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伐吴时,反对伐吴的诸葛亮并没有出面阻止,为何?

刘备伐吴时,反对伐吴的诸葛亮并没有出面阻止,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55 更新时间:2023/12/4 22:29:5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于公于私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公,荆州丢失,就失去了进取中原最便捷的通道,挨打不还手也会影响蜀汉士气;于私,不替关羽报仇,张飞首先就不答应,魏延可能也会心里不舒服。

刘备不是一个只重义气不管大局的莽夫,这位一代枭雄的政治远见,未必在诸葛亮之下。权衡利弊得失,刘备不得不向孙权施加军事压力:能够让孙权吐出吞掉的荆州地盘,并交出降将糜芳傅士仁叛将范强(咱们说的是正史,正史中是范强不是范疆)张达,刘备未尝不可以接受孙权的求和。

事实上孙权确实在刘备的军事压力下认怂了,《三国志·先主传》和《三国志·吴主传》都记在了孙权主动求和:“(章武元年)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一开始是打赢了的,这个陆议,就是我们熟悉的陆逊:“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刘备战场形势占优,而且后续部队正在源源不断赶来,所以他根本不可能轻易收兵——也许是孙权开出的求和条件不能让刘备满意:交出糜芳傅士仁范强张达,孙权可以做到;吐出已经吞下去的荆州土地,孙权舍不得。

刘备夷陵战败后,曹丕有些猴急,在当年九月就派出主力部队去趁火打劫:“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孙权一面派兵迎战,一面再次向刘备求和。眼见伐吴难以成功的刘备就坡下驴,打赢了无条件停战:“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

我们从孙权的军事部署中,似乎能看出诸葛亮左右为难的主要原因:”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

这个诸葛瑾,就是诸葛亮的亲大哥,诸葛亮膝下准备继承家业的”儿子“诸葛乔,就是诸葛瑾过继给他的(诸葛瞻227年才出生)。

如果诸葛亮赞成伐吴并跟随刘备出征,那么很可能就会在敌方军队中看到写着”诸葛“二字的旗号。如果反对伐吴,那么他的”隆中对“就成了空中楼阁:不夺回荆州,又怎么实现荆州益州两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战略构想?

于是正史中没有诸葛亮劝谏刘备伐吴的片言只字,只是刘备夷陵战败后,诸葛亮才惋惜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赞成伐吴,伤兄弟之情,反对伐吴,失君臣之意。所以即使诸葛亮打心眼里不愿意刘备出征,也只能把话藏在心里,并且上书为秦宓求情——秦宓公开劝阻刘备伐吴,结果被关进了大牢。

诸葛亮左右为难有苦说不出,如果他站出来以丞相身份反对伐吴,那肯定会极大地挫伤蜀军(他们自称为汉军)的锐气:君相不和,乃治国大忌,丞相诸葛亮对皇帝刘备的决定,只能无条件支持。

所以敢说话的秦宓进了监狱,没法说话的诸葛亮只能事后表示惋惜,而赵云则无所畏惧,当众反对刘备伐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赵云的意思,是灭了曹魏,孙吴自然不战而降,这样既全了刘备孙权的郎舅之义,也不伤诸葛亮诸葛瑾的兄弟之情。

赵云敢站出来说话,那是因为他跟刘备的关系,可不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能比得了的:赵云一直承担着刘备”卫戍司令“和”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任务,其亲近程度,甚至不在关羽张飞之下。

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是独一无二的:刘备带庞统入川,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都留在荆州,但是负责看家的还是”留营司马、特任掌内事“赵云。

周思源解释:”留营司马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既负责大本营的防御工作,同时又负责治安工作。“

赵云当过刘备的牙门将军(继任者是魏延),牙门将军的权力有多大,读者诸君可以自行搜索。

在刘备看来,老成持重的赵云,是他最后的依靠;在赵云看来,有啥说啥是自己的责任。所以秦宓劝谏而被关进大牢要处死,而赵云反对刘备伐吴,连一句批评都没听到,他还是负责替刘备把守后方,并且成了刘备最后的救命稻草:”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白帝托孤(也称永安托孤)的时候,赵云就在刘备身边。有赵云父子守在刘禅身边,刘备才敢放心地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诸葛亮是不可能不”叩头出血“表忠心的——如果他的回答稍有迟疑,赵云会不会拔出刘备赐给他的”蜀主剑“从帷幕之后冲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顺治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为何栽在了儿女情长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太极和顺治为什么这么痴情,皇帝的励精图治或是,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不昏庸

    重情重义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看重儿女情长就会对自己产生不太好的影响,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本能成为一名颇有作为的皇帝,结果就是栽在这男女私情上了。顺治皇帝想必大家都知道,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原本是一个很有思想抱负本可大有作为的帝王,但是却在年仅24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当

  • 萧瑀是什么人?他是如何在隋末乱世中被隋炀帝杨广救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末我为王,隋炀帝杨广是死在哪里,新唐书萧瑀传

    还不知道萧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只用十几年就将强大的隋朝折腾没了的亡国皇帝,隋炀帝杨广身上有很多缺点,其中之一就是忘恩负义。而且隋炀帝的忘恩负义可谓“一视同仁”,连自己的小舅子萧瑀都不放过。不过有意思的是,隋炀帝杨广的忘恩负义反倒在隋末乱世救了自己的小舅

  • 东突厥战败后,李世民是如何安置那10万俘虏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东突厥战败后,李世民是如何安置那10万俘虏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与东突厥的战争,最终以前者的胜利而告终,但胜利之后,还有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例如,怎么安置那些俘虏?围绕这个话题,唐太宗麾下的大臣们提出5种不同意见,到底选哪个,唐太宗也纠结半天。一、“东亚

  • 揭秘:晚年的唐玄宗真的很糊涂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功与过都非常突出的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可到了在位后期,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荒于政务,沉迷酒色,宠信奸臣。结果一场“安史之乱”将盛唐迅速拖入了深渊,唐玄宗也因此被迫退位,留下了晚节不保的遗憾。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晚年真的那么昏

  • 美女皇后被诬陷写色情诗竟惨遭暴君处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萧观音,不是神不是仙,是大辽国的第一人皇后,却被诬蔑遭暴君处决。萧观音曾因为一时的容貌和聪慧过人的才气,成为皇帝“红颜知己”,集千般恩爱于一身,宠逾众妃。又因为一首色情诗遭人诬陷被勒令自尽,命丧黄泉,可惜了一代才女。网络配图她萧观音(1040—1075),契丹族,生于今辽宁省阜新县塔营子古城,大辽国

  • 神医华佗一直耻于自己的医生身份 常想入仕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佗后的神医是谁,华佗为什么被称为神医,神医华佗为谁刮骨疗伤

    核心提示:华佗对自己的医生身份,一直是耿耿于怀深以为耻的。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所以,华佗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遗憾的是,所有人都把他看做是一个好医生,而没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可以从政的士人。网络配图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一名旉。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

  • 揭秘:三国名将中唯独赵云高寿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时期隐藏的猛将,张辽才是三国第一名将,80岁算高寿吗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国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五十多岁被杀,马超47岁忧郁而死,老将黄忠75岁在夷陵之战中受伤而亡,唯有赵云活得最长,享年76岁,在当时可谓是非常长寿了。赵云为何能长寿呢?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志存高远胸怀坦荡赵云原本在袁绍辖下,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因而离去。他投到公

  • “埃及艳后”婚姻生活揭秘:两次嫁给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埃及艳后”婚姻生活揭秘:克列奥帕特拉又称克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她的弟弟、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三世,两人共同执掌政权。托勒密十三世去世之后,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继位,克列奥帕特拉又与这位兄弟结为夫妇并共同执政。据说凯撒攻入埃及首都的时候,克列奥帕特拉突然来到凯撒面前,以她的绝世美貌彻底征服了这

  • 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暴毙的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之死真相,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怎么样了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

  • 历史揭秘:清朝光绪皇帝为何被叫做“小胆儿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光绪皇帝的功绩,光绪皇帝是明君吗,光绪皇帝有什么作为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死后溢号德宗。但你可知,光绪皇帝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小胆儿天子”。为何光绪皇帝会被叫“小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