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微妙交情:并非汉贼不两立

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微妙交情:并非汉贼不两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56 更新时间:2024/1/8 11:05:45

史上最微妙的是什么?是人事。封建社会一些王朝集团斗来斗去,最后的战斗成果,都体现在人事上。人事又体现在关系上,要做人事,要从关系上做文章。关系此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关系,可是,最近翻阅《全三国文》中的曹操全集时,却发现一条微妙的文件,是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便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贼给诸葛丞相送古代的口香糖,这表的是哪门子意?这意思有多微妙?透露了三国时代怎样的人事玄机?

为了给大家写点新鲜的三国玩意,我经常翻阅三国史料到深夜,连边角料也不放过,前几天翻阅到《全三国文》的第三卷,也就是曹操同志文集的第三卷时,一张便条却如焦雷般把我雷住了。便条名为《与诸葛亮书》,内容如右:“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就是说送给您五斤鸡舌香,表示我老曹的问候。

网络配图

鸡舌香是什么?上网搜,发现是一种香料,可含在嘴里,古代臣子给皇帝口头报告时,为了不让口臭熏着皇帝,嘴巴里就含着这个,让口气芬芳,也就是口香糖吗?正这么想,却发现已有网友写道:“曹操给诸葛亮送口香糖。”我有点沮丧,原来不是我的创意,但实在又舍不得“口香糖”的说法,于是另辟蹊径,从整个三国的人事角度说“口香糖”事件。出于尊重版权,故在此说明。

这口香糖什么时候送的,出于什么意图送的,已没有任何资料可用来做解释,但这张真实存在的便条,透露了三国时代真实的人事信息:三家公司之间,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紧张,过年过节,曹董事长给另一家公司的经理人诸葛亮送张贺卡,顺便给个手信——一盒口香糖,无足怪也,礼节而已。况且当时曹操把持的政权还是大家都公认的中央政府,总公司,由总公司的董事长给分公司的经理人送点礼物,有什么可雷的?

其实,整个刘氏集团与曹氏集团的关系,也许不像宣扬的那么不可调和。例如公元218年到219年,刘曹两家在汉中定军山打得不可开交,可是这并不等于交战方就不能三通了,在双方都认可汉朝为唯一国体的政治架构下,刘备还可以给所谓沦陷区的汉献帝写信,虽然信里面写着对曹操大不敬的话语,诸如什么罪恶的灵魂呀,穷凶极恶啊,“操游魂得遂长恶”,“操穷凶极逆”,可这些敏感词居然都通过了曹丞相办公室的审查,传到了汉献帝的邮箱里。这说明成都方面和许昌方面还是可以正常通信的。从这点看,曹操送诸葛亮口香糖其实是一种极其普通的联系方式。

网络配图

以上说的是作为普通人的双方交往通信,作为国际关系而言,双方私人交往也能让自己的国际空间保持一定的弹性。蜀汉的国际框架是“联吴抗曹”,但这不是唯一的国家框架,在这之外,还是有很多其他发展空间的。曹刘两家也不是没合作过,当年联手灭了吕布,曹刘两个关系曾进入蜜月期,这哥俩“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出外同一辆车,在单位同一张办公桌,有着兄弟般的情谊,想翻脸都难。然而,想要真的创业当老大的话,就得学会翻脸,要翻常人所不能翻之脸,刘备是枭雄,他的脸不是常人的脸,因此他能翻常人所不能翻之脸。刘备背叛了老曹,从此两人一路翻脸下去,从赤壁之战翻到定军山之战,难道这脸就不可以翻回来了?可以的,刘备又翻回来了。

公元220年,老曹翘辫子了,按常理说,刘备应该开庆功会的,然而,刘备却写信表示哀悼,派了韩冉作为使者前往参加追悼会,还将成都上好的锦布准备了几捆,作为慰问礼品,“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贡锦布”,比曹丞相当年出手送五斤口香糖大方多了。这就是刘氏集团争取弹性国际空间的一种表现。当时刘备急于给关羽报仇,就决定要建立联曹灭孙的战略框架,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种匪夷所思的举动。

从曹操给诸葛亮送口香糖到刘备遣使参加曹操追悼会,我只想给不太读史的朋友提个醒,职场大佬们的关系,没宣传的那么不可兼容,我们都是打工仔,有时候不必太执拗。职场大佬们翻来覆去的不可捉摸,手下的打工仔们呢,其忠诚度未必像他们入公司时宣誓的那样。公司之间泾渭分明,员工们下班了却同泡一个浴池,甚至交换一点不足轻重的商业秘密换点交情,懂事的老板,似乎不太追究这个。

网络配图

蜀汉和曹家,在定军山高地战打得眼红,黄忠这位老战斗英雄,率部斩了老曹的堂弟夏侯渊司令,但是,在这血腥的一面之后,却有着曹刘两家很温馨的一面,张飞总司令的老婆——夏侯妹妹,出面出钱厚葬了敌方的亲伯伯夏侯渊,张飞司令员也没因此批评她立场不稳,没有敌我意识。敌我双方的恶斗,不妨碍彼此成员间的亲情。很多年后,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曾经咬牙切齿地要灭掉蜀汉替老爸报仇,“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却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投奔杀父仇家——蜀国,而且靠的还是私人交情,他的堂妹是刘禅的丈母娘。讲来讲去,在敌我的圈子之外,还有一层交情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会当皇帝的皇帝 为何是汉朝这个不起眼的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西汉和三国之间,东汉曾一度辉煌。这个王朝的辉煌,就是从它的开国皇帝开始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一生曲折跌宕,从一名放牛娃、一名庄稼汉到光复汉室的英雄,再到治国平天下的模范皇帝,就像上述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可谓接近完美,可以说是极品中的极品。网络配图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

  • 木匠皇帝朱由校 高明的木匠愚蠢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他本来是个天才的木匠,弄斧的功夫非常了得,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如果让他当个建设部部长应该是绰绰有余,至少是梁思成一类的人物。但是,历史阴差阳错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让一个只爱好斧头柄而不爱好权柄的人做了皇帝,这就不可避免地上演了一幕令人扼腕的悲剧。这个人就是人称“木匠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网络配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商朝妇好王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王妃,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与军事家。由于妇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当时非常重要的祭祀与诵读祭文。她也被任命为卜官,成为武丁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妇好也是位军事家。她多次带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网络配图妇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

  • 朱元璋修建陵墓却不移开孙权墓:留其为自己看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明孝陵原是开善寺宝公塔的旧址。开善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系梁武帝为宝志和尚所建。传说,这个宝志,就是人们熟知的济公和尚的原型,他一生多在南京度过,七岁时出家当了和尚,成年后常常赤足行于街市,并且预言多有应验,因此深得梁武帝的赏识。网络配图独龙阜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这里阳光充足,和风冉冉,生机勃勃。

  • 解密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武则天的丈夫,历史对他的评价颇有争议,有的认为他软弱无能,有的认为他颇有心计。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唐高宗李治,字为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而且是从小就被唐太宗带大的,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649年)登基,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 东汉末年的蜀汉时期 刘备在哪里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时期参见: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魏灭蜀之战网络配图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新建立汉朝,继续汉之大统,年号“章武”,汉朝又一次被复兴。但是在此前,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镇守荆州的名将关羽北伐曹魏,水淹七军、擒于禁、

  • 诸葛亮一生用过一次的美男计:如何迷倒黄月英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黄承彦如此,黄家小姐更是喜欢得眉飞色舞。古代女孩子不出三门四户,哪能看见男子。如今一个陌生的年轻人经常出入自己家,又长得如此风流儒雅,更是让黄家小姐垂涎欲滴,寻常时候,也做过美梦。可是一想自己这份容貌,真的害怕诸葛亮一走了之。网络配图诸葛亮一生只用过一次的美男计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

  • 铁腕朱元璋反腐:为惩治腐败忍痛处死驸马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网络配图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大明

  • 慈禧不是第一人?揭史上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说到垂帘听政,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年代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前,我国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女人执政的现象。所以说慈禧太后并不是第一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史上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网络配图1、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

  • 朱元璋严格要求百姓种树:不达标则发配云南充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对于植树的重要性,古人早有深刻认识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有“植树皇帝”的头衔。历史上,大概很难找出像朱元璋父子这样喜欢种树的皇帝了。网络配图朱元璋喜欢种树,原因很多。一是他幼时几乎饿死,后来因吃了树上的柿子而捡回了小命,这让朱元璋意识到,乱世中果树是可以救饥的;二来,朱元璋登基后,有一雄心大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