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清朝知县可以直接提拔为知府吗?

揭秘:清朝知县可以直接提拔为知府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65 更新时间:2024/2/8 11:57:41

清朝地方官每三年一次考核,决定他们的仕途。对知县而言,它的级别虽低,能够升迁的途径却不少。

如果升任京官,可以担任六部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寺博士、中书科中书、通政司经历、銮仪卫经历、兵马司正指挥。

清朝知县可以直接提拔为知府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如果升任地方官,也有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府同知、直隶州知州、知州、盐运司运副、外省通判、知府。

对于知县而言,能够直接提拔为知府,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知府是朝廷中层官员,位居四品,将来升迁后,可以得到更多磨砺的机会。

清朝行政区又是省府州县为级别划分,知县跟知府,本就属于上下级关系。由知县升迁知府,本是顺理成章。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却是困难重重,受多种因素影响。

虽然全国知县以相同标准考核,可知县辖区不同,对考核结果仕途升迁,有较大影响。清朝将地方州县划为“冲、难、疲、繁”四种情况。

字数评价越多,越难治理,朝廷委派到当地任职的官员也越优秀。地方州县如果得到四个字评价的,当地官职被称为“最要缺”;三个字评价的,属于“要缺”;两字评价的,属于“中缺”;一字或无字,则是“简缺”。

“要缺”或“最要缺”的知县职位,常常是地方督抚从同级“简缺”知县中选拔出来。如果不是平级调动,对于“要缺”或“最要缺”的知县,地方督抚还要上报朝廷。

换句话说,对于“简缺”的知县来说,即便政绩考核合格,也不一定会直接升任知府,可能会调到“要缺”继续担任知县,同级调动。如果是在“要缺”或“最要缺”磨砺过的知县,直接选拔几率更大一些。

所以,这种情况下,并非每一个政绩考核优秀的知县,都能直接提拔为知府。有可能调任其他州县继续历练。除了辖区,知县的出身也极为重要。

选拔知府的时候,非常看重是否科举出身。选拔知县时,科举中有进士、举人,非科举中有买官、父辈荫封、保举的情况。

选拔知县时,要求稍宽。知府选拔,却极为严格。清朝时,知府来源主要有三种。一种由六部堂官和外省督抚举荐。

以举荐方式选官,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人才选拔渠道。与此同时,清朝也有规例,各省首府的知府,要求科举正途出身。

如果被保举的人不是科举出身,又发现有贪酷劣迹,保举者会被连降三级。除保举外,知府的选拔来源就是从现有官员中挑选。

一般而言,京官的机会更多。京官只要获得一等评价的考核,就有资格被选派知府。当然,想要获得一等评价并不容易,京官必须在守廉、才长、勤政、年富力强、称职五个方面都获得好评,才可以外放知府。

那些获得三等评价,也就是得到勤于政事,奉公廉洁,但才干平庸的京官,不得外放知府。

知府职位承接州县和督抚,位置独特,极为重要。清朝的时候,常常把有能力的官员调任知府,把能力一般的官员调任京官。

就是想把地方治理好,不要发生动乱。对于其他官员来说,他们想要获得知府职位,就要熬资历,逐步得到升迁。

这也是大部分知县的仕途。在没有得到保举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最常见。这个过程,主要按照官员领取俸禄的年限和科举考试的名字进行提拔。

也就是说,如果有科举出身的知县,会更容易担任知府。当然,出身对清朝官员而言,也并非绝对,只是概率大小问题。

雍正时期的卫,他靠花钱买官获得官职,没有参加科举,连秀才都不是。但是,他在上任后,能帮雍正解决问题,而且又忠心耿耿,不搞结党营私的事情。

所以,雍正对他十分信任,一路提拔到总督,尚书的职位。总督尚且可以不看出身,更况级别更低的知府。

其实,对知县而言,想要直接提拔为知府,获得资格仅是第一步,还要看知府职位是否有空缺。知府职位数量远比知县低。

清朝为控制官职冗,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实际官职。而且,知府职位,又大多由皇帝亲自任免。光绪二十五年,清朝以皇帝名义任免100位知府。

按照《光绪会典》记载,当时知府有188人。可见知府的任免权力,主要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清朝的惯例,雍正每次任免知府的时候,都会把他们叫来亲自问话,看看他们的才干品行,将来升迁罢黜作为标准。

所以对于知县来说,他们如果能够得到赏识,也有可能被皇帝直接提拔任用,不需要走常规路线。

当然,这个可能性很低。因为知县官阶过低,一般没有机会跟皇帝直接交流,皇帝也没什么机会认识他们,更谈不上赏识提拔。

但不管怎样,清朝保留知县升迁到知府的通道,也是因为知县久在下面,了解民情。换句话说,京官外放,了解政策。知县提拔,了解民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却唯独不杀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为何不救李恪,武则天杀了多少李唐皇族,唐高宗为什么怕武则天

    李千里原名李仁,是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李恪嫡长子。当年吴王李恪是李治继承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李世民好几次想立他为太子,都被长孙无忌否定了。长孙无忌专权之后,就罗织罪名将李恪杀了。李恪临死大骂,长孙无忌跋扈专权,以后不得好死,一定会被灭门的。李恪死了之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岭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

  • 乾隆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皇帝为什么选择嘉庆为继承人,嘉庆为什么那么平庸,乾隆如果不传位嘉庆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

  • 程昱作为曹操的顶级谋士,他的才智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最早的谋士是谁,程昱是武将还是谋士,荀彧和程昱哪个厉害

    “以成魏之霸业者,昱、嘉之谋为多”,程昱有谋,能断大事,与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因为才策谋略并称为世之奇士,更是被爱好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将之同荀彧、荀攸、郭嘉、贾诩并称曹魏五大谋臣。不过因为长于建言献策,程昱的另一项光环反而被忽视了,那就是军事才能。作为汉末三国时期被评价为勇冠贲育的三人之一,又是

  • 秦始皇死前发生了三件怪事,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自古就看重吉祥如意,办什么事都讲究个好兆头。而对于帝王,更是如此,古代帝王讲究天人感应,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事件,往往直接跟王朝兴衰联系在一起。那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制皇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他也是我国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位皇帝。但就在秦始皇离奇死亡之前,曾经发生了三件特

  • 万贵妃比皇帝大19岁,却能得到皇帝独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当上了皇帝之后,那后宫的妃子一定是不缺的,妃子们一个个都是家世非常好的,除此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漂亮。可是在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皇帝,他拥有许多妙龄嫔妃,可他却独独宠爱一位比他大19岁的女人。要知道,比皇帝都大19岁,那跟其他的妃嫔比起来,颜值绝对是不占优势的,并且这个女人的家世背

  • 历史上刘禅做了什么,导致大家对他评价这么差?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和美妙”,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的典范。可作为刘备接任者的刘禅,在世人心目中,却始终是个碌碌无为的昏庸之君!有的人甚至称刘禅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可以说,刘禅几乎成了“胸无大志”、“窝囊废”、“昏庸皇帝”的代名词。而由于

  •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十族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都知道古代有诛九族的说法,臣子犯下滔天大罪,皇帝才会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来惩罚大臣,诛九族这种刑罚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呢?大约来自秦朝变法后的夷三族法,后来演变成了诛九族,那么古代的九族都包括哪些亲人呢?查阅史料我们发现说法各不相同。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一说是上自高祖、

  • 雍正为什么曹雪芹的家?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的《红楼梦》因为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那种悲剧的凄凉,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也被评为了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其作者曹雪芹早年的家里也是非

  • 郭子兴可以说是朱元璋的恩人 朱元璋为何将郭家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是怎么样的人,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元璋怎么对待郭子兴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郭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一步步建立了大明王朝,对中国历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在他统治晚期,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几乎将跟随自己的功臣杀了个干净,如此做法,也实在令人寒

  • 一度权倾朝野的孙鲁班,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他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朝鲁最后的结局,我夫君他权倾朝野网盘

    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一带)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公主,吴大帝孙权的长女,母为步皇后,朱公主胞姐,会稽王孙亮异母姐。对于孙鲁班来说,初嫁给偏将军周瑜之子、骑都尉周循。周去世后,再嫁于卫将军全琮,人称全公主。赤乌年间,孙鲁班支持鲁王孙霸,废黜太子孙和。吴少帝孙亮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