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能容人、用人的原因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能容人、用人的原因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79 更新时间:2024/1/17 1:33:0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太宗李世民能容人、用人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封建社会,说白了就是人治;而贞观年间清明政治风气的形成,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李世民个人。你不信?那我举个例子: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他先后跟随妹夫南征北战、参与玄武门之变、为贞观之治献策献力,无论在任何阶段,他都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展所长。而李世民对他也是无比信任,君臣关系无比和谐。后来凌烟阁功臣录设立,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可谓实至名归。

但在李世民死后,作为托孤重臣的长孙无忌虽仍为大唐劳心劳力,但也干了不少缺德事,比如诬陷吴王李恪,并将其逼死;排挤陷害宗室名将、江夏郡王李道宗,甚至将其流放而死等等。但他的外甥唐高宗李治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武则天的挑拨下,他默许将亲舅舅处死,残忍的君臣关系、亲情关系令人心寒。

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前后阶段表现差别如此之大?关键在于皇帝是谁。在绝对皇权时代,皇帝个人的意愿,决定了政治是否清明、君臣关系是否和谐。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任何朝代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但不是随时都有能克制自己喜好、从谏如流,并能从容驾驭群臣的明君。若换一个昏庸的君主,魏征这样的人可能活不过两集。

那么李世民为何能容人、用人?这与他的出身、经历密切相关。

李世民出身传统贵族,本身就具备极高政治水平

李世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娃,他的父亲李渊,继承了祖传的唐公爵位;而这个爵位,是当初李渊的祖父李虎跟随宇文泰四处血战、靠着实打实的军功得来的;而往前追溯,李虎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五世孙,而李暠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这个就不好考证了)。并且,李渊的母亲是独孤信之女,而独孤信还有另外两个女儿,一个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另一个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也就是说,李渊跟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李世民得喊杨广为表叔。

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家境也同样显赫。李渊的老丈人窦毅在北周时位居上柱国,并且娶了宇文泰之女襄阳公主;如果往上追溯的话,其家族源自东汉外戚窦氏,也称得上世代显贵。

而在科举制度诞生以前,中国古代的政治几乎被权贵门阀把控;而贵族们为了维持优势,在家族的教育方面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比如我们熟知的书圣王羲之,他为什么如此优秀?因为他的家族琅琊王氏垄断江南士族数百年,在东晋时期甚至辈辈都有人当宰相;所谓的“王谢堂前燕”,第一个就是他家。所以他才有钱、有时间、有老师去好好练字...

而李氏家族出自北周陇西贵族,在弱肉强食的南北朝时代,为了保持政权竞争力,这些人世代享受最顶级的教育,还饱受权贵圈政治、文化的熏陶,其个人水平,远非后世一些白手起家的帝王家族所能比拟。在太原起兵前,刘文静就曾向他人夸赞李世民“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即像刘邦曹操

这一点,就是李世民的天生优势。

出生军旅、常年奋战在第一线,深知江山得来不易

中国古代亲自打江山的皇帝不少,但像李世民这样从头至尾亲临第一线的比较罕见。他年仅16岁时,应征救援落入突厥包围圈的隋炀帝;其后跟随父亲镇守太原,多年与突厥铁骑对抗。

而在太原起兵后,那些对大唐至关重要的血战,基本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比如西进长安途中血战宋老生,平定曾让唐军吃了大亏的西秦薛氏父子,击败刘武周、收复太原,血战虎牢关、一战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讨伐刘黑闼等等,在这些战斗中,他几乎每次都在第一线冲杀,甚至多次差点踏进鬼门关。

在冷兵器时代,多年冲杀在第一线,看尽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对人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饱尝战争艰辛的李世民,深知创业的艰难,也与那些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感同身受,并建立起一定的战友情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世民从来没有架空、屠杀功臣,因为他自己就是功臣中的一员;同时,正是因为深知打天下的不易,他才有听取意见、任人唯贤的主动性。

因此,贞观年间的和谐君臣关系,主要得益于李世民的个人经历。而后世的其他帝王,很少有他这种从战场中浴血奋战成长起来的阅历。

李世民与他的臣子们,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刻骨铭心

当初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太原起兵,正是看准了杨广失道、天下大乱;而其后跟随他们的朝廷文武,大部分是隋朝的旧臣,以及收编自各路起义军。身为乱世的亲历者,初唐君臣对于统治失序带来的巨大浩劫有着深刻体会。在即位后,李世民时常与那些隋朝老臣交流,探讨杨广为什么会败坏其父亲杨坚留下的雄厚基业。

隋炀帝为何会失败?原因固然有方方面面,但与他凭借个人出众才华、刚愎自用脱不了干系。李世民时常阅读杨广的书作《隋炀帝集》,看完后发出这样的疑惑:“看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舜之道,但为啥行纣之事?”

而那些隋朝旧臣们的口径则很一致:“依仗才华,刚愎自用,不听人言。犯了错误自己却茫然不知。”

李世民不禁感慨:“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名言也是由此总结而来。

此外,他还多次指责手下的隋朝老臣当初为啥不向杨广进谏。比如在贞观元年,他就质问杜淹,当初为啥不劝阻隋炀帝巡行江都;后者狡辩杨广听不进去不同意见。李世民随后则发出了灵魂三连问:

你知道杨广听不进谏言,那为啥还要在他的朝堂里混日子?

既然你在他手下领俸禄,那为什么不尽忠进言?

如果你说自己当初在杨广手下人微言轻,那么后来去王世充那里位极人臣,却仍旧不进谏,这又怎么解释?

一番轰炸下,杜淹被噎得无言以对,只得表示今后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世民这才转怒为笑。

就是在这种危机感之下,贞观年间才出现了君明臣直、上下和谐的官场景象。但可惜的是,在李世民死后,自小养尊处优的唐高宗李治逐渐失去了这份危机意识,朝廷中逐渐缺少敢言直谏之臣,大唐的政治风气逐渐走上了下坡路,直到唐玄宗前期才再度有所改观。

说到底,在王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由于缺少机制的制衡,若要实现和谐的君臣关系、清明的政治风气,很大程度上要靠皇帝个人;但个人总有喜怒哀乐,总会有弱点,这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总是走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怪圈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词人兼军事家辛弃疾,在历史上还是个预言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辛弃疾是思想家吗,辛弃疾打仗不怎么样,辛弃疾是军事家和政治家吗

    中国古代有许多厉害的预言家,他们能够准确说是朝代的更迭,让后人觉得非常惊讶,比如说唐朝人李淳风、袁天罡所写的《推背图》,就充满了神秘感。南宋时期也出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预言家,他居然说出了金朝的灭亡时间,更是指出了南宋将来面临的危险。那么这位传奇人物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 魏延怎么都是也算是忠臣一个 魏延死后为何会被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延多大死的,诸葛亮死后魏延反了吗,为什么不重用魏延

    对魏延忠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确实死得比较惨、也比较冤枉,但客观来说,站在皇权的角度,魏延实在谈不上是个忠臣,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如果刘禅真要追究到底,其实诛三族并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延悲惨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他咎由自取。在诸葛亮去世之前,特意留下了这

  • 揭秘:历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有名的开国皇帝,清朝最窝囊的皇帝,历史上最有本事的皇帝

    一般而言,开国的皇帝要么是雄才大略之人,要么是老谋深算之辈,总而言之都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可是有一个王朝却比较特殊,他的开国皇帝不仅能力不强,还非常窝囊,一直受到权臣的操纵,反抗权臣失败后还遭到了羞辱,最后居然被活活气死!那么这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

  • 贞妃董鄂氏为何要自愿为顺治殉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鄂妃死于什么病,董鄂氏是谁,殉葬方式

    贞妃董鄂氏为何要自愿为顺治殉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殉葬,是指用器物、牲畜,甚至活人与死者共同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商代,自清朝顺治帝去世,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堂妹)殉葬,从此史书上就不见有关以人殉葬的记载了。贞妃董鄂氏也被称为:中

  • 朱元璋会放过汤和,让他善终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毒死徐达,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朱元璋身边善终的大臣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将元顺帝赶出了大都。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避免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处置开国功臣集团?朱元璋先是在建国之初答应了予以功臣们高官厚禄,但随后便利用“蓝玉案”、“胡惟庸案”等案件大肆屠杀功臣,导致

  • 魏延能成为蜀汉后期的猛将 魏延到底有什么实力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实力如何,三国后期魏延武力第一,千古第二猛将

    很多人都不了解猛将魏延,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风云变幻,其中涌现出的众多璀璨“将星”最为引人侧目;当然,将星璀璨的时代还要数三国前期,尤其是以“吕布”、“五虎上将”等万人敌之间的争斗最为精彩。也正是因为这些“万人敌”的风云人物实在太引人注目,以至于到了三国中后期,再有“猛将”出现就显

  • 他是历史上最荒唐的王爷,竟抢父亲兄弟的姬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抢了隋文帝妃子,爱办丧事的王爷,我是李世民的夺妻之恨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实行封国制,刘氏宗室被封到各地为王。可是这些诸侯王大多是纨绔子弟,过着奢侈的生活,还做出了许多荒淫无道,甚至违背天理人伦之事。比如说齐王刘次昌,他是汉高祖的玄孙,因为与姐姐纪翁主通奸而被揭发,被迫饮毒酒自杀。但是西汉历史上还有一位比刘次昌更加荒唐的王爷!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

  • 一生害死两位驸马,陈瑛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芝豹最后结局,开国大校陈瑛,陈芝豹的结局怎样

    明朝永乐年间,朝中出现了一个奸臣,此人名叫陈瑛!在担任都察院都御史期间,陈瑛以陷害大臣为能事,“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许多人被害死,其中包括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女婿。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有为之君,人们对他评价很高,可是他为何却纵容奸臣陈瑛陷害自己的妹夫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

  • 朱元璋相貌到底是什么样的 5点异于常人的富贵长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画像为什么那么丑,朱元璋的相貌描述,朱元璋脸型描述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长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据说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后,就遍请天下丹青高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个画师按照朱元璋的相貌老老实实的画了一幅,结果朱元璋看后大怒,将他斩了,因为画像里的人实在是太丑了,朱元璋认为是画师在侮辱自己。第二位画师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将朱元璋化成一

  • 明朝末年的悍将左良玉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良玉兵力,明末叛徒,左良玉勤王

    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一员悍将,多次领兵击败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可以说是骁勇善战。到后来,左良玉所部发展了八十万人,声势十分浩大。可是左良玉却没有成为大明王朝的拯救者,反而受到后世的指责,有人就说过,“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那么,左良玉是怎么成为大明王朝毁灭者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