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民间佩香风俗:宋徽宗赐名 太监引领流行

宋朝民间佩香风俗:宋徽宗赐名 太监引领流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11 更新时间:2024/2/2 3:22:59

古籍点校是非烦难的工作,多种因素都能造成失误。障碍之一是,古人笔下的很多细节属于既往生活中曾经存在的现象,早已随着风俗的变迁而消失,在今天的人眼里,这些细节仅仅是些空洞的字眼,于是难免在理解上发生误差。

网络配图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一段涉及北末年“时尚”现象的记述,近年整理出版时,就曾被错点成:“政、宣和间,织及缬帛,有遍地桃冠,有并桃香,有佩香曲,有赛儿……”实际上,宋时文献中并没有“并桃香”这样一种香品名称,相反,倒是有一类颇流行的合香制品称为“佩香”。

生活于两宋之交的蔡绦于《铁围山丛谈》中即谈到,政和四年,“时于奉宸中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璃母二大篚……香则多分赐大臣、近侍……每以一豆大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于是太上大奇之,命籍被赐者,随数多寡,复收取以归中禁,因号曰‘古龙涎’,为贵也。诸大珰争取一饼,可直百缗,金玉穴而以青丝之,佩于颈,时于衣领间摩挱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今佩香,盖因古龙涎始也”。

按其说法,在宋徽宗时,由大太监们兴起了佩带异国名香的时尚,具体方法是把小块的珍贵香料截成小饼状,在当中穿孔——孔洞的边缘还镶上金或玉框——孔内串上蓝丝绳,挂在脖子上。他们还喜欢把所配的小香饼从衣领当中掏出来,用手摩挲着,彼此互相炫耀。这种带有穿孔、以绦子吊挂在身上的香料制品就叫“佩香”。 在太监们引领下,带佩香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做法。

网络配图

《铁围山丛谈》中说,“今佩香,盖因古龙涎始也”,而在《陈氏香谱》中,恰恰有一条“古龙涎香”的制造方子,是将沉香、檀香、丁香等多种香料研成细末,调入苏合油、皂子白之后“浓煎成膏”,“造作花子、佩香及香环之类”。这一合香方与《铁围山丛谈》的记载互相印证,为宋代一种时尚风气的产生提供了解释:宋徽宗的时候,在内库中发现了前朝留下的珍贵异国香料。这种香料一旦焚炷起来,香气异常迷人,被宋徽宗命名为“古龙涎”。太监们流行把这种“古龙涎”佩在胸前,结果带动了民间带佩香的风气。同时,社会上还兴起了对所谓“古龙涎”的仿制,因而,民间大量使用的“古龙涎”,其实是宋人自己利用各种贵重香料调配而成的一种合香制品。

由此可见,“佩香”是宋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个词汇,专指带穿孔、吊挂在身上的人工合成小香饼。据《铁围山丛谈》的介绍,如此的香品出现于北宋政和年间。《老学庵笔记》涉及“佩香”的论述恰恰是指斥“政和、宣和”间的“服妖”现象,所以原文当为“香有佩香”——这个时期的香品中出现了佩香。并且,该书卷一提到:“徽宗南幸还京,服栗玉并桃冠……”可知北宋末年有一种头冠名为“并桃”。因此,《老学庵笔记》之文义应理解为:“织文及缬帛有遍地桃,冠有并桃,香有佩香,曲有赛儿。”

网络配图

佩香虽属微末细节,但却也证明,如果留心古人留下的丰富文献资料,一些看似空洞的名物词称并非不可以形成有效的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凭什么征服世界?依靠的不是蒙古铁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往往认为,铁木真是一个军事天才。殊不知,铁木真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学家,他的最大优势,不是指挥哪一场战斗,而是在草原上推动一场制度改革,以此奠定了竞争优势。网络配图在铁木真之前,草原的各个部落,基本上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极少数贵族、少数平民和大量奴隶构成每个部落的人员结构,当贵族对外发动

  • 明代永乐帝被要求亲自种树内幕:贪官想推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中,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代,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仅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网络配图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

  • 成吉思汗有什么秘诀为什么可以征服全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人们在赞叹他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在潜心研究,为什么是成吉思汗征服了全世界。那么,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秘诀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往往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殊不知,成吉思汗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学家,他的最大优势,不是指挥哪一场战斗,而是在草原上推动一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临终时有哪些未了心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世时,征战四方,留下千古美名。但人终有一死,那这位历史战将临终时又有哪些未了的心愿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成吉思汗的遗嘱有哪些。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道遗嘱:选窝阔台为继承人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乌孜别克撤马尔罕)一再挑衅,连续杀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队人员及多名使者,非常

  • 揭秘宋高宗赵构因何事丧失生育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建炎二年,对金持强硬态度的李纲、宗泽或罢或逝,黄潜善、汪伯彦专权,“无复经制两河之意”的宋高宗驻跸扬州,日日声色犬马。而皇帝的巡幸东南,给了恰好知扬州的吕颐浩参政中枢的机会,得以“除户部侍郎兼知扬州,进户部尚书”。网络配图 虽然身处宰执的黄、汪二人“偷安朝夕”,吕颐浩则对金军或将入寇有着清醒的认识,

  • 史书里的“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为总兵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都是与庄重、规矩的“礼”相违背的。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不检点的人总是抱着鄙视的态度,特别是那些能哄皇帝欢心,具有幽默感的官员,甚至会被安上专有名词——弄臣。久

  • 揭秘:成吉思汗席卷欧亚的制胜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是公认的军事天才,得到了中外人士的认可。他英勇善战,曾经征战到欧洲。但是为何成吉思汗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这背后有何“成功秘笈”,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壮士如虹气千丈”——蒙古军的先胜之因西征前,蒙古汗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从阿尔泰山脉到黄河之滨征集青壮年入伍。西征联军由蒙古军(8万~万

  • 他是这个时代的天可汗:统领一批铁骑横扫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横扫天下,曾经傲视天下号令雄师有百万,愿提十万虎狼旅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铁木真被推戴为“合罕”。是蒙古部落集团内孛儿只斤部的贵族,生于1162年。他从小习武,成年时已是一个能征善战的贵族青年了。他率众打败前来侵袭的部落,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不少蒙古贵族都投奔于他。网络配图蒙古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金朝对蒙古族野蛮的统治著,金世宗每3年派兵向

  • 南朝陈国的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北朝时的陈国,南朝皇后,作家南朝陈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此外,陈后主还喜好文学,经常与才色

  • 揭秘中国史上首名外国太监:一手促使元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世界上当太子最久的人,外国皇宫有没有太监,历史上哪个太监当皇帝

    太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这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做法,也体现出封建王朝的极端残忍。一些贫苦出身的百姓为了生存,不惜割掉生殖器,进入皇宫中服侍皇上以及皇亲。身为太监,不仅要饱尝生理及心理的双重摧残。而且还要承担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他们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人群。网络配图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位