。他第一个进行连横的国家是楚国,那么张仪为何选择楚国作为第一个连横的对象呢?张仪在进行连横的时候,一定不是随意选择一个国家,而是有自己的考量,那么面对六个诸侯国,张仪将目光首

  • 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如何 曹操为什么不敢杀汉献帝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为什么没有杀刘协,汉献帝没死刘备为何称帝,汉献帝董贵妃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汉献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虽然从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但是他和汉献帝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可能很多人都会不解,曹操为什么不敢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其实曹操内心也是顾虑繁多,如果就这样强行结束掉汉室那天下人就会把曹操当做逆贼看待。毕竟当时天下还没被统一,这

  • 康熙吃进贡的巧克力,他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第四任皇帝康熙在位61年,在《清史稿》中有很高的评价:仁慈孝顺、勇猛有谋略,勤政爱民。在历史上,他可能被认为是一个严肃的国王,否则也不可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统治朝政,但他身上也发生过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康熙身上发生的趣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清朝,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